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的時候,馮承乾想把中國海軍的第一種航母命名為『中國』……
級,後來考慮到艦名產生的影響,他才改變了注意,把這種航母命名為「秦始皇」號,以此寓意這是一艘開天闢地的戰艦。
由此,中國海軍也制訂了戰艦的命名規範。
一般情況下,航母以歷史上的著名人物、而且主要以帝王的名字命名:戰列艦、戰列巡洋艦這樣的主力艦,主要以省級行政區的名字命名:僅次於主力艦的大型巡洋艦主要以省會的名字命名:重巡洋艦以山脈、山峰的名字命名:輕巡洋艦以河流的名字命名:驅逐艦以人口在二十萬以上的城市的名字命名:潛艇主要以動物、特別是水生動物的名字命名:再往下的小型艦艇,則只賦予番號。
「秦始皇」級不是世界上第一種艦隊航母。
要知道,在此之前,日本海軍已經完成了「蒼龍」級的設計,美國海軍開始建造「約克城」級,連英國皇家海軍都有艦隊航母建造規劃。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秦始皇」級絕對是綜合作戰能力最強的艦隊航母。
從一開始,馮承乾就訂下了很高的戰術標準。
按照馮承乾提出的要求「秦始皇」級至少能夠搭載九十架艦載機,並且能夠在一個bo次中出動一半的艦載機。
僅次一點,就為「秦始皇」級定下了基本性能。
說白了,要搭載九十架艦裁機「秦始皇」級的機庫就必須足夠大,而要在一個bo次中出動半數艦載機,飛行甲板就得足夠大。因為沒有彈射器,所以得要求航母的最高速度達到三十四節以上。
把這幾項指標確定下來「秦始皇」級的標準排水量肯定不會低於二萬二千噸。
雖然在一九三五年,德意志第二帝國研製出了液壓彈射器,中國海軍也立即獲得了生產許可證,但是也僅能把航母的飛行甲板縮短十米,把排水量減少不到一千噸,其他主要性能指標沒有太大變化。
最終「秦始皇」級成為了大戰前新建的噸位最大的艦隊航母。
在建成的時候「秦始皇」級的前三艘,即「秦始皇」號、「漢高祖」號與「漢武帝」號的標準排水量為二萬零五百噸,滿載排水量為二萬三千五百噸,水線長二百一十八米、寬三十二米,飛行甲板長二百二十四米、寬三十六米,標準吃水深度六點八米、最大吃水深度七點三米。
這些指標,基本上確定了「…秦始皇」級的作戰性能。
正常情況下「秦始皇、,級能在機庫內放置六十四架艦載機,在飛行甲板上系留二十六架。在不考慮艦載機起降效率的情況下,最多能夠在飛行甲板上系留四十二架艦載機,把載機數量提高到一百零六架。
從載機能力上看「秦始皇」級在戰前建造的艦隊航母中,絕對排名第一。
這也體現出了馮承乾對航母應用的基本觀點,即航母就是載機平台,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為艦載機提供一個理想的、充分的操作環境,盡最大可能的提高艦載機的作戰效率,從而增強打擊力量。
單論航空作戰能力「秦始皇」級是「蒼龍」級的一點五倍,比「約克城」級高出了將近百分之三十。與英德那些注重在惡劣環境下作戰的艦隊航母相比,更是高出一倍以上,根本不可相提並論。
當然「秦始皇」級為了在有限的噸位下搭載盡可能多的艦載機,在其他性能上也做出了很大的犧牲。
比如「秦始皇」級就沒有配備巡洋艦級的主炮。
要知道,當時設計的所有艦隊航母,哪怕是同樣重視航空作戰的「約克城」級,在建造的時候都配備了巡洋艦級主炮,最少都是六英吋艦炮,最大的為八英吋,而這些艦炮自然佔用了不少空間。
「秦始皇」級的火炮,全是高射炮,口徑最大的也就一百零五毫米。
可以說「秦始皇」級也是第一艘在建造時,就把防空放在首位的艦隊航母,而且其高射火力之強大,甚至超過了很多在大戰期間建造的艦隊航母,火炮的應用方向十分明確,根本不存在疑問。
建成時「秦始皇」級的前三艘各配有八座雙聯裝一百零五毫米高射炮、八座四聯裝四十毫米速射炮與二十四門二十毫米機關炮,高射炮總數達到七十二門,為當時防空火力最強大的艦隊航母。
如果不是甲板空間有限「秦始皇,…級還會配備更多的高射炮。
大戰期間,中國海軍對「秦始皇」級進行了改造,主要通過增加飛行甲板圍裙,在艦體四周增加了數十個炮位,增添了六座四聯裝四十毫米高射炮與數十門二十毫米機關炮,把高射炮總量增加到了一百門以上。
當然,缺乏對海火力,並不是「秦始皇」級最大的問題。
在整個大戰期間「秦始皇」級都沒有與敵艦進行過面對面的戰鬥,甚至沒有遭到過敵小型艦艇襲擊,也就沒有必要配備對海火炮。
「秦始皇」級的最大設計缺陷,在艦體內部,即艙室的佈置方式。
這不是馮承乾的過錯,也不是「秦始皇」級設計人員的過錯,而是當時沒有一個中國的艦船工程師知道該如何設計艦隊航母。
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航空出動效率「秦始皇」級的航空汽油庫是分散佈置的,而且都沒有得到嚴密保護,甚至有一些汽油庫就在機庫下方,而這麼做主要就是為了縮短艦體內管道總長度,控制排水量。
實戰證明,這是非常糟糕的設計。
大戰中,中國海軍戰沉的三艘「秦始皇」級,都與這個設計缺陷有關。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問題。
此外「秦始皇」級採用的是開放式機庫與開放式艦首。
雖然在正常情況下,這兩種設計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比如在惡劣海況下,就有問題了。
大戰中「漢武帝」號就因為途徑颱風風暴區,艦首的飛行甲板被刮飛,而被迫返回造船廠維修了將近三個月,錯過了最為關鍵的幾場海戰,使得中國海軍不得不在兵力劣勢的情況下與敵人決戰。
此外「秦始皇」級還有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
這就是,重心偏高,導致航行穩定性欠佳,難以在高海況下作戰。
這個問題,就與馮承乾有關了。
根據大隅海峽海戰的經驗,馮承乾極為重視航母的水平防護,因此為「秦始皇」級設置了厚達七十毫米的裝甲飛行甲板與四十毫米的機庫甲板,從而導致「秦始皇、,級的水上部分偏重。第一批三艘「秦始皇」級建成後不久,海軍就拆掉了裝甲飛行甲板,換成了較輕的木製飛行甲板。原因很簡單,如果不做修改「秦始皇」級在四級海況下,縱搖幅度就超過了艦載機的最大起降限制。第二批三艘「秦始皇」級在建造的時候,就直接取消了裝甲飛行甲板。問題是,即便如此「秦始皇」級的穩定性依然不夠理想,在高海況下的作戰能力嚴重不足。
更要命的是,在取消了裝甲飛行甲板後「秦始皇」級的水平防護能力大受影響。
大戰中,戰沉的三艘「秦始皇」級都是被俯衝轟炸機投下的炸彈擊中,並且擊穿了機庫甲板,然後導致汽油庫大爆炸而沉沒的。
不管怎麼說,按照戰前標準「秦始皇」級都是性能出眾的艦隊航母。
一九三四年八月,招標結束,江南造船廠與北方造船廠共同獲得了海軍的建造合同。為了照顧德資企業,馮承乾還加上了廣州造船廠。
十月,中國海軍就正式與三家造船廠簽訂了建造合同。
一口氣開工建造三艘艦隊航母,顯然不是小事。
要知道,當時日本的「蒼龍」級也就只規劃了兩艘,美國的「約克城」級只有三艘,而且是分階段建造的。
從時間上看,在三艘「秦始皇」建成的時候,中國海軍的航母實力將達到一流水準。
當然,比起幾個海軍強國,依然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
主要就是,中國海軍並沒有用主力艦改造而來的航母。
別忘了,日本海軍除了建造了兩艘「蒼龍」級之外,還有「加賀」號與「赤城」號,而美國海軍在三艘「約克城」級之外,還有「列剋星敦」號與「薩拉托加」號,以及戰鬥力不強的「蘭利」號,即便是英國皇家海軍,在新建艦隊航母之外,也有用主力艦改造的「鷹」號。
事實上,中國海軍欠缺的不僅僅是航母。
中日戰爭中的幾場海戰都表明,航母在具備強大的空中打擊能力的同時,必須得具備強大的防空能力,才能在敵人的攻擊中倖存下來。
問題是,再強大的航母,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更重要的是,如果把所有能力都集於一身,那麼航母的噸位將大到嚇人,建造價格更會高得離譜。
正確的辦法是為航母提供專門防空的護航戰艦,或者說是防空戰艦。
顯然,這也是中國海軍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