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戰神

《》章 節目錄 第198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文 / 鈞申

    自1910年橡膠股票神話破滅,世界經濟進入大蕭條時期,德國是一個極為依賴外部市場的國家,大量的先進的工商產品都需要靠向外銷售,從而換取足夠的原材料等等。

    世界經濟蕭條使德國經濟也面臨崩潰,這個時候德國容克財團又有向外擴張的意向,為了拯救經濟,德國走上了以軍備拉動經濟的路線。英國為了迎接德國對其世界霸權的挑戰,同樣也投入了軍備建設,雙方立即展開了軍備競賽。

    四年過去了,協約國、同盟國的軍備競賽已經進入了尾聲。四年,正好是商業貸款到期的時間,而德國的底蘊不經不如英國,說白了就是沒英國錢多,四年的軍備競賽後,財政方面已經有點支撐不住了。

    這時候德國,經過四年的準備後,也對贏得戰爭信心滿滿。

    於是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開始尋找戰爭導火索。

    戰爭導火索這玩意,如果沒有,則是可以製造的。於是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就成為了同盟國的棄子。

    奧匈帝國將斐迪南大公派到了薩拉熱窩視察,結果被人一槍給崩了。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franzferdinand,1863——1914)大公參加指揮一次軍事演習。演習在奧匈帝國控制的波斯尼亞舉行,並以鄰近的塞爾維亞為假想敵人。塞爾維亞的一個秘密組織派出了多名殺手,埋伏在薩拉熱窩市內,準備行刺。演習結束後,斐迪南夫婦乘坐敞篷汽車進入市區,一個刺客向汽車扔了一個炸彈,但僅僅擦傷了斐迪南。當斐迪南夫婦的汽車行駛到一個拐角處時,另一個秘密組織成員,年僅19歲(有的教材寫的是17歲)的普林西普(gavriloprincip,公元1894年7月25日—公元1918年4月28日)立刻衝上前去,向斐迪南夫婦開槍射擊。結果斐迪南夫婦雙雙斃命,普林西普被捕。這就是著名的「薩拉熱窩事件」(assassinationinsarajevo)。當時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偶發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奧匈帝國在斐迪南大公遭受刺殺後,立即向塞爾維亞發出最後通牒。

    奧匈發出最後通牒之後,俄國通知奧匈帝國,攻擊塞爾維亞會引起俄國的總動員,並表示俄國不容許奧匈帝國打垮塞爾維亞,成為巴爾幹半島的霸主。7月26日,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提議德、英、法、意四國調停奧、塞之間的不和。但英國在暗中極力慫恿法俄對德奧作戰,並保證給予支持,這就給法俄兩國壯了膽。英國的真正面目是在奧匈向塞爾維亞宣戰的第二天才公開暴露出來的。7月29日,格雷接見德國大使,明確表態說,如果衝突僅僅限於俄奧之間,英國可以保持中立;如果德法兩國捲入,「那麼局勢立刻就會發生變化,英國政fu在一定條件下,將被迫作出緊急決定。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長期作壁上觀了」。當德皇威廉二世最終獲知英國參戰的真正意圖之後,曾打算懸崖勒馬,勸告奧匈接受英國的調停。可是,奧匈已對塞爾維亞宣戰兩天了,軍隊已經開進塞爾維亞境內。事情到了這一步,不可能再挽回。

    奧塞戰爭迅速爆發,俄法兩國站在塞爾維亞方面,立即進行戰爭總動員。7月31日,德國向俄國和法國提出最後通牒,要求它們停止總動員,遭到斷然拒絕。德國於7月31日向俄國宣戰,8月3日對法國宣戰。8月2日,德國總參謀部為了實行施利芬計劃,向比利時送交最後通牒,要求允許德軍借道比利時對法軍作戰,並限在24小時內答覆。700萬人口的比利時勇敢地拒絕了德國的無理要求,並向英國求援。8月4日,德國悍然破壞1839年保證比利時永久中立的條約,4路德軍侵入比利時。英國獲知德國有入侵比利時的意圖後,於8月4日向德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德國無條件尊重比利時中立。但德國宰相貝特曼對英國駐德大使聲稱:「國際條約不過是一張廢紙。」於是英國便以德國破壞比利時中立為借口,對德國宣戰。這樣短短一周時間內,歐洲兩大軍事集團在一片戰爭叫囂聲中紛紛亮相,捲入一場為期四年的戰爭。世界大戰開始了。

    宣戰,還是宣戰!

    短短一個星期內,歐洲各國眼花繚亂的宣戰中,戰爭爆發了。

    英法的強硬,主要是英國考慮到英國的生產能力不如德國,再拖下去儘管有錢,但卻生產不過德國,還不如趁此時還有海軍優勢,與德國干一仗。

    此時的遠東,一條條列強互相宣戰的消息傳來,沈凝雲欣喜萬分。

    「歐洲人真的打起來了。」郭士銘目瞪口呆的看著報紙,他是最早加入西北的高層人員,早年不僅負責精密製造業,還負責思想引導。

    而對他進行思想引導的,則是沈凝雲。

    他還清楚的記得,那時候沈凝雲向他推測了世界發展趨勢,其中就包括這場歐洲大戰。

    他立即跑到沈凝雲辦公室裡,和沈凝雲談起精密製造業的發展方向。沈凝雲多郭士銘說道:「現在德國陷入戰爭,我們讓德國生產零部件的模式已經不現實了。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擴大我們的精密製造業規模。爭取在未來三到四年中,形成一個龐大的農機生產線和工程機械生產線。」

    「這會不會太急了?」郭士銘有些不確定的問道,要知道進行大規模的機械化農業投資和工程機械投資,是需要很多錢的。現在西北資本的資金鏈已經拉得非常長了。

    「這場戰爭一爆發,資金將不再是問題。」沈凝雲信心十足的說道,「歐洲人將會有大量的進口需要,我們可以趁機大規模出口物資,從而換取到大量的貴金屬,資金鏈被拉長的問題將迎刃而解。」

    「不過,出口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還是內部建設。畢竟出口給別人,只是換到了貴金屬,貴金屬如果不用來向外部購買物資,實際上是不能吃的。」沈凝雲繼續說道。

    「如果我們能在四年內把農業機械化普及到一定規模,就可以解放出大量的農村勞動力,從而投入到建設當中。另外,工程機械的普及,也能讓我們中國的建設速度暴漲,建設速度將超出任何一個國家。」

    郭士銘點頭道:「如果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四年內形成龐大的農機生產線和工程機械生產線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隨著歐洲的大戰爆發,孫繹龍也是大喜過望,要知道之前西北集團可是做了大量的準備。孫繹龍在郭士銘過來不久,也跑到了沈凝雲的辦公室,和沈凝雲商議西北集團的策略。

    「根據之前的安排,我們在英國、法國、德國都囤積了大量的物資,總價值在十億元左右。不過現在這些物資的市價還未開始上漲。」孫繹龍報告道,沈凝雲指示道:「繼續囤著,現在同盟國及協約國都認為戰爭會快速結束,不過這些物資的價格上漲的時間不會太遠了。」

    沈凝雲對此極有信心,因為塹壕戰的發展,又沒有戰車出現,雙方必然陷入長期的消耗戰。因為歐洲的地形比較狹長,而雙方戰爭的規模又足夠大,這是形成消耗戰的必須因素。一旦雙方陷入消耗戰,那麼這些物資的價格必然節節攀升。有些緊缺物資的價格,到時候將是幾十倍上百倍的飆漲。

    這十億元左右的物資中,藥品佔了不少。而藥品是上漲速度最快的。儘管這些物資價值在戰爭爆發前值十億元左右,但是這些物資基本上都是西北集團自己生產的,成本並沒有那麼高。

    西北集團實際上要承擔的積壓成本沒那麼高。

    「另外我們租用的商船噸位已經達到了200萬噸,這些商船我們是在運輸價格上漲後轉租出去還是讓我們的遠洋運輸公司來經營?」孫繹龍對沈凝雲問道,沈凝雲想了想說道:「戰爭爆發後,德國一旦進行潛艇戰,那麼英法的商船損失必然將持續上升,到時候運費上漲是必然的。轉租儘管有很大的利益,但是到時候歐洲運輸緊張,必然會抽調大量商船去運輸戰爭所需物資,但是我們除了向歐洲出口物資外,我們還要向東南亞、澳大利亞、印度等海外市場輸出商品,同時運入原材料。如果我們把商船轉租回去,那麼我們自己的運力就緊張了。還是保留大部分商船自己運營吧!把那些運輸效率不高的小型商船轉租出去吧!」

    歐洲爆發大戰,利益不僅僅是向歐洲出口軍火等物資,還有歐洲殖民者空出來的殖民商品市場。

    忙於戰爭的列強,他們的殖民地商品輸出被打斷,就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中國商品此時已經具備向外擴張的能力,那麼如何把商品運到目的地就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了。

    因此之前向英法租用的商船,就不能全部轉租回去。

    商船對於西北集團來說,還沒有那麼強大的製造能力。如今西北集團雖然也大力投資造船業,但是造船能力每年只有35萬噸。

    畢竟之前世界經濟大蕭條,英國又有上千萬噸的商船,運力嚴重過剩,造船沒什麼利潤,西北集團的造船業基本上是靠自身的運輸需要及海軍訂單發展起來的。

    不過現在歐洲大戰爆發了,沈凝雲和孫繹龍經過一番商議後,立即在造船業上加大投入,爭取一年內將商船製造能力從35萬噸提升到80萬噸排水量。這時候造船不愁不賺錢,等德國的潛艇一開動,英國的訂單就會如雪花般在世界揮灑。

    造船業的利潤,將高達200%,而且這還是在鋼鐵價格上漲後的利潤。也就是說,一艘商船的單價,起碼是之前經濟蕭條時期的三倍到四倍左右。

    這時候造一艘商船,就相當於之前造三到四艘商船的產值。這總賺錢速度,和開加速器沒什麼區別。

    而在國內各省,則全力加大投資。

    為了增加投資,孫繹龍和沈凝雲商議後決定,讓西北銀行再度發行50億紙幣。

    這50億紙幣的投入,將緩解資金鏈的壓力,這些貨幣投入市場後,經過西北銀行的貸款運作,產生大量的廣義貨幣。100塊錢經過銀行貸款運作後,甚至可以貸出將近1萬元。

    雖然說資金鏈問題緩解了,但是對貴金屬的壓力卻是增加了。

    西北銀行發行的紙幣是金圓券,即外部可以用金圓券兌換貴金屬。一旦貴金屬無力兌換,那麼整個金融體系都將崩潰。

    西北銀行再度增發紙鈔,是一個極為大膽的行為。因為之前西北銀行發行的紙幣已經非常龐大了。

    不過此時歐洲資本忙於應付戰爭,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對西北金融發起惡意衝擊。加之大量出口即將到來,只要撐到那個時候,西北金融體系就非常安全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戰爭雖然爆發了,但是大量的出口不會立即產生。而西北集團又開始大規模投資,必然有一部分錢將流出中國,這期間將是最難熬的時候。

    為了緩解資金壓力,西北政fu此時一直沒有取消戰時生產,依舊以提防日本為理由,在西北政fu治下各省繼續展示生產和消費限制。

    一旦取消戰時生產,那些戰爭券雖然不能兌換貴金屬,但是卻要消費大量財團生產出的商品,財團生產商品要原材料、工人等等,貴金屬就會產生一部分外流的現象。

    「等我們取消戰時生產的時候,到時候內部市場消費將無比繁榮,加上出口對經濟的拉動,屆時中國經濟將進入一個超夢幻時期,經濟的繁榮程度,將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相比的。」沈凝雲對孫繹龍說道:「到時候百業興盛,投資回報率極高,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大量的貸款給民資,然後引導民資將錢投入到道路建設等基礎建設項目上去。等戰爭一結束,投資神話一破滅,我們再掐斷貸款。到時候就會有大批的民資破產,而他們建設起來的資產,我們將低價收走。」

    這種養豬手段,是各財團玩得極為順溜的。

    好處十分明顯,利用市場的利誘,快速的將一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及需要建設的東西都建設起來。

    等建設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掐斷貸款。這時候整個國家大部分企業都要還銀行的錢,銀行的錢又只進不出,市面上的錢不斷的減少。到時候就通貨緊縮了,建設起來的資產就大部分被財團低價收走了。

    此時的形勢,已具備了養豬的條件。

    西北財團向民資提供資金、技術,讓他們去搞投資、建設,大規模的貸款下,整個中國的經濟都將騰飛。到時候不要擔心什麼就業率的問題,只要肯工作都有活可幹。四億多人口的勞動力將被集體調動起來。

    民資建設的東西,可以深入到一個小商店。而財團的投資就沒辦法這麼深入了,因此民資獲得大量的資金後,中國民生首先將迅速發展起來。

    民生的發展,必然帶動大量的消費,重工業也就會隨著輕工業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而迅速發展起來。

    沈凝雲此時心裡已有計劃,即是抓緊列強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讓中國在這四五年內瘋狂發展一波,將道路、水利、農業、工業發展起來。

    四五年後,掐斷資金,使中國經濟陷入蕭條,財團開始大規模收割。收割完成後,內部必然已經因為經濟蕭條而造成大量失業,內部矛盾就會顯露出來。這時候********則可以通過發動對外戰爭來重新拉動經濟,並走向對外擴張的大時代。

    到時候對外戰爭即拉動了就業,也轉移了內部矛盾。而且可以攻佔大量的領土版圖及經濟殖民地。從而將資源做大,使********成為一個超級大國。

    1914年8月4日,右翼德軍侵入比利時,遭到比利時軍隊的頑強抵抗,在列日要塞被阻3天,到20日才佔領布魯塞爾。此時,法軍的幾個主力集團軍卻在按照「第17號計劃」發起對德軍左翼的進攻。然而,初期的戰鬥表明,「第17號計劃」糟糕得很。在格林,法國第1集團軍和第2集團軍在進攻薩爾堡和莫朗日兩地德軍的防線中,被打得焦頭爛額。右翼德軍在佔領了比利時後,其5個集團軍的近百萬人馬,像一把揮舞的鐮刀,從比利時斜插入法國。走在最右面的是克盧克指揮的第1集團軍,約30萬人,被視為右翼的主力和向巴黎進軍的主攻部隊。該集團軍於8月24日由比利時進入法境。8月25日,德軍攻佔那慕爾。霞飛為阻滯這支德軍右翼部隊的前進,從格林戰場調集兵力,組建了法國第6集團軍,由毛老裡任司令。

    9月2日,德軍克盧克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已挺進到距巴黎僅有15英里的地方了,霞飛指揮的法軍主力為阻遏德軍右翼所作的努力已告失敗。巴黎人心惶惶,法國政fu也牽往波爾多。

    而著名馬恩河會戰在這樣的情況下爆發了。

    9月5日,法第6集團軍先頭部隊與德第1集團軍在烏爾克河西岸遭遇。法軍首次使用汽車(共1200輛)把第6集團軍一部由巴黎運往前線。克盧克發覺右翼和後方受到威脅後,命令所部於8日全部撤至馬恩河北岸,遂與第2集團軍之間出現寬50公里的防禦間隙。6日,法第5集團軍和英遠征軍從德軍防禦間隙地帶穿插,8日逼近馬恩河,構成對德第1集團軍的包圍態勢。同時,德第2集團軍業已暴露的右翼也面臨被圍的危險。9日,德第1、第2集團軍被迫後撤。德軍在其他地段雖略佔上風,但鑒於第1、第2集團軍所面臨的態勢,毛奇於10日下令全線停止進攻,撤至努瓦永至凡爾登一線。

    德軍的撤退,意味著德國唾手可得的勝利已經破滅,英法聯軍成功的抵擋住了德軍,使戰爭開始進入焦灼的消耗戰。

    這場會戰雙方投入兵力150萬,傷亡達到了50多萬。

    汽車則在歐洲戰場上證明了其作用,而此前一直對西北陸軍使用汽車不怎麼感冒的英法,突然醒悟了過來。

    英法率先向西北政fu發出了訂單,第一筆訂單卻是汽車訂單。

    西北的軍用汽車,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

    西北汽車製造廠趁機坐地起價,將汽車價格硬生生拉高了兩倍,但是英法還是捏著鼻子買了三萬輛,而且還被捆綁銷售了一大批的燃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