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軍到達東興國後,稍作整編就開始對大秦國的四座邊城發動了攻擊——/由於四國分別指揮各自的攻擊,故而攻城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其它三國都是從兩面展開攻擊,但萬青國自恃實力強大,竟分兵圍住邊城從四面同時發動攻擊。
如此一來,自然萬青國的攻勢更強烈,讓邊城的防禦壓力也大增。而萬青國看不上東興國的部隊實力,並未讓東興國的十萬大軍作為炮灰,甚至都沒讓他們參與工程,只是讓東興部隊負責一應的後勤工作。
確實,萬青國作為一流大國,實力比那些普通大國明顯高出一籌,正規軍都是戰師級,精銳部隊則都是大戰師,而且,什長以上的小頭目就都擁有魔紋武器,普通士兵也裝備著精鐵打製的高級裝備,論戰鬥力,比普通大國明顯高出一籌不止。
然而,就算是魔紋鎧甲,雖然防禦力遠比普通鎧甲強,卻也不可能扛住沉重的滾木礌石,投石車投出的巨大石塊也對他們有著致命的攻擊力。而鎧甲覆蓋的部分雖然可以抵禦普通弓箭的攻擊,但鎧甲也並非百分之百的覆蓋全身,而且,也難以抵禦魔紋弓箭的攻擊,更無法抵禦強大的弩車攻擊。
大秦國的準備可謂是極其完備,每座邊城都積存了大量的石塊,數座郡城的採石場都在全天趕工,半年的時間,大量的石塊被運送就位,自然是給萬青國的攻城部隊造成了巨大的傷亡,而邊城高大的城防工事卻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攻克。
萬青國的攻城裝備自然也更先進,部隊也攜帶了拋石車,以拋出的石塊直接攻擊城門;有檑木車,推到城門前就可以用檑木撞擊城門;有兩丈高的箭樓車,在箭樓的保護下接近城牆向城中射箭攻擊;有鑽探車,以巨大的鐵鑽頭破壞城門或城牆。
當然,攻城也缺不了雲梯,大量敵軍還是依靠雲梯強行攻城。尤其是郡城四周環繞著三丈寬的護城河,吊橋已經吊起,檑木車和鑽探車根本無法靠近。而箭樓車和拋石車也難以承受拋石車的攻擊,倒是加固後的城牆,完全可以扛住敵人拋石車的攻擊。
戰爭的進程完全出乎了萬青國將軍的意料之外,雖然他們依靠裝備的優勢將傷亡降到了最低水平,而且,箭樓車和拋石車也給城內的守軍造成了傷亡,甚至還有不少敵人渡過了護城河,以雲梯強行攻城,給守軍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但那些登上雲梯的敵軍雖然鎧甲防禦力強大,還有不少軍官身先士卒帶頭攻城,卻依舊無法抵禦住滾木礌石,登上城牆的人不足百分之一,而且一上城就迅速被守軍圍殺。無法登上城牆,守軍的防禦工事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攻守雙方的死傷比例達到了三比一。
比較而言,萬青國的戰績還算最好的,其餘三國的士兵個人實力和裝備本就跟大秦國旗鼓相當,如今大秦國有防禦工事的保護,加上眾多的器械輔助,佔盡了絕對的優勢,守軍甚至都沒有太大損傷就將攻城的敵軍擊退,還給敵人造成了不小的傷亡。
每座邊城的單面城牆上都配備了上百架投石車,投石車的彈藥是對大秦國價值不高的石塊,而且這些彈藥儲備充足,負責操作投石車的兵士每三分鐘就能發出一次攻擊,而每次落石都能奪取數人的生命。
三國的部隊幾乎都根本無力登上城牆,對守軍的威脅更是微不足道,經過一天的強攻,不但沒有取得任何明顯戰果,還死傷了數萬士兵,若說唯一的成果,恐怕也就是消耗了守軍不少的石塊和滾木、弓箭。
三國的聯軍首領紛紛和萬青國商量是否暫停強攻再想其它辦法,但萬青國卻不肯無功而退,堅持繼續攻擊。按照萬青大將軍的估計,只要耗盡大秦國守軍的滾木礌石,萬青國就有把握攻上城牆,那些邊城自然也就不成問題。
然而,萬青國的器械卻也在戰鬥中損壞了不少,無論是箭樓還是拋石車、檑木車等器械,在被二百斤的巨石砸中時也難以承受,而被巨石摧毀的大型器械也難以在短時間內修復,大型器械的損壞自然讓萬青國攻城部隊的攻擊力有所下降。
萬青國大軍當然有隨軍魔法師,甚至還有一名法宗跟隨。但城上的弓箭覆蓋了距離城牆數百米內的戰場,對那些魔法師來說太過危險,根本不敢靠近城牆三百米之內,這種情況就連法宗也無計可施,自然是有勁使不出,只能留在部隊後方觀戰。
萬青國倒是連續堅持了三日,但隨著傷亡的增加,大型器械損失增多,攻勢也逐漸減弱。而其它三國雖然也不敢徹底停戰,卻減弱了攻勢,甚至不再以雲梯強行登城,而只是以弓箭兵向城內反擊。當然,有著城牆的防禦工事,那些弓箭的效果微乎其微,但攻城部隊的損傷卻也有所下降,三天的總傷亡比第一天還要少。
但萬青國的傷亡卻著實不小,四天的強攻,守城的大秦部隊似乎有著無窮無盡的滾木礌石,讓萬青國大感意外。而且,由於一直從四面發動強攻,部隊的傷亡接近一半,讓萬青國也不得不統同意暫時停止攻城,轉而打算改為圍城,要困死城內的守軍。
然而,萬青國四面圍城,讓兵力分散,每面城外本就只有七八萬部隊,加上四天的強攻,士兵死傷近半,體力和士氣都有所下降。徐三才趁此時機,率領後備的十五萬精銳部隊向邊城東側的萬青國部隊趁夜發動了攻擊。
萬青國在邊城東側的部隊只有三萬多人完整無傷,有戰鬥能力的加起來也不過四萬左右,自然是被大秦國的精銳部隊殺得大敗。但這次的交鋒卻讓徐三才看到了差距,擊潰可以說是殘兵的萬青國部隊,竟讓大秦精銳付出了四萬的傷亡,這還是在他和盜賊戰宗親自出手的情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