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鴻漸他們到了劇場的會議室裡面,見到了50個被選出來的試映觀眾。這50個觀眾呢,據說這50個觀眾是精心挑出來的樣板觀眾,基本上涵蓋了給出答案來的各種類型的觀眾,同時也是符合整體的一個觀眾年齡層啊什麼分佈的。賈鴻漸他們坐了進來之後,程龍這個主角一下子就引起了那些觀眾們的注意,觀眾們一個個的發出了「哇哦」的驚喜聲。程龍看到了這裡,笑著跟大家打了招呼,「大家好,我叫程龍,是這部片子的導演以及主角。」
一聽到了這裡,那些觀眾們倒是一個個露出來了驚訝的神采——這幫人看電影的時候肯定沒有注意字幕裡面導演和主演都是程龍!但是有啥辦法呢,人家是美國市場的消費者,人家現在是老大啊,人家有不看字幕的權力啊!
陪同進來的斯皮爾伯格被不少觀眾認出來了,一時之間美國的這50個觀眾對斯皮爾伯格還是相當買賬的,又有人上來要簽名的,又有人要求合影什麼的。說實在的,畢竟這幫被選過來當試映會觀眾的人,那都是經常來看電影的,認得斯皮爾伯格那是正常——如果市調公司做市調的時候,專門選不經常消費看電影的人來做試映,那不是腦袋有問題麼?
斯皮爾伯格這邊簽了一會兒名之後,正式的問答這就要開始了。首先斯皮爾伯格問了大家一下喜歡什麼情節以及不喜歡的情節,然後呢觀眾們按照順序就開始回答了,「打鬥很不錯,情節懸念也不錯,打鬥風格特別跟別人不一樣,感覺挺新奇的,而且還有很多明星跑龍套」第一個觀眾回答道。嗯,看起來他還是挺欣賞這電影的。
而第二個呢,那好像就不怎麼喜歡了。「風格是不錯,不過感覺打得沒有拳拳到肉,不夠硬漢,主角怎麼能那麼怕疼?一點都不純爺們兒,純爺們兒就應該是像《空中監獄》裡面的尼古拉斯凱奇一樣,被人打了一槍,然後照樣一點不疼的衝著對方走去!這才叫爺們兒!」看起來這人好像更崇尚傑森斯坦森那種形象的打星——也就是各種狠。各種瀟灑各種拳拳到肉,然後對自己還非常狠的一點都不怕疼。不過問題是那麼一拍的話,搞不好就變成b級片了,就搞不好變成17歲以上才能看了,這樣市場損失太大啊!這樣的一個建議肯定賈鴻漸他們不會接受的,畢竟這跟程龍本身的風格就不一樣。人家程龍70年代末開始就確立了自己的風格了。人家就是要表現的跟李小龍這種上一代的不知道疼的明星做對比,現在再讓他改?怎麼可能?
接下來呢,觀眾們一個個的表達著自己喜歡不喜歡的場景。總體來說,總結下來喜歡的自然不用說,不喜歡的就是什麼呢?最主要的就是主角的是黃種人,雖然說的是英語,但是美國白人和黑人都覺得不太能夠帶入。這個問題呢。自然也是不能改的——要是改了那不是要換別人來做主角了?
接著的問題就是,觀眾們覺得亞洲人長得都比較像,總覺得好像不太能夠分辨的出來程龍的面孔,特別是在唐人街之類的場景裡面。這樣呢也是一個問題,就像是國人剛開始看外國電影的時候,要很好的分辨出來誰是誰還真挺麻煩的。這個問題在的話,那就稍微減少一點其他亞裔面孔出現就行了,總的來說並不怎麼麻煩。
而他們覺得最後的一個問題所在呢。就是「別的大明星」出場的時間不夠!居然每個人都是僅僅客串一下,雖然他們早就在媒體裡面看到了大明星只是客串一下的事兒,可是明顯他們現在想更長時間的看到其他的明星!最好還是能給其他的明星都安排一個相對重要的位置,讓他們每個人能符合自己在其他電影裡面的一貫風格……
對於這種要求,賈鴻漸他們怎麼完成啊?如果這麼做了,是不是要花幾千萬美元去找那些大明星過來談合同重新加拍場景?本來客串一下,一天功夫的事兒。人家看著人情也就過來湊熱鬧了。可是如果要正經拍戲,那就是要正經談了,哪怕是給面子,最多也就是稍微便宜一點。不可能說完全不給錢的!
而且要是把他們這些明星弄過來加戲份的話,這電影的結構就要大改啊!本來是一個敘事為主的懸念故事片,結果硬生生的變成了一個明星大串燒的「敢死隊」了麼這不是?這樣整個市場定位都不同了,《我是誰重製版》這不就變成了一個賣明星形象為主的片子了麼?不就不是《諜影重重》這樣的一個片子了?不就不再是程龍一個人當主角的片子了麼?這以後續集還怎麼拍?要跟弄《敢死隊2》一樣,把更多的明星都給弄過來加盟?至於麼?這回頭《諜影重重》的版權還買來幹啥?為啥不剛開始就這麼做呢?
完全可以說,當賈鴻漸聽到了這些反饋之後,他是根本就不願意聽的,而且也覺得哪怕就算聽了,那也是變成了一個四不像的東西——實際上按照他在商業界打拼了那麼多年的經驗來說,什麼客戶要求那就是個屁!客戶自己提出來的要求剛開始還像回事兒,可是越聽越會覺得客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如果真的按照他們提出來的要求做一個產品給他們,他們很可能也挑出來別的毛病,然後說雖然你們按照我們要求做了,但是還有這個毛病還有那個毛病,沒有誰誰誰家的好……
去你妹的!這產品需求不是你們之前提的?你們之前怎麼沒提到要避免這些毛病呢?完全按照你們說的要求來了,你們還覺得不喜歡?這還有招麼?所以這就促生了商業界的一個潛規則——雖然要聽消費者的,但是不能全聽消費者的,消費者自己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啥!他們只是有時候拍腦袋一想覺得這樣可能自己會喜歡,可是實際上真做出來了他們真不一定喜歡!他們喜歡的只是自己想出來了一個好主意而已!
所以到了這時,哪怕之前覺得好萊塢種種規矩好像都特別的科學,賈鴻漸現在也對這個試映會的效果有了一個小懷疑。他還是決定按照自己的看法來,而完全不理會什麼試映會觀眾的想法!
當他想到了這裡的時候,整個試映會都結束了。觀眾們都走了,剩下的就是賈鴻漸程龍斯皮爾伯格和葉靜幾個人在會議室裡面了。葉靜看了看空蕩蕩的會場,下意識的問斯皮爾伯格道,「史蒂芬,那麼我們就按照觀眾們的說法來?來一個大改?」
「完全按照試映會結果大改?那要多少錢啊!整個電影等於都變了……」誰知道斯皮爾伯格居然苦笑了一下之後這麼說道,「我覺得我們乾脆就不改了,趕緊送審評級然後立刻把拷貝賣給院線經理們。讓他們趕緊上映!」斯皮爾伯格的這種說法,一下子讓賈鴻漸都搞不懂了啊……說不按照試映會的結果來,這是跟他賈鴻漸的想法一樣的,但是這試映會的結果明明不怎麼好,可是為什麼反而要像是反應很好一樣的趕緊推出市場呢?這暑假檔還沒到呢啊!
斯皮爾伯格也看出來了大家臉上的疑問,所以他苦笑了一下解釋道。「問題就是在於,試映會跟真實上映還是不同的,畢竟只是小比利的上映調查,樣本太少總是會跟真實結果有出入的。平常出入少看不出來,但是關鍵時候來一下那就受不了了。舉個例子來說《星球大戰》你們都知道吧,我好朋友盧卡斯的作品,直接讓他成為了全美最知名的導演。然後呢。他的《星球大戰》當初適應的時候成績非常差,幾乎沒人要看,因為裡面沒有明星,而且動不動就是什麼機器人,還什麼原力之類令人摸不到頭腦的東西,結果呢,盧卡斯不相信試映會結果,硬是上映了。然後……你們都知道了……」
說道了這裡之後,斯皮爾伯格苦笑著繼續說道:「現實就是這樣,有時候你全相信,不行,不相信,也不行。試映會出來了一個結果,是好的。不能放鬆警惕,是差的,也要考慮好到底要不要修改。反正,電影投資就是一個賭博。誰都不知道未來是怎麼樣。而對於我們電影導演來說,大多數只能按照自己的天賦來,按照我們認為好電影應該擁有的元素來。像是《四海好傢伙》,這是華納1990年時候全年出產電影裡面試映效果最差的電影,結果呢,還是出來了2000萬美元的票房,對於這個中小成本電影來說,還是賺了一點的。而《驚異大奇航》呢,題材新鮮,試映開出長紅,時映後卻票房平平。甚至達斯訂霍夫曼的《英雄》試映時一片掌聲,上映後一敗塗地……甚至還有1990年的《敬意》,主角傑克李蒙勇於和癌症奮戰,試映時觀眾感動不已,給了福克斯有史以來最高的成績,上映後票房成績卻比得癌症的傑克李蒙死得還快……」
「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趕快上上映呢?我們相信自己的電影是好東西不就得了?反正我看了之後我覺得電影很好看啊!」誰知道葉靜卻是這麼反問道。
「那是因為我們投資本來就不小,現在既然試映會結果不好,而且修改的話可能成本太大。又加上試映會可能會不準確,那麼我們趕緊趁著名聲還沒傳開,直接先上映了,把各大明星出場的什麼的大家喜歡的場景都給剪刀宣傳片裡面,先騙一幫子觀眾們過來買單再說!我們先得回本啊!現在就是這麼一個情況,試映會可能結果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如果我們完全相信是假的,放到暑期檔上映,到時候可能媒體們就知道了我們試映會的結果,然後風評就不太好,最後可能就會有機會票房慘敗。但是如果我們現在提前能大規模上映,趁著媒體沒反應過來之前先賺一筆呢,那就能盡快的弄回來成本。雖然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試映結果不真實,我們就少賺了。可是如果試映結果真實,我們就能盡量避免損失啊!」
這話聽起來相當的老成持重,主要就是要降低風險,哪怕降低獲利也要先降低虧本的可能。這從商業角度上面來說是合情合理的……到了此時,程龍和葉靜甚至還有斯皮爾伯格都看向了賈鴻漸,他們等著賈鴻漸拍板到底怎麼做……(。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戶請到m.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