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一經通稟,知道蕭氏即將產子,就立時起身,由著婢女為她梳妝。
要是別的宮人倒也罷了,身份低微也無需她上什麼心,備上穩婆和乳娘,也儘夠了。但蕭氏不同,那是有身份又有寵的,在太子心裡邊佔有一席之地的。她這太子妃就算再笨,也知道面子情的事,再說,在太子東宮的事,也算是她這個太子妃的分內之事……
無論她這個太子妃有多不受太子待見,但用腳趾頭想都知道今夜太子殿下必去八鳳殿!既然要見太子,無論如何也得把自己收拾好了才好出門,所以,就算太子妃比太子離得近些,等她到的時候,太子已經候在蕭氏產房門口有一刻了。
太子不比太子妃,還是上些心的。火急火燎地跑來,一站在那兒,也不知道蕭氏是知道太子站在門口還是怎麼地,叫聲喊聲不止,惹得太子又急又慌、或站或立、蹙眉不語。
太子妃走得近些,欠身道:「殿下不必著急,生子是女子必經之道,蕭良娣定然無礙的。」
李治見太子妃一臉淡定極是正常,也定了定神。他這是被珍兒給喊怕了……那恐怖的聲音,哪是生孩子?分明是見了鬼了!呸呸……什麼鬼不鬼……李治暗自嚥了兩口唾沫,不再多想。
李治雖然二十的年紀,也有了三個兒子,卻也是頭一次見女人生孩子,哪裡知道是這般恐怖?!當然,他是進不了產房的,只能在產房外的中堂等著。
太子妃倒並不是不能進去,只是她也不肯紆尊降貴地進去,好像她該多巴結蕭氏似的,也自顧自地跪坐在那兒等著,喝上兩口茶。
夜越漸深了,裡面已經一個多時辰,蕭氏的聲音也逐漸輕了許多,也知道要保存點力氣。
太子妃使喚一邊的丫頭,弄了兩碗參茶侯著,以防不時之需。又看了眼天色,瞥了眼太子略帶倦意的面容,惴惴地問道:「殿下明日還需早朝,妹妹有我看著,您還是先回去休憩吧。」
李治起先著慌,後來又被蕭珍兒的叫聲給嚇得,現在已是晚了,再兩個時辰天都快亮了,自然睏倦得很。尤其還知道了,裡面蕭氏恐還需好幾個時辰……正巧太子妃給他遞了梯子,他也順勢回道:「那就辛苦愛妃了。」
太子妃聽出太子語氣中的滿意之色,心中也是高興:「恭送殿下。」
裡面生產的蕭珍兒,始終分著一絲清明,叫金鈴留意太子動向。蕭氏到底是認為,自己在太子心裡仍佔有很重的份量,所以一聽太子已至,心下微安。
她知道產子過程,哪會那麼容易那麼快,所以太子妃使了人端來的參湯,她也沒有矯情,一滴不落地全部喝下。
「娘娘,太子已回去小憩了。」金鈴不敢隱瞞,見太子已被太子妃相勸,回去休息,就如實報與蕭珍兒。
「嗯……」
蕭珍兒閉上眼睛,保存體力。抓著被角的手一用力收緊,暗道:定要生個兒子出來才好,否則……
那廂李治,一走出八鳳殿,本想回書房,反正躺會兒很快就天亮了,書房所在的光大殿距離東宮宮們還近些,但一想到孫茗獨自還睡著,就也不多想,直接打頭回去宜春宮。
身邊跟著的王福來原也只當太子會回書房,也沒料到太子就這麼又回宜春宮了,頓時傻眼,怔了一下,暗道真是低估了孫娘娘……
直到第二日,孫茗難得地起了大早。還沒睜開眼睛,就抱到暖呼呼的身子,緩緩張開,眨了眨眼——李治仍是躺在她身側,一手搭在她的腰間。
還以為他定是不會回來了,沒想到睜眼就看到他這張弱受臉,一點都不承認自己稍微有點的感動的孫某人湊上去,輕輕啄了下面前靠著她額頭的朱色的唇。
李治剛有些醒過神,就發現自己被某人給偷襲了——偷親他竟也不知道稟告一聲,膽子實在太大!
於是,還在偷著樂得某人就被李治撈過來,然後又被吻得腦袋發昏……
知道快要到早朝的時辰了,李治知道不能耽擱,與孫茗只胡鬧一會兒就起了。這個時間已是有些晚了,他也就不與孫茗一塊兒用膳,自己先行前往太極宮了。
一出長春宮,李治就問起王福來:「蕭氏怎麼樣了?」
「回太子,蕭娘娘恐怕還需幾個時辰。」王福來躬身答道。
本來生第一胎就比較艱難,蕭氏起初那會兒還耗費了許多力氣……
李治點頭,也就不去想了,更重要的是,今日朝上,他還有本令張行成奏疏。
西突厥來犯大唐,朝野上下竟向皇帝上書議和……簡直荒謬!所以昨日,李治連夜與張行成、許敬宗、李績等人商議,草擬奏本率兵,突襲西突厥。
在唐朝時期,太子官署中設左右春坊,以左右庶子分隸之,而張行成與許敬宗分別為左右庶子,相當於太子的嫡系署官。
李績呢原也不叫李績,原名徐世績,字懋功,由高祖李淵賜姓李,後又避太宗李世民名諱就改為李績。李績乃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曾隨李世民征戰四方,在二十來年前,也曾在突厥侵犯并州的時候為行軍總官,率兵反擊,將突厥一干驅離,現已改封英國公,併入朝徵調任兵部尚書。
李績雖立朝堂,但屬少數支持用兵而非和親的臣子。而李治,別看他質彬彬、溫良恭儉,但本身卻又是個絕不退讓的個性。所以與李績一拍即合,聯合上書。
可以想像,今日朝堂又該是如何的「熱鬧」了。
……
&nbs
p;淑景殿一隅,武氏才人提著食盒,匆匆穿過草木叢生的西海池邊。她這是應招行往甘露殿,也就是皇帝李世民在內宮的讀書之處。
武氏為開國功臣武士擭的次女,她母親楊氏出生於隋朝皇室,但卻是武士擭的繼室。武士擭前面的妻子生了兩個兒子,楊氏嫁給他後,又添了三個女兒,武氏為次女。
武氏在十一年前入宮之時,年紀才十四。當時武士擭已過逝兩年,且又常受到兩個異母兄長冷眼,致她們母女孤兒寡母無所依仗。
唐代是沒有如清朝那樣選秀的,但定期有在民間採選良家女子入宮侍奉。武氏姿色艷美,就很自然地被李世民納入宮中,封五品才人,賜封「武媚」(後人撰武媚娘,這裡會沿用武媚娘)。
武媚娘年紀雖小,但天生聰慧,又性格要強,見入宮已定,反勸慰母親與姐妹,是以,一入皇宮,逐漸滋生野心……
李世民已日漸年老,且雖也喜愛年輕的女子,但只是寵幸,並無十分感情,所以就算武氏入宮十來年,身份仍只是五品才人。這對於她來說,當然極度不甘!
武媚娘遇上李治,實屬偶然。只是,李治身為太子,在內宮行走,後宮妃嬪碰上,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況且唐朝皇宮遠非後來明清時期那麼避諱。
見慣了李世民那張鬆弛的面皮,再比較李治唇紅齒白、清俊的模樣,叫她怎麼甘心委身於李世民的身下!
所以今日武媚娘早已打探到早朝後,李治與李世民同在甘露殿,提著食盒放佛一如平常的樣子,在偏殿等候李世民召見。
而此時甘露殿正殿之內,李世民面色微沉,看著案前的奏章,久久不語。
身前太子李治跪坐在那裡,候著父皇發話。
良久之後,李世民才將眼神投向李治:「知道父皇為何把奏疏壓下?」
李治不敢違拗李世民,躬身答道:「是皇兒沒有深思熟慮。」
「不,」李世民合上手中的奏本,又看向李治:「你確實有膽魄、有想法,但這還不夠。雉奴啊雉奴,等你想清楚了,為什麼他們叫囂著讓朕議和,你再來告訴朕為什麼。」
李世民也不再看手中的奏本,直接仍向李治。
李治心裡一陣難堪,面上卻一絲未顯,收起奏本躬身告退。
看著李治獨身離去的孤寂的背影,李世民深深鎖眉,心道,雉奴還是太年輕了些……復又想起李治曾經晉王時期的太傅趙恭存來。若非岑本前兩年已逝,他原還是很適合教導太子的,然,岑本看好的確是蜀王李恪……(估計沒有李治,很大一部分人都會擁立李恪為太子了)
而已走出甘露殿的李治呢?
其實在李治幼時起,父皇李世民就是一代明君,大唐也是盛世□□,所以李治絕不允許突厥進犯大唐邊境、侵犯大唐國土,然後讓大唐去委身議合!
關於這一點,他由始至終都深信,李世民也是這般想的。
「太子殿下!」
深陷於胡亂思緒中的李治,冷不防被身後一聲招呼喚駐,扭身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