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混跡三國

第二部 涼州好大雪 第六章 隆中對 文 / 姜尚

    黃麒英果然能喝,誰來就和誰幹。吳晨就納悶,他的肚子也不見得有多大,怎麼一罈子酒灌下去一點事也沒有呢?

    諸葛亮被崔州平拉到吳晨他們這一桌來。這一桌共8個人,黃麒英,吳晨,崔州平,諸葛亮,徐庶,另外三個崔州平介紹了一下,吳晨只注意打量徐庶和諸葛了,他們的名字左耳進右耳出,根本沒記住。

    徐庶大約30來歲,臉容英偉,臉色黧黑,像武人多過像文人,怪不得歷史上張飛和關羽比較喜歡徐庶。諸葛亮與吳晨隔了兩個座位,自坐下來之後就靜靜的坐著,偶爾和徐庶低聲交談幾句。史書上說諸葛亮在荊州就只有崔州平和徐庶兩個好友,看來這一段也不假。

    諸葛亮這時也感覺到了吳晨不住看向他的目光,向吳晨微微一笑,點了點頭。吳晨立時覺得如沐春風,心裡一陣溫暖。像這樣具有震撼力的眼神,吳晨只碰到兩個,一個就是翟星,翟星的目光是典型的老奸巨猾型的,吳晨每次碰到他的眼光心裡就要打個突,感覺自己就算再聰明再能幹,在那樣的目光之下也會無計可施,只能下意識的嚴防死守自己的錢包,不然被他騙了還要替他數錢。第二個就是顏清,清澈不見絲毫俗世情懷的眼神有如萬里無雲的碧空,真實的映照世間的一切,自己所有的聰明才智根本就派不上用場。而諸葛的目光就像分別多年的老友相見,兩人眼神交錯,多少的慰問,多少的滄桑,盡在不言中,就像一股暖流慢慢流進乾澀的心湖,溫馨的感覺中人欲醉。吳晨正要向他搭腔,旁邊一桌兩人已經吵開了。

    「袁本初四世三公,袁家門生遍佈天下,而且袁本初對人寬厚,有德之人盡皆歸附,田豐,許攸都是河北有名的有智謀的人,審配、逄紀在內輔助內政,百姓歸心,河北兵更是人強馬壯,堪稱天下雄兵。更有天下聞名的沮授為之出謀化策,況且袁本初兵力多過曹孟德不止10倍,這樣你還說袁本初不能勝?」說話的是個高瘦的書生,臉掙的紅紅的,不知是喝酒喝的還是生氣生的。

    那個稍低點的書生,臉型微胖,模樣敦厚,也高聲叫道:「當初白馬、延津之戰時難道袁本初就不是這樣了嗎?他不是還是輸了,我看這次他肯定還是輸,要不然曹孟德10萬兵丁能在官渡拖了他百萬兵丁半年,他能贏早贏了,用得著在那兒乾耗著!」

    「你簡直是強詞奪理,當時的情況能和現在比嗎?白馬之戰主帥是有勇無謀的顏良,延津之戰主帥是驕橫狂妄的文丑,那能算到袁本初頭上嗎?」瘦子的吐沫橫飛。

    「聖人觀事於微,袁本初手底下都是這些人就知道他本人就不怎麼樣,不輸才怪!」

    「你這是什麼意思?難道說你還是聖人了不成,難道沮授,田豐之輩都是浪得虛名之徒,都還比不上你了?」瘦子已經是臉紅脖子粗了,底下聽的人卻是一陣哄笑。

    書生臉一陣紅,一陣白,囁喏著說道:「我可沒這樣說,我只是說按以前的事來推斷,袁本初有人而不能用,所以說他能大勝實在是難以置信!」

    吳晨暗笑,從袁紹『必輸』到『能贏早贏』,再到現在的『不能大勝』,這書生變的好快啊。

    這兩人起了個頭,底下的人都開始議論開來,有的說書生說的有理,有的說瘦子說的有理,有的已經開始打賭袁紹能不能在12月攻佔官渡。

    崔州平嘴角含笑,望了望黃麒英,問道:「不知麒英對此事有何看法?」黃麒英是黃家未來的家主,他的意見應該是代表了黃家的觀點,而黃、龐兩家可以說是南仕林真正的領袖,黃家的觀點又可能影響到南仕林的觀點,因此作為南仕林領袖之一的崔家也非常想知道黃家到底是怎麼看待這場戰爭的。

    「啊!這個嘛,剛才的宋兄和龐兄說得都很有道理……」

    吳晨看著黃麒英慘白的臉,已經明白,這傢伙不是搞政治的料,怪不得他說自己愚鹵了,原來還真是大實話。

    「呵呵,那麼黃老弟認為他們倆誰更有道理?」徐庶在旁接口道。

    「誰更有道理?這個嘛,我看……」

    「哈哈,這問題實在是難倒麒英大哥了,其實我看麒英大哥是想說兩人都沒有道理,不過大家都是來給麒英大哥接風的,所以這話是絕對不能說出口的,呵呵!」吳晨實在是受不了黃麒英囁囁喏喏的樣子,張口答道。

    「哦,兩邊都沒有道理?哪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崔州平眼光一閃,追問道。

    「哈哈,那就是說現在袁紹已敗,曹操已勝,只不過袁紹百足之蟲,死而不疆,還能拖住曹操,此時如果劉表出兵宛、葉之間,使曹操不能盡全力討伐袁紹,待袁紹盡收原先的兵丁,那麼勝負還未為可知!」吳晨淡淡得說道。

    「什麼?你說袁本初已敗,有何證據?」那姓龐的瘦子跑了過來,通紅的雙眼狠狠的瞪著吳晨,就差揪住吳晨的領子了。

    崔州平長歎一聲:「黃家果然不虧是南仕林的領袖,竟然能這麼快就收到前方的戰報。我們也是今日早間才收到袁紹兵敗的消息。」

    這消息有如晴天霹靂,剛才還在熱烈討論的人群立刻鴉雀無聲。

    徐庶乾咳一聲:「那麼贏小哥照你看劉荊州出兵的機會有多大?」

    「哈哈,劉表守成尚可,開拓是指望不上了,所以我看曹操必然盡收河北之兵,之後迅速南下,攻佔荊州。」

    吳晨的話有如在平靜的湖面丟下一塊巨石,四周又開始竊竊私語。

    徐庶和諸葛亮對視一眼,眼中都露出讚許的目光。這些小細節當然被吳晨賊亮的眼睛發現了,心中暗喜,印象分好像不錯。

    「那麼照贏小哥的說法,天下就是曹孟德一統了?」姓宋的書生插口問道。

    「呵呵,這就不好說了,大家喝酒,喝酒!」吳晨打著馬虎眼,後面的話是要說給諸葛亮聽的,可不能提前洩漏了。

    「哈哈,小晨說的是,大家繼續喝,今日誰沒喝醉就不許回家!」崔州平端起酒杯,向眾人勸酒。徐庶向吳晨使了個眼色,然後和諸葛亮起身如廁,吳晨心裡明白,拉了拉黃麒英的袖子,向他使了使眼色。黃麒英也明白了,和吳晨一起走出大廳。

    「小晨,剛才多虧了你,才沒讓我丟了黃家的人!」黃麒英拉著吳晨的手說道。

    吳晨輕輕甩開他的手,低聲笑道:「自家兄弟,何必那麼客氣呢?」心裡暗想,這三國的習慣真不好,說話就說話,怎麼就隨便拉手呢,幸虧不是在現代,否則還真叫人誤會了。

    拐過迴廊,正看到諸葛亮、徐庶二人。

    「不知兩位大哥找我們什麼事?」吳晨原本沒想到在南陽能碰到徐庶的,不過既然見到了,就絕不能放過,連忙套近乎。

    「哈哈,剛才贏老弟在廳上立論高雅,目光如炬,不過似乎意猶未盡,我二人資質鹵鈍,不知能否請贏小哥細說一番呢?」

    吳晨心想:「你二人資質鹵鈍?那天下就沒有聰明人了!」

    張口說道:「哈哈,我看崔大哥一會兒也會出來,不如我們再等一等好了,這樣說起來就更暢快了!」

    「呵呵,已經出來了,我們到密室談吧!」崔州平的聲音在身後響起。

    黃麒英拉了拉吳晨的袖子,吳晨會意,打了聲哈哈,告罪去廁所,隨即和黃麒英繼續向下走去。

    「小晨,崔大哥他們搞什麼啊?你怎麼又知道崔大哥要來?」黃麒英只覺的今天所有人都怪怪的,終於忍不住問起來。

    吳晨輕歎道:「這不是明擺著嗎,曹操取勝,天下形勢大變,南仕林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就要考慮到以後支持誰的問題,黃家遠在南郡當然不那麼急了,可是崔家在南陽,地理上與曹操最近,曹操南下荊州,崔家首當其衝,今天你自投羅網,他當然是要從你嘴裡探探黃家的口風了。諸葛亮和徐庶天下智者,又是崔州平最可信任的朋友,黃家的應對方略由他們來評價那是再好不過了。」

    黃麒英的額頭立馬開始往外冒汗:「我們家裡的策略一向都由家父和我妹妹定的,他們現在都不在這裡,我該怎麼辦啊?」

    吳晨看著黃麒英,唉,公子哥,現在知道擔心了,早先幹嗎去了?

    「那就只好這樣了,你不說,由我說,我不是黃家人,那麼以後就算有什麼不對也和你無關!」

    「這,……也只能這麼辦了!」黃麒英無奈的點了點頭。

    「呵呵,讓眾位大哥久等了!」吳晨打著哈哈走了過來。崔州平、諸葛亮和徐庶看黃麒英臉色平靜,不再像剛才那麼不知所措,相視一笑。

    崔州平在前領路,黃麒英和吳晨緊隨在後,諸葛亮和徐庶在最後面,在迴廊上繞了幾個彎之後來到一座小樓前停住,崔州平推門進入,裡面擺設簡單,只有一張方桌和幾個凳子,大家各選了個位子坐下,崔州平和黃麒英相對,吳晨坐在黃麒英下手,諸葛亮和徐庶分坐在崔州平兩邊。

    「我想麒英現在也已經知道了我這次談話的目的,此事關係到崔家的前途,煩請麒英直說!」崔州平雙目炯炯的看著黃麒英。

    「唔,這個……」黃麒英眼光掃向吳晨。

    「哈哈,以崔家目前的情況來說,最好的結果就是保持原樣,否則不是寄人籬下就是遷居他方。」吳晨接過話來。

    「此話怎講?」崔州平問道。

    「現今的形勢,北仕林支持曹操,江東仕林支持孫策,南郡仕林支持劉表。而論何者得天下,不但要看現在勢力如何,更要看各自的統領才能如何。曹操雖然個性狡詐,為人狠毒,卻知人善用,人盡其才,所以才能以弱勝強,戰勝袁紹。孫策為人豁達,重義輕利,視錢財為糞土,因此所結交之人都肯為其賣命。反觀劉表外表謙和,內心狹窄沒有容人雅量,對內沽名釣譽、對外多謀寡斷。由曹、孫、劉三人各自的才能可以看出,劉表破敗之機已現。所以如果是劉表治理荊州,那麼結果不是被曹操滅就是被孫權滅!」

    徐庶詫異的問道:「孫權?」

    「啊,孫策,呵呵,口誤!」吳晨驚出一身冷汗。

    「贏公子說『如果是劉表治理荊州』?難道不是劉景升治理荊州就可以了嗎?」崔州平追問道。

    「對,天下大勢自曹操戰勝袁紹後,不外乎三種結果:一統,對峙,鼎足。但荊州如果仍由劉景升把政,最多只能出現前兩種情況而已!」

    「一統、對峙、鼎足?請贏公子明說。」崔州平看著吳晨。

    「嗯,所謂一統就是,曹操挾天子名義對諸侯進行逐個擊破,最後讓天子禪位天下歸於曹家。對峙就是趁曹操忙於收復袁紹之時,江東孫家出兵盡領長江以南,如果手腳夠快的話還可以攻陷襄陽,曹孫兩家在長江邊上拉鋸,兩家隔江而治。可惜孫策為人好勝心太強,上次伐山越失敗後,全部心思都撲在山越上,根本不知道佔領荊州方是取天下的關鍵。所以第二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比之前一種就小了許多。」

    吳晨頓了頓,掃了掃對面的三人,看三人都聚精會神的聽,繼續說道:「當然,前面兩種情況都不利於崔家。第一種情況崔家必然要屈居北仕林之下,以後就要受荀家、鍾家、徐家的支配,第二種情況,崔家的選擇就多了一項,不過也只是選擇到底是受北仕林還是江東仕林支配而已。」

    崔州平看了看徐庶和諸葛亮一眼,二人暗暗點頭。

    「那麼鼎足呢?」黃麒英脫口問道。

    吳晨氣得差點背過氣去,心中暗罵,黃麒英,你不說話沒人當你是啞巴。

    崔、徐三人則相對一笑。

    「其實鼎足也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吳晨語不驚人死不休。

    徐庶一愣,問道:「這話怎麼說?」

    「高祖、光武何以得天下?」

    「高祖保關中,光武據河內,深根固本,進可攻,退可守,而天下一統。」諸葛亮終於發話了。

    「依目前形勢來看,曹操佔領雍州,豫州,青州,徐州,和并州的一部分,與袁紹爭的是翼州、幽州和并州,孫家現在佔領的是揚州,如果崔家不想屈於人下,那麼所要支持的人必須兼領荊州和益州,這樣鼎足之勢方成。只是天下這個鼎的鼎座就是荊州,曹操要一統天下,首先要進攻的就是荊州,孫家要爭霸天下,它首要攻擊的還是荊州。南郡仕林要保住荊州就必然要受兩面攻擊。」

    「那麼為什麼不可以聯合孫家以抗曹孟德?」諸葛亮問道。

    「哈哈,問得好。漢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曹家想得天下,孫家也想得,而荊州就是孫家得天下的唯一跳板,孫家若得荊州就可以深根固本於揚州,將荊州作為與天下英雄鏖戰的橋頭,這樣進可攻,退可守,一統天下的條件就具備了。南郡仕林佔住荊州卻想和孫家聯合抗曹,不異於與虎謀皮,在曹操重兵壓境之下,這種聯合或可曇花一現。但只要曹操繞道漢中攻取益州,默許孫家對荊州的佔領,此時顧頭顧不得尾,不知諸葛兄有何良策?」

    諸葛亮搖頭道:「我若占益州,必然以荊州兵佯向宛,洛進攻,而奇兵出秦川,先一步佔領雍州,此時即成高祖得天下之勢。」

    「長安天下堅城,緊扼天下咽喉,自古得長安者得天下,諸葛兄這一招當然是妙招了。只不過鍾繇為長安郡守,手下的8萬兵卒,即使是在曹操與袁紹對峙最需要兵的時候都不敢調走這些兵,所以佯攻宛、洛不但起不到牽制曹操的作用,反而分散了自己的兵力,此其一。其二,出兵宛,洛,荊州必然空虛,曹操只要一紙承諾就可讓孫家出兵,截斷佯兵的後路,這路兵必然成為無根之萍,不知諸葛兄救是不救。其三,兵法雲十則圍之,五則攻之,若要攻佔長安,我看起碼要40萬兵馬,40萬兵馬每天的花費有多大,我不知道益州剛平是否就有這麼多的財力物力來支撐這場非打不可的戰爭?40萬兵馬的用糧問題怎麼解決?若鍾繇堅壁清野,曹操出兵上庸,威脅漢中截斷糧道,呵呵,曹操一生用兵最喜歡截人糧道了。其四,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40萬兵馬出動,後勤準備要花多長時間?這一段時間,鍾繇必然可以探聽到消息,只要緊扼出蜀之道,以拖待變,不知諸葛兄有何良策?」

    「出秦川而攻涼州,占天水、南安、永安、武威,取敵之糧而為己用,鍾元常出則攻之,不出則占涼州,涼州定則雍州腹背受敵,鍾元常既知利害則不得不出,那麼長安堅城之利可以不慮也。況且出兵秦川乃興復漢室之舉,行討逆之實,百姓仰慕漢朝之威必然簞食壺漿來迎,又怎會有缺糧之慮?從荊州出兵,只要能威懾曹孟德,使他不敢增兵援救鍾元常就已經達到目的,此兵又怎會成為無根之萍?」

    「哈哈,自靈帝起,土地兼併嚴重,百姓流離失所,朝廷公然賣官贈爵。兒歌有曰: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漢朝天威早已喪失殆盡,想黃巾軍3萬人起家,不過年餘即成百萬之眾,其勢波及中原5州就可見一斑。其中更以涼州為甚,董卓、呂布、郭汜之徒皆出於此州,其視漢帝為傀儡,把弄於指掌之間,何曾有過君臣之禮?韓、邊、章起事應者如潮,全不把朝廷的旨意當一會事,已可知漢朝天威在涼州百姓之中重量幾何。況且劉表、劉璋漢室貴胄,你若要兼領荊益必要先攻伐他二人,未先伐賊而先攻漢,道義已失,何來興復漢室之名?」

    諸葛亮長歎一聲,不再言語。吳晨也是長抒一口氣。

    諸葛亮的《隆中對》千古傳頌,第一步戰略兼領荊益,幾乎諸葛之後的所有名將都對之讚不絕口,只是第二步分兵兩路以取長安卻多被詬病,吳晨熟讀兵書當然對這些知之甚詳,所以把攻擊點也放在第二步戰略上,這一番交鋒實在是千古來的兵家和諸葛的交鋒,再加上吳晨總結提煉,諸葛亮一時也是無辭以對。

    徐庶乾咳一聲,問道:「那麼依贏公子來說,應該怎麼辦?」

    「用反推法就可以了!」

    「反推法?」四人同聲問道。

    「呵呵,就是說從爭天下這個目標出發,我們之前應該做什麼,而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又要做什麼,依此類推,這就是反推法。」

    「哦!」四人又是異口同聲。

    「呵呵,那麼就開始了,諸葛兄,如果要奪天下,你認為要先得哪兒?」

    諸葛亮沉思了一下說道:「長安!」

    徐庶詫異的說道:「長安雖然天下要地,可惜自光武遷都以來,水利失修,城牆敗壞,我看河內經過這幾百年的修繕,俊賢齊集,沃野千里,實乃兵家必爭要地。」

    「哈哈,諸葛兄與我心有慼慼焉。正因為河內兵家必爭,曹操必然屯重兵在此防守。

    長安破敗失修也正是不被重視的結果,只是人不重視不等於就可以低估它的戰略價值,八百秦川,沃野何止千里?境內渭水、滻水、霸水等八水環繞,若重新修繕水利,物產必然豐饒,而關中自周朝起就有帝王之風,民風純樸向上,豪傑隱藏其間,只是未得其主也,再加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潼關,只要佔據餚、函,穩固內政,就又可重現戰國之時,強秦坐山觀虎鬥的局面。所以古有周占豐、鎬而王天下,高祖得關內而天下平。」

    徐庶朗聲笑道:「哈哈,原來如此,那麼接下來就應該是欲取長安,先要取哪兒了。

    我看應該是涼州了!」

    吳晨雙掌一拍:「哈哈,徐大哥,你來說說看!」

    「呵呵,取長安三條路,一從蜀中的斜谷、子午谷出而占扶風,攻咸陽,不過這條路要爬過蜀山險道,很容易就讓鍾元常逼住險關,從而進退失措。第二條從潼關,箕關、壺關或青泥隘口入長安,不過這要通過曹操重兵把守的河內才行,如果我們有這個實力,也就不需要占長安,直接占河內就可以了。」

    大家一聽,哈哈大笑起來。

    「雁門關與鮮卑、匈奴相連,這不說也罷,那麼剩下的就只剩下從長安的後面進攻,所以只能是涼州了!」

    「鮮卑、匈奴?」吳晨一聽,目中精光閃動。

    「可是我們南郡仕林的影響只及荊州,連益州也不行,更說不上涼州了,這條路太難,太難,我看還是孔明的策略要好些,先得荊再得益而後涼州。」崔州平搖頭說道。

    「贏公子你來說說應該怎麼取涼州,好嗎?」諸葛亮道。

    「曹操之所以敢攻擊袁紹,不外三點:一,孫策好鬥任俠,自恃武力過人,從不帶隨從,而他殲滅之人則多有食客,主死食客衣食無依,心有記恨,必有刺殺他的人,須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若孫策死,江東新平,人心不穩,所以江東可以忽略;二,劉表徒有用人之名,而無用人之實,手下張允、蔡瑁之輩是什麼角色,我想大家比我清楚,因此也可以忽略。三,涼州名義上馬騰、韓遂為尊,可惜馬騰因為馬超是自己和羌族女子所生,從來不喜歡他,二人只有父子之名,而無父子之情,勢如水火。韓遂起於草莽,與馬騰只為一時利益之合,結義兄弟徒有其名罷了,其他各部如程銀,馬玩,成宜只流更是擁兵自重,互不統屬,誰攻長安都要防備別人在後面插自己一刀,相互牽制之下,也可以忽略。」

    吳晨頓了頓,說道:「其他兩點對取涼州基本沒用,不過第三點我們是可以利用的,如果涼州鐵板一塊,我們也必然無法在此立足,不過正因為他們相互牽制,地盤犬牙交錯,卻正是我們用武之地。」

    「你是說離—間—計?」徐庶一字一頓的問道。

    「我原先也是這樣想的,因為袁紹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曹操必然要花上5、6年時間才能徹底消滅袁紹的勢力。那麼在這段時間裡,我們利用涼州各部的矛盾對他們進行分化離和,最後各個擊破,以諸葛兄和徐大哥之能必然能統一涼州,然後趁曹操遠征遼東之時,一舉攻下長安。」

    「『原來這麼想』,那麼就是現在不這樣想了,那必然是有更好的辦法了?」崔州平問道。

    「對啊,還是徐大哥提醒了我。涼州臨近羌族地帶,羌民好勇鬥狠,馬射功夫天下一流,只是該地民風尚武不尚智,若我輩去,必能統一羌族,而後利用羌族之力統一涼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