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戰神

正文 第117章 陸軍改編 文 / 鈞申

    西北政府與德國政府的談判繼續進行,這次談的則是潛艇技術換德國派遣工程師對西北海軍製造軍艦進行技術指導的問題。

    西北政府技術方面是沒問題,但是沒有製造經驗,因此需要一定指導。

    德國人對西北政府拿出的先進潛艇技術確實很感興趣,路易斯上校對盧旭說道:「派人指導西北海軍製造軍艦並不是大問題,這次合作我們將會很愉快。問題在於,你們有三千噸級的水壓機嗎?如果沒有的話,戰列艦就無能為力了。」

    沒買到液壓設備,造戰列艦自然成了大問題。

    「液壓設備方面我們會解決的,你們只需要派遣工程師進行指導就可以了。」盧旭說道,路易斯笑了笑,認為中國人在死撐,只見他笑著說道:「要知道水壓機可是世界頂尖的技術,如果你們實在沒辦法的話,我們進行技術交換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盧旭微笑著沒有回答。

    然而西北政府用實際行動告訴了驕傲的德國佬,液壓技術對於西北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此次有沈凝雲親自帶頭主持大型液壓設備的製造,在沈凝雲的帶領下,西北重工業已奇跡般的速度,三個月就完成了三千噸級油壓機的製造。

    這台油壓機立即送到青島造船廠,配合接下來的軍艦製造計劃。

    德國佬知道消息後,不由目瞪口呆。要知道此時德國的液壓設備,最大級別的也就是三千萬噸,而且還是水壓機,而西北的卻是更先進的油壓機。儘管油壓機技術在1905年就被提出,但目前還未有大型油壓機出現。

    這讓德國人不得不承認,西北工業已在世界取得領先水平。

    然而對於沈凝雲來說,三千噸級的液壓設備真不算什麼,萬噸級那才叫大。以西北此時的工業實力,製造萬噸級水壓機並非沒有可能。

    這次製造的三千噸級油壓機只是用來積累經驗的。三千噸級的一造好,沈凝雲立即啟動了製造6000噸級液壓機。

    沈凝雲這次依舊是採用跨越式的技術發展路線,只是沒把步子直接跨到萬噸級,已是非常謹慎了。

    製造萬噸級的液壓設備理論上不成問題,但是經驗上可能還有所欠缺。所以先造6000噸級的,再造8000噸級的,最後跨越到萬噸級。這樣就很保險了,製造6000噸級的液壓設備絕對不成問題。

    此時的世界,一萬噸的商船算是大商船了,沒有什麼軍艦或商船的噸位超過1。5萬噸,而如果西北重工業造出6000噸級液壓設備機,3萬噸級的船隻都可以建造。

    同時大型液壓設備的出現,將使西北的工業生產力迅猛提升。例如化肥製造,此時用的設備比較小型,如果有了大型水壓機,就可以製造出年產10萬,30萬噸對化肥設備。

    此時的西北重工業,正處於一個關鍵的升級階段。如果完成這個升級,那麼中國重工業將成為世界上當之無愧最先進的。只是在規模上,還需要不斷擴大。

    核心就是精密製造業,精密製造業每天都在製造著各種生產線,到了生產線階段,工人培養很容易,因為採取細緻的分工,所以每一個工人需要掌握的技能都不需要很多。

    精密製造業如果足夠龐大,就能夠造出更多的生產線。爆出各種海都不是夢想,什麼炮彈海、航母海,戰爭時期淹死對手。

    在世界經濟處於蕭條的時期,西北卻是因為工業的升級,規模的擴大,而變得十分繁榮,這也為西北集團招募歐洲技工提供了條件。

    以前西北集團招募歐洲技工,那些歐洲技工一個個都唧唧歪歪、挑三揀四的。但如今世界經濟低糜,西北集團只是在英德法,以及瑞典、比利時這些國家一招募,馬上就招募到了一堆的精密製造業技工。

    在招募技工的同時,西北集團一如既往的招募著各國的科學家。

    此時沒有爆發什麼第一次世界大戰,世界各國對科研人員還不夠重視,對這些科研人員的活動沒有什麼限制,正是最好招募的時期。

    西北集團此時有錢了,第一給他們許諾高待遇,第二給他們許諾高額科研經費,只要全家搬到西北去,什麼都有。

    西北集團此時就像是一個暴發戶、大土豪,在那些科研人員的招募上不留餘力。

    沈凝雲知道自己儘管對製造業技術很熟悉,在這一時期的全球製造業都處於一種低級狀態下,超越他們確實很容易。

    然而隨著製造業的複雜化,很多時候提升製造能力是需要多種領域的進步才行。但沈凝雲對很多領域還是很陌生的,這就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員。並建立大量的實驗室,未來的戰爭打的就是大實驗室、大兵團、大工廠。

    西北集團一番招募下來,在歐美地區招募了三百名科研人員,科研項目涉及各個領域。

    在西北,卡車、拖拉機、農機、工程機械被不斷的製造出來,然後迅速投入生產,西北的生產力迅速提升。加之此時出口減少,有更多的產能供應內部民眾消費。民眾在工資水平提升後具備足夠的購買力,形成了一種極為繁榮的局面,這讓那些來到西北的科研人員感覺不可思議。

    這與他們想像中的中國是完全不一樣的。

    中國西北此時在工業化方面,已不遜色於任何一個國家,因為別的國家有的技術和硬件西北都有,而西北有的,其他國家未必有。只是在工業規模上不如列強,但如果再過四年,情況將大不一樣。

    到時候西北鋼鐵產量達到1200萬噸,已將與英國追平,超過法國、俄國、日本,低於德國、美國。

    就是此時,西北的鋼鐵產量已超過俄國的400萬噸,而日本如今的鋼鐵產量還不到40萬噸,已超過日本十多倍了。

    海軍開始製造軍艦的同時,陸軍卻是迎來了大換裝。

    實驗師的裝備在這一時期,開始全面普及各陸軍部隊。軍工業確實是可以拉動經濟的,雖然無法使民生增長,但是卻帶動就業啊!

    只是西北的軍事建設沒有德國佬那麼誇張,這次換裝除了原有的35萬陸軍,陸軍再次擴編45萬,使陸軍兵力擴大到80萬。

    西北地域廣袤,如果守成之道,35萬人也夠用了。但若是要想開拓疆域,這點兵力遠不夠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只有四年就要到了,到時候中國肯定要與日俄打上一場,因為西北政府已具備了向外部擴張的實力,只要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打,歐美列強一旦無法顧及到亞洲,正是西北向中國外部擴張的大好時機。

    以西北的工業實力,足以在陸地上打爆日本。而欲打敗日本,就必先擴充軍事實力,至少在兵力上不能處於劣勢。

    兵員素質也必須抓上去。

    此時正好出口不景氣,正是大力擴充軍事力量的大好時機,現在不用怕花錢,就怕錢花不出去。只有花錢,才能消耗掉西北軍建立起來的軍工業產能。

    所以全都換裝了。

    大仰角牽引式榴彈炮、迫擊炮、擲彈筒、軍用卡車一律裝備部隊,這些裝備一旦裝備下去,只需要有良好的訓練,戰鬥力將暴增。

    實驗師此時已經摸索出了這些裝備較為成熟的使用戰術,實驗師軍官被調入各師進行戰術指導,同時在西北軍校陸軍講武堂授課,將其他師軍官調入講武堂學習新戰術。同時調入一批軍官進入實驗師學習。這樣三管齊下,對新戰術進行整體的普及。

    調出實驗師的軍官,軍銜幾乎都拔高了一級。實驗師的軍官本身就是西北陸軍中拔尖的一批,進入實驗師即學習到了新戰術,也達到了為沈凝雲鋪平接管軍權的道路。

    隨著沈凝雲的年齡漸漸變大,張奎發、沈進文、趙維書都同意將軍權進行交割,但最終的軍權交割還將等到沈凝雲18歲時,此時沈凝雲已17歲了,即將成年。實際上以中國的算法,16歲即成年了。

    《皇帝內經》曰,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氣溢洩。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時下。

    男子是以八年為一個階段,女子是以七年為一個階段。所以女人比男人老得快,但女人比男人更加早熟。

    正常情況下,男子十六歲具備生育能力,女子十四歲具備生育能力,女子七七四十九地道不通,則不可生育,但如果養生做得好,則依舊可以生育。

    後世**歲就生孩子的,那是激素吃太多了。

    這次西北軍擴軍,也做了一次大調整。

    首先成立西北最高統帥部,張奎發擔任陸海空總司令,趙維書擔任陸海空副司令,沈進文也掛了一個副司令的軍銜,但是沈進文一般不管軍事上的事了,因為西北政府的政務基本都是沈進文在處理。

    西北軍編為55個師,其中20個為甲種師,24個為乙種師。

    又編為5個甲種軍,8個乙種軍。

    甲種師改為4進制,一師4旅16團64營256連,兵力自原先的1。3萬,擴充到2。3萬人。

    1個甲種軍4個甲種師,兵力9。5萬人,其中3個為動力化步兵師(裝備汽車、牽引式火炮、摩托車),1個為炮兵師,裝備155mm牽引式榴彈炮。

    乙種軍為3個步兵師,重型裝備裝備較少,並有裝備騾馬,一個乙種師兵力為1。3萬,乙種軍兵力為4。3萬。

    甲種師是為了應對地勢平坦地區的大兵團集群作戰而成立的編制,而乙種師則是在地形複雜地區作戰,重型裝備攜帶不便,為應對複雜地形,自然是要保留一些騾馬的。

    總兵力達到80萬,而此時西北人口是8000萬,而且還在增長,足以輕鬆養活這些軍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