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住哦!
當然,若是兵力相等,大秦正規軍和聯軍的普通部隊也就不相上下,精銳部隊倒是可以穩壓一頭——/——/但和超級大國的精銳相比,大秦正規軍就要遜色一籌了,而精銳部隊倒是絲毫不差,甚至在某些方面還略勝一籌,超級精銳自然是更勝一籌。
不過,徐三才當然不會和對手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硬拚,他一向是集中優勢兵力攻敵,我專而敵分。大秦的部隊數量雖然略勝聯軍,但他集中了大半的兵力,而聯軍則分別鎮守六座邊城,在局部戰爭中自然是大秦部隊的數量遠勝聯軍。
徐三才從建立大秦以來幾乎是戰無不勝,甚至一直是以弱勝強,如今大秦已經略勝於聯軍,自然更是戰無不勝。而且,神殿法師在戰鬥中也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大型戰爭中,排兵佈陣是必不可少的,而保持陣型的完整也是軍隊戰鬥力的保證。
混亂大陸軍隊的所有陣型都屬於緊密排列的,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很近,一個7級群攻魔法就能輕鬆覆蓋二、三十米方圓,而就算是戰宗,也難以抵禦7級魔法,殺傷力自然可想而知,而對敵軍的心理震撼恐怕還在殺傷力之上。
在神殿法師的攻擊下,聯軍的陣型自然被打亂,隨後衝鋒的大秦精銳順利撕開了聯軍的陣型,並迅速切入聯軍的隊伍,將聯軍部隊分割開來。大秦精銳部隊從四個位置同時出擊,將被包圍的聯軍分割成五塊,隨即在大秦正規軍的配合下將之一一分割殲滅。
雖然雙方投入戰鬥的部隊數量龐大,但在數十里的曠野內,這些兵力倒是可以排開,而且四面同時開戰,戰鬥卻僅半天的時間就已經結束。這大大出乎了聯軍的預料,也讓原本裡應外合夾擊秦軍的計劃徹底落空。
聯軍首腦在得知援軍被圍後就立即行動了起來,一方面從三座邊城調動部隊,一方面讓被困聯軍就地堅守。只要聯軍的後續援軍趕到,和被困聯軍裡應外合,很可能擊潰秦軍,最起碼也可以將夾擊位置的秦軍重創、甚至全殲。
然而,雖然聯軍其它三座邊城的部隊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戰場,但當兩座相對較近的邊城中的聯軍趕到時,被困聯軍卻已經基本被解決,而新趕到的聯軍卻又被大秦部隊迅速包圍。這一切當然都是徐三才所設計,並親自指揮了一處戰場的戰鬥。
聯軍南北兩方的新援軍都只有二百萬,徐三才親自指揮南方部隊的行動,新援軍的動態一直都及時傳遞到他的手中,他在戰鬥並未結束時,就已經調動二百萬正規軍從兩側迂迴,將南部的新援軍包圍。
聯軍北部援軍的運氣要好一些,雖然大秦部隊也按照徐三才的遙控指揮而迂迴包圍,但動作略慢了一拍。而發現不對,那支援軍立即掉頭返回,結果大秦部隊只是截住了大半的援軍,讓數十萬聯軍得以逃脫了被包圍的悲劇。
不過,當發現大批秦軍源源不斷趕到時,那逃過一劫的聯軍卻不敢返回救援,那些被包圍的聯軍就在劫難逃了。大戰延續了一天,大秦精銳部隊雖然疲憊不堪,但卻士氣高漲,一戰下來,竟先後將一千萬聯軍全殲,當然,其中俘虜超過了六百萬。
大秦部隊的損傷倒也不輕,陣亡達到了百萬,而受傷的更是超過了五百萬;一直衝鋒陷陣的大秦精銳傷亡近二百萬,倒是以受傷為主,真正陣亡的只有二十幾萬;而一直在第一線的三千神殿法師也傷亡了近千。
但這些對大秦部隊的戰鬥力影響相對有限,最起碼還有超過兩千萬的部隊可以投入到戰鬥中。而聯軍卻只剩下不足一千萬,而且邊境防線被打破,大楚的內部郡城已經直接處於了大秦的攻擊範圍,面對強大的秦軍,那些內部郡城幾乎可以算作不設防的城市。
三天的時間,就已經決定了聯軍的命運,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大楚。徐三才根本沒有任何停頓就調動一千萬正規軍深入,並未理睬其它五座邊城,而是分兵五路分別攻佔邊城後方的內部郡城,他則率領大秦精銳和一千萬正規軍監視邊城駐守的聯軍動態。
打掃戰場、救護傷兵的任務都劃歸了大秦後勤部隊,這次的任務卻讓大秦龐大的後勤部隊也感到難以承受,加上傷兵,需要救治的傷兵將近千萬,還有大量的俘虜需要處理,戰鬥三天就已經結束,但後續的工作卻耗費了近十天才徹底處理乾淨。
徐三才依舊是要將聯軍部隊困在孤城中,大楚部隊除了在邊城加入聯軍的外,在其它郡城加起來也只有百萬,而大秦出動了千萬部隊攻城,一路上勢如破竹,十天時間就搶佔了十四座郡城,而五座邊城則徹底被和大楚領地分割孤立。
聯軍當然明白大秦的意圖,當即分別從五座邊城向大楚內部郡城撤退。而徐三才已經調動千萬正規軍駐防在五座大楚邊城附近,而重新整編後的二百多萬大秦精銳也分配在這些部隊中,還有傷兵不斷傷癒加入到這些部隊中。
駐守邊城的聯軍在五天後決定撤回大楚都城,當那些聯軍部隊開拔出城後,自然是失去了城防的保護。反而是早就準備的大秦部隊,因是主動選擇的阻擊地點,倒是佔據了地勢的優勢,又是提前排兵佈陣,還修建了簡單的戰壕、路障等設施。
聯軍的數量和大秦阻擊部隊相渀,不過,徐三才並不追求擊潰聯軍,而只是阻攔敵軍的撤離。兩軍對壘,要想擊潰對手,必須要佔有一定的實力優勢。而如今聯軍和大秦部隊最多算是勢均力敵,甚至還要略出下風。
大秦部隊經過了提前的排兵佈陣,每處防線都分配了數十萬大秦精銳,而且還有神殿法師助陣,在總戰鬥力上完全壓倒了聯軍。如今只守不攻,雖然讓聯軍不會被殲,但聯軍想要衝破大秦的阻擊線卻也幾乎不可能。
聯軍部隊經過幾次衝擊未果後,只得放棄原來的計劃。大秦阻擊防線是沿著道路建立,聯軍大部隊行進,需要攜帶的輜重自然可想而知,而且,就是不計算輜重,若不是在修建好的道路上行進,數量如此巨大的部隊在土路上行進也必然是行進艱難。
但聯軍發現大道不通後,不得不轉而讓五處邊城的聯軍部隊合兵。只是,中間的邊城被大秦佔領,將聯軍分割開來,聯軍只能是合兵成兩部分。不過,如此一來,每一部的聯軍都有四百萬,倒是實力有所提升。
只是嘗試衝破大秦阻擊線時,讓聯軍出現了不少傷亡,傷兵自然是需要隨軍行進,加上龐大的物資運輸,聯軍不但只能沿著大路行進,而且移動的速度還大受限制。而大秦部隊卻沒有任何負擔,就連糧食也能隨時得到補充而無需大量攜帶,機動速度自然遠超聯軍。
發現聯軍的動態,徐三才當即也讓大秦阻擊部隊合兵。有著機動速度的優勢,大秦情報機構又可以及時發現聯軍的動態,自然是可以提前準備。而且,隨著傷兵的傷癒,大秦阻擊部隊的人數在不斷增加,而聯軍數量如今卻是只減不增。
此消彼長之下,徐三才當然不用擔心無法阻擋聯軍,聯軍當然也不肯坐以待斃,在合兵後又嘗試了兩次衝破大秦的阻擊線,但最終卻都是無果而終。聯軍此時已經不允許返回邊城死守,現在諸國再也無法組織起大規模的聯軍營救,死守孤城等於是坐以待斃。
無奈之下,兩隊聯軍又繞道合兵一處,此時可以作戰的聯軍數量只有七百萬,還有近百萬傷員,這讓聯軍的移動速度又有所下降。而大秦部隊的傷員則都及時運送回了自己一方的郡城,還有痊癒的士兵源源不斷的補充到了阻擊部隊中。
而與此同時,大秦進攻的千萬大軍則一帆風順,大楚境內的守軍只剩下百萬,而郡城確有數十座,平均每座郡城的守軍只有數萬,大秦部隊自然是銳不可當。大楚王又將大部分部隊收縮到都城,其它郡城的守軍基本只有二三萬而已。
大秦部隊的進攻幾乎是兵不血刃,只有極少郡城的守軍還試圖頑抗,但卻也不堪一擊。徐三才在大軍包圍了大楚都城後,依舊是派出了勸降的使者。大楚作為超級大國,大楚王自然地位尊貴,但此時都城守軍只有數十萬,自然是無力抵禦數百萬的大秦部隊,雖然萬分不甘,但最終依舊只有選擇投降。
徐三才之所以沒有著急攻擊聯軍,就是因為聯軍中還有數十萬大楚的軍隊,當大楚王選擇投降後,他讓大楚都城暫時保持原狀,讓大楚王暗中聯絡聯軍中的大楚將軍。此時聯軍在和大秦攔阻部隊對峙,雖然大戰了一場,聯軍卻是未能衝破大秦的防禦線——
記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