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呂氏天下

初到貴地為異客 項燕人物卡 文 / 絕冷無淚

    項燕(?-前223年),漢族,楚國下相人(今江蘇省宿遷宿城區),戰國末年楚國著名將領,是抗秦名將項梁之父,西楚霸王項羽的祖父。曾大敗秦將李信。公元前224年,秦將王翦大破楚軍。次年,秦軍攻到蘄(今安徽宿縣東南)南,他兵敗被殺。一說自殺。

    項燕家世

    項燕[.]

    據史記記載,項氏世世代代為楚將,其家族被封於項國,是天下項姓的祖先。項氏以封地為姓,故姓項,為周公長子伯禽的後裔。(一說,項姓,原本來源於楚王室羋姓,後被封於項地,所以姓項。)

    項燕為安平侯項承的長子。燕為輔楚大將封楚陽侯,燕生七子:從長至幼依次為:榮.梁.樂.權.柱.楫.柏。

    燕長子項榮生二子:籍(項羽),箕(項莊);莊妻胡氏,子二:明,昕。明娶呂氏生兒子:彰、隆;隆生二子:鎮、次子居濟陽;鎮封楚勝君娶邱氏生二子:延、安

    燕次子項梁,娶韓氏生子二:長子簡,字正,為春勝君,娶荀氏生子三:暄,曜,仿。項暄生子三,長岸、

    次峨、三峰。項岸娶雍氏,生子二,叔,敘。遷汶水。敘為中山王相,娶吳氏,生子二:張,弼。遷汝南。

    燕三子項樂,除秦苛政有功,封西咸陽君、楚武功王,娶鮑氏,生子一項它,項它封西平王魯信君;

    燕四子項權,為西安王,娶陳氏,生子二;

    燕五子項柱,東昌侯,娶康氏,生子二,長子項萊,為東平王。次子項英,為汾州王;

    燕六子項楫,東平君,封濟南王,娶鍾氏,生子二:長子項元,為安勝君。次子項兌,為安陸君;

    燕七子項柏,即項佰,為尚書,徐州侯,娶許氏,生二子:長項東,封昭信侯,東生子三:昂,冕,景。次子項本,西安君。

    項燕之死迷案

    關於項燕之死,《史記》中就有兩種不同說法:

    1(始皇)二十三年,秦復召王翦,疆起亡,使將擊荊。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秦王游至郢陳。荊將項燕立昌平為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剪、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以上摘自《秦始皇本紀》)

    2(項羽)初起時,年24。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虜者也。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以上摘自《項羽本紀》)

    按:這兩種說法並不矛盾,司馬貞《索隱》云:「不同者,蓋燕也王翦所圍逼而自殺,故不同耳。」項燕死的時間,依《秦始皇本紀》的說法為始皇二十三年,即前224年,距陳涉首事15年。

    秦滅楚戰爭及項燕敗亡

    公元前225年,秦將李信率20萬大軍進攻楚國,為楚國大將項燕所敗,秦軍幾乎全軍覆沒。

    前224年,秦國大將王翦又率60萬大軍進攻楚國,王翦採用了堅守不出的戰術,導致項燕防備鬆懈之後偷襲項燕軍,大破楚軍,攻下楚國首都壽春,俘虜了楚王負芻,項燕敗退至長江以南,立昌平君為楚王。

    次年,王翦造戰船,渡江追擊楚軍,楚軍敗,項燕身死,楚亡。

    亡秦必楚的靈魂人物

    項家在楚國,世代為將。這個從西周時期就稱霸數百年的超級大國,在戰國時代簡直變成了秦國爪牙下顫抖的一頭肥豬。直到項燕的出現,才打破了這一切。公元前225年,強橫不可一世的秦王政,已經滅掉了韓、趙、燕、魏四國。中國版圖上,只剩下東方的齊和南方的楚,在瑟瑟發抖。秦王政銳利的目光,投向了楚國。

    秦王政派出伐楚的主將,是秦國有名的少壯派李信。在滅燕之戰中,李信率領數千精兵奮勇追擊窮寇,大破燕太子丹的主力,迫使燕王殺了太子丹求和,由此聞名天下。而李信的助手,叫做蒙武,長期擔任大秦國尉之職。李信和蒙武率領二十萬秦兵,分兩路殺入楚境。很快,他們接連擊敗楚軍,攻佔了平輿等重鎮,一時間,楚地人心惶惶,都以為末日將到。項燕臨危受命,統率大軍抗秦。他敏銳地發現了秦軍的致命弱點:李信是秦軍中的少壯將軍,而蒙武久做國尉,兩人都認為楚國不堪一擊,率領的軍隊只有二十萬,根本無法佔領廣袤的楚國領土。只要等他們銳氣耗盡,然後掩擊,就能得勝。於是,項燕把一面調集大軍做好戰備,一面令前線各城自顧堅守。李信深入楚國,轉戰多時,雖然勝多敗少,但也漸漸兵力疲憊。於是,他掉頭撤退,準備與蒙武匯合後,短暫休整,再做打算。

    項燕等的就是這一刻。他立即率領大軍,尾隨著撤退的秦軍,勇猛追擊!一連奔走了三天三夜,終於在邊境追上秦軍。李信紮下壁壘,負隅頑抗。項燕揮軍猛攻,擊破了李信的兩座大營,殺死了七名都尉。李信率領的十多萬秦兵,損失半數以上。李信拿出吃奶的力氣,才在蒙武的接應下撤退回境。這是戰國時期,秦軍的最後一次大敗。也幾乎可以算是整個戰國時期,楚軍唯一一次大敗秦軍。

    對項燕而言,這場關係國家生死的戰鬥才剛剛開始。20萬軍隊的敗績,並不足以動搖秦國的根基。更慘烈的戰鬥還在後頭。果然,秦國換上了經驗豐富的老將王翦。在之前,他就告訴秦王,滅楚至少需60萬大軍,李信帶20萬根本不夠。公元前224年,秦王把傾國的兵馬60萬撥給王翦,浩浩蕩蕩向楚國壓來,在平輿一帶紮下大營。

    項燕深知,與60萬彪悍勇猛的秦軍決戰意味著什麼。或許,藉著之前戰勝李信的旺盛士氣,足以在血戰中挫敗強敵,保全國家吧。他也調集了全國的兵力,與秦軍針鋒相對的擺開陣勢,殺奔營前挑戰。誰知,王翦的老謀深算,卻遠非李信可比。面對士氣正旺的楚軍,他竟然下令堅守壁壘,不許出戰!項燕使足勁的一拳,如今打了個空。項燕陷入深深的痛苦中。他不敢輕易分兵去攻擊秦國其他地方,因為這會削弱主力,遭到王翦的各個擊破;他也實在找不出合適的人擔任主將。但就這樣耗下去,何時是個頭呢?如果,這時候齊國能夠出兵,無論是從背後夾擊王翦,還是攻擊秦國本土,都一定能改變局勢吧!可惜,齊國自從幾十年前被樂毅打敗,就始終親近秦國,如今更是不可能指望他們了。

    在這種矛盾痛苦的心情下,項燕捱過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他麾下的數十萬楚軍開始竊竊私語。他們和對面的秦軍不一樣,長期在這裡待著,又不開打,讓他們猜疑和納悶。再這樣下去,軍隊可能要自己潰散了。於是,項燕下令向東撤退,準備到自己的後方休整。王翦等的就是這一刻。他立刻下令,全軍出動,向楚軍總攻擊!長期的相持不戰,耗盡了楚軍的精力,卻讓秦軍積蓄了飽滿的殺氣。加上吃得飽,練得好,勇猛更加了三分。楚國主力被打得大敗,項燕亦死於亂軍中。不久,楚國滅亡。

    對比楚國數百年間庸碌的將領,項燕無疑是出色的。他帶領楚軍,給了掃蕩**的秦始皇最後一拳。雖然只打掉兩顆牙,也聊勝於無。總之,項燕是在秦統一的大勢之下,上演了一出平凡人抗拒命運的悲劇。不過,歷史的推移,畢竟不是戲劇,不可能有最終的落幕。楚國數百年間遭受秦國的侵凌,在同樣彪悍的楚民族心中,寫下了血淋淋的誓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而項燕本人,也得以成為楚國反抗暴秦的一面旗幟,一個偶像。甚至,到了十多年後,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時,還要假借項燕的名義,興復楚國。在項燕旗號下掀起的這場反秦戰爭,比當年秦統一的風暴來得更為猛烈。項燕的兒子項梁,扶持楚國王室後裔,在江南豎起了復國大旗。而項燕的孫子項羽,勇猛無敵的西楚霸王,更是成為葬送秦王朝的最大功臣。在巨鹿之戰中,項羽率領楚軍摧毀了秦軍主力,並將秦大將王離斬殺。而王離正是王翦的孫子。爺爺輩的覆國亡家之恨,以分毫不爽的方式進行了報應。項燕在泉下,也足以瞑目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