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呂氏天下

龍騰虎嘯滅蒼穹 205水稻小麥盤中餐,徐福登島獲『神果』 文 / 絕冷無淚

    205水稻小麥盤中餐,徐福登島獲『神果』

    最終在經過一番商議後,蒙恬和呂布這才將鬱鬱不得志的公子扶蘇喚了來,將手中的秋收情報交與公子扶蘇,並將他們打算請公子扶蘇代表他們上表向始皇嬴政請功的事情說了一遍。

    扶蘇公子之所以鬱鬱不得志,除了因為被迫遠離大秦帝國的權力中心之外,也是因為自己身為下一任大秦皇帝的當仁不讓人選,卻無法對即將歸入自己手中的天下百姓做出些有利決策來,這讓從小被儒家思想貫徹的扶蘇公子,怎能不心生哀愁?

    但是蒙恬和呂布給他敘說的糧食事宜,卻讓他一下子精神振奮起來。倒不是扶蘇公子對這件事的功勞有多看重,而是這件事正如蒙恬所說一般,是一個大大利於天下萬民百姓的好事。一旦小麥和水稻被大秦帝國大力推廣到全國各地,不僅是每年的糧食稅收能大大提高,而且也會有更多的百姓不會因為缺少糧食而餓肚子,大秦帝國也會因此而更加穩定、富饒。

    「兩位將軍這次可不僅僅是造福和河套一地之利,更是造福了天下千千萬的黎民百姓!大秦會因此而深深受益,故此本公子在這裡就先代父皇謝過兩位將軍!」扶蘇公子倒是更像一個熱血青年,與始皇嬴政的陰沉霸道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性格。

    蒙恬和呂布自然不敢受公子扶蘇的全禮相謝,對於扶蘇公子表現出遠勝於始皇嬴政的親和,他們兩人在心底也是有各自不同的想法。

    關於小麥和水稻的消息很快被扶蘇公子令人晝夜兼程的趕到咸陽送交到始皇嬴政的手中,始皇嬴政不僅政治頭腦遠勝於公子扶蘇,身邊還有那麼多的名臣,自然更是對手中的這份情報視若珍寶。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可是自己心目中的『接班人』扶蘇公子送來的情報,每一個做父親的在得知自己孩兒做出了值得他驕傲的事情後,都必然會產生喜悅的心情,始皇嬴政雖然是千古一帝,卻也同樣是一個普通的父親。

    雖然始皇嬴政暫時還沒有打算將與自己政見不和的扶蘇公子調回咸陽,但是大批大批的賞賜物資和足以供其賞賜蒙恬、呂布這些『策劃者』的官爵之位,都被始皇嬴政大手一揮送到了公子扶蘇的那裡。

    賞賜完自己的兒子和那些有功的臣子們之後,始皇嬴政先是用一年時間讓人培育了大量小麥和水稻的草種,然後才開始下達聖旨,宣召天下開始棄用粟米,南方多用水稻,北方多種小麥。

    關中百姓早就習慣了聽從秦國皇室贏氏一族的指令,故此關中百姓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當年的春耕之時,將一直用的粟種換做小麥種和小部分的水稻種。

    而相比起關中百姓對秦國皇室贏氏一族的信任,關東的眾多百姓對始皇嬴政下達讓他們去各自城鎮中領取水稻種和小麥種的命令,心中大多存有疑慮。只有一部分手頭有比較充裕糧食作為資本的大膽百姓,才敢去領取一些水稻種和小麥種子去自己家的農田里耕種。

    大部分的關東百姓卻還是耕種著原本的粟米種子,並在心底暗暗盤算著,等那些耕種所謂水稻種子和小麥種子傢伙們在秋收大虧之時,自己是不是應該趁機提高粟米販賣的價錢。

    但在當年的秋收之時,另那些不敢種植水稻和小麥的部分關東百姓們瞪破眼球的事情是,那些水稻和小麥所產出的糧食,不僅要比他們種植的粟米高出數倍之多,而且這些水稻打出的米,還有小麥磨出來的麵粉,在燒熟之後的味道遠比粟米要好的多。

    故此在這一年裡,粟米在各地市場上的價格轉瞬即下,而水稻生產的米以及小麥生產的麵粉,取代粟米成為百姓們喜愛的盤中餐,價格自然也是迅速飆升。那些原本還想在今年將粟米價格大肆提升一下的商販以及關東部分百姓們,都不得不接受自己手中的粟米變成不受歡迎的糧食,販賣的價格遠遠低於往年。

    雖然有些人拒絕將手中的粟米低價賤賣出去,但是大部分的百姓必須要靠販賣粟米的錢財來換取其他生活必需品,所以今年的所有種植粟米的百姓無一例外的大吐苦水,而那些種植小麥和水稻的百姓則狠狠的大賺了一筆

    分割線

    卻說大秦方士徐福使人駕駛著始皇嬴政贈與他的樓船東渡尋找傳說中的不老神果,一路上經歷的驚濤駭浪狂風驟雨,卻在徐福高超的航海技術下,有驚無險的通過了茫茫大海的考驗,終於再次來到當年徐福發現的那座疑似三神島之一的『瀛洲』神島。

    其實傳說中的神島,倒並不全是虛妄,只是這裡神仙沒有一個,島嶼卻是有的。徐福自認為自己是登上了傳說中『瀛洲』的島嶼,其實根本就是後世日本的本州島。

    後世日本人的文字史料中資料含糊不清。徐福登陸的時代,日本還在蒙昧之中,還沒有可靠的文字記載。但是按照部分日本史學界人士的觀點,徐福,就是日本古代著名君主,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他登陸日本的地點,便在日本的關西平原。

    日本人的思維比較獨特,因此他們在考證徐福問題的時候,想法也一樣極富有個性。他們根據考古發現,分析古代墓葬遺骨證明,徐福東渡時期,日本關西近畿地區的居民平均身高驟然升高了五厘米,由此推斷,這很可能是徐福和他的部屬登陸後造成的局部人種改良。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日本科學家發現日本人的基因裡,有1來自中國雲南地區,而日語訓讀發音也和雲南納西族的語音有很多相似之處。這是怎麼回事呢?

    從徐福日後第二次東渡的事件中,或許可以找到答案。根據中國方面的史籍記載,徐福要求的三千童男童女,秦始皇也沒法一下子湊齊,這個時候,秦軍剛巧征服了百越(西南夷),於是秦始皇就下令這些被征服的部族提供所需要的童男童女。西南夷,就是現代雲南各民族的共同祖先。因此,如果這些西南夷的後代借徐福東渡融入日本人種,帶給日本人1的雲南基因便有據可循了。

    假如日本真的一直是傳說中的仙藥產地,而且徐福善於花言巧語鼓吹一番,騙取秦始皇信任,再得到所需要的人員和裝備,就比較符合邏輯了。否則,在生土上種花,要想讓秦始皇拿出血本來,只怕更大的可能是忽悠掉自己的腦袋。

    問題在於,日本古代,真的有所謂的『長生不死藥』存在嗎?後世的一些人就認為卻是有一種神奇的東西存在,只是這種『神奇』的東西雖然能讓人健體延生卻也沒有『長生不死』的特性。據說這種『神奇』的果實出產在祝島,更令人『驚訝』的是,就算是在數千年的後世它依然留下了自己的『子嗣』。

    祝島,地處瀨戶內海,在九州、本州、四國三島環繞之間,人煙稀少。自古以來就流傳,在它的深谷腹地有一種神奇的植物果實,俗名「窠窠」,日本古書中名為「千歲」,大小如核桃,汁濃,味甘,據說食用可保千年不死,便聞一聞也可以增壽三年三個月。

    19世紀末,日本植物學家牧野富太郎曾經慕名前往,經過艱苦工作,採到了「千歲」的標本,並欣喜若狂地給友人寫信:「這是我最彌足珍貴的發現,它的價值無法形容。」在祝島民間,還有用這種植物的枝條製作手杖的習慣,稱為蓬萊杖。

    如果「千歲」的傳說曾經在當年傳入中土,徐福家住東海之濱,聽到它應該不是很奇怪的事情。這樣的傳說,加以附會,通過其他途徑傳入秦始皇耳朵裡並非不可能,那麼此時徐福就會極有說服力了。甚至,祝島的人至今相信徐福曾經光顧過他們的島嶼,因為在海灣的岩石上,留有一副石刻的棋盤,當地人講就是徐福所留。

    為眾位書友說到這裡,似乎可以提出一個假說,那就是當年徐福為秦始皇尋找的不死藥,很可能就是出產在祝島的神奇之果———「千歲」。但「千歲」究竟是什麼呢?它現在是否還存在?結論非常令人鼓舞,千歲不但存在,而且正在進行人工種植。

    這種「千歲」的確是一種稀有的植物,它學名叫做籐狀灌木。以根和果實入藥。具調中理氣、生津潤燥、解熱除煩、活血消腫之功效。果肉綠色,果皮軟而帶毛。在數千年的後世中已經存在人工栽培的品種,果實大小也增大了幾倍,常吃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另外它還有個中國名字,叫做———野生獼猴桃!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