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射鵰之逆天:完顏康

《》章 節目錄 第十八章 世易事異 文 / 我生待明日

    當實力足夠時,人才會產生野心的苗頭,而且,這根苗子會隨勢力的擴展而長大。上輩子我只是個普通人,一開始,我只想還在這個世界的時候好好享受一下,不要十八歲就被毒死了我就心滿意足了。在趙王府受了十年的皇室教育,耳熏目染下,我已經不滿足於有吃有穿了,我還想要聲名地位,還有,權勢。我也有金匱玉碟,有內廷司的赤印寶冊,證明我的皇族身份,我相信趙王在我的身世上做得天衣無縫,我是金國皇孫,未始沒有九五之份。嘿,我已經是二世為人了,早看穿生死了,死,不過是新的起點,今世我有這麼好的出身,這麼好的機遇,百世難求,我不想碌碌一生,寧可博一把,「不能流芳百世,便要遺臭萬年」(東晉大司馬桓溫)。

    我想過很久,我將來走什麼樣的路呢?

    投宋?給我理由。除了這具身體是漢人外,還有什麼理由嗎?漢人為什麼就一定要助宋?宋朝僅僅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啊。

    我不喜歡宋朝,那是中國歷史上最軟弱的朝代,重文輕武,無能復無恥就是趙宋諸帝的遺傳特性。方臘漆園誓師時就說:「天下國家,本同一理。今有子弟耕織,終歲勞苦,少有粟帛,父兄悉取而靡蕩之;稍不如意,則鞭笞酷虐,至死弗恤,於汝甘乎?」「靡蕩之餘,又悉舉而奉之仇讎,仇讎賴我之資,益以富實,反見侵侮,則使子弟應之,子弟力弗能支,則譴責無所不至。然歲奉仇讎之物初不以侵侮廢也,於汝安乎?」靖康之恥真是所有炎黃子孫永遠的恥辱。眼不見為淨,趙宋趕緊滅亡才好,我不介意加把力。

    穿越文中,去宋朝助宋國滅遼滅夏滅金的人,都是怎麼成功的?遇到微服出遊的宋帝,大談特談三冗之害,被驚為天人,從此飛黃騰達,變法革新,大展神威。

    小學生的臆想。初中歷史課本上清清楚楚得寫著,北宋兩次變法,宋仁宗時,范仲淹主持了慶歷新政,宋神宗時,王安石主持了熙豐變法,即通稱的王安石變法,前者溫和,後者激進,但兩次都是以失敗告終。宋朝能存在,而且延續了三百多年,自有它的道理。

    冗官之害誰人不知?無數宋臣提過,宋帝聽得耳朵都生繭了。可管理國家的就是官啊,吃下去的肉還能吐出來嗎?裁汰冗官是跟整個統治階級作對,有皇帝的支持又怎樣?又一個晁錯。誰能單槍匹馬地做成,有如此手腕,何必穿越?現代沒有政府機構臃腫的問題嗎?去競選國務院總理好了。

    再說冗兵,宋國怎麼會有冗兵?他們認為「每募一人,朝廷即多一兵,而山野則少一賊」,這是作為社會福利機制存在的,而且效果顯著,宋朝的「農民起義」確實比以前的朝代少多了,規模也小。《水滸傳》是小說,宋江那班人的歷史記載是「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張)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擄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宋史·列傳第一一二·張叔夜傳》)這個張叔夜是個忠臣,隨趙佶趙桓北上,路上病死,敗在他手上的大盜宋江就更不值一提了。方臘那次算是宋朝最大的了,也沒鬧多久,因為宋國普通百姓雖然生活水平比統治階級低很多,可也有吃有穿,能討老婆養孩子,幹嗎跟人造反?所以,這麼有效的措施怎麼可能廢除呢?宋軍良莠不齊,戰力差,那有什麼關係?能鎮壓可能的小小國內反賊就行,打不過外國就賠錢唄,遼夏金不就是為了錢嘛,宋國夠富,出。總之不讓武將當權,這是老祖宗的教訓,他就是陳橋兵變,皇袍加身,才當上了皇帝。既不讓精兵,也不讓選將,軍隊戰力怎麼可能提升?怎麼可能滿足某人打這打那的幻想?

    別以為送個槍炮專家去就行了,武器終究是要人使用的,百分之百的可能,等你給某只小部隊配上先進的槍支,就會莫名其妙地死了。宋國寧可「將不知兵,兵不知將」,就是防武將篡位,狄青、岳飛尚且不免,何況是一個能造出無敵於天下的火器的人呢?鑄劍大師歐冶子就是這麼死的。蘇伯衡的寓言《空同子瞽說》裡有個「錦雞吐綬」(自己上四庫全書查吧,我很小時在《世界寓言故事選》上看到的譯文,網上找不到原文),以錦雞喻士人,切勿自我炫耀。

    至於冗費,宋朝官員俸祿優厚,是為了養廉,而且軍費開支浩大,不解決冗官冗兵的問題,也就不能解決冗費。相比之下,宋國送給遼、夏、金的歲幣根本不值一提,宋國花錢買平安,買得舒心。很多網上的評論不負責任,胡說八道,宋國是積弱,但它從來不曾貧過,它富得很,財政赤字怎麼了,現代,赤字財政是世界各國政府抵禦金融危機、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之一。宋真宗和遼國定立澶淵之盟,每年輸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相當於三十萬貫,當時宋國年收入一億貫以上(公元1021年宋朝的國家財政收入總數為15000萬貫,明朝末年竭澤而漁的情況下歲入也才是二千萬兩白銀),而一場中等規模的戰事所耗費的軍費高達三千萬貫以上,歲幣是軍費開支的百分之一,幹嗎不和平?不打仗,宋軍是更弱了,遼軍不也會弱嗎?送錢帛給敵國,是用糖衣炮彈腐化他們的統治階級,殺人不見血,多好。北宋的這個策略的確成功了,遼亡先於北宋,只不過人算不如天算,又有金興起了,南宋堅持這個策略,也成功了,金亡先於南宋,可惜,元興,而且不再給宋國時間去腐蝕他們的當權者,這簡直是天欲亡宋,非人力可挽回。

    宋國的立國之基是依仗士大夫,以文制武,三冗並不能損傷它的根本,它也不在乎,所以說,某人穿越去幫助宋國,哪怕本來是個科學家,也不可能帶來什麼翻天覆地的變化。宋國,只能破而後立。

    歷史上,元朝廷把境內的子民分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色目人是指中亞人如欽察、唐兀、畏兀兒、回回等。第三等漢人,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內的漢、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較早被蒙古征服的雲南、四川兩省人,東北的高麗人也是漢人。第四等南人,也叫蠻人,指最後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內各族。職業的等級分十級: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那些大俠們受得了這一幕,我受不了。兩害相權取其輕,有蒙古虎視耽耽,宋國又扶不起來,不想讓蒙古人進入中原,重現北宋末年民不聊生的慘像,中興金國是唯一的選擇。對總共八千萬漢人來說,是死抗「宋」字旗撐上六十年後被另一個民族騎在頭上百年,還是早點換面旗子,苦個二十年就能重現盛唐榮光?

    皇帝姓什麼,除了皇族外,誰當真在乎?至於血統,完顏氏能追溯到的直系男性祖宗就是函普,一個渤海漢人,他入贅前完顏部是母系氏族公社,按照封建社會男尊的傳統,這樣的家族就算漢人。而且金世宗他生母姓李,我,更是純粹的漢人……不對,真的考證,楊家的血統未必比完顏家純,史書記載,楊文廣娶妻慕容氏,那是鮮卑貴族的姓氏。

    鮮卑族很強啊,北魏、西魏、北周、隋、唐,都是鮮卑背景深厚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所建。唐朝皇族李氏的來歷有三種說法:賜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後代。第三種明顯是後來往自己臉上貼金,倒是李淵母姓獨孤,李世民母姓竇,俱是胡姓,就算李氏祖先不是突厥而是漢人,天可汗李世民也有四分之三的胡人血統,有人追究這個嗎?誰敢說盛唐不是中國?

    《尚書正義》注「華夏」:「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左傳·定公十年》疏云:「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這就是華夏的出處,強調文化而非血統,只要推行的是傳承五千年來的中華文化,即為中國。

    後世蒙古接受遼、金、西夏的教訓,抵制漢化,他們建立的元朝依然被列入中國古代歷代朝代中,此謂成王敗寇,只要金國在我手上中興,自然會有人來考證「完顏」是「軒轅」一樣古老的姓氏,直接把金國皇族跟遠古的三皇五帝扯上關係,趙氏算什麼?正統,都是自封的。

    金太祖、金太宗兩朝金國剛剛建立,是掠奪式戰爭,那時作為一個漢人,就應該學岳飛,為民族存亡而戰,縱敗,也要讓金帝明白漢人不可輕侮。這點我承認,早來個八十年,我一定把秦檜幹掉。但太宗之後的金熙宗、海陵都是大一統的思想,世宗、章宗也只是試圖保持女真傳統,結果也放棄了(1206年11月8日,金章宗下詔,聽任屯田軍戶與所居民通婚)。移居中原的女真人現在已經被漢人同化了,完全可以去實現大同。如今還一再強調當年金人如何殘暴的,也就全真教這樣別有用心者。

    「世異則事異」。就現在來看,秦國統一六國是不可抵擋的歷史潮流,是民族統一、國家統一之正義戰爭,可是,在戰國末年的關東六國人看來,秦國是外國,是在侵略他們,滅亡他們的祖國,強改他們的習俗,他們保家衛國才是正義戰爭。是與非,是要看切身利益的。我身在局中,我沒活膩,我也不想我認識的人出事,如果有人要死,我希望是蒙古人。

    當然,根據馬克思的理論,人類社會最後會進入共產國際階段,全世界是個大家庭,不再有國家民族之分,也許那時中國、日本也不再有別了,可這不是到現代還沒實現嗎?我作為曾經的二十一世紀的人,就是對日本深惡痛絕,我知道蒙古兩次打日本都在海上失事,我會小心。二十一世紀,蒙古族、滿族都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大家庭之一,但是親疏有別,蒙古人在蘇聯斯大林的支持下分裂了外蒙古出去,滿族從沒鬧過獨立,光憑這一點,我就會偏向女真族。要生存,要發展,總會有犧牲的,這不是為了中國嗎?現在是公元十三世紀初,我自認是漢族人,所以不會讓漢族這中國的本體白白內耗,女真族大部分基本漢化,蒙古族完全沒有漢化,那麼要做犧牲的就是蒙古族。

    至於自立,建個完完全全的漢家王朝……此路可行,丘處機、洪七公、黃藥師會從來不提嗎?都是漢族人啊,這麼想把同胞送給異族肆虐?是王重陽敗一次就讓他們清醒了,要麼接受金國統治中原的既定事實,要麼,引來更凶殘的蒙古人,讓漢人跟女真人同死。他們都知道,白手起家、逐鹿天下的成功概率太低了,劉邦、曹操、李世民、朱元璋等等都是亂世出英雄;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等的興起都是經過多少代的積累,最後出了一個天之驕子統一各部,就會侵略中原了。在金、宋都境內太平而蒙古已經興起的情況下,想自立,只能先挑起金、宋大亂,結果是讓金、宋雪上加霜,加速滅亡,而後能扯起的那麼支小隊伍也會被蒙古鐵騎碾成齏粉。後世有歷史教訓,推翻明朝的李自成成了滿清入關的踏腳石,鐵木真在當機立斷上會不如多爾袞嗎?

    古人只是見識有限,不是智商低下,同時對抗金、宋、蒙古?和九族全部有仇的人才會跟著送死,打起的反旗下一定招不到人。想自立的,帶上至少千人的現代化軍隊和冶煉廠、兵工廠一起穿越還差不多,熱兵器是騎兵的剋星,絕對的實力不懼一切詭計。只要擔心一點,別被同來者取而代之了。李自成攻進北京後,大順軍軍紀敗壞,李自成想管,「何不助孤家為好皇帝?」老部下們卻說,「皇帝讓汝做,金銀婦女,不當與我輩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都是從「人人平等」的現代穿越來的,憑什麼你當皇帝,我卻是小兵?

    至於先利用金國的資源,之後又去反金,哼,我是狠毒,但還沒那麼無恥,這麼忘恩負義的事我做不出來。

    明末,有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北宋末也有郭藥師(漢族,最初是遼將,後降宋,再降金。金大師取郭靖、黃藥師這樣的名字,是否潛意識裡隱射郭靖黃蓉的行為有如郭藥師?),「從宗望伐宋,凡宋事虛實,藥師盡知之。宗望能以懸軍深入,駐兵汴城下,約質納幣,割地全勝以歸者,藥師能測宋人之情,中其肯綮故也。」(《金史·列傳第二十》)叛徒什麼時候都有,誰能保證現在絕對不會出漢奸引蒙古兵肆虐中原?我就知道一個——郭靖,他可是把岳飛的行軍佈陣都教給了蒙古軍。再說,大範圍的戰亂會使人口銳減,讓社會經濟倒退百年,就算命大不死,對著千瘡百孔的中原,憑什麼守土?更別提開疆拓土了。為了自己一個人那稱帝的野心,就要把整個中國拖進戰亂嗎?還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國家大事豈同兒戲。

    這種人才是民族罪人,想死自己找根繩子上吊,別拖四千五百萬金國人和兩千八百萬宋國人陪葬。

    以國家制度而言,宋國確有好的地方,它的經濟制度不錯,一反前朝,不抑制土地兼併,而是重視貿易,那時中國就有資本主義萌芽了,這也正是很多人支持宋國的原因。你們不知道金國立國起就一直模仿宋國嗎?除了他們馬上得天下,重視軍力外,官制、賦稅什麼的都學宋國,等於說是有宋之優點而無宋之缺點,我要建立的就是這樣的國家,小小改動就行了,我為什麼要多此一舉,先推翻它再重建個一樣的?金國窮,是因為這時中原的經濟就不如江南了,一統後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了。打個比方,宋國是件衣服,那就是件底子壞了的破衣服,而金國,只是件有幾個洞的舊衣,當然是把破衣服拆了來補舊衣了。

    趙匡胤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封建主義道路,他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經濟家而永垂不朽。但宋國這一號實驗品是畸形的,既然已經有改良版二號實驗品金國了,宋國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了,可以壽終正寢了。

    這些年我翻遍了趙王書房的情報,得出結論,金國若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尚有一線生機,而宋國實在是無可救藥,所以,我選了一條對社會經濟破壞最小的路。挨罵是不會掉一根毫毛的,上天的懲罰也都是死後的事,我不是神仙,我不可能讓人人都滿意,我只要我治下海晏河清、物富民豐。

    ————————

    片刻的沉默,我腦中千回百轉,而趙王靜靜地看了我很久,方歎道:「你這孩子,怎麼就這麼不聽話呢?」

    我回過神來,笑嘻嘻地道:「這還不是你慣的?父王你也不想看到我像其他人那樣懦弱無能吧?唔,還有件事,榮王府新進的謀士郭佳是孩兒派去的,還請父王多支持。」

    趙王沉吟道:「中行(蔣正清)打聽到他的底細了,這種落拓文人可信嗎?」

    我搖頭道:「不可信。哼,天下最不可信的就是落拓的文士,潦倒的名士,其人縱有小才也無德,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正途無以晉身,就想著歪門邪道,到處興風作浪,唯恐天下不亂。」

    趙王道:「那你還收下那個郭佳?」

    我道:「此輩雖然沒有真才實學,卻都有一肚子壞水,給他們一分助力,就可以把他們吹成一頭紙老虎,具有十分嚇人的氣勢,其才既是敗事,就當善用其長,叫他們去敗事,敗別人之事。」

    趙王道:「你難道不怕他們被對方收買,反而敗了我們的事嗎?」

    我笑笑道:「這些人有如惡狗,養來本是為了咬人的,知道這個事實,總不會把自己送去給他們咬。我們用他們壯其聲勢,使他們顯得很重要,但是究竟有多重要,我們心裡有數,根本不會讓他們知道什麼秘密,就不怕他們被人收買。他們能做些什麼事,自己心裡也明白,如果不說實話,不把底細洩出來,還能使神見鬼愁,真要把他們所知道的那些秘密賣出去,誰也不會在乎他們了。因此,不必為此事擔憂。」

    趙王擊節讚歎道:「好,好個用人之道。康兒,你怎麼會的?別說是德度(吳酈)、中行(蔣正清)或是秦庭軒他們教的,我看他們自己都不明白。」

    我道:「書上有啊,陳平不就是此輩中的佼佼者嗎?一個竊金盜嫂的小人。劉邦收買了他,還是讓他在項羽身邊待著,擠走了范增。後來,陳平只幹了一件大事,就是白登之圍時向劉邦獻計,賄賂匈奴冒頓單于的閼氏,獻女乞命,哼,這麼無恥的事兒,也就陳平敢提出來,也就劉邦會用。」獻女求和之事春秋時很多,都是中原諸侯,是內戰,不算數,媚外是從劉邦開始的。

    千年後,出了一個叫司馬紫煙的武俠小說作家,根據唐代傳奇《霍小玉傳》,寫了本歷史小說《紫玉釵》,描寫了一個聰明理智自私功利的人物——李益,這就是李益的用人之道。我喜歡金大師塑造的楊康,是個有血有肉的形象,他並不壞,還想做好人,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我不想做反襯傻瓜郭靖的悲劇人物,李益這個塑造完美的人物,才是我的偶像。

    趙王撫著我的頭,眼中儘是憂慮,歎道:「康兒,你很聰明,我只擔心你太聰明了,聰明外露,是會遭天忌的呀。」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天意,嘿嘿,天意也是要借人力而為之的,說到底,還不是才高遭嫉?這些計劃都借你之口說出便是,不必讓幕僚們知道是我想出來的。我是你兒子,難道還怕你不記得我的功勞嗎?畢竟我的年紀擺在這裡,我的主意也的確偏於陰狠,不要嚇壞了那些老先生。

    於是,我恭聲道:「孩兒謹記父王教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