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帝國風雲

卷一 德意志的榮耀 第三十八章 戰略目標 文 / 閃爍

    在確定國家的戰略目標之前…馮承乾還要做一件更加重要的事情!

    說服吳鐵生不再參加總統選舉。

    一九二三年,吳鐵生首次正式擔任中華民主共和國總統,並且在一九二八年,毫無懸念的在全民大選中當選總統,成為中華民主共和國歷史上第一位正式當選的總統。因為憲法中沒有規定總統的連任次數,所以在法律層面上,吳鐵生依然有資格參加大選,也極有可能再次當選。

    要知道,對日戰爭勝利,讓吳鐵生成為了民眾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可以說,只要他參加選舉,就不會有任何懸念。

    問題是,如果吳鐵生第三次當選總統,等於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必然會對中國的民主政治產生負面影響。

    可是,有資格替代吳鐵生的,只有馮承乾。

    要知道,當時馮承乾在民眾心目中的地位並不比吳鐵生低,只是他一直不熱心政治,也很少參與政治活動。別的不說,馮承乾唯一的政治身份是中華團結復興黨黨魁,而這個職務屬於民間性質,與官方沒有半點關係。馮承乾的官方身份是中國海軍司令,以及中國海軍大元帥。這兩個頭銜,實際上都是軍事頭銜,也與政治沒有直接關係,甚至算不上政府的正式成員。

    顯然,馮承乾不想當總統。

    所幸的是,吳鐵生也上了養紀,而且身上有早年落下的戰傷,加上功成名就,他很爽快的接受了馮承乾的建議。

    問題是,誰代表團結復興黨參與大選?

    這可不是一個小問題。

    雖然當時的中國只有一個政黨,沒有黨派與團結復興黨競爭但是憲法明確規定,只有黨派推舉的候選人才能參與總統大選。更重要的是,此時的中國,絕對需要一個不容質疑的權威,也就必須維護團結復興當的聲譽。

    馮承乾與吳鐵生都想到了一個人即劉伯恩。

    與吳鐵生一樣,劉伯恩也是赴德勞工,在十五歲就離開中國,並且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獲得了准國民身份。勞工軍團組建後,劉伯恩成為了吳鐵生的副手,按照馮承乾的安排,跟隨吳鐵生回國發展。二十年來劉伯恩一直是吳鐵生的左膀右臂,為創建中華民主共和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吳鐵生手下最有能力的軍事統帥之一,在征戰西北的時候負了槍傷,後來又摔軍統一了東北地區。論聲望與地位劉伯恩只次於吳鐵生,具有很高的威望。

    當時,劉伯恩是中國陸軍參謀長,並且兼任子國防部長。

    也就是說,劉伯恩已經有正式的政治身份了。

    馮承乾與吳鐵生親自出面劉伯恩沒有推辭,答應代表團結復興黨參與大選。

    搞定這件事情,馮承乾才讓吳鐵生召開了黨內代表大會。

    推舉劉伯恩參加大選並不是問題,說得明白一點,在吳鐵生執意退隱,而馮承乾又對政治不感興趣的情況下,劉伯恩是最佳人選。

    黨內代表大會的主要議題並不是即將舉行的大選,而是中國的戰略目標。

    大會開了近一個月,最終確認,中國的近期目標依然是富國強軍而且軍事建設依然是國家的頭號重任。

    這並不是軍人掌權產生的結果,而是現實環境讓中國必須高度重視軍事建設。

    大會結束後宋靖國準備率訪問團前往德意志第二帝國。

    借這個機會,馮承乾把吳鐵生、劉伯恩與宋靖國請到了他在北京的住所,算是給宋靖國送行。

    「老宋的事,就不用多說了,我已經跟老宋說清楚,此次之行,關鍵是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加強合作,並且為壯大我國的基礎工業創造條件。婁宋的能力,我們有目共睹,所以大家沒有必要擔心什麼。」宋靖國笑了笑,知道馮承乾說的是客氣話。

    此次德意志第二帝國之行,關鍵不是看宋靖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的關係,而是馮承乾與德皇、帝國高層的關係。說白了,如果沒有馮承乾與德皇的關係做後盾,宋靖國很難有重大收穫。

    「我請你們兩位來,是為了另外一件事。」

    吳鐵生與劉伯恩沒有開口,他們早就料到,馮承乾不會為了給宋靖國送行而專門把他們請來。

    「對日戰爭已經結束了,兩位覺得,我們與日本能夠修好嗎?」「真要這麼想,我們就是十足的笨蛋。」劉伯恩首先開口。他已經獲得黨內提名,幾個月之後就將住進總統府,所以說話的底氣也足了一些。

    馮承乾笑了笑,朝吳鐵生看了過去。雖然吳鐵生放棄了再次連任的機會,但是他在中國陸軍中的地位依然是不可動搖的。別的不說,吳鐵生是中國陸軍唯一的大元帥,劉伯恩只是元帥。

    「這場戰爭,非但沒有化解我們與日本的矛盾,反而加深了矛盾。嚴格說來,戰爭並沒有結束,只是暫時停止了。」

    「老吳說得沒錯,戰爭只是暫時停止了。」馮承乾敲了敲桌子,說道」「這也是我今天想說的事情。雖然日本服軟,並且簽署了割地賠款的停戰條約,但是並不等於已經完全喪失了挑戰我們的能力。別的不說,日本海軍還很強大,要不了幾年,就會再次對我們構成嚴重威脅。更重要的是「上海條約,使我們與日本徹底決裂,更徹底激發了日本這個狹隘民族的野心。如果我的判斷沒有錯,十年之內,戰爭將再次爆發。等到下次戰爭結束,我們與日本的恩怨才能了結。」「十年之內?」劉伯恩皺起了眉頭。

    吳鐵生與宋靖國也顯得很驚訝,大概兩人都認為日本不可能在十年內恢復元氣,更不可能對中國構成威脅。

    「關鍵不在日本,具體的原因,老宋應該非常清楚。」「我?」宋靖國有點迷惑了。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老宋,你專管工業,你覺得這幾年間,我國的工業發展環境有明顯改善嗎?」「這……」

    「雖然我不管工業、也不管經濟,但是我瞭解到的一些情況,並不值得樂觀。」馮承乾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經濟危機爆發後,我們加大了基礎建設力度,以此增加了社會就業崗位,也為更多的工廠提供了訂單。可是幾年下來,效果並不明顯,經濟發展與工業建設依然步履維艱,反而是今年,也就是與日本開戰之後,受戰爭刺激,我國的工業環境才有所改善。」

    宋靖國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很明顯,戰爭才是解決經濟危機的有效辦法。」馮承乾長出口氣,又說道「從根本上講,這場在美國爆發的經濟危機,在根本上是由財富分配不公導致的,結果就是大量工業產品找不到銷路,或者說老百姓手裡的錢買不完生產出來的產品,從而導致供大於求,限制了工業發展,引發了經濟危機。要解決這場危機,關鍵就是消耗掉過剩的工業產品。不管是搞基礎建設、還是擴充軍備,根本目的就是消耗掉過剩物資,讓市場恢復平衡,從而讓工業發展恢復正常。可惜的是,基礎建設的規模再大,最終都得由政府買單,而政府的財政力量受稅收限制,根本不可能消耗掉所有過剩物資。真正有效的辦法,就是一場戰爭,因為戰爭會造成大量破壞,也會消耗大量物資。更重要的是,

    在戰爭時期,政府的權力被無限放大,財政開支不再受稅收限制,甚至能夠違背民眾的意願。說得簡單一些,只有一場規模浩大的戰爭才能結束這場經濟危機。」

    吳鐵生沒有開口,劉伯恩也沒有開口,因為兩人都不大懂經濟。

    「老馮說得沒錯,到最後肯定會有一場大規模戰爭,甚至是一場世界大戰。」

    「肯定是世界大戰,而且引發這場戰爭的,肯定是一個世界級的工業國,不是美國、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國。」「這……」

    「在這場危機中,工業化程度越高的國家,受到的影響越大。」宋靖國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表示明白馮承乾的意思。

    「到底是會來引發這場戰爭,就得看誰最先在經濟危機中倒下。

    目前看來,美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為什麼?」

    馮承乾笑了笑,說道:「美國的工業實力強於德意志第二帝國,而且沒有德意志第二帝國那麼廣闊的海外市場。別忘了,德意志第二帝國可以依靠我國、以及印度,通過外銷來解決工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而美國卻沒有這個途徑,只能大力搞基礎建設,而最終結果就是美國聯邦政府破產。」

    「也就是說,美國會鼓動,甚至主動引婁下一場戰爭?」

    「最多是鼓動,談不上主動引發。、,

    「這……」

    「我們不能低估美國的潛力,要知道美國依然有廣大的西部地區等待開發,而且美國本身就有足夠雄厚的基礎。如果沒有一條導火索,

    美國不大可能主動發動一場戰爭,而會等著其他國家來挑起戰爭。」宋靖國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什麼。

    「重要的是,這條導火索已經出現了。」說到這,吳鐵生、劉伯恩與宋靖國都知道,馮承乾說的是日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