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承乾沒有退縮,末次信正也沒有打算撤走。
攻擊機群離開後,末次信正首先讓三艘戰艦重新編隊,並且確認損傷情況。
八點十五分,在確定三艘主力艦的戰鬥力沒有出現太大問題,而且「加賀」號出動的戰鬥機已經到達後,末次信正下令調整了航向,繼續向西南航行,而且速度保持在二十四節以上。
東南方向上,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是四艘輕巡洋艦的掩護下,也正以二十節的速度向東北航行。
八點四十分「德夫林格」號與「比睿」號的瞭望員幾乎同時看到了對方。
此時,聯合艦隊裡打頭陣的不是旗艦「金剛」號,而是在之前的轟炸中沒有遭受損失的「比睿、,號。原因很簡單,宮振國投下的那枚炸彈,炸壞了「金剛」號的主桅桿,並且破壞了艦橋上的主測距儀,對「金剛」號的主炮火力產生了一些影響,也使「金剛」號的指揮能力有所降低。
問題是,末次信正沒有來得及轉移到「比睿」號上。
結果就是「金剛」號只能通過旗語,向其他兩艘戰艦下達作戰命令。
在末次信正看來,這是大問題。要知道,即便在無線電台問世之後,旗語也是指揮艦隊作戰的主要手段之一。更何況,現在是白天,能見度並不低,而且「金剛」號居中,能夠與前後兩艘主力艦聯繫。
因為東面就是九州島,所以「德夫林格」號率先向左轉向。
末次信正沒有猶豫,立即命令艦隊左轉。
可以說,這個時候,末次信正不是信心十足,而是騎渾難下。已經與中國艦隊進遇,在分出勝負之前就沒有理由撤退。
只是,聯合艦隊轉向的時間稍微晚了一點。
八點五十分,在轉向到三百度之後「德夫林格」號率先減速,並且在一分鐘之後向交戰對手打出了第一槍齊射。
後面「呂佐」號與「興登堡」號也在八點五十二分完成了校射。
因為沒有及時轉向,也沒能立即降低航速,所以「比睿」號到八點五十五分才進行了校射「金剛」號與「霧島」號則是在八點五十七分,才完成了校射。這個時候,三艘戰列巡洋艦已經打出三槍與四槍齊射了。
更重要的是,利用這幾分鐘,特混艦隊把交戰距離縮短到了一萬八千米。
對三艘日艦來說,這是一個極為危險的距離。
要知道,在這個距離上「德夫林格」級上三百八十毫米主炮打出的重型穿甲彈能夠擊毀所有在大戰期間建造的主力艦。雖然「金剛」
級進行了現代化改裝,由戰列巡洋艦升格為快速戰列艦,但是只加強了側舷裝甲帶,並沒有加厚裝甲甲板。更重要的是「金剛」級的改造很不徹底,即便是加強了側舷裝甲帶,也只得到了大戰時期的水準,甚至比大戰後期的戰列艦都差得多。
導致「金剛」級改造不徹底的主要原因,也是干舷過低,即在改造中,不能大幅度增加排水量,不然過低的干舷將對航行安全、主炮火力產生負面影響,甚至會增加戰艦在受損後翻覆沉沒的風險。
可以說「德夫林格」級在改造後,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快速戰列艦。
相比之下,改造後的「金剛」級仍然只算得上是戰列巡洋艦。
更重要的是,一萬八千米的交戰距離,對「金剛」級上的十四英吋主炮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
雖然在大戰期間,英國皇家海軍的同口徑主炮能夠在這個距離上擊毀包括「德夫林格」級在內的所有戰列巡洋艦,但是別忘了「德夫林格」級已經進行了現代化改造,不管是側舷裝甲帶還是水平裝甲都得到了強化,防護能力與「拜仁」級相當,已經達到了戰後戰列艦的標準。
大戰期間的幾場海戰已經證明,十四英吋穿甲彈在這個交戰距離上,對戰列艦的威脅並不是很大,擊穿概率不會超過百分之三十。
此外,日本海軍並沒有倣傚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為遠戰研製重型穿甲彈。
當時,英國皇家海軍與美國海軍已經跟上了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的步伐,專門為遠戰研製了重型穿甲彈,並且修改了炮戰規則。可惜的是,日本海軍並不重視遠戰,也就沒有研製或者採購重型穿甲彈。
說起來挺有越,日本海軍不重視遠戰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節約炮彈。
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幾場大規模海戰進絆分析後,日本海軍得出了一個結論,即遠距離炮戰的命中率太低,不足以決定艦隊決戰的最終結果,因此日本海軍在末來發展中應該更加重視近距離炮戰。
為此,日本海軍一直非常重視主力艦的航速。
拿在戰後建造的「長門」級戰列艦來說,其最高航速達到了二十七節,而美國海軍在同期建造的「科羅拉多」級只有二十節,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德意志」級只有二十五節,英國皇家海軍的「納爾遜」級也只有二十三節。很明顯,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在最高航速上比其他國家的都高了一些。
除了重視速度,就是主炮的近距離威力了。
顯然,日本海軍認為,在近距離炮戰中,能夠節約彈藥,而節約觀念在日本海軍中根深蒂固。
當時,三艘「金剛」級的主炮,配備的是只有六百多公斤的輕型穿甲彈。
如果交戰距離在一萬四千米、或者一萬二千米以內,三艘「金剛」
級就擁有與「德夫林格」級一較高下的能力。
可惜的是,只要交戰距離超過一萬四千米,三艘「金剛」級就別想佔到便宜。
三艘「金剛」級開始校射的時候,三艘「德夫林格」級已經完成了「熱身運動」進入了戰鬥狀態。
八點五十八分「德夫林格」號首開戰果。
命中點在「比睿」號的「炮塔,也就是緊挨著後艦橋的主炮炮塔頂部,重型穿甲彈直接砸穿了炮塔的頂部裝甲,在炮塔內部爆炸。雖然日本海軍吸取了大戰中的經驗,在改造的時候為「金剛」級的主炮提彈通道增加了第三道防火防爆門,並且制訂了極為嚴格的安全操作手冊,在戰鬥時三道防火防爆門都得處於關閉狀態,並且不得在炮塔內存放彈藥,但是這一炮也使「比睿」號喪失了四分之一的主炮。更重要的是,爆炸時橫飛的碎片,打壞了後艦橋上的測距儀,導致沒有受損的x炮塔只能利用自備的簡易測距儀,從而使該炮塔的準確率大幅度降低。
緊接著「興登堡」號也取得了戰果。
命中點在「霧島」號的艦首,而且離炸彈的命中點非常近。更重要的是,這枚穿甲彈的引信在非常恰當的時機啟動,結果在爆炸之後,幾乎炸飛了「霧島」號原本就已經受損的艦首。當時「霧島」號的主錨飛落到了好幾百米之計。受此損傷「霧島」號的最高航速驟然降低了三節以上。
九點過三分「鼻佐」號才取得了第一個戰果。
根據瞭望員觀察到的情況,穿甲彈的命中點在艦橋左側的副炮炮廓附近,而且肯定造成了嚴重損壞。但是根據後來獲得的消息,打中「金剛」號的這枚穿甲彈沒有爆炸,當時爆炸的是堆放在副炮炮廓裡的一百五十二毫米炮彈。這次打擊,直接摧毀了艦橋左側的兩門一百五十二毫米副炮,並且導致該區域的三條損管通道阻斷,並且導致附近十多個艙室被海水淹沒。
打到這個時候,三艘日艦隻取得了一個戰果。
中彈的是「呂佐」號,命中點在b炮塔正面。因為日艦使用的是輕彈,所以採用了較為低伸的彈道。如果當時日艦有重彈,就會採用高拋彈道,命中點就不會在炮塔正面,而是在炮塔頂部。顯然,這兩種情況的結果會截然不同。炮塔正面是全艦裝甲最厚的地方,即便在一萬二千米的距離上,十四英吋穿甲彈也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擊穿。相反,炮塔頂部裝甲要薄得多,也就更容易被擊穿。
當然,這次直接命中,也導致「呂佐」號的b炮塔在接下來的十多分鐘內沒有能夠打出一枚炮彈。
要知道,就算沒有擊穿裝甲,十四英吋炮彈爆炸時的威力也十分驚人,能夠震傷、甚至震死炮塔內的炮手。
九點過五分,第二波攻擊機到達。
只是,馮承乾並沒指望八架「海鷗,…集夠取得勝利。
原因很簡單「加賀」號派來的十二架戰鬥機早已到達,而且就在聯合艦隊東北二十多公里外待命。
進到日本戰鬥機攔截,八架「海鷗,…很難發揮決定性作用。
有起的是,三艘日艦在這個時候停止了炮擊。似乎,為了應付空中威脅,日艦必須讓主炮停火。
可惜的是,馮承乾沒能抓住這個機會。
因為在攻擊機進入之後,為了避免誤傷,所以三艘「德夫林格」級戰列巡洋艦也在這個時候停止了炮擊。
激烈的炮戰嘎然而止,轟炸與防空作戰成為新的委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