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射鵰之逆天:完顏康

《》章 節目錄 第七十章 蜀國傳檄 文 / 我生待明日

    三月十五日,臨安皇宮的早朝。()

    平章軍國事韓侂胄出班奏道:「皇上,川中戰報,轉運使安丙、監興州、合江倉楊巨源和興州中將領李好義、**、朱邦寧等人謀刺反賊吳曦,事敗遇害,株連千人。」

    宋帝揉著太陽穴道:「嗯,忠義可嘉,著禮部議定賞賜。」

    韓侂胄期期艾艾地道:「反賊免了三年的賦稅收買人心,還把吳家佔據的田地分給租戶,還發了求賢令,聲稱要有功必賞、用人不疑……」

    宋帝冷哼道:「宋德不衰,吳曦怎麼掙扎都沒用,再聯繫義士。」

    韓侂胄應命退下,一使眼色,資政殿學士錢象祖硬著頭皮出列,掏出兩卷紙,奏道:「偽王發了檄文告示蠱惑人心,已經傳遍大江南北了,軍心民心都頗有浮動。」

    小太監呈上,宋帝接過匆匆一閱,氣得直哆嗦,「誰,誰寫的!?朕要把他挫骨揚灰!」扔到地上,狠狠地用腳踩著,跺著。

    檄文告示顯然出自一人之手,很淺顯,平民百姓都能聽懂,檄文裡只是簡單地羅列罪名,告示裡則附有解說,曰:

    「趙氏自祖趙匡胤弒主篡位而至今之趙擴擅起兵端,個個罪惡滔天,有十大罪,天怨人怒,神憎鬼厭,趙宋必敗必亡。

    其罪一,趙匡胤欺孤兒寡婦,輕竊江山。

    趙匡胤,本是周將。周世宗雄才大略,諜知遼穆宗耶律述律嗜酒好殺,立時親征北伐。周軍銳甚,本可復燕雲十六州之故土,一雪前恥,然大軍之中,防護何等周密,周世宗莫名其妙地得『帛,周軍遂敗。匡胤時任殿前副點檢,京中謠言謂『點檢做天子』,於是駙馬被罷,剝奪兵權,匡胤升為點檢,手握重兵。世宗即薨,隨又有謠言北疆有警,太后全心信任匡胤,盡付兵權,然匡胤出京禦敵,卻只到陳橋即黃袍加身,回師逼幼帝禪位,旋殺此子。黃為帝王用色,軍中倉促間何得?巧合,可一可二,再三再四,必人為矣。世宗之病、駙馬之罷、邊警之謠、黃袍之備,環環相扣,匡胤終繼五代十國之傳統,以武將弒主而篡位稱帝。

    趙匡胤欺孤兒寡婦,天下得之不正,故上天降罪,禍及子孫,令宋嫡脈屢絕,今已三矣。(幼兒自然無子,傀儡身不由己,亦可不計;二十及冠,之後死而無子者方可謂絕後。)自始皇稱帝,享國達百年者,有西漢、東漢、東晉、唐、宋四朝。西漢享國二百十五年,傳十三帝,唯成帝驁二子為尚妒的寵妃趙合德所殺,無後。東漢享國一百九十六年,傳十四帝,唯桓帝志無後。東晉享國一百又三年,傳十一帝,唯哀帝丕無後。唐享國二百九十年,傳二十四帝,直至後期宦官掌權,擅行廢立,數帝被弒,子亦難免。宋,立國二百四十七年矣,趙禎(宋仁宗)年五十四卒,趙煦(宋哲宗)年二十四卒,趙構(南宋高宗)年五十六卒,皆無嗣。今之趙擴,年已四十,生有六子,亦皆夭亡,蓋天懲其自不量力、擅起兵端之罪矣。

    天下,何其大利也,以周之大德,欲得之於商,尚須伐紂,況他人乎?然上天獨咎趙宋,令其小兒多夭,蓋責其欺孤之大罪也。

    其罪二,趙匡胤錯失良機,永失燕雲十六州。

    趙匡胤欺軟怕硬,敢弒幼君不敢攻遼,定先南後北策,九年後,遼穆宗為奴隸弒,遼景宗耶律賢立,行寬政,遼勢復強,終為中原之心腹大患,趙匡胤錯失良機,真鼠目寸光也。滅後蜀、南漢、江南何足誇耀,此皆漢家政權,兄弟耳,為契丹外族欺則無還手之力,可謂『內鬥內行,外斗外行』。

    其罪三,趙匡胤重文抑武,磨滅血性,奴化漢族。

    吾中原之民,本任俠尚義、慷慨豪邁,秦霸西陲,趙至北海,楚平南疆,齊服東夷,歷來只有中原人大敗蠻夷,四方來朝,故有中國之稱,天朝上國,何等榮耀。劉邦獻女於匈奴求和,美其名曰『和親』,中華首次辱於外族,漢文帝、景帝知恥而後勇,勵精圖治,二世後積蓄良多,至武帝驅逐匈奴,終於雪恥。趙匡胤自己篡位,也怕他人效仿,遂大力重文抑武,鼓吹『仁』字,千方百計磨滅漢人的血性。春秋諸侯何其多也,趙匡胤定國號,不用夏商周秦之正朔,不用趙齊魏楚之大國,亦不自創,而用宋襄公之『宋』。宋,小國耳,宋襄公因之挑釁大國,欲稱霸主,卻又以仁義自詡,不擊半渡之兵,宋兵因此死傷殆盡,宋襄公終身死國削,為天下笑。今之漢家男兒,懦弱,要財給財,要命給命,絕不反抗,與婦兒何異?妄稱男兒!摧毀己族,此夏桀商紂周幽漢靈晉惠隋煬唐僖不願思亦不敢為者,趙匡胤因一己之私而為之,實為千古罪人。

    其罪四,趙光義假借母命,弒兄殺弟。

    匡胤病,光義入見,燭影斧聲,其後匡胤死,光義即位,罷兄親信宰相趙普,後趙普獻金匱之盟,立復位。據說,杜太后臨終遺言:『汝百歲後,當傳位光義,光義傳光美,光義傳德昭。夫四海至廣,能立長君,斯社稷之福也!』匡胤遵從,是為金匱之盟。然短短四年,匡胤二子,德昭被逼自殺而德芳被暗殺,弟光美坐謀反,流放而死,趙光義終穩坐皇位。

    自啟建夏,王位交替即是父傳子,子傳孫,無傳弟者,杜太后豈會異想天開?皇長子德昭英明睿智,匡胤豈會棄親子而傳弟?天家無情,以金為例,金太祖傳位於弟金太宗,然之後其孫金熙宗及海陵兩朝,陸續殺太宗子孫百餘人,太宗遂絕後。光義此舉,人情可憫,法理難容!

    其罪五,趙恆(宋真宗)雖勝猶敗,澶(chan,第二聲)淵之盟,資敵銀帛,養虎遺患。

    寇准軟硬兼施,鼓動趙恆親征,宋軍士氣大振,本已敗遼,當趁勝追擊,永除後患,然趙宋的怯弱深入骨髓,趙恆戰勝求和,立澶淵之盟,宋對遼稱侄,每年予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花錢買平安,自此而始。其後百年,遼宋無大戰,契丹族得以學習中原的先進文化,燕雲之人被棄,不得已自認遼國人,而宋臣繼續文恬武嬉,金國初興時,百萬宋國禁軍已從對遼一觸即潰上升到了對金聞風而逃的地步,故金軍渡黃河天險,不損一兵一卒。

    刀不磨不利,軍豈可無戰?邊境太平尚且要無事生非、實戰演練,宋北有遼,西北有夏,西有吐蕃,東北又出金,自棄手中刀,雙手捧金帛,哀求敵不犯境,焉可得哉?如開始就不與遼定盟,年年爭鬥,雖然必有士卒為國捐軀,必有幾家悲痛,但以我漢族人口之多,契丹人口之少,終能拼盡契丹小族,取回燕雲牧馬之地。官軍亦可愈戰愈強,縱金國興起,又有何懼?豈不勝過靖康時山東、河南、川陝路路哭泣?

    其罪六,趙頊(宋神宗)志大才疏,妄變家法,圖謀小邦,喪師辱國。

    王安石之才只可治一州,其青苗法等必需知縣廉能,趙頊不先整頓吏治,急功近利,推行新法,賦稅反而更重,熙寧變法豈能不敗?元豐四年(1081年)西夏內亂,趙頊用人不當,大軍無功,次年永樂城陷,喪師數十萬人,且圖謀素來恭順之小邦交趾三年,終惹其報復,連陷廉、白、欽三州。嗚呼,其志可與三征高麗而無功之隋煬帝比肩矣。

    其罪七,趙佶窮奢極侈,興花石綱,信任奸佞,官逼民反(此人最大的罪過就是「海上之盟」聯金滅遼,引狼入室,不過,我不好提,一筆帶過)。

    其罪八,趙構誣殺岳飛,陷害父兄。

    趙構懼父兄回國,帝位不保,故連下十二道金牌招回欲直搗黃龍、迎回二帝的岳飛,且指使秦檜誣殺之,和議結果只迎母韋後歸,不提長兄趙桓,即是明證。天日昭昭,天日昭昭,何不佑忠臣良將!

    其罪九,趙慎知人不用(這個罪名比有眼無珠還重),首鼠兩端,坐失光復中原之機。

    建隆初,金主亮被殺,南下兵北撤,新主根基未穩,契丹遺族撒八、窩罕在西北,漢族遺民耿京、王友直等在中原,紛紛揭竿而起,李寶奇襲山東,全殲金國水師,吳璘收複數十州,漢唐古都長安觸手可及,宋國諸帝陵墓近在咫尺,此光復中原千載難逢之機。

    宋之良臣,虞允文,史浩,辛棄疾,陳俊卿也;名將,吳璘,李顯忠,楊存中,魏勝,陳敏,趙撙也。趙慎何為?先詔令吳璘放棄陝西重鎮德順軍,致新復三路十三州失陷,傷亡三萬餘;張浚,導致富平之敗和淮西兵變,趙構稱其『專把國家財物名器做人情』,趙慎惑於虛名而用之,浚以真州敗逃的邵宏淵牽制李顯忠,又造成符離之敗,聞訊一退千里,竟欲私自遣使求和!又用劉寶,導致淮東防線崩潰,魏勝身死。趙慎自己,忽用張浚,欲戰,忽用史浩,欲守,忽用湯思退,欲和,首鼠兩端,視百萬士卒性命為兒戲,豈不謬哉!

    其罪十,趙擴擅起兵端、蠹耗國用、疲睏民力、荼毒生靈。

    前年四月武學生華岳上書,有『將帥庸愚,軍民怨懟,馬政不講,騎士不熟,豪傑不出,英雄不收,饋糧不豐,形便不固,山砦不修,堡壘不設,吾雖帶甲百萬,餫餉千里,而師出無功,不戰自敗。』句。趙擴坐井觀天,偏聽偏信,夜郎自大,一意孤行,終至大敗虧輸,軍喪國削,江淮數十萬生靈,皆死於其一念之差!

    趙光義之後皆膽小如鼠,趙匡胤之後皆識人不明,天亡趙宋,豈天命哉,人事也,奈何奈何。」

    主憂臣辱,文武百官跪了一地,還是韓侂胄膽氣壯,回話道:「上面有署名的,是明教的琅環明王。明教就是徽宗時造反的方臘的那個邪教摩尼教,偽王跟他們狼狽為奸,已立明教為偽國教,幾個兒子都入了明教。微臣多方打探,得知這個琅環明王是五年前加入明教的,身份隱密,只有明教教主才知道他究竟是何人。」

    宋帝怒氣沖沖道:「你是說,此人辱罵太祖太宗真宗神宗徽宗高宗孝宗諸帝,還罵了朕,朕卻拿他無可奈何?韓卿,你太讓朕失望了。」

    韓侂胄額頭汗水涔涔而下,「皇上息怒,莫傷了龍體。臣等已經商議過,金人必會除他。

    反賊不只發了這檄文告示,還散佈謠言,說名士陳威見檄文,於三月三日未時一刻面見吳曦詰問:『公知天朝上國之榮,奈何受金之冊封?奪我中原故土者,金也,此不共戴天之仇。』吳曦哂道:『古來成大事者,必先受大國冊封,金太祖亦曾受遼之官職冊封。爾等書獃子,豈知吾志?』

    皇上您看,吳曦此話簡直就是說他要滅金國,雖是吹噓,但金國豈能容他?皇上,是否派人去金國探探那宗浩的口風?沒有金國牽制,我們平叛易如反掌。」

    宋帝冷然道:「那還不快去辦?!」拂袖欲退。

    錢象祖哭喪著臉道:「皇上,那份檄文通篇都是誅心之言,可是,第一條怎麼反駁?還請皇上明示!」其心中愁苦是無以言表:萬事非天意即人為,我們當然不能承認是上天讓皇上無子,那麼就是後宮爭寵謀害皇嗣了,比如告示裡提到的漢桓帝之寵妃趙合德,她下過多少次墮胎藥沒人知道,但她親手殺過兩個才出世幾天的皇子,史書上寫的清清楚楚。這個也不能認啊,若說皇上連一個小小的後宮都理不好,連親生兒子都保不住,哪裡能治理好天下呢?哪裡能澤被萬民呢?韓侂胄真該死,縱虎歸山,放吳曦回四川,搞成這樣,還要我來上奏這個鬼檄文,不就是因為我反對他北伐嘛,我的前程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