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戰神

《》第一卷 第418章 :危機與機遇並存 文 / 鈞申

    寒冷的西北風再次開始呼嘯,亞洲的嚴冬再次來臨。更多精彩小說請訪問

    但是在西北飛製造廠的實驗基地,一群人卻心頭火熱的的等待著。三十三歲的馮如帶這一群工程師,來到一架直升前。

    直升很快開始試飛,鋼製的螺旋槳開始轉動,發出了較大的噪音。接著直升緩緩起飛,然後迅速盤旋到了空中。

    很快直升就繞著試飛航線飛行了一圈,測試了最大航速。

    接著飛到了靶場,對著一輛廢棄的戰車,發射了四枚反戰車火箭,這些火箭因為還沒有制導功能,所以還不能叫做導彈。

    兩發火箭彈命中了廢棄的戰車,當場將戰車打成一團火球。

    「這個反戰車直升應該能滿足軍方的要求。」馮如高看著性能數據說道,邊上一個工程師說道:「不過軍方一般不會把這種直升投入生產的,我們很可能還要在這架直升的基礎上再進行一些改進。」

    「下一步的研發方向,是等總司令提出的渦輪軸發動製造出來後,再對新型直升進行研發,希望發動製造廠那邊可以研發得快些。」馮如點了點頭,對於這樣的現象也習以為常了。

    他們這些西北飛製造廠的科研人員,知道秘密武器的東西比軍方很多人都多。空軍當前裝備的飛,很多實際上都已經比研發出來的軍用飛落後好個版本了。但是軍方一時半會沒有更新空軍飛的必要。

    而且那些先進的飛需要保密,所以最高統帥部也不準備直接列裝空軍。

    在這樣的情況下,空軍上下,出了高層知道那些先進的飛外,其他軍官對此一無所知。那些間諜人員,更是對此毫不知情。中華民國對科研基地的間諜防範太過嚴密了,間諜根本就無法展開活動。

    空軍實驗基地當中,除了這種反戰車直升研發成功之外,還有一種比較簡單的戰地救護直升。這種直升裝甲比較差,不過動性不錯,用在戰場上運輸傷員,投放補給都是非常不錯的。

    不過為了保密,所以都未裝備空軍。另外,空軍實驗基地,已經建成了風洞,正在研發噴氣式飛。

    只是讓那些科研人員感到不太滿意的是,科研經費這個時候卻沒有像往年那樣大幅度的增長。

    軍用科研經費甚至是縮減了。

    倒是製造技術方面的科研經費大幅度的增長,不過製造技術的進步,也和軍用技術是有關係的。因為製造技術提高了,意味著軍事裝備的性能也可以相應的提高。

    製造技術的研發,目前主要還是為了民用,研發出了最新的製造技術後,往往都是直接應用到民用生產當中,用來製造工程械、床、農用械等等。

    同時工程技術的研發資金也愈加龐大,研發工程技術,主要是為了提高建設效率。現在中華民國的工程建設項目太多了,乎遍地都是。

    就算是寒冬,也無法阻擋中華民國的建設腳步。出了北海行政區那樣太過寒冷的地區,其他區域基本上工地都沒有停工。

    工程建設項目的規模越來越大的背後,則是國民收入的普遍增長。

    那些已經擁有了汽車和房子的老百姓,手上的錢也要保值,因此他們會選擇購買股票。而當前商品經濟繁榮,道路建設的回報率就很不錯。而水利、電力方面的投資回報率也不錯,因此有大量的資金湧入。

    另外那些民資也在到處投資,民資企業同樣也大量上市融資。不過中華民國對股市的監管力度比較大,只是把股市當成一個融資的平台,畢竟當前其他國家的資本還沒有大規模的湧入中華民國,所以股市也沒什麼號掠奪的東西。

    當前如果大量掠奪內部,把股市當成圈錢的工具,那麼老百姓醒悟過來就沒什麼人買股票了,到時候融資就比較困難,投資規模也就不會這麼龐大了。

    不過融資能力最強的還是財團旗下的各企業,這些企業簡直就是龐然大物,回報率比較固定。

    這些企業基本上都是壟斷性企業,很難虧錢。

    問題只在於,願意給投資者多少回報。因此財團會將那些上市企業的利潤攤薄,手段有很多。

    例如政府增加稅收,或者提高原材料價格,再或者提高某個環節的價格。

    經過攤薄後的回報率,既不會太少,又不會多到讓投資者一夜暴富。

    大量的投資一出現,就業率自然也就上去了。

    加上中華民國此時,因為出現了不少衣食無憂的家庭,因此很多婦女都選擇在家照顧家庭,不再出去工作。

    這樣的風氣,也是有好處的。

    家庭確實需要照顧,一個有家庭婦女照顧的家庭,與一個沒有家庭主婦照顧的家庭是完全不同的。

    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勞動力減少了。

    但是如今是和平時期,婦女在家照顧家庭也沒什麼。戰爭期間把她們動員到工廠就可以了。

    而且中華民國的各個經濟殖民地的工業生產陸續擴大,中華民國的老百姓確實也可以過得更加優渥。

    經濟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實際上也就是那麼回事。

    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只需要一小部分的人工作,就可以滿足所有人的商品需求。那麼剩下的人去做什麼呢?

    自然就是去建設各種項目,或者是從事軍事活動。

    而中華民國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分包給那些經濟殖民地之後,需要從事低級製造業的人口就減少了。節省下來的人力,就可以投入高級製造業,或者去建設各種項目。

    當一個國家,沒有軍說活動需求的時候,又需要振興經濟的時候,則會沒事做找事做。例如公路已經建設好了,那麼那就建設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設好了,那麼就建設高速鐵路。或者建設場、海底電纜。也可以建設各種城市建設項目,把城市建設得像是花園一樣美麗。把什麼排水防洪系統建設到非常誇張的地步,把農業灌溉都覆蓋性的建設一遍,再或者進行更大規模的農改。

    實在沒項目做,還可以建設大量的環境治理工程,治理山水什麼的。反正那些東西都是可以帶動就業的。

    就業上去了,製造業也就有市場了,製造業自然也就繁榮起來了。

    時代發展到這個時候,生產力不斷的進步,負責生產的人可以變得越來越少。同時越來越多的人則可以投入到工程建設上去,或者是軍事活動上去。

    當前中華民國因為要爭奪全球霸主地位,所以還不會『沒事找事』的進行建設,現在的政府和財團的建設項目雖然多,但是都是以確保最快發展的前提進行建設的。現在中華民國版圖這麼大,之前的基礎又不是很好,所以又大量的建設項目,不需要沒事找事的去建設。

    當前中華民國還處於大量建設產能和基礎設施的階段。

    首先產能就是生產商品的能力,只要產能上去了,那麼一個國家的人民就可以過得很富裕。

    因為產能在那裡,可以滿足整個社會的物質需求。那麼這個時候,只需要有足夠的活給老百姓做,那麼老百姓迅速就能富裕起來。而後世中國產能都過剩了,但是老百姓卻還是沒有富裕起來,這就是一個被經濟殖民的國家的悲哀。

    而基礎設施,則是為了保障商品生產的規模得以擴大,電力、運輸、居民生活可以保障。

    所以這個階段,中華民國的科研經費,主要向民用生產傾斜。讓商品生產效率可以更高,讓工程項目建設速度得以更快。

    日後一旦戰爭爆發,軍用物資的生產也可以更快,建設速度也可以讓其他國家望塵莫及。

    至於軍用技術的研發,暫時維持這個規模就可以了,把核心的東西先住,等後面再進行大規模的軍用技術研發活動。

    1922年中華民國的鋼鐵產量,則從之前的1。5億噸,暴漲了1億噸的產能,達到了2。5億噸的產量。

    如此之多的鋼鐵,卻很輕易的被中華民國給消化掉了。

    畢竟中華民國五億人口,又不是全都住日本人那種木頭房子。而且在大規模的消費汽車,還有各種工業製造活動,以及項目建設都需要用鋼鐵的。那些經濟殖民地也需要鋼鐵,大量的投資同樣也在那些經濟殖民地進行。

    鋼鐵產量的猛增,主要和鐵礦石的開採建設項目陸續建成有關,而後面還有一大堆的開採項目正在建設。煉鋼爐方面則是不缺。

    這樣的鋼鐵增長速度,絕對能讓世界各國都嚇尿。好在沈凝雲顧及了一下各國的感受,讓下面把公佈的數據做了點假。宣佈中華民國的鋼鐵產能,在1922年只有1億噸。

    不過就算是1億噸的鋼鐵,那也已經是美國的2。5倍了。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鋼鐵產能並沒有增長多少。這就是美國人口少的問題,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建設起來的鋼鐵產能市場消化之後,市場差不多就飽和了。沒有更大的市場,美國佬自然沒辦法冶煉更多的鋼鐵。難道冶煉出來堆著玩?

    美國人這個時候在國際商品市場上又很多東西競爭不過中華民國,導致國際市場被中華民國咬下大半,美國人的鋼鐵冶煉規模也沒辦法借助出口而擴大多少。

    這個時候美國政府只能施行貿易壁壘,保護美國不被中華民國的商品衝擊。進而確保企業能夠發展、生存。

    美國對於施行貿易壁壘從來都是有恃無恐,畢竟美國隔著兩個大洋,誰也威脅不到美國。所以美國人在國際外交上,向來都是有點五行我素,這和美國人的性格也是一致的,那就是孤立主義。

    中華民國1922年的鐵路建設方面,一年時間裡就建設了6萬公里的鐵路,再一次刷新了世界紀錄。

    歷史上最高的記錄,是美國創造的。一年修建了四萬公路。

    不過中華民國人口更多,版圖更大,需要的鐵路如今也比美國要更多了。各種的礦產開採、伐木業、采煤業都需要重載鐵路。另外穀物運輸,還有什麼水泥、鋼鐵運輸之類的,同樣需要鐵路。

    五億人的龐大市場爆發出來,這得消耗多少資源?

    運輸資源的鐵路,自然是十分緊缺。緊缺的運輸線,也讓民資再一次大量投資建設鐵路。

    內陸地區的大宗商品長途運輸,基本上都得開鐵路,除非是長江地區還有一些水運存在。所以一年建設六萬公里的鐵路並不稀奇。

    畢竟中華民國城鎮化,以及農業械化之後,擁有大量的工人。而且中華民國的版圖現在有點大,自然是需要很多鐵路。而那些經濟殖民地的鐵路也修建了不少,各個經濟殖民地的鐵路修建長度加在一起也有三萬公里。

    而在公路方面,國道、省道、市道、縣道、鎮道,以及農場公路,都在大量建設,這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

    這些道路就像是血管,能將養分輸送到全國各地,也能將全國各地的力量集中起來。

    中華民國的龐大建設規模,目前也就只有美國的景象能稍微相比一下,不過美國的生產力被超越,人口也只有中華民國的五分之一,所以規模遠遠不如中華民國。最大的差別則在於農業,中華民國的械化農業規模越來越大,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人口不斷增長。而其他國家在發展工業的時候,都是要有農業做基礎的。畢竟要吃飽肚子才能發展工業的。所以其他國家在農業生產力還不夠發達的情況下,只能讓更多的勞動力去從事農業生產,工業建設速度自然也就比不上中華民國了。

    中華民國因為沒有被殖民,所以商品生產出來是自然的國民享有。因此中華民國的商品產能一旦發展起來,直接受益的就是老百姓。因為東西生產出來了,總得有人消費。這個時候老百姓要是買不起怎麼辦?那就提高工資,老百姓自然也就買得起了。

    大家都有事做,商品生產充裕,那麼大家都富裕起來了。

    總統楊墨川也適時提出號召,號召國民努力生產建設,建立一個民富國強的中華民國,更是點燃了中華民國全國老百姓的熱情。

    全國老百姓是發自真心的響應號召。

    中華民國剛從半封建半殖民的狀態當中脫離出來沒多久,同時許許多多的老百姓也剛從貧困中掙脫出來,知道當前的局面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所以非常珍惜。同時也對政府非常信任,因為民國政府給他們帶來了富裕的生活,以及公正的司法,以及寬鬆的制度。

    特別是中華民國結束了軍閥混戰狀態後採取的輕刑罰的制度,也讓老百姓對政府更加擁戴。

    特別是司法方面採取的是普通法制度,小市民道德在法制中有較高地位,使得全國各地的歪風邪氣得到遏制,教化意義比較強。民眾的行為得到了法律的約束,而這種約束是建立在道德上的,例如一個很惡劣的行為,儘管沒有造成什麼人身傷害和物質損失,但也可能被處罰,所以社會風氣並沒有在市場經濟下敗壞。

    所以政府的號召,能得到老百姓的熱烈擁護。

    發展建設,成為了當前的一場全民運動。老百姓也在號召之下,大量購買股票進行投資。上市公司拿到錢之後便進行各種擴張、建設。

    實際上老百姓對政府的擁護很多時候非常簡單,就算是民生比較差,如果對外戰爭能打贏,老百姓還是擁護政府的。

    中華民國的崛起過程中,戰勝了日俄兩大外敵,並把歐美殖民者掃出了印度之外的亞洲地區,單單是對外戰爭的勝利,那足以讓老百姓擁護民國政府了。

    如今民生發展勢頭又非常迅猛,當前大量人口城鎮化,暫時條件雖然不是那麼好,但是卻在迅速改善。

    這個時候號召老百姓努力生產建設,改善自身的生活環境,以及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老百姓自然是很樂意的。

    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國家,永遠不缺乏奉獻精神。

    同時老百姓對於當前的局面,還是有一些危感的。很多老百姓都意識到,國家能給他們這麼好的福利,以及制度。是建立在亞洲霸主的地位之上的,特別是對各個經濟殖民地的掠奪。

    但是蘇聯在發展,而歐洲人也很可能會捲土重來。

    這些危感,實際上就是為了發動下一次全民運動做準備,也是財團掌控的輿論渠道在宣傳。

    就如美國到處宣揚xx威脅論,並且各種想像美國衰弱,然後發動一次又一次的全民運動。

    這些全民運動有可能是戰爭,有可能是科研。

    有了危感,自然有發展的緊迫性。

    儘管楊墨川號召國民努力生產建設,但因為是市場經濟制度,所以生產建設是建立在市場需求之上的,所以胡亂的建設並不是太多見。不過重複性建設還是有的,例如鐵路建設,商人看到某條鐵路運輸很賺錢,於是也在邊上再建一條鐵路。那麼在經濟繁榮時期確實是有用的,但是在經濟平穩和蕭條時期,就顯得多餘了。所以在大型的建設項目上,中華民國還是有審核制度的,避免建設出垃圾資產。

    中華儲蓄銀行行長陳光甫發現,一些民資商人正在瘋狂的借貸。

    他們用一套房子或者地皮去貸款,然後買下資產,再到銀行抵押貸款,然後繼續買資產。就像是搞海運的,先用一條船去抵押買下第二條船,然後再用第二條船做抵押,買下第三條船,不出年就能變成一個大型海運公司。

    對於這樣的現象,陳光甫對沈凝雲進行了商議,沈凝雲卻是很淡定,說道:「這樣的船王模式,只要資金鏈一斷,那些船全是銀行的。我們只需要把民間集資控制好就行,等我們貨幣一緊縮,這樣的企業第一個死。」

    「但是,錢本質上是銀行的,這樣會催生出很多垃圾資產。」陳光甫擔憂的說道。

    「快速的發展,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垃圾資產。不過那些錢,最終還是回流到銀行。那些商人拿到貸款去進行投資,錢是進了工人的口袋。工人再進行消費,又變成了財團和政府的錢,或者是其他民資也賺走一部分。反正也就是這些瘋狂的投資行為的存在,才拉動了市場的無比繁榮。」沈凝雲淡定的說道,這種市場經濟發展模式,相比社會主義,確實是浪費資源。

    但很多時候,資源是不怕浪費的,更怕的是老百姓沒事做。

    資源可以繼續開採,勞動力不勞動也是浪費。資產大量建設起來,在市場淘汰制度之下強勝劣汰,最後保留下來的必然是精華。

    同時大量的投資建設過後,得到的是無與倫比的行業經驗。

    「不過等我們貨幣緊縮的時候,局面會很慘烈。」陳光甫擔憂的說道,不過他也明白,這是沒有辦法的事。萬物陰陽共生,越是繁榮,隱藏的危越大。但是越大的危,何嘗不是越大的遇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