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劉文輝

第三部分:埋骨何需桑梓地 第116章:善後大借款 文 / 故事情節

    第116章:善後大借款

    劉文輝得到了袁世凱要向外國人借錢的消息,再說了,這也不是什麼秘密。

    趙鳳昌年五十有餘,正是精明強幹的年紀,得了這個消息就對劉文輝道:「大都督,我們不能讓他們跟外國人借錢,要讓他們向我們借,然後……」劉文輝笑道:「你說得對,不過,他們要向外國人借錢,還得過了民意這一關。無論如何,相比於外國人,我這個資本家的名聲要好很多,並且,最重要的一點,我是中國人。」

    趙鳳昌想了想,似乎明白了許多,笑道:「看來大都督早己胸有成竹,鳳昌多言了!要在中國做些事情,歷來都不是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民心可用,民意更可以利用。」

    劉文輝道:「你並沒有多言,你說的好,你如今又回到湖北,正是你的份內之事。如今,我們雙管齊下,由我來負責以民意逼迫,如果成功,那事後就由你來談判,一定要用這些錢,為我們爭取得更大的利益,並且得到只能通過戰爭才可能得到的利益。」事後,兩人連連點頭,趙鳳昌不用多問,就知道劉文輝有什麼打算。大家都是聰明人,心照不宣。

    大清政府財政早己經破產,袁世凱當國之後,也無能力解決軍隊政務等等一系列問題,因為沒錢。其實,他也想過要向劉文輝借錢,但是,錢是人家的,那裡有這麼容易就借,總是要有條件的吧!現如今,要借錢的有一家,能借錢的有二家,外國人和劉文輝。那何不相互牽制,然後讓他們相互競爭,然後有利於自己呢?

    買東西時都要貨比三家,更不用說借錢。於是,他就先透出風聲要向外國人借款,以讓劉文輝知道,敲打一下。畢竟,袁世凱心裡還是很感激劉文輝沒有將錢借給南京方面,要不然,他就會麻煩多多。有了錢,也就有了軍隊,有了武器,各方面也能正常運轉……

    所以,從感情上,如果可能,他一定不會選擇在外國人那裡借錢,特別是美、德、英、法、日,這幾個國家都不是什麼好東西。他們會這麼便宜把錢借給你?不利滾利才怪,不這樣要求,那樣規定才怪。財政一旦被外國人掌握在手裡,之後對國家有什麼影響,又有什麼後果,他不是不知道。但是,如果財政被劉文輝掌握在手裡,那更不會好過,因為劉文輝己是一方諸侯,鼎足之勢己成。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向洋人借錢並不是這麼簡單,他們與劉文輝打著同一個心思,那就是通過借款來影響並掌握中國的財政。一個國家如果被別人掌握了財政,這有什麼後果,聰明人不用想就知道。因其條件有損國家主權,一開始就遭到同盟會及全國各界人士的極力反對,借款合同簽署的消息傳出後,全國輿論大嘩,一片反對和抗議之聲,紛紛譴責袁氏的賣國行徑。

    其中的條件,首先就是中國的鹽稅,關稅主權旁落。另外,善後大借款的借款期內,中國不得向五國銀行團以外的銀行團借款。這是什麼意思,那就是只能向他借錢。中國以後興辦實業,如需再借款,只能聘洋技師,只按照普通合同辦理就好。這又是什麼意思,連中國以後的發展,連技術都要在洋人的監控之下,有了工作,首先要將機會提供給他們。

    最讓國人受不了的是,借款支出領款憑單,必須有一中國人和一外國銀行團的稽核員簽字,方能有效。這就是要受到監督了,這錢要怎麼用,如何用,還得經過他們的同意,要不然的話,你就用不成……

    袁世凱看了後,鼻子都氣歪了,但是,歐美列強都是資本主義當國,追逐利潤那是理所應當。正在他一邊生氣,一邊被罵為『賣國賊』的時候,劉文輝一封電報發來,道:「慰亭兄,在下的華夏銀行,也薄有資產。如果慰亭兄有意,大家可以談一談,並且保證,條件比外國人優厚太多,太多……」

    袁世凱聽了大喜,旁邊的心腹也道:「大總統,還是咱們中國人厚道啊!」袁世凱連連點頭,當時就回電應答,並讓劉文輝拿出章程條款。

    劉文輝當時就將條件列出:第一,在以後20年內,華夏銀行在中國各地的商業活動中,享有商業優先特權,只要不違反法律,那麼就受到民國的保護,要不然,我將用出『必要之手段』,以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第二,聽說民國有意重鑄銀幣,並統一貨價,便於交流(袁大頭)。在下也願意為國為民做一點事,希望能廣泛參與,並將華夏銀行的『銀元券』與之對等掛勾,只因銀洋不便發展與流通。

    第三,必須以全國的財政作為支持,並抵押鹽稅與海關稅十年,收入多少不論,也不要民國付利息。第四,允許我華夏銀行有鐵路修建權,鐵路修好之後,並將之前租給華夏銀行15年,15年之後我們會歸還政府。不過,那時的民國政府必須用錢將之賣回去,要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第五:在國家沒有買回鐵路的15年中,所修的鐵路主權屬於華夏銀行,並且對沿線的方圓十里的土地,具有優先開發權與商業權。一切稅務全免,並且只受華夏銀行節制,維護治安,沒有得到華夏銀行許可,任何人不得進入,並且進行任何活動。要不然,我便有權採用『必要之手段』,來維護華夏銀行的利益。

    袁世凱看後,臉色一陣青一陣白,指著第二條與第五條大怒道:「他劉文輝這是什麼意思,究竟他是中央還是我是中央?呵呵,居然讓國家將鑄的銀幣與其銀圓券掛勾,其意若何?第五條更是不可理喻,這是租界還是國中之國,難道又是一個洋人麼?豈有此理!」

    其他人見了,笑道:「大總統,我覺得這些條件十分優厚啊!期限最多也才20年,有的才十年,他劉文輝努力了這麼些年,以後還不都是咱民國的,比起洋人,這己經夠了!」袁世凱連連搖頭道:「你們知道什麼,你們知道什麼?第二個條件,雖然並不起眼,也說不出來那裡不對,可總讓我有一種心悸的感覺。第五個條件更是讓人氣憤,這己經民國了,還讓我租出什麼鐵路特權,這不是出賣國家利益麼?」

    劉文輝看到袁世凱氣呼呼的發回的電報,點頭一笑道:「我就知道你丫的是個聰明人,陰不到你,但是,嘿嘿,當我將這一份合同公佈於天下人面前之時,我看你還向外國人借錢?」說到就做,第二天,各處的報紙頭條就登了劉文輝這五條借款合同。

    這合同一出,孫文與黃興齊聲道:「這條件多好啊!劉文輝不愧是中國人。」民眾也認為非常好,於是,自發組織起請願團,一個一個的走上街頭,激聲呼籲袁世凱不要賣國,接受華夏銀行劉文輝的條款,用以建設民國。要不然,那就是賣國賊,被打倒的對象。反正,一句話說完:你就是不能借外國人的錢,要不然,賣國。

    袁世凱欲哭無淚:媽的,我接受劉文輝的條款,難道就不是賣國嗎?只不過,換了一個角度,換了一個對相罷了。呃,我說什麼呢?誰要賣國,誰願意賣國,賣國對我有什麼好處,能得到些名聲,還是多一些錢財,異或是美人?好吧!你們說我賣國,那我總得要有好處吧,什麼好處都得不到,我賣國幹什麼?

    可民眾不管這些,反正,只要你袁世凱與外國人借錢,那就是賣國。言下之意就是,你賣給劉文輝,總比賣給外國人強,你沒有看到那條件十分『寬鬆』麼?袁世凱這頭不認命,唐紹儀這個內閣總理不好當,逼到後來,唐紹儀實在不願意兩頭受氣,也就自動辭職了。去你們的吧,老子不管了,你們愛借誰的借誰的!

    袁世凱十分無奈,旁邊的北洋將領就道:「大總統,劉文輝的條款我們可以談嘛?何必一定要與人民大眾過不去呢?南方那邊,千方百計不想讓咱們好過,若您硬著來,人家難道不會乘機搞事,您說對不對?其實,說個實話,相比於洋人,劉文輝的條款以經很寬鬆了。再說了,每一項都有日期限定,到時候,國家發展起來了,政局穩定了,再收回來也不遲啊!」

    袁世凱搖搖頭道:「非是我不明白這些道理,只是,劉文輝之勢,己成尾大不掉,若然再讓其如此發展下去,我只怕有一天養虎為患。到了那時,回頭咬我一口,誰也傷不起!所以,我這之前才沒有先向他借錢,因為,我知道他不會這般好心幫我,一定是有條件的,如今,果然如此,如之奈何!

    洋人強大,那是洋人,可若劉文輝勢頭太強,終歸會影響到中央。唉,不知道你們明不明白,對付洋鬼子容易,對付劉文輝,那可就難了,誰讓他是中國人,而且眾望所歸?他不是理想的孫文與黃興,他是一隻狐狸,業己成精。若是我稍有不慎,怕就會被其所乘,到那時,攻受之勢異也!」

    北洋眾人無話可說:說的是啊!劉文輝扎根西南,己經成勢,若是再讓他有了特權,那……

    段祺瑞上前一步,苦笑道:「恩帥,事到如今,劉文輝棋高一招,我們己經落在了下風。他早就可以將借錢的條件提出來,可卻好長一段時間內了無音訊,為什麼呢?哦,偏偏等我們向四國銀行提出貸款之時,他就將條件提出來了,時間卡得可剛剛好啊!洋人貪心,而且追逐利潤,條件當然苛刻。這樣一來,劉文輝與洋人的條款兩廂對比,唉,好壞立叛……

    民意己經被他利用,這時己經別無選擇。若是我們執意與他鬥下去,那他很有可能就乘著這個名正言順的時機,與南京的革命黨人走在一起,同心同德的對付我們。這樣一來,民心所向之下,我們軍隊又少炮缺響,危矣……」

    袁世凱何常不明白,只能搖頭苦笑道:「劉文輝,劉自乾,算你狠!」只能回電,並派精明強幹的陸軍參謀次長,有『北洋怪傑』之稱的徐樹崢作為代表,請劉文輝北上詳談,欽定諸多事宜。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