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呂氏天下

初到貴地為異客 呂雉 文 / 絕冷無淚

    呂氏名雉,是漢王朝創始人漢高祖劉邦的正配夫人。早年其父為避仇遷居沛縣,在一次宴會上欣賞劉邦非凡的氣度,劉邦任亭長時呂雉嫁給了他,婚後數年下田勞作、持家,生下一兒一女。公元前205年,劉邦為項羽所敗,呂雉和劉邦的父母被俘,做了兩年的人質,前203年秋,呂雉歸漢後,留守關中。劉邦稱帝后,呂雉被立為皇后,子劉盈為太子,女兒封魯元公主,嫁趙王張敖為妻,生女張嫣後來成為漢惠帝劉盈的皇后。

    人物為人

    有謀略[搜索最新更新盡在.]

    呂後為人有謀略,漢初,呂後助劉邦殺韓信,彭越等異姓王,消滅分裂勢力鞏固統一的局面。前195年,劉邦駕崩,太子劉盈繼位,史稱漢惠帝,尊呂後為皇太后,惠帝仁弱,實際朝政由呂後掌政,前188年,惠帝崩,呂雉立劉盈子(其實並非劉盈之子,而是一宮女之子)為少帝,臨朝稱制八年,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後所殺,所以有怨言。呂後遂殺少帝,立常山王劉義為帝。「號令皆出太后」,呂後先後掌權達十六年。是中國歷史上三大女性統治者(呂後、武則天、慈禧太后)中的第一個。呂後當政時,繼續推行休養生息、無為而治的政策。劉邦臨終前,呂後問劉邦身後的安排。她問蕭何相國後誰可繼任,劉邦囑曹參可繼任;曹參後有王陵、陳平,但不能獨任;周勃忠誠老實,文化不高,劉家天下如有危機,安劉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呂後雖實際掌握大權,但她是遵守劉邦臨終前所作的重要人事安排遺囑的,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而這些大臣們都以無為而治,從民之欲,從不勞民。在經濟上,實行輕賦稅。對工商實行自由政策。在呂後統治時期,不論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有風度

    呂後有政治家的風度,匈奴冒頓單于乘劉邦之死,下書羞辱呂後,說﹕「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呂後採納季布的主張,壓住怒火,平心靜氣復書說﹕「我已年老棄衰,發齒也墮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後贈與車馬,婉言謝絕,終於化干戈為玉帛,匈奴自愧失禮,遣使向漢朝認錯。

    呂後晚年,因沒有子孫,怕高祖的子孫欺凌呂氏,故大封外戚諸呂為侯。前180年,呂後崩,終年六十二,與漢高祖合葬長陵。諸呂欲為亂,周勃、陳平等誅平。

    中國古代的史學家,對歷史的評價都是逃不出儒家思想的框框套套,兩千年來,儒家思想成為評價歷史功過的一把鐵尺。我們有幸生活在思想活躍的年代,使我們對歷史能從一個新的角度去分析、探討。我覺得評論歷史人物時候,不應在遵從以前的看法,應該從此歷史人物對當時和以後的影響來評論,所謂「民為天,社稷次之、君輕」。只要他對百姓好,把當時的國家治理得好,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人民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私人生活是次要的。

    運籌帷幄

    呂雉為人有謀略,在劉邦翦除異姓諸侯王的過程中起了很大作用。高帝十年(前197),陳豨謀反,劉邦率兵親往平定,呂雉留守長安,聽說韓信陰謀詐赦諸官徒奴發兵策應陳稀,遂與蕭何商議,騙韓信入宮後處死,並夷三族。劉邦擊陳豨,至邯鄲,向彭越徵兵。彭越稱病不往,被劉邦廢為庶人,徙居蜀地。呂後認為不可遺患,又指使人誣告彭越謀反,夷滅其宗族。

    呂後生漢惠帝劉盈及魯元公主。劉邦嫌劉盈柔弱,生前曾打算另立寵姬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為太子。由於大臣反對,呂後又多方設法為劉盈輔翼,廢立太子之事未成。劉邦死後,呂雉以惠帝年少,恐功臣不服,密謀盡誅諸將;後畏懼諸將擁有兵力,不敢下手。她毒死趙王如意,砍斷戚夫人手足,挖眼熏耳,用藥使之變啞,置於廁中,名曰「人彘」。對其他劉氏諸王,亦加殘害。惠帝不滿呂後所為,憂鬱病死後,呂雉臨朝稱制,封侄呂台、呂產、呂祿等為王,擅權用事,排斥王陵等老臣,拔擢親信。但其稱制的八年期間,繼續執行漢高祖以來與民休息的政策,獎勵農耕,廢除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因此人民生活比較安定,殘破的社會經濟也得以恢復。

    由於劉邦曾與諸大臣共立「非劉氏不王」的誓約,呂雉封諸呂為王,遭到劉氏宗室和大臣的強烈反對。她病危時告誡諸呂部署應變,命呂祿領北軍,呂產居南軍,嚴密控制京城和皇宮的警衛。諸呂在呂後死後陰謀作亂,被太尉周勃,丞相陳平和朱虛侯劉章等迅速翦滅。前180年(高後八年)呂雉病重,她臨終前仍沒有忘記鞏固呂氏天下。高後八年八月一日,呂雉駕崩,終年62,陳平、周勃響應於內,劉氏諸王,遂群起而殺諸呂,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一場流血鬥爭,以皇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生平經歷

    結髮劉邦

    呂後是劉邦當了皇帝之後人們對她的稱呼,她的原名叫呂雉。

    呂後的家鄉是單父縣(今山東單縣)。呂後的父親,姓呂名文,字叔平,山東單縣人,被人們稱之「呂公」。呂公有四個孩子:長子呂澤,次子呂釋之,長女呂雉,次女呂嬃。呂公因為躲避仇人逃難時曾暫住在至交好友沛縣縣令家裡。後來,由於呂公對沛縣感覺不錯,便把家安頓在了沛縣。

    呂公剛剛客居沛縣的時候,縣裡的官員、豪紳聽說縣令家來了貴客,便都來湊錢喝酒。負責接收賀禮的人,就是後來劉邦手下「三傑」之一的蕭何。此時,蕭何是沛縣縣令手下一名官員。這次酒宴,蕭何主管收禮。按照規定,獻錢不滿一千的人只能在堂下喝酒;湊錢超過一千的人才能到堂上喝酒。劉邦來到以後,高喊一聲「泗水亭長劉季」「賀錢萬」(《史記·高祖本紀》),就直接來到堂上,實際上,劉邦一個子沒拿。呂公一聽「泗水亭長劉季」「賀錢萬」,大為驚訝,趕快起身相迎。因為「賀錢萬」在當時是個非常了不得的數字。從酒宴的規定看,出一千錢的都算是貴客,都要請到堂上喝酒。拿一萬錢,當然令人大吃一驚。從來人的身份看,比亭長官高的人不少,但都沒有「賀錢萬」。拿一萬錢,當然令人大吃一驚。從實際收入上看,秦代一位縣令的年俸也只是數千錢,至於亭長,一年的俸錢不足數千。一個亭長一次酒宴敢於「賀錢萬」,絕對是天文數字,也是不可能的事。呂公當然知道劉邦不可能「賀錢萬」,但是,呂公是一個有政治頭腦的人;他看中的是劉邦的膽量和潛在的政治家素質。所以,呂公聽到這麼一個天文數字,立即對劉邦產生了十分強烈的興趣。

    呂公這個人還有一個特點,非常迷信相面。

    呂雉因此,他對口出大言的劉邦的面相也非常吃驚。客人都走了之後,呂公對劉邦說:我平生為人相面多極了,但從來沒有見到你這樣的面相。我有一個女兒,想許給你為妻,希望你不要嫌棄。劉邦此時還沒有妻子,一聽說有這種好事,喜出望外,馬上答應下來。但是,呂公嫁女一事呂公的老婆不答應:你平時總說咱女兒是個富貴相,要許個富貴之人家,沛縣縣令對你這麼好,他來求婚你都不答應,為什麼非要嫁給這個劉季?呂公回答: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史記·高祖本紀》

    呂公的家是呂公一人說了算,儘管他的妻子反對,但是,他的妻子並不當家;這樣,呂雉就成了劉邦的妻子。值得重視的是呂雉的態度。作為這場婚事當事人的呂雉,沒有絲毫怨言地接受了父親對自己終身大事的安排。

    呂後容貌

    司馬遷在高帝的本紀中明確提出了呂後的相貌為貴相,相其一是呂後的父親的記載為『呂公者,好相人『《史記·高祖本紀第八》而這樣一個『好相人『,相人多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史記·高祖本紀第八》且能夠看出劉邦貴相的父親對呂後的評價是『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其二是呂後田間所見的老者對其相貌至貴的評論,『呂後與兩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過請飲,老父相呂後曰:「夫人天下貴人。」《史記·高祖本紀第八》。

    其次,《史記·外戚世家》中司馬遷也明確對呂後的只是因年老而美色衰退,並非先天不足,做出了明確記錄『及晚節,色衰愛弛。是因為『及晚節『才『色衰愛弛。而且用字為「衰」即由『減少」,削弱『引發出的『容色退卻『的含義,是在本身擁有姿色的前提條件下,才能引發出的動作。

    再次,戚夫人所謂的『美若天仙『在正史記錄中完全找不到證據。戚夫人在史記漢書中幾次出場,才是真正的沒有任何容貌描寫和容貌評論。相反,同時期的薄姬卻明確有著「漢王入織室,見薄姬有色《史記·外戚世家》『的記錄。

    還有呂後本人作為漢朝國母和秦皇遺後哪個身份在臣民擁戴上更正統?,「《漢儀》高祖南向,呂後少西」已經明確表明了,做為劉邦的妻子呂後在禮儀中所享有的等級之高。

    遇人不淑

    呂雉出嫁之時還有一個令她非常難辦的問題:劉邦已經有了一個非婚生的兒子劉肥。不到二十歲的呂雉嫁給了大她二十多歲的中年亭長劉邦,而且,這位亭長雖然沒有正式結婚,卻有了一位未婚生育的兒子。(在劉邦發跡之前,呂雉對劉肥沒有任何苛刻之舉,這對一位丈夫長自己二十多歲的少婦來說,實屬不易。)

    呂後在未掌握國家大權之前,確有她善良溫順的一面。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呂雉有了兒子、女兒之後,還要在田中幹活。呂雉婚後還得親自下田種地,顯示了呂雉勤勞持家的一面。

    立為皇后

    她嫁給劉邦的時,劉邦只是沛縣的一個泗水亭長,相當於今天的派出所長。呂後的父親過生日,呂後的父親是沛縣縣令的好朋友,劉邦拍馬屁,當然要去祝壽,劉邦沒有什麼錢,但他臉皮厚,膽子大,居然虛報一筆禮品就堂而皇之入席。這事是少見的,呂後父親知道後,本是帶些怒氣出來把他趕走,一見卻大吃一驚,因為呂後的父親精於相人之術(看面相),劉邦隆準龍顏,有天日之表,他一眼就看出來了,當機立斷,不顧妻子的反對,把愛女嫁給了芝麻綠豆般的小官劉邦。

    呂雉早年稱得上是賢惠的女人,初嫁給劉邦時,生活並不富裕,劉邦時常為了公務以及與朋友們周旋,三天兩頭不見人影。呂雉便親率子女從事農桑針織,孝順父母及養育兒女,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具有中國勞動女性的本色。早年的劉邦可說有些無賴,常戴一頂自製的竹帽到處閒逛,騙吃騙喝,一次押解囚犯,因自己酒醉而使囚犯逃跑,自己也只好亡命芒蕩山下的沼澤地區。賢惠的呂後除獨立支撐家庭外,還不時長途跋涉,為丈夫送去衣物及食品。

    劉邦率眾起義,呂雉所累被官府關進大牢,歷經磨難,性格更加堅毅果敢。後由蕭何多方周旋才得以出獄,出獄後跟隨劉邦轉戰軍中,顛沛流離,經歷戰爭風雲,增長了文韜武略。前205年,楚漢戰爭中彭城之戰,劉邦敗北,呂雉被俘,其間項羽把呂後押到兩軍陣前,以烹殺呂後威脅劉邦時,劉邦居然笑嘻嘻地說,你愛殺就殺,悉聽尊便。當時的呂後一定是心寒如冰,透骨冰涼。呂雉被項羽扣為人質兩年多,她為成就劉邦的大業,忍辱負重。但也受盡了折磨和凌辱,掙扎在生死邊緣,使其心理和精神受到了嚴重打擊,也造成了以後多疑與缺乏安全感的後遺症,變成心地狹隘,緊張恐怖,陰狠毒辣,以及凡事先下手為強的性情和辦事手法。及至楚、漢罷兵言和,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項羽才將呂後歸還劉邦。秦末天下大亂時,劉邦率眾進入沛縣被擁立為沛公,呂後的地位也水漲船高,被尊稱為呂夫人,等到劉邦攻入咸陽,被西楚霸王項羽立為漢王,呂後又晉級成了王妃。前202年,劉邦稱帝,呂雉被封為皇后。

    連累入獄

    劉邦做了泗水亭長之後,要負責往酈山押送服勞役的人。一次押送酈山勞役,一路上不斷有人逃亡。無奈之下,他乾脆在豐縣西邊的大澤中將剩餘還沒有逃的人全放了,並且說:「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史記·高祖本紀》)劉邦這一說一放,反倒感動了十幾個不願逃的人,願意跟隨劉邦。劉邦就帶著這夥人跑到芒碭山(今河南永城)落草為寇了。

    劉邦身為亭長,押送驪山勞工,竟然放走勞工、自己逃亡,這當然為秦法難容。常言道: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劉邦可以一走了之,呂雉卻為此下了獄。

    監獄裡的生活歷來不好過,呂雉進了秦代沛縣的監獄也好不到哪兒。監獄之中大問題之一是獄卒對呂雉不禮貌,呂雉在獄中為劉邦究竟受了什麼罪史書沒有記載;但是,沛縣監獄中有一個叫任敖的獄卒,平日和泗水亭長劉邦的關係挺鐵。任敖看見獄卒虐待呂雉,一怒之下打傷了那個虐待呂雉的獄卒。這一下子,沛縣監獄的獄卒再也沒有人敢於欺侮呂雉了。(任敖打傷虐待呂雉的獄卒,說明呂雉在沛縣監獄之中受過虐待呂後掌權之時,任敖被任命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是副國級的幹部。)

    顛沛流離

    漢二年四月,劉邦在還定三秦之後,率領五十六萬大軍打到了西楚都城彭城。此時的項羽正在齊地忙於平叛,劉邦趁虛而入打進了西楚國都彭城。劉邦此行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消滅項羽集團;二是要接走他的父親、妻子、兒子、女兒。但是,劉邦到了彭城之後,並沒有急著接親人,反而在彭城忙於接收項羽從秦朝都城帶走的美女、財寶。項羽的主要謀士范增曾經給劉邦下過一個定論:「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史記·項羽本紀》)貪財好色,劉邦打到彭城之後的表現驗證了范增的評價。

    等到項羽殺回彭城,劉邦才急忙派人去接家屬,但是,此時項羽也已派人去找劉邦的家屬。劉邦的家屬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早在項羽來人之前已經躲起來了。結果,劉邦派來接家屬的人沒有找到劉邦的父親和妻子,項羽派來找劉邦家屬的人也沒有找到劉邦的父親和妻子。不僅如此,而且劉邦的父親、妻子與劉邦的兒子、女兒還在忙亂中相互走失了。

    人質生涯

    劉邦的父親、妻子從小路去找劉邦,結果正好遇上項羽的軍隊,成了項羽的俘虜,被迫成為人質。

    劉邦的兒子、女兒幸運地遇到逃亡中的劉邦。劉邦絕情絕義,三番五次踹他的兒子、女兒下車,總算有大臣屢次相助呂後的兒女才逃出性命。

    呂雉與劉邦其父太公卻從此在項羽的軍營中做了二十八個月的人質。而且,呂雉在為人質的兩年多時間內,還遇到了一件災難。

    漢四年,劉邦、項羽滎陽對峙之時,無奈的項羽忽發奇想:以烹太公相威脅。項羽的目的是想借此機會要挾劉邦,逼迫劉邦投降。劉邦不吃這一套,竟然嬉皮笑臉地對項羽說:我和項羽都受懷王的命令伐秦,又結拜過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你爹,我也跟著一塊兒喝湯(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史記·項羽本紀》)。項羽大怒,要烹太公,幸虧項伯從中斡旋,項羽才未殺太公。

    這件事雖然史書記載的是殺太公,如果真的烹了太公,呂後能躲得過去嗎?絕對不可能躲過去!項羽一旦感到絕望——人質不能起到威懾劉邦的作用,他豈能白白為劉邦養著劉邦的老婆?這場危機由於項伯相救,說了一番殺太公沒有任何作用,只能使兩家的仇結得更深之類的話,項羽才平息了怒氣。太公得以躲過一劫,呂後也因此得以躲過一劫。

    劉邦雖然在做漢王之時已經寵幸上了戚夫人,他不能不想辦法解決其父、妻兒做人質的問題。因此,劉邦與項羽在滎陽對峙了兩年多之後,由於項羽軍糧短缺,不得不同意劉邦漢五年十月提出的鴻溝議和。劉邦利用鴻溝議和的騙局,誘騙項羽放回了做了兩年零四個月人質的劉公和呂雉,然後撤兵。

    劉邦在得到被扣兩年多的老爸和老婆後,立即撕毀協議,追殺項羽。但是,不管劉邦如何欺騙項羽,鴻溝議和終於使呂雉回到了漢營。

    呂雉對楚漢戰爭的貢獻是他為劉邦做了兩年零四個月的人質。這是呂雉為劉邦做出的重大犧牲,也是呂後在劉邦死後執掌朝政的政治資本。歷經磨難,回到老公身邊的呂雉卻發現劉邦身邊早已有了寵幸的戚夫人。「呂後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史記·呂太后本紀》)此時的呂後因為年齡長於戚夫人,常常作為留守,伴在劉邦身邊的是那戚夫人。

    由於在此之前呂後已經和劉邦長期分居,呂後作為人質被放回後仍然與劉邦分居,因此,呂後此時已經很難見到劉邦了。兩人的關係也因此更加疏遠。呂雉必然學會直面情敵。此時的呂雉有多大?我們可以粗略地估算一下。呂雉不足二十歲時嫁給劉邦,十年之後生漢惠帝劉盈,第十四年劉邦起兵反秦離家出走,經過三年反秦,四年楚漢相爭,到鴻溝議和之時,呂後才與劉邦重逢,離初婚已經二十年。因此,此時的呂後應當是不足四十歲。這二十年夫妻中,劉邦在芒碭山落草,接著是反秦三年,滅項四年。等到呂雉再回到劉邦身邊,劉邦不但有了新寵,而且又有了另一個寵愛的兒子劉如意(劉邦和戚夫人所生)。不到四十歲的呂後此時只能默默地當一個「留守太太」。

    歷史上權勢顯赫的一代女主,在個人感情生活上並不如意。當人們抬頭仰望著權傾天下的一代「女皇」時,誰能知道這位「女皇」有多少幸福感?劉邦寵幸戚夫人;呂後從劉邦反秦開始,就與劉邦再無見面,七年後她才回到丈夫身邊,但是,她已經是「常留守,希見上,益疏。」

    執政時期

    漢高祖十一年春,淮陰侯韓信「謀反」,呂後與蕭何用計,誅殺韓信。同年三月,梁王彭越謀反,劉邦將其廢為庶人、削職流放蜀地。途中遇呂後,彭訴說無罪,呂後答應為他說情,將其帶回咸陽。她抱怨劉邦:「你把彭越放走,等於放虎歸山。」劉邦遂將其處死,並夷其三族。劉邦稱帝八年間,呂後協助劉邦,鎮壓叛逆、打擊割據勢力,對鞏固漢朝統一政權起了重要作用,並為她日後掌權作了充分準備。呂後當政內,創自劉邦的休養生息的黃老政治進一步得到推行。劉邦臨終前,呂後問劉邦身後的安排。她問蕭何相國後誰可繼任,劉邦囑曹參可繼任,曹參後有王陵、陳平,但不能獨任,周勃忠誠老實,文化不高,劉家天下如有危機,安劉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

    呂後雖實際掌握大權,但她是遵守劉邦臨終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遺囑的,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而這些大臣們都以無為而治,從民之欲,從不勞民。在經濟上,實行輕賦稅。對工商實行自由政策。

    在呂後統治時期,不論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駕崩。17歲的劉盈即帝位,呂雉為太后。劉盈年幼仁弱,大權操在呂太后手中。

    為剪除異己,毒殺趙王如意、砍斷戚夫人手足,挖眼燒耳,給她吃啞藥使她變啞,並置之廁中,任其哀號,名為「人彘」。劉盈不滿其母的殘忍,棄理朝政。

    前188年,惠帝劉盈憂鬱病逝,立(前)少帝劉恭,呂太后臨朝稱制,行使皇帝職權,為中國皇后專政的第一人。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後所殺,有怨言。

    前184年,呂後遂殺少帝劉恭,立劉弘為(後)少帝,呂太后照舊臨朝天下,所以劉弘不稱元年。

    呂後有政治家的風度,匈奴冒頓單于乘劉邦之死,下書羞辱呂後,說:「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呂後採納季布的主張,壓住怒火,平心靜氣復書說:「我已年老棄衰,發齒也墮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後贈與車馬,婉言謝絕,終於化干戈為玉帛,匈奴自愧失禮,遣使向漢朝認錯。

    呂太后為了強化自己的統治,在採取「無為而治」,鞏固西漢政權的同時,首先打擊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對派,重用其寵臣審食其。然後佈置黨羽,大封諸呂及所愛**美人之子為王侯。隨後殺掉趙王劉友和梁王劉恢。右丞相王陵堅決反對封諸呂為王的政策,堅持高祖與大臣的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呂太后不高興,就讓他擔任皇帝的太傅,奪了他的丞相職權。王陵只得告病回家。然後又讓審食其為左丞相,居中用事。陳平、周勃雖然不服,也只好順從。審食其不處理左丞相職權範圍內的事情,專門監督管理宮中的事務,像個郎中令,呂太后常與他決斷大事,公卿大臣處理事務都要通過審食其才能決定。呂後這些做法遭到劉氏宗室和大臣的激烈反對。

    呂太后追封他已故的兩個哥哥,大哥周呂侯呂澤為悼武王,呂釋之為趙昭王,以此作封立諸呂為王的開端。呂後元年(前187年),封侄呂台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追尊父呂文為呂宣王,封女兒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為魯王,將呂祿的女兒嫁給劉章,封劉章為朱虛侯,封呂釋之的兒子呂種為沛侯,封外甥呂平扶柳侯。呂後二年,呂正呂台去世,謚號肅王,封其子呂嘉代呂台為呂王。呂後四年,又封其妹呂嬃為臨光侯,侄子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呂後先後分封呂氏家族十幾人為王為侯。

    《史記》記載:「呂後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後力。」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主謀誅殺韓信、彭越,逼反英布並最終滅而殺之。這三件事情都發生在劉邦去世的前一年。韓信、彭越、英布三人都是著名戰將,為劉邦奪下了大半江山,劉邦登基作皇帝後,均被封為王爵。三人國土廣大、民口眾多,是當時一等一的封王大國。

    劉邦去世時,呂後曾封鎖消息,四天密不發喪,與其幸臣審食其密謀誅殺眾將領。這一密謀後來走露風聲,被人勸阻。但已經足以威攝群臣,使得那些如狼似虎的將領們乖乖地隨著呂後的指揮棒轉,順利渡過一段危險期。

    呂後的所作所為,使許多封國都沒有能夠充分發展壯大起來,實質衝擊了分封制賴以存在的時空條件,嚴重削弱了分封制度,為漢景帝削藩和漢武帝推恩令並剝奪王侯軍政大權等行動奠定了基礎。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分封制度發生本質變化,被封王侯只享受其封地上的稅賦,沒有對其封地的行政管理權。如果沒有呂後的這一番作為,縱然是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怕也難以完成中央集權制大帝國的構建工程。所以,呂後對中華社會發展史的影響作用,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她是中國分封制的掘墓人!

    呂後駕崩

    高後八年(前180年),呂後病重,她臨終前仍沒有忘記鞏固呂氏天下。在她病危之時,下令任命侄子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王產統領南軍。並且告誡他們:「高帝平定天下以後,與大臣訂立盟約:『不是劉氏宗族稱王的,天下共誅之。』現在呂氏稱王,劉氏和大臣憤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輕,大臣們可能發生兵變。所以你們要牢牢掌握軍隊,守衛宮殿,千萬不要離開皇宮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

    前180年八月一日,呂太后病死,終年六十二,與漢高祖合葬長陵。呂後陵位於陝西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鄉三義村,在高祖長陵東南200米處。陵高32米,底邊東西160米,南北131米,呈覆斗形。由於陵地建築在渭水北岸的高原邊緣,遠望如同山丘,顯得異常雄偉。

    呂後崩後留下詔賜給各諸侯黃金千斤,將、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階賜給黃金。大赦天下。讓呂王呂產擔任相國。讓呂祿的女兒做皇后。由於呂後在政時期培植起一個呂氏外戚集團,從而加劇了漢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因此在她死後,馬上就釀成了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流血鬥爭。呂太后沒有完成她的政治計劃就去世了。漢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驟然激化,袒劉之軍蜂起。齊王劉襄發難於外,陳平、周勃響應於內,劉氏諸王,遂群起而殺諸呂,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一場流血鬥爭,以皇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人物評價

    皇室威脅

    呂雉的掌權統治,雖然對於皇族劉家來說是一個威脅,但對於整個國家而言,在呂雉掌政期間能重用人才,並實行黃老之術與民休息的政策,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司馬遷在《史記·呂後本紀》中對她的評價是「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給予呂後施政極大的肯定。

    漢高祖十一年春,淮陰侯韓信謀反,呂後與蕭何用計,誅殺韓信。同年三月,梁王彭越謀反,劉邦將其廢為庶人、削職流放蜀地。途中遇呂後,彭訴說無罪,呂後答應為他說情,將其帶回咸陽。她抱怨劉邦:「你把彭越放走,等於放虎歸山。」劉邦遂將其處死,並夷其三族。劉邦稱帝八年間,呂後協助劉邦,鎮壓叛逆、打擊割據勢力,對鞏固漢朝統一政權起了重要作用,並為她日後掌權作了充分準備。

    呂後當政內,創自劉邦的休養生息的黃老政治進一步得到推行。劉邦臨終前,呂後問劉邦身後的安排。她問蕭何相國後誰可繼任,劉邦囑曹參可繼任,曹參後有王陵、陳平,但不能獨任,周勃忠誠老實,文化不高,劉家天下如有危機,安劉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

    呂後雖實際掌握大權,但她是遵守劉邦臨終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遺囑的,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而這些大臣們都以無為而治,從民之欲,從不勞民。在經濟上,實行輕賦稅。對工商實行自由政策。

    在呂後統治時期,不論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歷史功績

    高祖劉邦死後,惠帝劉盈繼位,然大權掌控在呂後手中。呂後繼續執行劉邦在位時期的政策,保持了漢初政策的一貫性。

    其一,沿襲了「與民休息」之國策,行「無為而治」。孝惠皇帝、高後之時,「海內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無為,故惠帝拱己,高後女主制政,不出房闥,而天下晏然。刑罰罕用,民務稼穡,衣食滋殖」。呂後作為一個臨朝稱制的太后,在當政之後,並未因自己在與戚夫人鬥爭過程中產生的變態心理影響其主持朝政;相反,她卻表現出以治國安邦為己任的胸襟和氣魄。這表現在:1.鼓勵生產。如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詔令郡國「舉民孝悌、力田者復其身」,以免除徭役為優惠措施,來鼓勵農民從事生產,又「減田租,復十五稅一」。2.修改漢法。高後元年(公元前187年),詔令「除三族罪,妖言令」;她還「減刑,頒布贖罪法」;制定「戍卒歲更」的制度;除挾書律。3.她還提倡勤儉治國、嚴厲治理鋪張浪費的風氣等等。其二,繼續劉邦執政期間與匈奴的和親政策。太史公曰:「呂後為人剛毅」。執政期間,呂後遵循劉邦的政策,未對匈奴興兵,而是採用了和親的政策。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剛死去閼氏的冒頓單于遣使者送來一封言詞極為不敬的國書給呂後,上面寫道:「孤僨之君,……願游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呂後認為受到了奇恥大辱,「大怒」,欲出擊匈奴。朝臣幾乎眾口一辭:出兵攻打匈奴。然唯有中郎將季布卻指出:劉邦當年在與匈奴之戰中最終未佔得便宜,不得已採納劉敬的和親建議,來換取漢初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今歌吟之聲未絕,傷痍者甫起」,亦即如今的漢朝軍事勢力依然不及匈奴,宜繼續和親為上。最終,呂後聽從了中郎將季布的意見,贈單于車馬作為禮物之外,繼續「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單于」以和親。單于笑納之,致歉,並「因獻馬,遂和親」。這樣,漢匈之間及時避免了一場兵燹之災。

    其三,繼續重農之國策,有步驟地放寬經商政策。劉邦統治後期,下達抑商法令,懲治不法商人,「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但打擊面過大,挫傷了商人的經商積極性,亦激化了社會矛盾。在惠帝、高後時期,雖亦有「市井子孫,亦不得仕宦為吏」的詔令,但朝廷還是「為天下初定,復弛商賈之律」,解除了商人在經濟上的重負及對商人的社會性歧視。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朝廷還「起長安西市」,使長安成為漢朝經濟活動的中心,亦為長安後來成為當時的世界性大都市奠定了基礎。在高後二年(公元前186年)和六年(公元前182年),朝廷又分別採取「行八銖錢」和「行五分錢」的措施,運用國家權力對貨幣經濟進行管理調控,對穩定幣值、平衡物價和促進商品流通起到了積極作用。

    為完成劉邦遺願,維護皇室,使自己功名垂世,「呂後克制住自己,不作自行宣佈為女皇的安排」。她的目的還是要安定天下,避免動盪所帶來的災難,因為西漢王朝再也經不起戰爭的折騰了。由此可見,呂後執政的十五年間,是西漢王朝承前啟後的重要階段,是漢初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卓有成效的時期,這為「文景之治」的出現創造了有利條件。

    自《史記》以來,為歷史人物立本紀,乃是帝王的專利;而司馬遷和班固卻各自在他們所寫的《史記》、《漢書》中破例為呂後立本紀,以反映其執政期間真實的歷史過程,亦足見其二人對呂後執政功績的高度肯定。在他們看來,呂後的功績幾乎等同帝王之偉業。

    無為而治

    呂太后為了強化自己的統治,在採取「無為而治」,鞏固西漢政權的同時,首先打擊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對派,重用其寵臣審食其。然後佈置黨羽,大封諸呂及所愛**美人之子為王侯。隨後殺掉趙王劉友和梁王劉恢。右丞相王陵堅決反對封諸呂為王的政策,堅持高祖與大臣的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呂太后不高興,就讓他擔任皇帝的太傅,奪了他的丞相職權。王陵只得告病回家。然後又讓審食其為左丞相,居中用事。陳平、周勃雖然不服,也只好順從。審食其不處理左丞相職權範圍內的事情,專門監督管理宮中的事務,像個郎中令,呂太后常與他決斷大事,公卿大臣處理事務都要通過審食其才能決定。呂後這些做法遭到劉氏宗室和大臣的不滿和怨恨。

    追封親人

    呂太后追封他已故的兩個哥哥,大哥周呂侯呂澤為悼武王,呂釋之為趙昭王,以此作封立諸呂為王的開端。呂後元年(前187年),封侄呂台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追尊父呂文為呂宣王,封女兒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為魯王,將呂祿的女兒嫁給劉章,封劉章為朱虛侯,封呂釋之的兒子呂種為沛侯,封外甥呂平扶柳侯。呂後二年,呂正呂台去世,謚號肅王,封其子呂嘉代呂台為呂王。呂後四年,又封其妹呂嬃為臨光侯,侄子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呂後先後分封呂氏家族十幾人為王為侯。

    高後八年(前180年),呂後病重,她臨終前仍沒有忘記鞏固呂氏天下。在她病危之時,下令任命侄子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王產統領南軍。並且告誡他們:「高帝平定天下以後,與大臣訂立盟約:『不是劉氏宗族稱王的,天下共誅之。』現在呂氏稱王,劉氏和大臣憤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輕,大臣們可能發生兵變。所以你們要牢牢掌握軍隊,守衛宮殿,千萬不要離開皇宮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

    前180年八月一日,呂太后病死,終年六十二,與漢高祖合葬長陵。呂後陵位於陝西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鄉三義村,在高祖長陵東南200米處。陵高32米,底邊東西160米,南北131米,呈覆斗形。由於陵地建築在渭水北岸的高原邊緣,遠望如同山丘,顯得異常雄偉。

    眷顧後人

    呂後崩後留下詔賜給各諸侯黃金千斤,將、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階賜給黃金。大赦天下。讓呂王呂產擔任相國。讓呂祿的女兒做皇后。由於呂後在政時期培植起一個呂氏外戚集團,從而加劇了漢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因此在她死後,馬上就釀成了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流血鬥爭。呂太后沒有完成她的政治計劃就去世了。漢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驟然激化,袒劉之軍蜂起。齊王劉襄發難於外,陳平、周勃響應於內,劉氏諸王,

    呂後畫像(9張)遂群起而殺諸呂,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一場流血鬥爭,以皇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呂太后當政十五年,推行約法省禁、與民生息的政策,做了幾件大事:叫各郡縣推舉優秀農民,予以勉勵,減輕賦稅,改秦稅什收其伍為什伍稅一;允許以往逃避山林、湖泊和遷徙他鄉的農民回到家鄉,並歸還田宅,官吏不得因其過去有不法行為打罵或歧視;釋放奴婢,回鄉從事農耕,官吏不得干涉;裁減大批軍官士卒,轉業還鄉,優先給以土地,妥善安置;大赦天下;廢秦時因株連而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使邊境安定。這些政策的實施,緩和了內外矛盾,刺激了生產發展,增強了漢王朝的國力。

    史記評價

    《史記》評價說:「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亂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稀,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呂後先後掌權達十五年,稱制時出現五星連珠(一種天象,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顆星排成一條直線,古人認為出現這種天像是順應天命),但是史書沒有記載。總之,呂後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統治者。

    後人評論

    歷史上對呂雉的評價毀譽參半。但無論如何,在我們的年代,看到的是她在當時為她的子民所作出的功績為定論的,所以僅在這一方面,對她的評價是正面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