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劉文輝

第三部分:埋骨何需桑梓地 第二章:忠孝難兩全 文 / 故事情節

    第二章:忠孝難兩全

    且說劉文輝想法,解決了農業合作公司的事,並在安仁鎮成立了什麼農業合作社,一心將農民與自己的利益拴在一起。他是四川實業道台,這麼做是為了解決民生,發展經濟,無論如何都說到過去,也沒有什麼閒話。

    再說了,顯官不如現管,縣太爺現在巴結劉文輝都來不及,那裡會管這些事情。更不用說,劉文輝可是老佛爺與北洋大臣袁世凱的人,就算是有什麼事兒,又豈是他能管得到的,安心做自己的縣太爺不是更好。

    萬事開頭難,以後的事,那就要用時間來證明。劉文輝四處張羅,這裡走走,那裡看看,等事業上正軌。淑貞也姓劉,他爹爹劉老夫子是鎮上一個教書先生,聽說還中過什麼秀才。現在他也不教書了,成了劉文輝的岳父,那就去當管事,替劉文輝管理一些公司的事情,比如說算賬什麼的。劉老夫子不肯,可又耐不住女兒的磨,只能搖著頭走馬上任。

    這時,正值滿清的出國留學熱潮,劉文輝將縣內學子大多集中起來,然後統一送出國外。不到日本,只是送到德國、英國、法國、美國。成群結隊的父母,將自己的兒子送上了出國之路,他們都相信劉文輝,也希望自己的兒子以後能成像劉文輝那樣的人,衣錦還鄉,為家增光。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實在是有些養不起,只能以此來減輕負擔。只要出國,劉文輝不僅替他們將孩子養大成人,教育成才,而且還為他們補貼家用……那時候,可沒有什麼避孕的手段,一個家族往往是五六個,七八個孩子。以那時候的條件,怎麼養得起,更不用說還可以讀書,並且成才。

    往往到了最後,能活下來的就只有二三個。到了災荒之年,便就賣兒賣女,不是他們狠心,如果不賣,說不定說會被餓死。清朝末年到民國年間,中國每年至少餓死500萬人,整個民國年間差不多有2億多人,人們的平均年齡只有30多歲。只要劉文輝有條活路給他們走,他們不在乎什麼出國,又或者是漂洋過海。

    1903年,錫良調任四川總督,積極推廣新政,鼓勵資本投資,大興商業,並設立學堂,保送留學生。此人為官多年,正直清廉,勤政務實,是個不可多得的人物。劉文輝在成都與重慶的一系列動作他都看在眼裡,對劉文輝的事情,他無一不支持。以他的品性與人格,無論從那一方面來說,都不會為難劉文輝,只要劉文輝沒有什麼異舉,比如革命。

    趙爾豐與趙爾巽兄弟呢?自然也就會一一登場,他們幾人都是幹練之人,清廷的識人之明還是有的,以此便可穩定四川大後方。

    處理完一些大體事宜,劉文輝便又閒了下來。這時,四川武備學堂早己經開張,劉文輝引著眾多弟兄,投入四川武備學堂速成班學習。劉文輝知道,這個名頭他一定在佔著,以他的見識,根本不需要再來什麼武備學堂學習。但是這個名頭很重要,他成為第一批武備學堂的元老之後,那對以後四川武備學堂中的人物影響可就不能同日而語。

    四川軍政大權,以後的中上層軍官,幾乎都是武備學堂速成班所出,而現在裡面一些人都是劉家墩子的年輕小伙。劉文輝帶回來的是德國教材,他根本不需要向誰學習,無論是顧藏,還是楊芳毓,還是四川武備學堂的一些元老,都被劉文輝輕易的拉下馬,幾個精典的德國教材一談,頓時啞口無言。

    比起劍走偏鋒的劉文輝,他們的見識的確相差了太多,可劉文輝也知道他們的本事,不是他們比不過自己,而是自己勝之不武。為人謙卑的結果,那就是大家彼此佩服,一同吃過幾次飯,上過幾次妓院之後,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顧藏,四川武備學堂總教習,很有一些理論的軍事知識。在有一次與劉文輝喝酒之時就歎氣道:「像文輝老弟這樣的人才,還用學什麼?依我來說,那就應該在軍隊中去混一混,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楊芳毓連連點頭,也是同樣的想法:「顧總教習說的不錯,我們一輩子也就這個樣子了,可文輝老弟你不一樣……」

    劉文輝沉默半響,沒有開口,顧藏見此,一拍頭頂道:「哎呀,你看我這腦子。千金之子不下垂堂。以文輝老弟如此名聲,家財萬貫,何必走上武夫的這條路呢?常言道: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在下失言,自罰一杯。」說完話,就端起桌上的一杯豐谷特曲,一飲而盡。楊芳毓也連連道歉,還連帶著一邊的王伯喬等等……

    劉文輝回過神,實言道:「多謝幾位大哥提醒,你們說的對,破萬卷書,還真個不如行萬里路。忠言逆耳,真話難聽,我劉文輝又豈是那種不知好歹之人。只是,現在國內的情形你們也看到了,不是我不努力,而是報國無門吶。」王伯喬,自貢人,也是武備學堂的教習,聞言就道:「文輝老弟,我就知道有個機會可以報國!」

    劉文輝大喜道:「原聞其詳。」王伯喬道:「如今,1903春季將過,四川建昌道趙爾豐大人,正按照錫良總督的命令在建昌道招兵買馬,以期對抗英國入侵者與**分子的陰謀用兵活動。」劉文輝腦中靈光一閃,大驚道:「這時期,英國圖謀我西藏,就有這麼明目張膽了麼?」

    顧藏怒形於色道:「豈止是明目張膽,連瞎子都看得出來。現在的形勢,己經十分嚴峻。好多喪德敗性之徒,己經偏向了英國人,不說一些為非作歹的藏族土司,就是有些原本抗英的**喇嘛,也在英國人的影響之下,偏向了英國人。長此以往,怎麼得了!還好錫良總督,勤政務實,有識人之明,將趙爾豐將軍表為建昌道,練兵強軍,以期對抗英國人。」

    劉文輝點了點頭,沉默良久才道:「多謝幾位大哥,文輝會好好考慮的。」劉文輝騎著黃驃馬,一路走一路想,覺得十分有必要。這軍事生涯遲早要輪到,早些理解,積累一些經驗是必須的。沒過幾天,就回了大邑縣,還好離成都不遠,要不然,可就不好辦了。劉文輝想到這裡,就有心要建立四川的有線電台與無線電台,可也知道這事不是一時能成,也就放在心上之後,不再多想。

    回了劉家,劉文輝就將自己的心裡話說了出來,十七八歲的劉湘己經出國留學,唯有劉文彩還是跟著劉文輝,為他打理一些商業上的事。還別說,他還真不愧為前世的大地主,做起生意來,還真是超群出眾。豐谷酒的牌子,就是在劉文輝的授意之下,用普通的燒酒做出來的。這時候的中國人,又沒有什麼專利意識,管這是不是綿陽的特產。

    但是,一當這大邑縣的豐谷酒闖出了名頭,綿陽的豐谷酒還有誰知道?這就是炒作。

    劉文輝有五個哥哥,一個老爹,沒有一個人支持劉文輝的想法,就連向來唯劉文輝之命是從的劉文彩。劉老太爺大怒道:「俗話說: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你怎麼幹事兒經常就這麼不靠譜呢?刀槍無眼,拳腳無情,你若是有個三長兩短,你讓人家淑貞怎麼活?你是不是想讓我白髮人送黑髮人。你本事大我知道,但是,一上戰場,那就只能看天意了!」

    好說歹說,劉家人就是不同意。劉文輝現在貴為四川實業道台,名義上的地位,也就只是差總督錫良和各地實權官員一些,更不用說還是慈禧的門生,袁世凱的關係。有名有利,何必去參軍,將腦袋別在褲腰上討生活!一家人不能理解劉文輝的想法,劉文輝也沒有辦法,回了房間之後,淑貞也對劉文輝哭哭啼啼的,攪得劉文輝不得安生。

    幾天之後,劉文輝就得到了趙爾豐練兵正勁的消息,越發忍不住,就又當著全家人的面提了出來。五個兄弟見劉文輝心意己決,無話可說,只是看著劉老太爺,讓他發話。淑貞拉著劉文輝的手,防著他,不讓他出門。劉文輝十分惱火道:「淑貞,你平常很是知書達理,怎麼這時候卻哭哭啼啼的呢?你讓我怎麼英雄得起來塞,讓兄弟見了,叫我怎麼做人。」

    淑貞一臉眼淚,可還是不放手道:「你是英雄,就這麼去了,若是有個好歹,讓我怎麼活?我膝下又無兒女,還不如就死在你的前面,反正你從來也不為我想想……」中秋將近月亮圓,古今忠義難兩全,便是如此了。

    看著哭得梨花帶雨的淑貞,劉文輝心有不忍。可是,難道就只知道兒女情長,就將國家的興亡給忘了麼?前世有首歌唱得好:你不當兵,我不當兵,那誰來保為家,誰來保衛祖國……

    不由得左右為難,饒是劉文輝智計百出,在這女人的眼淚面前就下不來台,沒了主意。二牛與狗娃在外面聽到裡面的動靜,就帶著一大堆兄弟們闖進堂屋,跪成一排道:「劉老太爺放心,嫂嫂放心。有我們看著大哥,一定不會有事的,就算是要死,也由我們先死。」

    劉老太爺看著堂下跪了一地的小伙子,無奈的點了點頭道:「不是我不盡人情,而是文輝年紀還小,平常再怎麼胡鬧也就是了,可……」歎息良久,便才道:「好吧!只要淑貞肚子裡面懷了孩子,讓淑貞有個念想,我就讓他去,不再反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