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帝國風雲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第二百三十三章 不倫不類 文 / 閃爍

    第二百三十三章不倫不類

    雖然英國皇家海軍維持著一支龐大的艦隊,但是論戰鬥力,已經淪落為二流海軍了。

    關鍵就是,英國皇家海軍一直不太重視艦隊航母,而且在艦隊航母的發展方向上走上了歧途。

    不可否認,北大西洋的情況與太平洋有很大的差異,適合在太平洋上作戰的艦隊航母未必能在北大西洋上發揮重要作用。比如,在一九四四年,美國海軍的一艘「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就在北大西洋上遭遇了罕見的風暴,被颶風刮翻了艦首的飛行甲板,導致該航母返回造船廠維修了數個月。同樣不可否認的是,艦隊航母是航空作戰平台,其主要價值就是其搭載的作戰飛機。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沒有強大的航空作戰能力,就不能稱之為艦隊航母。

    可惜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在大戰前設計與建造的艦隊航母,括這次派往印度洋的兩艘「光輝」級,都存在載機數量少的嚴重缺陷。如此一來,英國皇家海軍的艦隊航母在航空作戰能力上,根本不可與中國海軍的艦隊航母相提並論。雖然在理論上,「光輝」級搭載的艦載機足以發動一輪空中打擊,而且剩餘的戰鬥機還能擔任艦隊防空任務,但是太平洋戰場上的殘酷戰鬥,已經讓中美海軍認識到,只發動一次空中打擊,不見得能殲滅對手,甚至連重創都辦不到。為了保險起見,在絕大部分海戰中,艦隊司令官都會在一場戰鬥中發動兩次以上的空中打擊。

    顯然,「光輝」級根本辦不到。

    除了航母,英國皇家海軍的其他戰艦也很有「特色」,或者說與其他國家的戰艦存在著明顯區別。

    比如,「喬治五世」級戰列艦就是一個怪胎。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英國就研製出了十六英吋艦炮,並且隨後就用在了「納爾遜」級戰列艦上。只是,這種大口徑艦炮並不成熟,在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了很多問題,而且高傲的英國皇家海軍又不肯從美國引進同口徑艦炮。結果就是,在晚了十多年建造的「喬治五世」級戰列艦上,英國皇家海軍倒退了兩步,使用的不是十六英吋艦炮、也不是「伊麗莎白女王」級上的十五英吋艦炮,而是更加老舊的十四英吋艦炮,比同時代的快速戰列艦低了兩個級別。

    可以說,這是非常反常的做法。

    要知道,與「喬治五世」級同期建造的戰列艦中,較有名的幾種配備的都是十六英吋主炮,差一點的也在十五英吋左右,而稍晚開工的「大和」級甚至用上了十八英吋主炮,沒有任何一種戰列艦的主炮口徑低於三百八十毫米,即便是一向保守的法國人,在「黎塞留」級戰列艦也採用了三百八十二毫米主炮。

    事實上,這也違背了英國皇家海軍的一貫傳統。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英國皇家海軍就高度追求火力優勢,甚至為此願意犧牲其他性能。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率先建造極端重視火力、把同樣重要的防護丟到一邊的戰列巡洋艦。

    在過去的數十年間,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的主炮口徑一直比對手大一個級別。

    現在到好,「喬治五世」級直接倒退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水準,別說跟同時代的戰艦相提並論,比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戰列艦都不如,根本達不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水準。

    當然,英國皇家海軍在「喬治五世」級上安裝十四英吋艦炮,也有不得已的原因。

    這就是,在設計「喬治五世」級的時候,英國的國力已經大不如前,根本承受不起大規模造艦的財政負擔。

    結果就是,「喬治五世」級的排水量受到了嚴格限制。

    最初,英國國會要求把這種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限制在三萬噸以內。只是,這個要求根本不現實。要知道,即便是「納爾遜」級的標準排水量都超過了三萬三千噸,如果提高速度指標,在不犧牲其他性能指標的情況下,「喬治五世」級的標準排水量只會比「納爾遜」級高,絕對不可能低於「納爾遜」級。

    最終,英國國會通過了三萬五千噸的設計方案。

    問題是,這個指標依然偏低。

    要知道,美國海軍在同期設計建造的「北卡羅來納」級快速戰列艦的標準排水量超過了三萬七千噸,而且最高航速只有二十八節,隨後改進了設計的「南達科他」級的標準排水量增加了幾百噸,接近三萬八千噸,依然沒有讓美國海軍完全滿意。到了「依阿華」級,則超過了四萬八千噸。

    顯然,三萬五千噸的限制,讓「喬治五世」級根本不可能擁有超凡的性能。

    如此一來,英國皇家海軍就不得不在三大主要性能之間尋求平衡,或者說是有限降低某項性能指標。

    降低速度指標,顯然不大現實。

    對此,英國皇家海軍也有足夠深刻的認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皇家海軍就吃過這方面的虧。更重要的是,世界各國都在建造快速戰列艦,美國海軍甚至打算用快速戰列艦取代所有老式戰列艦。顯然,英國皇家海軍要想保持在第一陣營裡面,就得跟隨潮流建造快速戰列艦。

    至於防護,更是不能大幅度降低。

    如果把防護放在最後,那就成了戰列巡洋艦了,而實戰早就證明,戰列巡洋艦根本沒有生存能力。此外,存世的幾艘戰列巡洋艦,比如中國海軍的三艘「德夫林格」級、日本海軍的四艘「金剛」級都通過改進升級為快速戰列艦,美國海軍則放棄、或者改造了所有在建的戰列巡洋艦。更重要的是,跟快速戰列艦相比,戰列巡洋艦沒有任何優勢,甚至連逃脫的機會都沒有。

    這下,剩下的就只有火力了。

    經過論證,英國皇家海軍提出了幾種火力配製方案。一是採用「納爾遜」級的十六英吋艦炮,但是改為四座雙聯裝炮塔、或者三座三聯裝炮塔。二是採用「伊麗莎白女王」級的十五英吋艦炮,採用三座三聯裝炮塔。

    有趣的是,最初的時候,英國皇家海軍並沒有想過採用十四英吋艦炮。

    很快,十六英吋三聯裝炮塔的方案就被否決了,因為這會導致排水量超標,而且十六英吋艦炮的可靠性也不高。緊接著,十五英吋三聯裝炮塔的方案也遭到否決,主要是英國皇家海軍以前從來沒有採用過三聯裝炮塔,在相關領域的研製也不深入,短期內無法解決主要的技術問題。

    這樣一來,剩下的就只有四座雙聯裝十六英吋炮塔方案。

    問題是,「納爾遜」級上的mk1型十六英吋艦炮的性能非常糟糕,而且可靠性讓英國皇家海軍根本無法容忍。

    更要命的是,在設計「喬治五世」級的時候,兩艘「納爾遜」級的主炮出了很多次嚴重事故,其中一次炸膛事故還導致上百名官兵傷亡,讓「羅德尼」號不得不返回造船廠進行了數個月的維修。

    結果就是,英國皇家海軍堅決反對採用mk1型十六英吋艦炮。

    事實上,當時英國皇家海軍還有一個選擇,即從美國引進「北卡羅來納」級上的十六英吋艦炮。以美國與英國的關係,引進的難度不會很大,費用也不會太高。只是,英國皇家海軍放不下架子。

    如此一來,引進十六英吋艦炮也成了空談。

    當然,引進艦炮,也有技術上的問題,即「北卡羅來納」級採用的是三聯裝炮塔,而英國皇家海軍並不打算、也不可能為標準排水量更低的「喬治五世」級安裝這種炮塔,必須重新研製一種雙聯裝炮塔。

    走到這一步,英國皇家海軍打算採用四座雙聯裝十五英吋主炮炮塔。

    也就在這個時候,有人提出,與其採用八門十五英吋艦炮,還不如採用十二門十四英吋艦炮。雖然十五英吋炮彈的質量更大,但是數量更多的十四英吋艦炮在彈藥的總體投擲能力上並不差,而且炮擊密度更高。此外,英國皇家海軍早就研製出了十四英吋新式炮彈,在彈藥威力上也足夠了。

    經過論證,英國皇家海軍決定「喬治五世」級安裝十二門十四英吋艦炮。

    當然,在主炮配製上,有好幾種選擇。

    最理想的選擇,自然是四座三聯裝炮塔。雖然需要設計新的炮塔,但是這樣一來,首尾火力配製較為平衡。可惜的是,該方案最先被否決,因為這意味著要把戰艦的主防護區延長二十米以上,也就得增加大約一千五百噸的裝甲用量,而「喬治五世」級的噸位本來就嚴重偏低,如果增加一千五百噸的裝甲用量,就不得不降低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從而導致最高航速難以超過二十七節。

    顯然,英國皇家海軍不會接受這麼低的航速。

    四乘三的方案被否決後,剩下的就只有三乘四了,即三座四聯裝主炮炮塔。

    雖然這一方案能夠滿足排水量上的要求,而且對動力系統的影響也不是很大,能夠保證最高航速超過二十八節,但是卻存在一個更加嚴重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也直接導致「喬治五世」級變得不倫不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