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易道宗師

【第三卷】左右逢源 【第0151章】名揚三國(2) 文 / 笑看茶涼

    明天就結束小封推了,茶涼不求破費打賞,只求推薦收藏。鞠躬感謝,順祝各位心想事成!

    *****************

    李國璋教授做完了最新的易學研究成果報告,滿面紅光地信步下台,坐在了周揚的身邊。

    「怎麼樣,還聽得懂吧?」李國璋喝了口茶,小聲問周揚說。

    「差不多。」周揚並不願意與他多聊。

    周揚的本意是自己差不多能夠聽懂他的報告內容,但一向被他的學生們捧場奉承習慣了的李國璋卻誤以為周揚在說自己的報告內容「差不多」,不由得心生不滿,你小子能夠聽得懂幾成?知道什麼叫差不多?

    於是李國璋就反問周揚說:「小周哇,這次交流會,你準備做哪方面的報告啊?」

    「我肯定是講不來的,也沒有準備,就不上去獻醜了。」周揚知道對方明知故問,有些調侃看笑話的意思,所以淡淡地回答說。

    「這怎麼能行呢,我們這次出國參加易學交流會,不就是為了與國外同行們多多交流、互相學習麼!」李國璋一本正經地說,「不然還出來幹什麼?」

    「呵呵,易學交流也不單單停留在作個報告上,」周揚不卑不亢地說,「剛才盧大師不是說過了嗎,把易學發揚廣大,主要還是看如何把易道精髓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沒有理論的指導,還能談得上什麼實際應用?只有街頭的神漢半仙,才不需要明白什麼易學大道,憑張嘴巴就能『應用『賺錢!」李國璋搖頭輕歎,不再理會周揚了。

    正在這時,大會主持人宣佈進入討論評議階段,也就是日韓兩國的易學代表對中國易學專家所做的研究報告做相關評議。

    和第一屆中日韓易學文化研討交流會不同的是,這次日韓兩國的代表不再對中國專家所做的報告抱有欣賞學習之意,而是直指中國的研究方向仍然停留在「考古」階段,只是研究論證易經的歷史淵源、影響和古人的應用,而與現實脫節甚遠、更沒有對未來的指導意義。

    憑心而論,中國專家在國外同行們面前一直引以為豪的就是易經發祥於中國,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等等,所以他們的報告多圍繞在這個方面,讓別國專家望洋興歎、無可奈何-----你們老外要是想在這方面出成績,那肯定是班門弄斧、孔門弄文了。

    但日韓專家的意思是,中國在易經的歷史淵源和古人成就上費盡心機、考證太多,而在易經的實際應用方面研究太少而且太淺。

    與此相對應的是,日韓兩國的易學大師們,他們所做的研究報告多是圍繞現實應用方面的,比如易學在企業管理、商業運營等領域的指導意義。

    眼看中國的強項就要淪為弱項,中國代表團的正副團長均是面色不佳,幾個博導教授也是有心無力,畢竟人家說的是實際情況,確實不易反駁成功。

    正在這時,周揚輕輕地舉起了右手,表示自己有話要說。

    「咳,小周你,你可別無理糾纏,免得被傳為國際笑話。」李國璋見周揚舉手想要發言,只怕這小子初生牛犢不怕虎,信口雌黃、胡亂爭辯幫倒忙,於是急切地小聲提醒道。

    盧鶴亭見狀卻是微微頜首,表示讚許。

    在大會主持的邀請下,周揚客氣有禮、先揚後抑地說道:「各位同仁大家好,有關易經的最新研究報告方面,日韓兩國的同仁們確實是偏重於實用,在現實領域進行了較多的探索,這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易經之道包羅萬象、妙用無窮,上至宇宙的運行規律、下至個人的興衰榮枯,無處不可用易,而日韓兩國的同行們則多偏重其哲學方面的應用,這樣反而局限和束縛了易經的大道之用。各位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呢?」

    說到這裡,周揚故意停了下來,打量著眾多易學大師們。

    通過翻譯,眾人被這個中國小伙子的話提起了興趣,因為他的切入點非常巧妙,沒有否認對方的實際應用而是直指日韓易學研究應用的狹隘性和局限性,所以非常想要知道他的理解究竟是什麼,高島次郎更是目不轉睛地盯著周揚,等待著這位年輕人的解釋。

    周揚看到大家都在注視著他,於是清了清嗓子,繼續講解說,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本與末的問題。

    其實易經之道,完全可以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而不僅僅局限於其哲學方面的應用。

    日韓兩國的同仁們之所以囿於這個狹窄的範疇,就是因為沒有從源頭、從根本上去瞭解易經產生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不能全面地認識到它的博大精深和包羅萬象,這才造成了在應用方面很大的局限性。

    而中國的易學同仁們就是要從根本上弄清易經的上述情況,為易經的廣泛應用打下基礎,這也就相當於中國的易學同仁在埋頭夯實易道應用的地基,而日韓兩國的易學同仁在上面蓋樓。

    很顯然,要想樓層建得更高更穩,就必須將地基夯得更牢。現在就是這種情況,各位還會認為中國的易學同仁們只是在做些裹足不前的工作嗎?

    與會之人愣了片刻,然後日韓兩國的代表們率先鼓起掌來,中國的代表這才如夢方醒,跟在後面喝彩叫好。

    李國璋用手推了推眼鏡,好像不認識周揚似的,重新打量著這個年輕人,表情瞬息萬變,非常複雜。

    掌聲剛落,日本易聖的後人高島次郎就從座位上站了起來,先對周揚鞠了一躬,然後開口說道:「很好、很好,用你們中國人的話說,這位先生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個高島次郎,竟然說得一口流利的漢語,倒是讓周揚非常意外。

    高島次郎誇獎周揚一番之後,話鋒一轉繼而說道:「你們中國人有句老話叫做言行合一,既然這位先生認為易經可以上測天、天測地、中間可以測人事,想必先生一定是深諳易經的預測之道吧?」

    高島次郎話音剛落,日韓兩國的易學大師們紛紛點頭稱是,意思是這位年輕人會不會只是嘴上功夫、而實際上對易經瞭解不多?

    李國璋暗暗歎息,完了、完了,你小子仗著嘴尖牙利硬出風頭,這下看你如何收場?人家高島君可是易聖之後,就是擅長易經的預測應用,在這兒現了原形丟的可不是你小子一個人的臉面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