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平民世家

作品相關 第一四0節 殘局(下) 文 / htsh

    大公司的日子也照樣不好過,幾乎每個公司都有欠款收不回來,都有各種債務需要償還。這些債務有銀行的,也有其它公司的,但是不管是誰的,他們都得給予支付;而那些欠款有大公司的,也有小公司的,大公司的欠款比較好說,只要對方不先一步破產,應該是能夠拿回來一部分的,但是小公司的錢就難說了,上午打過電話,還有人接,下午派人過去取款,卻發現已經人去樓空,公司已經沒了,一怒之下向法院投訴,卻得知對方已經申請破產保護了(許多小公司根本就沒有申請國家稅務保護)!所以大公司的日子照樣不好過,有不少大公司就是被這麼拖垮的。折騰這些大公司的還有股票問題,平常股市是他們積聚公司發展資金的地方,如今卻是致命的威脅,股市崩潰,大量私人或者團體持有的股票迅速拋售,他們不得不支付大量的資金進行回購;要說這時候的價位是進行回購的最好時期,比如仙女就很樂於進行回購,可是這只是個別的現象,並不是每家公司都有大量的儲備資金的,不少公司因為生不逢時,直接就在股票回購中破產,連第一道關都撐不過去,死得非常不值錢!

    比大公司規模再大一些的集團或者國際公司,日子也同樣艱難,集團公司很少有各個系統公司都不虧損的現象,連仙女都避免不了,何況是其他集團,即使是某個行業虧損不嚴重,也會被其他的子公司給拖垮的。跨行業經營是集團公司和國際公司的突出特點,而多個行業尤其是某些行業的超級虧損更是他們失敗的致命因素。一般來說,集團公司和國際大公司破產的比較少,但是這些公司剝離資產卻是非常普遍的現象,要麼抵押給銀行,要麼被其他公司收購,美其名曰「資產重組」,總之就是通過瘦身來減少損失和提高公司整體上的生存能力,但是不管是通過哪種方式來籌集資金,都是非常令人心痛的。當然,大多數倖存下來的公司,只要不在隨後的市場競爭中嚴重受損,都能挺過經濟危機,並繼續擴大生產,市場每恢復一分,他們的損失就降低一分,營運能力就提高幾分。

    公司的欠款回收困難,困擾著大多數企業,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甚至演變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市場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什麼需求就有什麼供應,應運而生了大量的催債公司,代人催收貸款,據說一些公司的生意也相當可觀。可是有時候即使是催債公司也無能為力,公司帳上實在是沒錢了,連自己的公司都保不住了,還在乎什麼名聲之類的,反正最近也不可能有什麼生意了,就是拖著不給,你又能怎麼著,大不了法*見。據說不少催債公司也無法運轉下去,不得不黯然推出市場,趕在虧本之間就退出的也為數不少。

    在某人的一手策劃下,仙女公司「成功的避過」了經濟危機的初次打擊,並在危機中急劇的擴大公司的整體規模,趁機進入了一些新的市場領域,全世界範圍內,業界一致認為仙女是「最傳奇的公司」、「最富有的公司」、「收穫最大的公司」、「最具賭博性的公司」以及「最成功的公司」……因為在經濟危機以前,她的各系產業資產大約為4.3萬億元,排名在世界各大財團中的第十六位,而經過一輪貶值之後,卻以3.1萬億元「狂升」到世界財團的第七位,躋身前十強之列,僅僅這一點,就無可爭議的贏得了全世界的矚目,但是這還不是她最引人注意的地方。仙女之傳奇,在於她成功的避過了經濟危機,旗下各子公司不僅「損失輕微」,總部更積存了大量的活動資金,淨資金高達2.7萬多億元,幾乎和她的資產規模相當!雖然各系子公司也受到了很大的損失,但是大家一致認為13%的電子業損失,相對於50%或者60%來說簡直可以「不予計較」;30%的新材料損失,相比於70%或者75%來說,也可以認為是沒有損失……大家不僅羨慕仙女的損失輕微,還羨慕她「幾乎不存在的欠款」和極低的債務,因為在人們看來,僅僅400億元的欠款對於3萬多億元的兩大行業巨頭來說,幾乎是「不存在的」,平均每個分公司只不過20餘億元而已;債務麼,根本就不用提,把欠款都提前要回來了,還用得著擔心這點債務!

    對一家公司來說,只要賬面資金充裕,再高的債務也無所謂,世界各大集團公司,莫不是擁有數千億元的欠款和數千億元的債務,有些還甚至高達上萬億,可是像仙女這樣「不均衡」的絕無僅有,所以人們對仙女非常的吃驚,認為她是一個傳奇。人們只能用「傳奇」兩個字來表達他們對仙女的認識和看法!不要說一家公司,就是哪個政府擁有這麼多的儲備資金,都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大事了,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這些錢可以讓他們在危機中實現多少個大工程、大項目,能夠為多少人創造就業的機會,能夠使多少人免予飢餓的威脅……用一句話「富可敵國」來形容仙女,一點兒也不為過!

    仙女公司本身受損輕微,又因為有錢,讓她成為危機中逆流而上的公司,別家公司都在千方百計的瘦身,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而她則是在急劇的擴大行業深度和廣度。從危機前的七大行業,一舉擴大到十二大行業,成為以電子、新材料、生物科技為主,以金融、食品、運輸、基礎部品、鋼鐵、紡織為輔、以能源、汽車和航空製造為點的大公司財團,其收購的對象無一不是國際上赫赫有名的行業巨頭,電子行業的因特、松本、和德州,新材料行業的世佳、西蒙和姬可,生物科技行業的山崎和休斯,世界三大行業中的八大巨頭,無一不被她擺弄個遍!不管是原來的老大還是老二,都和仙女「打過交道」,總數13家公司被仙女截走,這樣罕見的收購規模,能不讓人為之聚焦麼?仙女所收購的這些分公司,在危機前的資產高達4.5萬億元,八大巨頭平均被剝走的資產達5600億元,即使在危機後也有1.18萬億元,單單是收購支付金額就達到了9300億元,這可不是一件等閒的事情,說她是惹了眾怒也是一點也不過分的,「仙女獨挑八大巨頭」,成為多家媒體別有用心的評論語!

    說仙女是一個賭徒,也是有原因的。這麼龐大的收購規模,尤其是不可思議的印度投資(巨頭們的資產大多是在印度收購的)被認為是非常具有賭徒性格的投資。或許各大巨頭會以仙女為敵,會在以後的市場競爭中,聯手對付她,但是他們不得不承認,他們曾經是把手中的「燙手爛山芋」甩給了仙女公司,不管他們願意不願意承認(多數公司一直不否認他們的做法),他們個個急迫的想要撤離一些市場,出賣手中的資產,實際上和仙女並沒有直接的關係,說是應當感激仙女也一點兒不為過。當然,這世間沒有真正的友誼,只有永恆的利益追求,是友是敵也非今日能夠定下來。仙女進入印度市場,被認為是她具有賭徒性格的最大的註解,在當時的世人看來,她活脫脫的是一個賭徒,因為受阻於能源行業,孤注一擲的「走向迷途」的賭徒!可是仙女賭贏了,而且是最成功的贏家,她在三個市場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尤其獲得了讓他們永遠受用不盡的成就!

    在中國市場上,山崎、世佳、西蒙和休斯等多年打造的旗艦公司,紛紛轉讓給仙女,很大程度上讓出了他們在中國的市場,而接手的確是他們最強大的競爭對手。如果說他們瞭解仙女後續動作的話,可能沒有一家公司會放棄在中國的產業,可是這世間沒有如果,就在他們剛剛轉讓給了仙女大批產業之後,出現了經濟史上更大規模的轉讓。戰略選擇上的差別,造成了各家公司未來命運上的巨大差別,仙女不經意間進入印度,是各家公司命運最大的變數所在。對各家巨頭來說,他們已經落在了仙女的後面,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和仙女進一步對抗的本錢,如果能夠及早脫身印度,減少自身的損失,還能夠挽回某些競爭頹勢,而如果把仙女給拖在了印度,那麼很可能就從根本上解決了「仙女的問題」。所以,多家巨頭幾乎一致的選擇撤離印度,並一致性的試圖把仙女「拖在印度」,毅然決然的把印度產業「送給」了仙女,這個戰略可以說是近乎完美的戰略,幾乎就要成功了,可是卻被仙女給扭轉了過來,使得他們的撤離成為多年中的「徹底的撤離」,幾乎完全被擠出了印度市場,直到經濟危機的許多年後再也沒能進去!

    單單從這一點上來看,仙女就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到38年7月份,仙女旗下的三大高科技產業,已經達到了原資產8.66萬億元和現資產4萬億元的規模,增長率達到了170.6%和56.9%,相應的八大巨頭只不過剩下原資產10.54萬億元和4.44萬億元的現資產。可以這麼說,如果按照這個比例持續下去的話,仙女將成為事實上的巨無霸,成為無可爭議一家獨大的巨頭,甚至造成罕見的壟斷!當然,仙女最大的成功,還在於她盤活了印度市場!

    人都說有幾分耕耘就有幾分收穫,冒了多大風險就會收到幾分利益,這是確實存在的事情!在經濟危機中,歐美市場的損失相對比較輕微,市場容量也比較大,比如37年2月份歐美市場是遠東市場的2.18倍,37年底為亞洲大市場的1.87倍,是遠東市場的2.04倍,38年底,歐美市場比亞洲市場高出了77%,幾乎為遠東市場的兩倍,到了39年底,歐美市場為亞洲市場的1.33倍,為遠東市場的1.65倍,之所以會有這些統計數字,是因為歐美公司在經濟危機中全力開拓歐美市場,而遠東三國圍繞著重開拓遠東市場。這就是說,在經濟危機中的相當長時間裡,歐美公司的市場要比遠東公司的市場大許多,比整個亞洲市場的規模還要大許多,市場越大,企業的平均收益就越高,從一開始,亞洲公司尤其是遠東公司在世界同行中的形勢就相當不利。公司要想生存,就要擠壓對手的生存空間,擴大自身的市場份額,在本已有限的市場裡苦苦掙扎。所以,相比教於歐美公司,遠東的公司可以說是投入大,產出小,收益更少,在各個方面都比不上歐美同行,尤其是在財務方面,吃虧很大!這種狀況造成了他們在後來競爭中的某種劣勢。對遠東的企業來說,既要投入大量資金,勉強擴大或者維持其可憐的市場份額,忍受極低的市場收益率,更為重要的是,還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科研以及技術改造,因為一頂點兒的技術進步都能使他們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先機,可是投入重資進行科研,卻又加重了本已薄弱的財務負擔,和歐美的差距越來越大!

    一般來說,日本企業有錢,資金相對比較充裕,三大行業巨頭僅僅仙女就送去了6400多億元;而中國企業的資金相對比較缺乏,但是中國的大銀行裡有錢,一定限度內貸款給國內公司應急還是可能的(中日貿易協定裡並沒有這一條限制),這就形成了日本企業花自己的錢大力投資科研,而沒錢的中國企業貸款進行科研,即使是仙女,她的各個子公司也紛紛從銀行裡貸款,維持公司的同步或者優先技術。而韓朝企業處於兩者之間,也花費巨額資金進行科研事宜,這使得在短短三年裡,受到競爭制約的三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大為提高,已經在許多方面超過了歐美同行。於是出現了歐美企業有資金,遠東企業有技術優勢的局面!歐美企業有資金,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而遠東企業的技術優勢,許多都是在秘密狀態下發生的,尤其是產品工藝和生產率上的技術優勢,很多並不被歐美同行們所認識。至於印度的那些大企業,因為市場狹小,又缺乏資金,整體上處於停滯狀態,遠遠落後於先前的競爭對手們!雖然遠東企業在技術上達到了領先的優勢,但是作為公司生存的首要因素和擴張的排頭兵的缺乏,在競爭中可以說是相當不利的。

    不管是中國企業,還是日本企業或者是韓朝企業,其利潤率都非常低,歐美企業收到1000元的利潤,他們只能收到600多元,連得仙女這個超級能盈利的大公司,其在中國市場上的利潤也不過一千多億元(三大行業),整個37年全年,全系統利潤不超過1200億元,要知道她可是具有4.8萬億元規模的大財團,資本收益率僅僅為2.5%,其鋼鐵和紡織集團的利潤根本就不存在(實際上是虧損的),旗下各產業中,只有銀行、食品、電子和生物科技公司的盈利比較好,連新材料公司都幾乎沒有盈利,至於中國的其他企業,情況不比仙女更好。而日本的大公司也都差不多,韓朝也一樣,其形勢之嚴峻可見一斑!到了38年遠東企業的盈利能力還是比較弱,多數企業的資金運作能力普遍比較低,一直到39年,這些企業的盈利能力才達到歐美同行的80%左右,隨後因為政府進一步放低了利潤分成比例,企業的形式才開始逐漸好轉。

    各公司的收益有高有低,但是大體上都差不多,據統計,到了38年,仙女公司全年盈利2300多億元,資產收益率上升到了5%,到了39年,年利潤已經達到了4000多億元,收益率進一步上升,達到了8.3%。雖然政府逐漸減少了企業的利潤上交份額,從50%下降為35%,再下降為15%,但是仙女的利潤收入還是不高,整個公司進入了成立以來比較困難的時期。

    《》bsp;歡迎廣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