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以癡為念

正文 第一章 回顧1 文 / 洗衣做飯

    中雨小雨夾雜著陣雨已經淅淅瀝瀝下了半個月,這在8月份的氣候來說,是很罕見的。時鐘的指針已經指在了凌晨1點,z國中部山區裡氣溫很低,只有10度左右,張峰穿著單衣站在窗前,癡癡的望著遠方,電腦裡放著哀傷的音樂,李宗盛沙啞的嗓音如泣如訴地、聲嘶力竭地唱著:「我全心全意~~~~~等待著你說願意,也許是我太心急~~~~竟沒發現你眼底的猶豫~~~~」左手夾著的煙上剛剛飄起的淡藍色煙霧被山區夜間的寒風一吹,碎了一地。窗外小雨瀝瀝,寒風陣陣,萬籟俱寂,樓下街道上昏暗的街燈把這漆黑的山間夜晚點綴出一小塊、一小塊的亮斑。只著單衣的張峰像是完全感覺不到寒冷,任憑風雨飄打在身上也一動不動,在這個夜裡他已經保持這樣的姿勢很久,像這樣站在窗前的夜晚也已有5天。一輛小車從張峰樓下駛過,車燈映照在張峰的臉上,那是張蒼白的、憔悴的、絕望的臉,目光呆滯,時不時還有一兩行淚水悄無聲息滑落臉頰。張峰那早已乾枯脫水,佈滿裂紋的嘴唇輕輕的、有節奏的開合,如果此時有人在他身邊靜靜地、仔細地聆聽,會發現他在反覆念著普希金的詩歌《我曾經愛過你》「愛情,也許在我心中還沒有完全消亡,但願它不會再打擾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難過悲傷。我曾經默默無語地、毫無指望地愛過你,我既忍受著羞怯,又忍受著嫉妒的折磨;我曾經那樣真誠、那樣溫柔地愛過你,但願上帝保佑你,另一個人也會像我愛你一樣.」這樣的夜晚結合張峰那悲催的身影,是的~~~~~~張峰同學失戀了(至少他這樣認為)。這是個很奇葩的失戀,結婚都已經6年的30多歲的男人早就應該是生活過日子了,失哪門子戀?讓我們從頭說起吧!

    60年代國家大搞三線建設,就有了這個在大山深處的、直屬於國務院部委的廠礦。張峰的父母響應國家的號召,先是上山下鄉當知青,然後離開城市周邊的農村知青點來到大山深處當工人,在工作和學習中結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並經組織批准組建了家庭,這時已是70年代末期,張峰父母將近而立之年。婚後1、2年,張峰來到這個世間,這是個很平淡的出生,沒有稀奇古怪的徵兆,即沒有滿室的紅光異香,也沒有什麼祥瑞異獸在產房前徘徊,唯一值得說的是張峰是逆產(也就是腳先出來),差點害死自己和他媽,還把產房外的他爸嚇的體如篩糠,面色慘白,那時是80年代初期。托鄧爺爺的福,改革開放開始了,物質極大的豐富,張峰小時候生活上沒吃什麼苦。還是托鄧爺爺的福,計劃生育正好到最嚴厲的時候,對於這個獨子父母傾注了太多的希望,張峰在**和精神上倍受摧殘。本來好強自立的一個人,小時候在獲得成功時得不到父母的表揚,只有凶神惡煞的批評:這麼點小小的成就就不得了了,你還差得遠,你看看別人家孩子如何如何(所以說我們都討厭別人家孩子)。還有就是被別的孩子欺負了,奮起反擊獲得勝利,回家後迎頭一整痛揍,理由是:為什麼他欺負你,沒見他來欺負我,肯定是你不對(荒謬啊,還有比這更混賬的邏輯嗎)。如此等等,反覆發生,在多次溝通無果後,張峰變了,嚴酷的教育改變了張峰的本性,他不再努力幹什麼,也不再表達自己的觀點,連學習都是得過且過。上學、上課時走神、放學後路上玩不想回家、被老師告狀、回家挨揍、情緒低落作業沒寫好、老師再告狀、回家再挨揍,這個無限循環的怪圈伴隨著張峰度過了整個童年。到少年後,挨揍的次數少了,張峰又迷上了課外書籍,特別是在父親的影響下看了太多的諸子百家,那些都有道理但是又相互對立的思想,使張峰內心矛盾、迷茫。(我們有理由相信張峰後來的矛盾軟弱、思維荒誕起源於他的悲慘的童年和迷茫的青少年)。

    讀書不成,沒考上大學。那時候上大學還是很嚴格的,就張峰的成績勉強上完高中後,大學肯定是沒戲。那就直接點,初中畢業就上技校,然後就業吧。張峰父母此時混的還行,都是幹部還當著小官,再加上職稱,說是過著小康的生活還是沒問題的,對張峰來說生活毫無壓力。再加上已經沒什麼追求,所以這樣簡單而直接的生活張峰過的很開心,至少工作後父母就不會再怎麼管束了。在技校期間張峰第一次談戀愛(這樣說玷污戀愛這個詞,只是方便你理解,根本就是肉慾沒有愛),也是在此期間張峰結束了處男的生涯(要感謝張峰不是太矮的身高175公分;不是太醜的面容:可以用清秀,有點小帥形容;和還算富足的生活條件)。那個女孩就沒什麼好議論的了,張峰就沒追,之所以不拒絕只是想試試女人的滋味。不到半年分手,張峰只是對朋友歎息了一聲:「這麼美妙的滋味,可惜了!」(~~~~~我們可以得知他是個賤人)。然後是畢業工作,這裡要說3件事:第一,張峰真正的初戀開始於上班半年後,那是個長髮飄飄的女孩兒,第一眼就讓張峰著迷,然後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追求,張峰獻盡了慇勤,說夠了好話,終於歷時半年拿下。那個時候的張峰整個人都飛了起來,心裡憧憬著再大點就結婚,他會把她捧在手心含在嘴裡。好景不長,不到半年女孩兒要分手。可以理解,人家外面來的,見過世面,為人自然不像張峰這種生在山區,長在山區,接觸的人和事物相對單一,從而顯得單純的人。人家需要的是上進的男孩兒,張峰的性格害了他,本來努努力還是可以的,但是關鍵時刻懦弱使他放棄了最後一搏的勇氣,那些荒誕的,患得患失的念頭,再加上無謂的自尊,使得這份初戀(真正意義上的初戀)過早的夭折,從此,那個長髮飄飄的女孩兒化為了張峰記憶中一個特殊的符號。第二,分手後張峰受到極大刺激,開始努力工作表現自己。領導很欣賞他,多次表現出提拔的意圖。張峰還是很高興的,雖然說張峰在事業上沒什麼要求,不過誰都不會拒絕更上一步,於是張峰越發的努力工作。但是現實又一次給他上了一課,光是欣賞是沒用的,都已經暗示過你多次了,你還是懵懵懂懂,不來點「硬貨」光是埋頭表現是沒用的,於是副主管的位置和他擦肩而過。張峰回頭想了想,確定自己做不出那些現實社會中溜鬚拍馬、迎來送往的勾當(本性還是善良而單純的),再加上第三件事的影響,他決定離開這片大山,出去見見世面,所以乾脆放棄了事業的追求,一門心思暢想著外面的世界,幻想著過一種全新的生活。第三,在張峰努力工作的時期,他碰到了第3個女孩兒,那只是個才上高3的學生,長相很可愛,身世很可憐。女孩兒的父母在

    她童年時離異,女孩兒和母親回到老家相依為命。然而更悲慘的遭遇降臨在女孩兒頭上,沒過多久,她母親因病去世了,她只好借住在親戚家裡,過起寄人籬下的生活。寄人籬下的日子是不好過的,於是女孩兒養成了倔強和過分敏感的性格。直到女孩兒上高中才回到廠礦,和自己父親生活在一起(此時她父親已經再婚並又給她添了個弟弟,她在家裡的處境可想而知)。在高中前2年,她認識了一個男孩兒,發展了一段戀情。不幸在高三才開始就又一次光顧了她,那個男孩兒拋棄了她,另結了一個新歡,就是在此期間,女孩兒通過網絡認識了張峰。張峰很憐惜她,面對主動的靠近一直保持著距離,他不想傷害到那個讓人憐惜的女孩兒,他十分清楚他們之間是不可能的,或者說~~~~女孩兒拿他療傷的企圖十分明顯。但是張峰面對她努力的靠近,越來越明顯的暗示還是屈服了,只是保留著底線,在無數次的機會中始終沒有去佔有她的**,張峰知道那個女孩兒到外面讀大學的時候就是分手的時候(解釋下:這個大山深處的廠礦很大,國營性質,配套設施很齊全,不但有自己的醫院,自己的商場,還有自己的學校:從幼兒園到高中一應俱全),他只是她生命中的過客,讓她留著清白之身去得到自己最終的幸福吧(如果還有的話)。果然,在那個讓z國無數學子痛苦的黑色7月過後沒多久,張峰第2次失戀了,他以為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可是心疼照樣洶湧襲來,自以為是的心理建設在這排山倒海的浪潮下連一秒鐘都沒有堅持住(我時常都在考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到底是勇敢呢?還是愚蠢呢~~~~~)。在經過吃不下睡不著的3個月後,張峰決定辭掉工作,出去讀書。父母很開心,積極的聯繫學校,承認拿高價就讀。本來一切都應該好起來的,但是生命中一個極大的轉折來到了(沒這個轉折就沒有以後的故事),張峰的母親突然被確診為肺癌晚期,已經擴散到骨癌,不到3個月就撇下張峰父子兩人走了。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母親已經完全喪失了語言能力,聽醫生說連思維都是混亂的,已經徹底沒有了邏輯。但是在嚥氣前,母親突然努力的伸出雙手分別抓住了張峰和他父親的手,用盡了全身的最後一點力氣,把張峰和他父親的手連同自己的手牢牢地按在了一起。母親急促的呼吸著,眼神黯淡,沒有焦距,目光茫然地左右掃視,張峰看得出來母親那哆嗦的嘴唇是想最後再說點什麼,於是張峰低下頭去仔細地聆聽,除了急促淺薄的呼吸聲,其他的什麼都沒有~~~都沒有~~~~~~~沒有!張峰母親心中應該有太多的不捨,捨不得辛苦孕育、撫養長大的孩子,捨不得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捨不得自己努力經營、拚命守護的家~~~等等等等,可是,永遠不會有人知道那時她心中到底在想什麼。張峰眼睜睜看著母親慢慢閉上雙眼,感覺著母親的手漸漸失去力量,聽著那呼吸聲逐步減弱~~~減弱~~~~張峰想哭,想大叫,想歇斯底里,但最終還是什麼都沒做,只是瞪大了雙眼張著嘴看著~~~~看著~~~~腦海中一片空白。在辦完喪事一星期後的一天,張峰的父親把張峰叫到面前,說:「現在面臨著這麼一個情況,我們家剛在市區買了房子,用光了積蓄,省城的房子還要還貸,我的工資只夠還貸或者是供你讀書其中一樣,你考慮下,告訴我你的選擇。」張峰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裡,獨自一人考慮了3天,他知道這2套房子是母親死前的心願,母親對這2套房子付出了很多,也憧憬了很多。「還是自己放棄吧,放棄夢想。」張峰如是想到。也就是在這3天內,張峰終於哭出來了,遲到的淚水顯得那麼迫不及待,奪眶而出,滾滾而下,這是個讓人心中發疼的決定。當張峰把決定告訴父親後,明顯聽見父親鬆了口氣。看著父親已經斑白的鬢髮,憔悴的面容,張峰知道父親捨不得自己,知道父親的孤單,於是一直到最後發生了那麼多事,張峰都沒有後悔過自己當時的選擇。這是2003年的1月,記住這個日子,張峰的選擇固然後來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太多的人,改變了這個世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