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朝上國幾千年的明歷史中,歷朝歷代的皇帝,無論是昏庸還是賢明,對於番邦進貢都極為重視,上到派出士兵親自護送番邦使臣進京,下到大街小巷打掃一清,這些都是有歷史記載的。
大明朝兩百多年的歷史中,並不缺少番邦進貢,而且相比於歷朝歷代由過而不及,從最初的永歷朝,派鄭和下西洋揚國威,在到後來因為朝廷財政困難懼怕番邦進貢,間接的拒絕。
每朝每代有番邦進貢,無論是打著什麼旗號來的,都能被臣們歌功頌德一番,表示這是皇帝治武功了得,周邊各國才會派人來進貢,所以番邦進貢一般都會得到大量的賞賜,這些賞賜的東西總和加在一起可能比該小國全年的稅負還要多,所以到了後來,各小國就把進貢當成了生意做,每到饑荒年或者是財政困難時就會派幾個人,拿著幾個破椰子或者抓幾隻當地的野生物跑去進貢討賞賜。
1641年,4月18日
由錦衣衛都指揮使鄭鴻逵通過大明秘密情報系統傳上的番邦外交書,已經與三日前,親自送到了崇禎手上,另外隨書一起附上的還有一封鄭鴻逵對澳洲共和國的解釋。
解釋的基本內容就是,這澳洲國人長得和大明人一樣,甚至是同祖同宗,他們自稱是前宋崖山後裔,因不願歸順元兵所以先祖飄揚過海,到達了萬里之南的澳洲,落地生根,距今已有百年,以自立為一國,當下國內實行的是共和,皇帝由人民推選而出。
起初崇禎對於這份番邦進貢國書只是好奇,畢竟這澳洲國什麼的還是第一次聽到,心想這又是哪冒出來的,可是一看鄭鴻逵的信就知道了,這澳洲國感情就是前宋後裔,跑到了海外建立的國家,這會是要來認祖歸宗了嗎,正被遼事和民變煩姓的崇禎,心想這感情好啊,這就說明自己還是一位仁君。
可是接下來看到越來越多的解釋就高興不起來了,感**家不是認祖歸宗,而是要來進貢遞交外交書,這啥意思,都自建一國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爾等雖然漂泊海外,但終究是大明子民,怎可獨自立國。
當場崇禎就將書狠狠的摔在了地上,並且叫罵道要派兵把這個什麼澳洲共和國滅了,可是一想現在的煩心事,貌似想要滅這個所謂的澳洲國還真的做不到,人家鄭鴻逵說了,這澳洲在萬里之南,非寶船之巨艦不可到達,大明的寶船早就沒有了,就是海上力量都完全依靠收編的鄭家。
等氣過了,小太監了安慰了幾句,崇禎也就感覺沒那麼生氣了,人家是前宋後裔,雖大明繼承宋統,可是人家先祖出海那會,還沒有大明呢,所以也不能說人家有啥錯,這要按照真正追究起來,人家才是正統啊,繼承前宋的。
趕緊的讓小太監把書撿起來,送到內閣,此時的內閣首輔是范復粹,老范同志是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崇禎元年為御史,因告發董懋中等,受到崇禎賞識,後巡按江西,陝西,對兩地的財政、防務進行了有效的改革,受到崇禎褒獎再次回京在大理寺任職。
不久竟直接升任禮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已大理寺之職代理刑部,進入內閣,為明朝罕見的提拔。
范復粹也算是頗為得到崇禎賞識之人,要不然也不會如此陞遷之快,在他主持內閣期間雖多次受到彈劾而請辭,但都被不允,可見崇禎對他的重視程度。
書是通過錦衣衛的秘密渠道送到的崇禎手裡,所以也就沒有經過鴻臚寺在到內閣,所以朝中大臣此時還並不知道,有番邦送來書要進貢。
「列為大人,這澳洲番邦呈送的書,爾等可看了。」范復粹環視眾人一眼,極為認真的問道。
「大人,這澳洲之國本就是我大明子民,爾等未得先皇恩准就在海外私自立國,此舉與謀反作亂有和不同。」
「陳大人此言差矣,這澳洲國之人,雖與我大明子民同祖同宗實屬一脈相傳,但畢竟已在海外漂泊百年,又是前宋崖山之時出的海,這算起來和我大明還真的沒多大傳承關係,用作亂一詞不妥。」
「不,不,李人此話差矣,雖澳洲與大明無傳承關係,但我大明畢竟繼承前宋正統,這崖山後裔禮當來前來負罪,我大明以立百年,為何現在而來。」
內閣裡幾位大臣們一番發表見解之後,就是沒有說出一個是見與不見,還是要下罪於使臣。
每當你說有罪,立馬另一方就站起來說,人家何罪之有,至於說為何幾百了現在才來朝貢,人家不是說了嗎,居住之地長年有颶風巨浪,非巨艦而不得出,現在來是因為耗費百年巨艦建成,所以才得以出海,有感祖先之教誨,所以這才回來看看。
幾人你爭我辯,一盞茶的功夫過了也沒得出個結果來,到是坐在一旁一直沒有跟著爭辯的的范復粹有些看不過去了,這要是在這麼爭辯下去恐怕就是到明天都得不出個結果來。
「列為大人,聽我一言如何。」
「大人請言。」
范復粹拱了拱手表示感謝,「依我之見若是下罪於來使,恐怕不妥,但若是不見又失於禮儀,若是召見,一番賞賜則是必不可少,眼下朝廷各地都需用銀,皇上連皇家私藏的寶物都已拿出不少出來,恐怕已拿不出賞賜。」
「既然澳洲人此次進貢的書裡只是說回家看看,那就請皇上恩准澳洲人每年都可回其祖籍祭拜居住,這也算是一種賞賜,列為大人覺得如何。」
不得說范復粹還是人才了得,很對找台階下,皇上將這書交予他們處理的意思,就是問見與不見,但又話裡透露出國庫空虛沒有餘錢。
「大人此舉甚妙,既可以省去寶物錢財賞賜,又能揚我國威。」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