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見龍在田
「是的,肯定不是藏兵洞。泡-書_吧()因為照下去的譚詣和李剛說雖然裡面沒有木質的棺材,但是卻有個石棺,陳勇給你送過來請你鑒定的東西都是從石棺裡拿出來的。如果是藏兵洞的話,裡面不應該有棺材,而且洞裡的空曠地方應該很大,這些都對不上號。」沈為深入淺出的分析著。「至於有許多兵器,並不能做為那個地方就是藏兵洞的理由,很多武將的墳墓裡面都存有大量的兵器陪葬。」
停頓了幾秒鐘,沈為道:「我還是傾向於譚詣的說法,這座墓是座空墳,就是你們說的衣冠塚。」
「衣冠塚?劉備的衣冠塚?還是趙雲的?」王學的跟著又是三個問題,循序漸進。
「劉備死的時候,趙雲是健在的。」沈為有些答非所問的道。
「公元223年6月10日,劉玄德駕崩於白帝城永安宮,享年63歲。趙雲則是公元229病卒於成都。因趙雲曾在大邑戍兵防羌,故後主敕葬銀屏山麓。兩個人的死期前後差了七年。」王學昨天已經把劉備和趙傑的生平認真仔細的備了案。
「如果劉備死後葬在p城的山野之間的傳說是真的,」沈為說到這裡又強調了一句,「我們現在姑且認為這件事就是真的。那麼,按照古代的喪葬規則,他所心腹的大將是不是也應該隨待左右呢?」
「你的意思,這座墳墓有可能是趙雲的衣冠塚?」王學直指本心道。
「關羽身首異處,分葬吳魏兩地,張飛同樣是如此,其屍體軀幹被埋葬在閬中,頭顱埋葬在雲陽,這些都是有史可據的事情,桃園結拜的兄弟已經不可能再埋葬在一起,那麼最有可能陪著劉備的,就只有趙雲了。」沈為把自己的想法說出,王學聽著不住點頭。
「我們可以這樣分析,但是光憑翊軍將軍的印信還不夠,證據太少,不足以定論。」王學在學術上是很嚴謹的人,在下結論之前,總是力求做到論據充分。何況如果確定昨天凌晨發的是趙雲的衣冠塚,那麼對劉備皇墳在p城更是會起到一定的確定作用,這件事情必須要搞清楚才能拍板定案。
「你們可以再進那個墓裡去看看。」趙傑說出了王學心中所想。
「不錯,裡面不是有很多兵器嗎?我們進去看看,如果能找到涯角槍,或者是這條槍的複製品,那麼基本上就可以確定了這座墓跟趙雲有關了。」沈為指了另外一個有可能出現的線索。」《三國誌平話》對趙雲的武器曾有記載,「趙雲使一條槍名曰涯角槍,意為海角天涯無對。」是《三國誌》除張飛丈八蛇矛之外第一條槍。
「我馬上聯繫譚胖娃兒和剛洞子。」一聽趙傑和沈為都發了話要重新進墓,陳勇馬上開始找人做準備。「今天不行,今天不宜動土,明天吧,明天晚上我們一起過去。」王學對日子忌諱這些東西一向都很在意,他是學考古的出身,對很多神秘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認識,對我國農曆上每天的宜忌從來都是嚴格遵守。
「好,那就明天晚上去。」沈為一口答應,轉臉對陳勇道:「讓剛洞子想辦法盡量把洞打大一些,進去之後也施展的開些。告訴他們,這一趟我們額外給他們算費用。」
陳勇笑道:「為哥,你放了他們一馬不說還按市價兩倍價錢收他們的貨,這次他們還敢收你的錢?」
「一碼歸一碼,這次是我們請人家幫忙,不要讓別人說閒話。」沈為對這些事情非常講究,男人做事要的就是口碑,錢是小事情,牌子倒了才是大事。
「石龍對石虎,金玉滿山藏,八陣圖中隱,蓮花繞陵香。」沈為對著王學把這四句如詩如謁的二十字傳說講了出來,說完問道:「聽過這幾句沒有?」
「沒有,你再說一次。」王學邊說邊拿出紙筆,「石龍對石虎,金玉滿山藏,八陣圖中隱,蓮花繞陵香。」沈為邊說,王學邊寫,銀鉤鐵劃躍然於紙上。
「什麼意思?」王學對沈為問道。
「不知道,我也是昨天凌晨才聽別人說起。」沈為剛說出來的時候還想著王學是不是聽過這幾句話。
王學沉吟著道:「p城倒是有一條石龍,江口鎮石龍村東。嘉慶《p城縣志?雜識》記載:「石龍,p城縣治東十五里。其形肖龍,首仄蜿蜒,髻髭迸露,鱗甲崢嶸,有持雨拿雲之勢,長三、四丈許,若經神工鬼斧者然。」這條石龍鑿造於原宋代伏虎寺山門之外,伏虎寺今已不存。只是伏虎寺外為何雕龍,卻是誰也不曾留下片言隻語。」
「你說的這個石龍我們都去過,小為也去過,應該和這幾句裡的石龍沒有關聯。」趙傑插了一句進來。宋代的石龍跟三國時代的劉備墓肯定是沒可能聯繫在一起的,趙傑的頭腦清楚的很。
「不錯,兩者是風馬牛的關係。」王學笑著點頭同意。
「如果我們能確定昨天那座墓是趙雲的衣冠塚,那麼這首謁語的第一句就有著落了。」沈為拿起筆在剛才王學寫字的紙上勾畫著。
「趙雲字子龍,可以對應句中的龍字,墓裡有石棺,存有翊軍將軍印信,石字也有了出處,但是石虎又怎麼理解呢?」王學對沈為的話半是認同半是疑惑。
沈為思忖著道:「趙雲戎馬一生,驍勇善戰,膽略過人,歷史上說劉備在漢中之戰後,曾誇獎趙雲一身都是膽,並且稱趙雲為虎威將軍。此後軍士皆呼其虎威將軍。這是有出處的,只不過沒有官方正授而已。」
石龍對石虎,趙子龍為虎威將軍,這個解釋也只是幾人的分析,可以說是牽強,也可以說是對上號了,當然沈為和王學也沒想過只憑這樣就可以解開劉備皇墳的謎,更何況這四句謁語也有可能是後人的杜撰,試想哪個埋了人還留下謎語讓人猜出來去發掘?種種可能,種種不可能,時間的長河把歷史上很多的事情都埋藏塵封,讓人無從尋找其中的真實情況。
其實這四句謁語前三句的意思只要第一句搞清楚了接下來的兩句都不難理解,最後一句才是最令解謎者費解的,足夠耐人尋味。
「有一定道理,可以作為一個假設先放在這裡,等我們明天晚上進了墓裡再找證據來印證。」王學結束了這次老同學的會晤。
「我們去長壽山,你去不去?」沈為對王學詢問道。
「呵呵,我就不去了,那邊我去的次數太多了,還是在家裡再看看陳勇拿過來的東西。」有了剛出土的文物,王學對遊山玩水提不起一點興致。
想了想王學對站起身準備出門的沈為和趙傑叮囑了一句:「如果沒有特殊的原因,你們這次拿到的東西最好都留在手裡,不要流出去。」三國時代的物件,指不定哪件就是國寶,光是那枚金質的翊軍將軍印信,它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就不可小看,如果真是跟劉備的皇墳有一定的關聯,這批東西更應該妥善保管,以便往後研究。
「你放心。」趙傑巴不得手上捏著點真正有價值的重器,王學這麼一提,他怎麼可能還會出手,絕對是讓沈為當寶貝存起來了。
「這個東西你先拿回去,別的我再看看。」王學把桌上的金質印信遞給沈為。
接過印信,撫摸著上面的龍首,沈為若有所思對王學道:「王學,你不覺得這枚印信埋在p城的蓮花壩這個很閉塞的村子附近,很合周易乾卦九二的爻詞麼?」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王學脫口而出。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句話直接的譯文是龍出現在田間,有利於大德之人出來治事。引申出的意思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已經嶄露頭角,在初露鋒芒的時候,得到領導的賞識,前途光明。也有千里馬遇見伯樂才會身價百倍的意思。
趙雲於劉備,正是這種情況。
據《二十五史新編?三國誌》:趙雲身高八尺,姿顏雄偉,早年在郡衙當差。初平二年,袁紹稱冀州牧後,與公孫瓚相爭,常山郡人公推趙雲為頭目,率領大伙去投奔公孫瓚。也在這一年,劉備亦來投奔公孫瓚。劉備對趙雲非常親熱,常給以幫助。趙雲亦視劉備為長者,為知己,有心相依。經過幾年的奔波和反覆觀察,趙雲對公孫瓚的表現明顯感到不滿意,感到他胸無大志,不識大體,只顧自己,不是可以依靠的主人,便尋機離去。不久,趙雲因兄喪請假回家。劉備知道他不會再回來了,依依不捨。趙雲告辭時說,我終不會背叛您對我的恩德。建安五年春,劉備被曹操打敗後去投袁紹。當時,劉備單身逃出,狼狽不堪。在鄴城遇見趙雲,與雲同床眠臥,密派其外出招募隊伍數百人,對外皆稱劉左將軍部曲。從此,趙雲追隨劉備,轉戰南北,終身不渝。
「有道理,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又多了一條線。」王學的思維同樣很活躍。
「咱們明天晚上見。」沈為笑呵呵的道,長壽山上還有廖哥楊顯和等人等著他們過去,王學家裡不能呆久了。
「明晚見。」王學開門送客。
「老同學,你的生日是七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對吧?」沈為落在最後對送他們出來的王學問道。
「是的,你還記得這麼清楚。」王學有些感歎的道,愣了一下對沈為問道:「問這個做什麼?」
「沒什麼,就是隨口一問。」沈為笑著坐進趙傑的黑色奧迪,揮手離開。
享受閱讀樂趣,盡在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