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戰神

《》第一卷 第427章 :天罰a3戰略轟炸機 文 / 鈞申

    西方發達國家是如何發達起來的?

    也許這就不得不提及經濟大蕭條之後的大建設了,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發達國家除了對落後國家進行掠奪之外,其組織生產的效率也是最高的。

    這個時候中華民國的全民大建設,就是一次對生產力的徹底整合,以及對勞動力的生產進行最合理的分配。

    經過一番劫富濟貧,整個國家大部分的人民都變成工人。而且貧富差距縮小後,工人也能安心生產。

    大量的工程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建設了起來。

    幕後的策劃者,自然也就是財團。一個控制著國家的商業組織,滲透到了社會各個領域。這個時代能爭霸世界的幾個國家,都是擁有財團的。

    美國如此,德國如此。

    同時還有個有能力爭霸世界的存在,那就是蘇聯。過去的四年經濟大蕭條中,蘇聯從歐美那裡引進了不少工業設備和人才。

    計劃經濟,自然沒有什麼經濟大蕭條之說,勞動力都是由國家組織去勞動,自然會有飯吃。

    被餓得皮包骨頭的美國人,大量跑到了蘇聯。

    特別是那些失業的美國工業人才,被蘇聯引進了不少。這四年的發展,讓蘇聯真正有了一個工業基礎。

    讓蘇聯十分鬱悶的是,中華民國在過去的四年大蕭條中,是禁止向外出口生產設備的。同時也禁止工業人才出境,就算是一名普通技工,都不允許。

    這樣一來,讓蘇聯在過去的四年經濟大蕭條中,沒辦法從中華民國獲取生產設備和工業人才。

    吸納中國的工業人才,對於蘇聯來說也是很不現實的。

    畢竟中華民國的生活保障做的很好,經濟大蕭條中,那些工業人才就算是是失業了,也不會餓肚子。而且因為中華民國的發展,蘇聯不具備文化上的認同感。中國的文化畢竟是世界最高級的,民眾自然過不慣國外的那種低級的文化氣氛,出國後一般都會感覺很孤單,所以中國人才能在國外頑強的保留自己的生活習俗,形成一個個唐人街。

    蘇聯的工業發展漸入佳境,讓新上台的蘇聯領導人斯大林鬆了口氣。

    畢竟中華民國在蘇聯邊上虎視眈眈,讓蘇聯統治者時刻都提心吊膽的。儘管自1921年中蘇戰爭結束後,雙方已經和平了十二年了,並且在邊境上都沒佈置多少兵力,但是蘇聯上下真心已經打怕了。

    歐洲各國蘇聯不怕,但是中華民國就不得不讓蘇聯驚懼。

    蘇聯自從成立以來,就不斷的在中華民國從事間諜活動,而中華民國境內眾多的俄羅斯女人,也為蘇聯的間諜活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儘管在軍事技術上沒偷到核心的東西,但是蘇聯對於中華民國的經濟和工業規模都是世界各國當中最熟悉的。

    中華民國的工業規模,遠遠超出了官方公佈的數據。

    而中華民國的經濟數據,官方的統計都要比實際數據要低,按照蘇聯專家的分析,很可能被低估了三分之一還要多一些。

    但就算是被低估的數據,也讓中華民國成為了世界上經濟總量最龐大的國家。工業規模,也是世界上最龐大的。

    人口也是世界上最多的。

    這樣的一個龐然大物就在身邊,蘇聯統治者哪能吃得香睡得安。特別像是斯大林這種,從原來的小人物突然變成了一國統治者,更是不願意放手得來的統治利益。

    所以蘇聯正在瘋狂的發展重工業,儘管從美國那裡獲得了不少的工業設備和工業人才,但是蘇聯對輕工業的發展並不上心,蘇聯人民的生活水平依舊比較差。但是在重工業上,蘇聯還是有所發展的,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但是質量上還是不怎麼樣。蘇聯的工業技術,明顯還比較低端。

    不過總的來說,飛機、戰車這些軍事設備,蘇聯此時都是可以製造的,只是技術低級了一些。

    蘇聯的基礎設施,也大量建設了起來。

    這個時候的蘇聯,建設速度正在不斷的加快,雪球已經讓蘇聯滾起來了。現在蘇聯只需要具備先進的技術,就馬上可以成為一個軍事強國。

    從二戰的歷史上可以看出,就算是二戰期間蘇聯得到了英美的技術支持,但技術依舊不是頂尖的。但是蘇聯的軍事模式極為簡單粗暴,大力發展『大炮兵模式』,打到最後,幾百公里的德軍陣地同時被轟得連狙擊手都看不清楚兩百米外的目標。

    這種大炮兵模式,之所以能夠戰勝德國,主要還是德國的空軍戰略出現了錯誤,沒有組建戰略轟炸部隊,讓蘇聯工業在西伯利亞重振旗鼓的結果。大炮兵模式,是很依賴於大規模的工業生產的。

    為了針對蘇聯可能採取的大炮兵模式,沈凝雲則是提出『大空軍』模式。

    十九世紀,是海戰的時代。

    二十世紀,則是空戰的時代。

    誰能贏得空戰,誰就能主宰戰爭的勝利。

    同時在炮兵方面,中華民國則是大力發展自走炮,提高火炮在戰場上的生存能力和支援效率。

    在經濟大蕭條過後,中華民國的軍事研發單位迎來了一個興盛的時期。

    在那些重要的軍事技術研發方面,經費幾乎不限。

    美國二戰時期研發原子彈,參與人員達到二十萬。然而此時中華民國,二十萬人實在不算什麼,而且在個人生產力上,還比歷史上的美國還要高。

    人力物力之龐大,簡直達到了一個難以想像的程度。

    集中二十萬人的力量來研究一個項目對於中華民國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大量的研發項目砸下去,科研產業帶動的就業人員不斷上升,到了1933年年末,已經迅速上升到了六百萬人的規模。

    而到了1934年,科研產業的就業規模,更是飛快的攀升到了一千兩百萬的恐怖規模。研發項目涵蓋農業技術、工業技術、工程技術、醫療技術、軍事技術等等領域,還有什麼激光武器、粒子武器等等目前只有一個概念的東西。

    但是這些東西,對於中華民國的科研工作來說並不是只有一個概念。因為沈凝雲直接提出了研究方向。

    反正是能提高生產力的技術,都有經費和人員。

    而那些關乎未來能否佔領科技制高點的東西,也都在早早的進行研究和摸索。

    研發多年的天罰a3轟炸機,也在這樣的背景下,擴大了研發規模。

    更強大的發動機,更精密的製造技術,最尖端的技術,都應用到了天罰a3戰略轟炸機的研發之中。

    這款戰略轟炸機,原先的天罰a1未通過,當時用天罰a1的技術成果,設計出了天罰a2中程轟炸機,三千公里的航程,加上一萬公斤的彈量,到如今,天罰a2依舊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轟炸機。不論是航程還是彈量上。

    然而正在研發的天罰a3轟炸機,在性能要求上,卻是遠遠超出了天罰a1的要求水平。在多年的技術積累下,終於在1934年年中,第一架天罰a3戰略轟炸機被製造了出來。

    這架轟炸機依舊是由西北飛機製造廠負責製造,並在西北實驗空軍基地進行了秘密飛行。

    試飛當天,沈凝雲親自到場參觀。

    試飛的結果非常驚人,這款天罰a3轟炸機的最大航程,達到了1。5萬公里,彈量達到了31噸,也就是三萬公斤的炸彈。

    而最大航速,達到了751公里每小時。

    造成數據如此變態的主要原因,首先是這款飛機被製造得非常大,體積是美國二戰時期的b29轟炸機的將近三倍。

    同時在發動機方面,採取活塞式發動機與渦輪噴氣式發動機混合的設計模式。整架飛機一共擁有十台發動機,其中六台是老式的活塞式發動機,還有四台則是噴氣式發動機。

    而在造價上,也貴的嚇人,第一架天罰a3轟炸機的造價達到了500萬元,當然這是最開始的造價。後面只要形成了生產線,改用生產線進行生產,造價將會大幅度下降,預計到時候一架天罰a3戰略轟炸機的造價將降低到200萬元,給政fu開出的採購價則是300萬元一架。

    這樣的造價,實際上對於中華民國來說還是可以承擔得起的,錢的背後實際上就是勞動力。

    要用多少個勞動力,以及多少時間才能造出一架這樣的飛機的問題。

    中華民國有六億人口,殖民地還有五億人口。

    所以這樣的大飛機,對於中華民國來說,大規模製造並不存在什麼缺錢的問題。財團本身就是印票子的。加上財團已經將市場大幅度的壟斷,各種商品銷售,以及政fu稅收等渠道,花出去的票子又能收回來。

    經濟大蕭條過後,中華民國真正的邁入了大規模的財團壟斷時期。

    首先是鐵路的國有化,讓民資在這一時期的生存更加艱難。民資所製造的商品,要想爭奪市場,首先在品牌上和財團是拼不太過的。因為財團掌控著輿論媒體,那些名牌無非就是建立在可靠的品質,以及大力的宣傳上。

    品牌上沒有優勢的民資,只能拼價格了。

    價格更實惠,就能賣得動。

    但是鐵路國有化之後,就不是這樣了。國有化後得鐵路,財團在商品運輸上有優惠政策,運費成本更低,而且優先運輸。而民資則要支付更高的運費。

    加上財團壟斷的各種東西的售價開始拉升,讓民資的商品製造上已經沒辦法和財團競爭了。

    多數都已經破產,被財團吞併,少數半死不活的吊著。

    而在銷售業上,財團的大百貨以及基本上壟斷了大部分的銷售市場。而且有部分的百貨商場,已經開始改造成超市的模式進行經營。

    小商店已經全部關門,剩下的都是中大型的商店、商場。這些商店和商場,大部分又是財團旗下的產業。

    金融業方面,此時的金融投資陷入冰點。沒有什麼好的投資項目,這個時候又不是吹泡沫的時候。

    所以這個一時期,沒有太亮眼的投資領域,民資沒辦法再像之前的繁榮時期那樣,到處都是隨便投資就能賺錢的時候。

    不過財團畢竟不可能壟斷所有領域和環節,很多利潤不高的製造業環節,都是分包給民資去做。只是那些民資老闆,收入絕對不能高於普通工人的十倍,一旦超過就要給工人增發福利。

    此時的財團,掌控著原材料供應、運輸、能源等等領域,想要壟斷一個行業太簡單了,幾乎是財團想要壟斷的行業,此時基本都處於財團的壟斷之下。最肥美的市場,已經被財團佔據。然後又分成好幾個公司,互相進行良性競爭。業績好的,管理人員就能得到獎勵,業績不好則沒有獎勵,還有可能下崗。

    因此在這種壟斷模式下,並不會產生臃腫的粗暴型壟斷,反而非常靈活。

    抑制了投機,加強了壟斷,這也讓整個國家的貧富差距拉大的速度被放緩了。而中產階級依舊有很多,但是那些中產階級更多是靠自己的努力學到了技術和知識,靠真才實學才獲得的高收入,普通老百姓也能心服口服。

    而那些空啊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致富,則是造成貧富分化的主力軍。

    財團將那些能賺到很多錢的行業都壟斷了起來,相當於這個錢,不會被個人拿去揮霍。畢竟財團這樣的龐然大物,股東就那麼幾個,就算是揮金如土,又能花掉幾個錢?而且就算是花出去了,很多也都是水份的東西,真正服務於他們的勞動力實際上很少。

    而大部分的錢,都是用來繼續發展。

    這樣的制度下,能夠實現相對的公平。自然這還不是絕對的公平,只能說是在這個時代的生產力的水平上做到最大的公平程度了。

    一個公平的社會,才能讓人信服。

    所以壟斷是必須的,至於中華民國的《反壟斷法》,實際上是用來針對民資的。因為財團壟斷一個行業,都會成立或收購好幾個公司,從而形成壟斷。而一個新興的行業,如果財團還沒有進入,而其中又崛起一個民資霸主。這個時候《反壟斷法》對財團來說就派上用場了。

    而對於財團看不上的行業,《反壟斷法》則能消除壟斷,避免老百姓的利益受到侵害,絕對是一舉多得。

    此時的中華民國,老百姓根本不需要想太多的東西。

    只要肯工作都有工作給他們做,而且收入絕對不會差,都是平均水平的工資規模。工人的工資差距不會大到哪裡去。而且工資,足夠他們過上不錯的生活。

    如果想要過個更好的生活,那麼認真努力的學習知識,當上公職人員、醫生、教師等職業,也能確保成為較高收入的群體。

    成為高級技工,或者製造業方面的人才,當上工程師什麼的,那麼中產階級是穩妥的跑不了了。

    如果還想要更高的收入,那麼去當商人。

    但並非是誰都有成為商人的天賦,所以對於那些不能成為商人的老百姓來說,現在的生活讓他們很滿意。

    隨著新政的開展,四年的經濟蕭條的影響正在逐步的消退。儘管工資水平降低到了繁榮時期的三分之一,但工資已經在穩步上升,上升速度不快,但是卻一直在上升。就業規模則迅速上漲,失業群體在新政施行之後,已經很少有人失業了。

    老百姓的工作生活恢復正常,社會秩序也重新恢復。大量民用的公共工程,以及基礎設施的建設,也讓每一個老百姓堅信,未來會更加美好。

    政fu興建的公共工程當中,有大量是養老、醫療、教育方面的,以及療養院、旅遊區等等,都是普通工人可以享有的資源。

    等於是政fu參與到了老百姓在養老、醫療、教育、旅遊等方面的建設,而老百姓則在政fu的組織下,參與了建設。

    這是一個全民行動的時代。

    為了一個目標,整個國家都在前進。

    而當前中華民國喊出的目標,並不是關乎戰爭的東西。而是治理山河,改造城市,提高生活質量。

    經過十五年的經濟大繁榮,以及劇烈而迅速的城鎮化變革。讓中華民國的城市建設方面,儘管在有意識的規劃,但難免還是有些混亂。所以城市要改造。

    而在民眾生活質量的改善方面,無非就是整頓商品產能。過去十五年的繁榮,形成的產能已經嚴重過剩。這個時候,就是要淘汰落後產能、產品,保留、發展先進產能和優良產品的時候。

    並對城市進行綠化、對污染進行治理,對住房進行改造。如此綜合的手段之下,才能全方位的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質量。

    治理山河方面,更是規模空前。

    水電站到處建,建成後不僅可以發電,還可以防洪、防旱。而在黃土高原流域,攔沙大壩的建設規模更是比之前擴大了八倍之多。

    攔沙大壩能建設入黃泥沙,儘管工程量非常巨大,但是年年都在建設。不過這一時期,正好是絕佳的建設階段,因為產能已經過剩,正需要更多的就業來消化失業人口。

    植樹造林的活動,在全國大範圍的展開。儘管過去年年都在植樹造林,但是新政之後規模更大了。

    而且規模擴大到了對國有林場的管理上。

    過去國有林場在管理上並不是那麼精細,這一次則是政fu交給財團旗下的企業對國有林場的管理進行組織。

    同時中華民國還有大量的林區沒有開發,這一次也都在開發行列。修建林區公路,砍伐過熟林,林區防蟲害,更新林區設備等等活動都在有條不紊的展開。

    關內各省的林區面積已經是連年增長了,過去光禿禿的山頭,也都重新種上了樹木。各省的原生林也都得到了保護,原生林中的野生動物同樣也得到了立法保護。

    因為沒有如同後世開國後,將全國原生林都砍上一遍,然後種上經濟樹種,這個時代的原生林裡的野生動物是非常多的。

    同時這個時代,就算是小河流裡,也有大量的魚,而且個頭很大。

    經過劇烈的城鎮化變革後,此時中華民國大部分的人口都已經轉到了城鎮,農村已經全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農場、牧場、林場。所以野生動物和人類的接觸也少了,加上中華民國對偷獵的懲處力度比較高,以及國民收入有所保障,和教育業的巨大投入,現在中華民國新一代,都會自覺的保護野生動物。讓中華民國的生態得到了很好的保護。

    在城鎮之外,很容易看到野生動物。河流中的魚蝦也很多,就算是長江流域,甲魚烏龜什麼的,上百年幾百年的還是很常見的。

    關內封山育林的範圍也最大,到處都是封山育林的區域。各種措施之下,這次新政,迅速帶動了就業。

    這個國家,也在這場全民運動中,會變得越來越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