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呂氏天下

初到貴地為異客 7苦勸呂伯離臨淄,突聞離訊佳人驚。 文 / 絕冷無淚

    「嘿嘿,神兵在手果然就是感覺不一樣啊,特別還是一把屬於自己的神兵,嘿嘿嘿嘿」呂釋之跪坐在案几旁,盯著眼前這把銀白色長戟——『銀輝彎月戟』,臉上就差掛個『我很快樂』四個大字了。

    「二哥,你能不能別在那一個人嘀嘀咕咕了,不就是得了一把兵器麼,幹嘛這麼興奮~~」年紀不大的呂嬃很莫名其妙的看著在那一個傻笑的二哥,在呂嬃看來若是那把長戟能變成一些可口的糕點,那才值得自己高興呢。

    呂澤雖然沒有像呂釋之那般激動,可是光看他輕柔撫摸那把『玄鐵黑龍戟』的表情,就知道他對於眼前的這把長戟有多喜愛了。

    呂布一邊與呂伯、呂雉父女兩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話,一邊好笑的看著呂澤、呂釋之兄弟倆的樣子。

    原來那徐覺今天與呂布就鑄造兵器的一些技藝方面相談甚歡,最後臨走時在得知呂澤和呂釋之都是被自己傳授了『家傳戟法』之後,十分豪爽的讓呂澤兄弟倆在自己的內間兵器庫之中,各自挑選了一桿趁手長戟。這既是報答呂布對自己在鑄造技藝方面的幫助,也同樣是存了交好呂澤背後那個財力頗豐的呂伯。(歷史記載呂雉的父親是個富商)

    自從呂布將『呂氏戟法』傳授給呂澤和呂釋之這兩兄弟後,因為一直苦於沒有合適的兵器,呂澤兄弟二人一直對『呂氏戟法』荒於練習。如今他們都得到了一桿上好的寶戟,日後自然能跟在呂布後面多加習練『呂氏戟法』。

    「呂伯,最近可有北面的消息?」呂布把玩著橫放在膝上的方天畫戟,輕聲問道。

    呂伯撫鬚笑問:「賢侄為何總是關注那個秦國,莫非在秦國賢侄還有什麼親人麼?」

    呂布搖了搖頭:「晚輩如今在這世上除了呂伯你們一家外,再無相熟之人了。」呂布言下之意就是將呂伯一家人當做了自己親人。

    呂伯滿意的微微點了點頭,又面帶疑惑的問:「那賢侄多次讓老夫派人去北面打探消息,難道另有隱情?」

    「不錯。實不相瞞,晚輩現在雖然身居齊國,但是卻並不看好齊國的國運。在晚輩看來,如今一直牽扯秦國大量精力的趙國已經滅亡,而燕國也不知道能在秦國的猛攻下撐多久。但此時天下其餘的諸國之中,除了楚國能與秦國稍稍抗衡一二以外,也只有兵廣糧足的齊國能在東線讓秦國側目了。

    但是就在如今,齊國的外交政策卻還是在按著已故君王后的『孤立』政策行事,多次拒絕了魏、楚等國發出的聯軍請求。只怕等燕國一滅,秦國北軍從齊國北面的燕國邊境蜂擁而來時,齊國就當遭滅頂之災啊!」呂布神色複雜的歎息道。

    呂伯面色一變:「賢侄也說我齊國兵廣糧多,難道就憑現在那燕國境內的數十萬秦兵,就能將我齊國覆滅不成?」

    「若是我沒猜錯的話,現在的燕國國都,應該已經陷落了吧?」見呂伯總是顧左言他,就是不肯將話題歸回燕國近況之上,在聯想一下如今大致的年月,呂布立刻猜測很可能燕國的國都已經陷落了!

    「你,你怎麼知道的?」呂伯雙眼睜的老大,燕國國都陷落這個消息可是他千辛萬苦才弄到手的。而呂布這些時日不是在他家中苦研那本《呂氏春秋》,就是和自己兩個兒子去徐覺那兒,怎麼可能知道這個消息的!

    呂布將手中方天畫戟放到一旁,端起案几上的濁酒一飲而盡後才說道:「秦國這次的主帥可是王翦!趙國有個李牧尚且落得個亡國的下場,那缺兵少將的燕國又如何是王翦的對手?更何況我曾聽燕國的國君和燕國太子丹之間可是有著不小的矛盾,外有猛虎,內尚不和,安能存活?」

    呂伯默然無語,半響後才面帶不甘的問道:「不錯,如今燕國的國都已經被秦國大將王翦所攻陷,但是我齊國帶甲之士不下五十萬,而且自君王后以來休養生息數十年,難道連一點自保之力都沒有麼?」

    「五十萬帶甲之士?雖然我剛到齊國沒多久,但是光是這些日子裡我在路上看到的那些駐防在臨淄的齊**士,不僅軍紀散亂,而且軍中良莠不齊,再加上數十年間齊**士都不曾經歷什麼大戰,由此看來就算齊國有百萬帶甲之士,其戰力能有多少?

    再看看秦國,自秦王政親政這十餘年來,(秦王政繼位九年方親政)秦國已滅滅韓、趙二國,如今燕、魏二國也是丟城損將,亡國之景抬首可望。而那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秦國虎狼之士,焉能是齊國國內那些久疏戰陣的烏合之眾相抗衡的?」呂布面帶不屑的冷哼道,顯然對齊國那些所謂的『帶甲之士』不屑一顧。

    「就算齊**隊不是秦國虎狼之士的對手,但是我齊國上下一心,就算當年帶著諸國聯軍的燕國大將樂毅尚且不能亡我齊國,難道如今的秦國就可以?」見呂布將齊國的軍士貶的一文不值,呂伯情緒有些激動起來了。

    如今天下尚未一統,各國之間像呂伯這樣心繫自己國家的人比比皆是,就算最先被滅亡了的韓國多少年後尚且有張良於博浪沙行刺嬴政,更何況現在的齊國如今尚無亡國之憂,更是具備著『強國、大國』的表像。

    呂布想到這裡,對呂伯的心態也有了瞭解,便細細分析起來:「當年樂毅之所以沒能滅亡齊國,原因有很多種。一者,齊國當年雖被樂毅連接楚、魏、韓、趙『舉天下而攻之』,但是齊國當年畢竟是諸國之霸主,東征西戰兵士精銳底蘊深厚,所以才能死死守住莒城和即墨。

    二者,當年諸國聯軍攻伐齊國,但是當最後齊國潰退到莒城和即墨這兩地困守之時,他們才發現燕國得了齊國七十餘城,佔據了攻齊的最大利益,而當時的齊國衰敗後西邊的秦國卻趁勢崛起,這讓本來就貌合神離的諸國聯軍分崩離析,否則以之前的交戰戰果來看,齊國如何能擋得住諸國聯軍的合攻?

    三者,樂毅在攻下齊國大半土地後,用的乃是對莒城、即墨採取了圍而不攻的方針,而對燕國攻佔的齊國地區實行減賦稅,廢苛政收買人心的長久之策。而在那個時候重用樂毅的燕國國君燕昭王尚在,故此樂毅未曾想過後來會被燕昭王的繼任者猜忌這種事,否則我料想以樂毅的才華,必然會用急策先攻滅齊國殘存的最後兩座城池。

    四者,齊國當年之所以沒有滅亡,最主要的願意便是主臣賢明上下一心。不論是國君齊襄王還是田單,都不是如今齊國國君和那個據說是已被秦國收買了的弄臣後勝所能比肩的。

    呂伯,晚輩之所以說這麼多,並非是想說服你接受齊國必亡的結果,而是想讓你明白,狡兔尚且三穴,如今人在亂世飄搖,安能不多做防備?

    臨淄作為齊國國都,若是在平日裡尚且沒什麼,但是一旦秦國決定攻滅齊國,那臨淄就必然會陷入戰火之中。所以晚輩建議您最好還是趁現在就將臨淄城之中的產業還有呂澤他們遷到齊國偏遠一點的城市暫且躲避些年,等最後天下決出最後的結果,再返回臨淄也不遲啊?」

    呂伯並非蠢人,看到呂布苦口婆心的勸誡自己搬離臨淄,知道呂布已經真的將自己和呂澤一眾人視為親人了。於是呂伯細細思量了片刻後終於開口道:「雖然老夫還是不相信臨淄會再度陷入戰火,但是為了以防萬一,老夫還是會將一些易於遷移的東西搬遷到即墨城。即墨城池堅固而且地處臨海,就算秦國真的攻入齊國腹地,老夫也有足夠的時間再遷移到鄉間去。」

    見呂伯答應離開臨淄城,呂布終於鬆了口氣:「呂伯不必太過擔心,晚輩料想秦國必然會將齊國放在最後來攻伐,到那時只要攻下臨淄想必齊國的君臣就再無抵抗之心了。只要齊國國君一降,齊國腹地就不會受到秦國大軍大征伐,而像即墨這樣的偏遠城池就更不可能陷入戰火之厄了,如此晚輩也可以放心了。」

    「嗯?賢侄你的意思是」呂伯突然聽出呂布的語氣有些不對。

    呂布深吸一口氣輕聲道:「晚輩終究不是齊國人,而且晚輩自下邳以來已經煩擾呂伯你們一家人很長時間了,也是時候告別了。」

    「光啷!!」呂雉手中的黑漆茶盞跌落在地上,一雙不可置信的大眼睛死死的盯著呂布面無表情的面容。

    ps:昨天馬鞍山這裡下雪了,無淚下班回來可是被冰冷的雪花刺激的不輕,大家快點將火熱的票票砸來,溫暖一下無淚吧~~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