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
慈禧身陷囫圇三個月了,第二批銀子終於被各省封疆大吏籌集到了,又是兩千萬兩運到了甘肅蘭州。
這批銀子交割後,也意味著西北王張奎發要放了慈禧。
張奎發看著一車車的銀子,非常的高興。他這一輩子,還是頭一次把肉票做得這麼大,這可是一筆值六千萬兩白銀的肉票生意啊!
拿到了第二筆銀子的張奎發,爽快的就命令西安方面的甘肅軍將慈禧放了。
「也不知慈禧老妖婆是否會遵守協議,把最後兩千萬兩送來。」張奎發有些不放心的和沈凝雲說道,「說不定那老妖婆還可能會調集大軍來進剿呢!」
沈凝雲卻是極為淡定,說道:「現在八國聯軍還在北京沒走呢!我們經此一戰已另清軍膽寒。清軍重新整頓軍力,之前是不可能調兵來反撲的,那樣即打不過我們,還可能讓列強所趁。再則,等他們送走了八國聯軍,滿清估計又得賠上一大筆銀子,到時候根本就拿不出太多的軍費來攻打西北。」
「再則,西北貧困,滿清每年還得補貼西北財政。我們如今取西北,滿清反而是丟了一個包袱。我們又為佔據四川、陝西等地,在沒有足夠利益,以及我們暫時還未徹底動搖他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是不可能花大把的銀子和我們打仗的。」沈凝雲仔細的分析了一番此時滿清的財政與心理,基本上排除了滿清調集重兵前來攻打西北的可能性。
「不過我們的軍備卻是不能放鬆,剛從武昌方面收到消息,英國人已經不再為我們購買軍火,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把重機槍和大炮造出來。」張奎發說道。
「我們自己製造需要一些時間,說不定能夠忽悠一下德國佬。」沈凝雲確是想到了一辦法。
儘管自己造機槍和火炮,技術上確實不是問題,但是設備上卻有問題了。一些設備比較大,自己製造雖說能造出來,但是機械設備廠人手沒那麼多,跑去製造那些機械設備的話,其他機械設備都不用造了。
而且經驗積累不夠,還得摸索一段時間。
這樣還不如,引進德國的技術。
「現在列強對我們並不是很友好,德國佬又是此次八國聯軍侵華的積極推動者,他們會聽我們忽悠?」沈進文奇怪的問道。
「資本只有擁有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敵人。容克財團要想推翻羅斯柴爾德財團的霸權,他們必須靠技術取勝。所以德國人非常注重技術的發展,如果我們能夠拿出更先進的技術,甚至是德國人現在的技術……」
自甘肅軍拿都了第一筆賠款退回甘肅後,就銀子怎麼花的問題,沈凝雲提出了四個方面。
一個是搞教育,要在西北形成一個完善的理工教育體系,從而培養工業人才。
二是要加強軍備,甘肅軍現在的兵力,還不足以嚴密控制西北。因此機槍、大炮必須要有。
三是改善生產力和基礎設施,搞工業的目的,也就是為了提高生產力,其中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尤為關鍵。而發展離不開道路等基礎設施,所以還得修鐵路。
四是招募工業人才,快速形成一個完整工業體系。
本來按照計劃,是要拿出200萬兩購買軍火,以鞏固西北軍對清軍的軍事優勢,但是英國禮和洋行已經不接甘肅軍的軍火採購委託了,計劃位置落空。
顯然英國人對於甘肅軍俘虜慈禧,敲詐了六千萬兩銀子非常眼紅。在他們眼中,滿清就是一頭可以擠奶的奶牛,但是奶被甘肅軍擠走了,他們能擠到的就少了。但是英國人對於西北的甘肅軍又沒什麼辦法,因此對甘肅軍的政策就是封鎖,不再讓甘肅軍買到軍火。
隨著第二筆賠款的送達,甘肅軍的倉庫裡,已經價值八千萬兩白銀的金銀,如果最後一筆銀子到達,便可擁有上億兩銀子。
這筆銀子說多也多,說少也少,只看怎麼用。
在河西走廊,這個可以開闢上千萬畝耕地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此時正是一片忙碌,一群群的青壯正忙碌的修建著灌溉設施。
河西走廊的農業灌溉,依賴的是祁連山雪水的滋養。甘肅集團正在增加河西走廊的灌溉面積。
第一期將建設一個面積為300萬畝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從而支撐甘肅的工業發展。這三百萬畝耕地自然也就是甘肅集團擁有,然後招募佃農前來耕種,不過每年地租很低。
灌溉設施的修建速度還是很快的,炸藥、水泥使成本大大降低,當這些灌溉設施建設好之後,便可使河西走廊的農業抗災能力增強,形成每年保有的農業產出。
商品糧基地與蘭州等地的官道也正在進行修繕,只要地面夠平整就行,不需要搞什麼水泥路,因此修的是砂石路。
甘肅集團還在丹山馬場成立了軍馬養殖場,這個馬場漢代便是軍馬場,清代也是軍馬場,攻佔甘肅的時候,甘肅軍還在這裡收穫了八千多匹軍馬。
山丹馬場的環境非常好,因此是軍馬養殖的良好基地。如今沒有汽車,馬匹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以後裝備了火炮,都是得靠軍馬拉運的。
但是,農用和交通所用的馬匹更為重要,特別是交通運輸上,要想加強運輸效率,就必須有馬匹和馬車。
因此甘肅集團還在青海建立了五處馬場,專門用來養殖役用馬匹。
運輸效率最大的,自然是四輪馬車,一輛馬車可以用兩匹馬到八匹馬來拖運,其中重型火炮一般用六到八匹馬。運輸貨物,一般兩匹馬到四匹馬就差不多了。
馬匹和人力,是最原始的動力。而馬匹的效率,顯然比人力要強上許多。相當於馬匹在沒有汽車的時代以前,是很重要的生產力組成部分。
就算是蒸汽機時代出現了火車,但是依舊需要大量的馬車,因為火車需要鐵軌,但不是什麼地方都有鐵軌。
貨物上車、下車後,都需要馬車進行運輸。貨車使貨物運輸量增加,短程上的運輸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馬車。
甘肅集團有專業的馬車製造廠,隨著鋼鐵的冶煉,馬車的構造中鋼鐵增加,馬車也越來越耐用。
話說爛船也有三斤釘,這馬車與消耗性的農產品不同,是一種可以長期使用的工具,對提高生產力極有意義。
整個國家甘肅,都因為獲得了大筆的銀子之後,勞動力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被投入到生產當中。
其中最重要的榆中工業區經過幾個月的建設,已經初步有了一個模樣,沈凝雲所設計建造的平爐鋼,日產鋼鐵為50噸,與美國的日產450噸有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說年產量為1。8萬噸左右,這座平爐要想建成,需要大半年的時間,此時已經完工一大半了。
郭士銘主持的機床廠、機器設備製造廠,其規模也再度擴大,而且還會不斷有工人被招募到甘肅來。
機器設備製造廠,一個月可以產出蒸汽機三十多台。蒸汽機,是生產力提高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甘肅沒有電動機和內燃機,要想提高生產力便需要靠更多的蒸汽機和更多的馬車。
工業方面,鋼鐵廠配套產業,也有了一定的基礎。而鋼鐵廠的配套產業,如鑄件、軋鋼也有了一定的底子。
雖然這些底子的規模很小,但就算再小,也算是有的。規模可以做大,技術低級可以升級,最重要的是提供了生產技術,提供了人才培養的平台。
理工學院在工業發展的需求下,首批數理化人才在華東地區招募到了,那是一些留學海外的大學生,不過也只有寥寥十幾個人,而且是花了重金,每月工資達到一千兩上下的程度。
不過就是這十幾個人,將理工大學的教育體系,建立了起來。除此之外,第一屆理工大學的學生達到三百多人,一律免學費。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沈凝雲的人才招募計劃就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江淮地區忽悠了上千名中學生跑到了甘肅。
有的,甚至是整個學校搬遷到了甘肅。
除了理工學院之外,還成立了工商管理學院,專門培養工商管理人才,這是財團所缺少的。
農業學院也隨之成立,農業是工業的根本,沒有糧食就會餓死人。
政法學院、中、西醫學院、生物學院、地質學院、師範學院,也都紛紛成立了。
這些學院又組成了『炎黃大學』,炎黃大學設立在秦州,也就是後世的天水市,傳說這裡也是炎黃時期華夏的發源地。
炎黃大學之外,還以陸軍講武堂為基礎,成立了西北軍事大學。
除此之外,建立了小學、中學。其中幾所中學的校長,是被西北軍情局特工忽悠來的,把整個學校都搬遷到甘肅來。
因為甘肅方面開出的條件實在太好了,不僅緊抓『為中華崛起而發展教育』的口號,而且許諾學生免學費,學校教師工資上漲,學校等硬件設施的投入標準。
不過這些學校,除了從江浙那邊整個學校忽悠過來的,多是草台班子。師資力量不足,硬件設施還在建設,學生也不多。
但是,起碼有人了。隨著時間的推移,資金的投入,人也會越來越多,教學質量也將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