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劉文輝

第三部分:埋骨何需桑梓地 第八十一章:時機己成熟 文 / 故事情節

    昨天停電,十分尷尬。唉,汪精衛那一章,我看是改不好了,抱歉!

    且說劉文輝與袁克文大串票友。等劉文輝下場,袁世凱大讚,卻不知道要說什麼,只笑道:「本來,君子有成人之美。可金氏是我結髮之妻,這……」

    劉文輝頓時一頭冷汗,只能實言道:「慰亭兄此言差矣!吾賞其美,如河塘中的一朵蓮花。我與令公子克文一見如故,又怎可能起無枉之心,實是不當人子。文輝向來不善假言,只因年輕氣盛,早聞美名,欣賞是有,但若說其他,言之過也!」

    袁世凱是當著家人這面說這話,只將金氏鬧了一個大紅臉,恨了劉文輝與袁克文一眼。之後,就連袁世凱也沒有放過,怒面而走。袁世凱哈哈大笑,劉文輝確是不善假話,知劉文輝所言是真,只是連連搖頭,心有榮焉。袁克文拉著劉文輝手道:「好教劉叔父得知,家母的確天生麗質,世間少有。連我有時都不免妒忌,哈哈哈哈……」

    說到後來,袁世凱與袁克文同時道:「那臉怎麼說變就變了呢?如此神乎其技,真是聞所未聞?」劉文輝伸出雙手,然後瞬間將腰中雙槍拔出插進,讓左輪手槍在手上轉成一朵蓮花,之後才笑道:「無他,手速耳!」袁克文又驚又喜,之後垂頭喪氣道:「本來還讓叔父傳授於我,那知道居然要如此方可,唉……」

    袁世凱總算是瞭解劉文輝一些,半響無語,劉文輝再也受不得袁克文的稱呼,也不理袁世凱,單對他道:「你我是你我,你爹是你爹。從今往後,大家都以名字相稱如何?」袁克文大喜道:「如此正好!」袁世凱見了,搖頭而走,再也不說不准袁克文學戲的話。

    袁世凱很能吃,就如一頭牛一般,連吃一大盤饅頭,又十來個雞蛋,然後喝一大杯白開水。但與小明相比,他還是差了好多。袁世凱吃著吃著,就見小明身邊的骨頭堆成了小山,不由連連咋舌。劉文輝問一邊的袁克文道:「我說兄弟,我就不信,你爹能讓我就這般偷偷越過衛士找到,那要我是個刺客,如之奈何?」

    袁克文看了看袁世凱,小聲道:「我爹早就在來往的車站附近安排了眼線,一有人來,他就知道,所以……」劉文輝不說話了,袁世凱終究還是袁世凱。

    幾天過後,劉文輝告辭。如今,鐵路國有一事,攪得天下大亂,還是得好好安排,然後以應時變。袁世凱送劉文輝出門,然後對劉文輝道:「袁世彤的事,多謝文輝了,無以為報。」劉文輝搖了搖頭道:「只要慰亭兄不嫌我多事,那便十分好了。」最後,由袁克文送劉文輝上車南下。

    汪精衛刺殺失敗,被攝政王載灃給關了起來。正要殺之,卻有川島芳子她爹善耆去說情:「如果你不怕革命黨人來找你報仇的話,你就殺了他們吧!要知道,汪精衛可是革命黨人中的領袖。你躲得了一次,躲不了第二次,第三次……」

    載灃怕了,口氣一鬆道:「那就改無期,不殺了……」可卻不知道,如此一來,宣叛了清廷死型。什麼,連這般大事都只是叛個無期,那我們還怕什麼,敢緊也來革命,反正又不會死人。不說眾革命志士積極奔走,聚斂錢財,意圖將其功於一役,終結滿情,章說汪精衛知道自己不得死,大喜作詩,名垂千古,詩曰: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其實,他很捨不得他的女人陳碧君,更不說食髓知味,那裡想死!

    而當劉文輝回到武昌,手下的兄弟們一個個都偷偷的聚集到了一處村莊裡。劉二牛,劉狗娃,劉山柱,宋黑狗,劉小春,董老仨,趙伍國,黃禎祥,馬龍彪,陳天華,劉項,馬福益,劉文彩,戴維……

    見著眾人都來,劉文輝道:「如今,時機己經成熟,你們這時就要做好準備,然後等我的命令。相信你們每人都有我給的無線電台,應該隨時能收到我的命令。具體時間,我也不確定,只等這保路運動的變化四起,到時便會有武昌新軍入川。武昌新軍入川之後,我便會在武昌應勢而起,若是成功,你們便立時響應。將四川,湖南的軍政大權,以武力掌在手中,響應我的起義。」

    眾兄弟大喜,等這一天不知道己經等了好久。陳天華也同樣興奮,問道:「自乾,那我們就在長沙等你起事的消息,可一定要成功啊!」劉文輝道:「星台兄放心,我為此己經安排數年,苦等時機。絕對不會有差錯,大約在明年10月左右,便可見分曉。」

    陳天華道:「如今1910年10月,還有一年時間……」劉文輝道:「所以,你們要準備好。到時候,洋行與租界之中,將有你們需要的武器,你們自己安排就可。」過一會兒,又對馬福益道:「馬大哥,你們哥老會中,人員參差不齊,十分雜亂。所以,只能選擇信得過的精英,要不然,不僅不會成事,反而會敗事!」

    準備,準備,可劉文輝一點也不忙,只是練兵,然後在湖北武備學堂教教學生,練練兵。就在這時,傳來了『黃花崗起義』失敗的消息。這一次光復會、華興會、同盟會精英盡出,可仍然被清廷輕易擺平。革命志士們陷入了濃厚的悲觀情緒之中,最悲觀的就是孫中山先生,想他如堂吉訶德一般,一次又一次的衝擊腐朽的封建王朝,是多麼不容易。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最終讓他對革命的前途失望。

    孫中山心灰意冷,遠走海外,而清廷這時推出了『皇室內閣』。你們不是叫嚷著要立憲嗎?我們現在就立給你們看。立憲派這次立憲,充滿了希望,可希望過後卻是深深的失望。因為立憲十三人內閣之中,滿清皇室居然有九人,這,這……

    1911年5月,漢口萬人庥會,送立憲派精英湯化友進京倒閣。湯化龍同時與湖南譚延闓,江蘇張謇聯合,成立憲友會。可讓他們失望了,攝政王載灃道:「哦,你們漢人組閣愛國就行,我們皇室組閣愛國就不行,那有這般事兒?你們愛服不服,去死吧,哭給誰看。」就算張謇這些立憲派,一片呼聲,讓袁世凱重出江湖,載灃也不為所動。

    終於,立憲派和革命黨走到了一起,在上海惜陰堂集會之後,張謇去找袁世凱。現在的中國人民,己經明確的知道:他們死也不會放權,公然蔑視皇室不入閣,這一源於英國憲制的慣例,等於坐實了革命派對它的指控。滿清王朝分明就是騎在漢族頭上的「韃虜」,是一個**排漢的異族壓迫政權,若要去除此壓迫,捨革命而無二途。

    於是,清廷自掘墳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