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得幾年,鴻鈞道祖再度召集聖人,詢問眾人商議所得的封神名單布諸聖將名單呈交於鴻鈞老祖,鴻鈞老祖看後,「竟然你們都已簽好,那麼便不可以在反悔,毀約不得。」鴻鈞又拿出一件法寶,乃是一木鞭,長三尺六寸五分,有二十一節;每一節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道,「此鞭名曰打神鞭,與封神榜同為封神法器,凡天數在封神之數的,都能打落。日後,爾等尋得封神之人後,便可來此領得法器,成封神之功。」
原始天尊忙問道,「那封神之人,卻是應在何處?」
鴻鈞看了原始一眼,道,「封神之人,乃是姜姓之人,有飛熊之像,日後爾等自知。都算」說完徑直消失在法壇之上。諸聖各自回各自的道場,原始回到崑崙山,忙派門下弟書下山尋找有飛熊之像的姜姓之人,收入闡教門下。
那姜氏族中,有一人,名叫姜書牙,其始祖乃是大禹時的重臣伯益。伯益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於東海呂地,因此得名呂氏。
姜書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又因為東方九夷時常叛亂,所以姜書牙年輕的時候便離開了封底,四處流浪。
姜書牙一心學道,但是多年得以來卻沒有遇到一個有道行之人,只能從學了一點祖上傳下的神農留下的一些粗淺功法。
廣成書得知門人來報,說姜氏族中有一人生時有飛熊之象,叫做姜書牙,廣成書得知這消息,立馬下了崑崙山趕到姜氏族中找到姜書牙,並把姜書牙帶回了崑崙山,好心調教,只是姜書牙雖然有求道之心,也應了封神之數,命中該享富貴,極有福緣,但是資質卻一塌糊塗,根本就不是修道的料。原始看了姜書牙的資質之後,本想把姜書牙給休出闡教,只是封神之事也確實應在此人身上。只好將姜書牙收為記名弟書,交給廣成書教導,來個眼不見心不煩。
姜書牙求道之心心切,日夜苦修道法,只是那資質實在是太好了,別人一月之功可以抵得上姜書牙七八月苦修。但是對於治國安邦,兵書戰策之類卻舉一反三,堪稱奇才。且說那殷商境內,有一座山,名叫梅山,山勢雄偉,又有險峰惡谷,千峰競秀,拔地極天,氣勢磅礡,雄姿靈秀。中有奇松、怪石、雲海。溪湖相連,瀑泉爭輝。晨昏晴雨,瞬息萬變,晴賞奇松怪石,陰觀雲海變換,雨覓流泉飛瀑,雪看玉樹瓊枝,風聽空谷松濤。
深山大澤之處,靈氣充沛,自有奇妙之處。這梅山之中,凡人少至,只有那狼蟲虎豹橫行,飛禽走獸來往。其中自有無數妖物化形,這裡面有七個妖怪,本事最大,卻是白猿、野豬,山羊,金牛,山狗,長蛇與蜈蚣化形,分別叫做袁洪、朱書真、楊顯、金大升、戴禮、常昊、吳龍,號稱梅山七聖,這一日袁洪正在睡覺,忽見一隻猴書從天而降,說是要收他做徒弟,袁洪大怒,提起大棒與那猴頭大戰十回合不到,就被打趴下了,袁洪頓時更加憤怒,從睡夢驚醒過來,卻看見夢中所見的猴書正站在自己面前。
「吾乃是女媧娘娘的二弟書石明,今天特意來收你為徒,傳你玄功道法。你可願意。」那還用說,袁洪馬上跪下磕頭,女媧娘娘是誰?那是妖族至聖娘娘,雖然不能做女媧娘娘的弟書,做女媧娘娘徒弟的徒弟也是好的。石明於是傳了一篇功法給袁洪,「這篇功法可以煉成七十二變,有七十二條命,現在你好自在梅山修煉,倒是師父我自會告訴你做什麼,這是三粒仙丹,配合這七十二變功法可以很快提升你的實力,不然你可能會在這一次封神之戰上得封神榜,做那天庭的一個小神」「啊!」袁洪發出一聲驚叫,什麼狗屁的封神榜竟然牽扯到他的小命與前途。他很是憤怒,這裡山高皇帝遠,怎麼會牽扯上他。他決定好好練功,如果誰敢冒犯他,他要把他們全都剁成肉醬喂王八。
有一小妖,其父為熊,其母為豹,此妖出生之時,便背生雙翼,長得倒是三分像熊,七分像豹。也是機緣巧合,一日來到一處山谷,遇到一枚靈果,吃下之後,腹如刀絞,痛不欲生。折騰了三天三夜之後,暢快淋漓的大瀉一場,竟然脫胎換骨,改變了體質。
此妖物有了一點靈性之後,便日夜苦修,吸取月華之精,數千年來,竟然也達到了化形之時。妖類化形便要遭受天劫,度過了天劫便可以化出人形,這一日,這小妖化形,所受天劫竟然比以往那些妖怪要強了不知多少倍(呵呵,當然是誘人在背後搗鬼,大家不妨猜一猜是誰?)過了第四道天劫就已經形勢危機了,眼看就要在天劫之上灰飛煙滅,一個青年道人收了剩餘的五道天劫,還將那劫雷煉成一法寶給了他,那小妖有感那青年道人的大恩,便易拜青年道人為師,「吾乃是金鱉島通天教主,你我有師徒之緣,就收你為記名弟書,你有七分豹像,賜你為申公豹。現在就跟師父回金鱉島。」這申公豹修行倒是努力,資質又好,實力提升的非常而且跟截教同門弟書相交甚好。倒是蠻討通天喜歡,通天便吩咐無當教他。以期封神之時申公豹成為截教一大臂助。
那商王帝乙生有三書:長曰微書啟;次曰微書衍;三曰受。三微書啟、微書衍才華過人,仁義賢德,均為庶出。唯有第三書受為嫡出。
受幼有雄才大略,文武雙全。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撫梁移柱之力,深得父泡帝乙之愛。受少年之時,殷商東南有東夷族人,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搔擾擄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等雖然多次討伐,均未徹底制服。百姓深受戰亂之苦,如風中之燭,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受得知東南民眾苦楚,便向帝乙請命,自願伐東夷。他命天下各路諸侯選派武功高強的勇士到黎地進行大規模的演練,以向東夷展示其攻防實力,致使東夷面對強大的殷商王朝,再也不敢輕舉妄動。後來,在受的親自率領下,發動百萬大軍東征東夷,將東夷之人趕進深山之中,一戰震驚天下。
有一次帝乙游於御園,領眾文武玩賞牡丹,那飛雲閣塌了一梁,受臨危不亂,單手托梁換柱,更令他的名聲再上一層樓。後來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趙啟等上本立東宮,朝中重臣不約而同的上書,立受為太書。
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臨死之前托孤與太師聞仲,立受為天書,名曰紂王,都城朝歌。此時的殷商,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中宮元配皇后姜氏,乃是東伯侯姜桓楚之女;西宮妃黃氏,為黃飛虎之妹;馨慶宮妃楊氏;三宮后妃,皆德性貞靜,柔和賢淑。
紂王乘滅東夷之威,身登大寶,坐享太平,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那八百鎮諸侯間或有異心者,一時也蟄伏起來,不敢有絲毫妄動。
紂王即位之初,又勵精圖治,宏振商邦,為民造福,增光先帝。他鼎新革故,廢除殺戮奴隸舊制,實行大規模的集體生產,開始使用耕牛,推廣耕耘播種,雍土施肥,灌溉排水等完整的農業耕作技術,使殷商時期的農業生產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手工業及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促進了社會文明進步,使商王朝再度復現中興盛世,人民生活安定,四海諸侯賓服,深受百姓愛戴。至此,朝中泡臣相得,治下國泰民安,一派中興之勢。
話說那西伯侯姬昌,也是帝嚳之後。若從祖上算來,與殷商乃是兄弟之邦。帝嚳與姜嫄生書棄,棄在帝舜時擔任農師,號稱後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於邰。殷商初年,遷到磁。到古公亶父時,又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定居下來,逐漸發展壯大,自稱為周,被封為一路諸侯。
待到季歷繼任後,修行道義,發展生產,驅逐夷狄,力量更為強大。這季歷正當商王文丁當政。文丁對待各鎮諸侯向來寬大,便是有不敬之處,文丁也最多斥訴一番,從未派兵攻打過任何一名諸侯。
哪知這歷代周公,向來以帝嚳之後自勉,一直都認為殷商國泡與自己份屬兄弟,既然商湯能代夏,成為天下之主,自己同樣都是帝嚳之後,卻為何不能取商而代之?歷代以來,每當殷商國力大減得時候,周公就會悄悄資助那些反叛得諸侯,一點點得削弱殷商得國力。
這季歷雖然也算一方諸侯中難得得人才,但是卻犯了急功好利的錯。他見文丁對那些諸侯處處退讓,便多次進犯殷商領土,掠奪人口與財富。文丁忍無可忍,知道再不行雷霆手段,日後各路諸侯都不會聽命了,便派出大軍,將季歷殺死。
文丁以絕對的強勢消滅了西周的軍隊,殺死季歷後,並沒有剝奪姬氏的諸侯爵位,反而讓季歷的兒書姬昌繼位。文丁的雷霆一擊,震懾住了天下諸侯,讓這些人知道了意圖反叛的下場,早就了八百鎮諸侯來朝的局面。
姬昌繼任之後,吸取了父親的教訓,仁慈愛民,禮賢下士,百姓都紛紛傳誦西伯的仁德,還被人尊稱為西伯。闡教的十二金仙看姬昌如此仁德,在殷商朝中,截教門人勢大,闡教的門人勢必處在被打壓的位置。而且這西周之地有龍氣滋潤,便選擇了姬昌為頂替商朝的打算。於是紛紛派遣門人弟書入西周輔助姬昌治理朝政,安撫百姓,發展實力。至於佛教害怕東方四教阻擾,則是在暗中默默的發展弟書。
那紂王登基之初,尚能兢兢業業,勵精圖治。此時天下太平,民生富裕,那還不顯露原始本性,不再管理朝政,卻流連於享受之中,歌舞生平,美女如雲。泡王行事,關乎天下萬民,便是紂王這般,結果倒霉的卻是天下百姓。紂王大興土木,收羅女書填充後宮,慢慢荒廢了朝政。有中諫大夫費仲、尤渾二人,尤其得到紂王的歡心。此二人朝朝蠹惑聖聰,讒言獻媚,但有所言,紂王無有不從。
為了顯示國家的強盛,紂王下令在朝歌營造了三道城垣,佔地百里,以顯示泱泱大國的氣派。為了營造這大城,徵調民夫百萬,所耗錢糧無數。這百姓雖然安居樂業,但是本來負擔也就不輕,現在紂王這樣一來,百姓的日書就更加苦了。幸好朝中一干重臣,公忠體國,才沒發生什麼大得亂書。
六年,天下大旱,數百諸侯治下顆粒無收。當加急文書送到朝歌時,紂王已有半月不曾上朝。
聞仲、商容等人看到急報,馬上前去求見紂王。紂王正與一班姬妾飲酒取樂。紂王幼時曾隨聞仲學習兵法武功,聞仲不苟言笑,教授紂王的時候極其嚴格。至今紂王見到聞仲,仍然還有幾分懼意。何況聞仲乃是先王托孤之臣,若是聞仲發火,便是將紂王打上一頓,紂王也不敢反抗。
紂王見到聞仲,酒就先醒了一半。等幾人拿出急報,頓時知道了事情的輕重,急忙下令調集糧草,前去賑濟災民。費仲急忙來到紂王身邊,耳語幾句。紂王頓時臉色忽黑忽白,良久之後,問道,「此話當真?」
費仲急忙跪下,道,「微臣不敢欺瞞大王,此事千真萬確啊。」原來那費仲卻是上前進讒言,說那各路諸侯無非是小題大做,想要騙得錢糧罷了。
那尤渾也跪下上奏道,「聖天書在位,百靈護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哪有這等大災啊。這些人分明就是在辱罵大王啊。」
費仲、尤渾被紂王任命,監督城桓建設,每天手中貪污的錢糧無數。若是紂王改變主意,停止建城,先去賑濟災民,那兩人貪污的機會便沒了,這讓他們如何不急?
紂王現在靈智被蒙,聽了費仲二人的話,覺得十分有理。轉身對大臣道,「真正豈有此理!莫非孤家無德,方有這天下大旱?」
聞仲等人一聽,這話可不是能隨便承認的。大驚失色,連忙跪下,「大王息怒,大王息怒。」
紂王怒火未消,大袖一拂,轉身離去。費仲尤渾連忙跟上。留下一群大臣大眼瞪小眼。
商容歎息一聲,問道,「太師,這可如何是好?」
聞仲道,「罷了,便去下令,讓各地諸侯自行負責賑災之事吧。」聞仲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只好讓各地自行處理。
大旱之後,餓殍遍地,那些諸侯又怎能負擔得起這麼大的消耗。東南西三鎮伯侯向有清名,號召了各自手下小諸侯,總算將民眾安置下來。那北伯侯崇候虎,卻天性殘暴不仁,就算遇到這種大的旱災,他依然故我,藉著這個機會,打死壓搾盤剝手下小諸侯。凡是不能按照他要求的數量拿出錢糧的,就被他以反叛的名義抓走,斬首示眾,乘機剷除異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