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惠帝之子

《》正文 第一卷 危機四伏第082章 三月上巳 文 / 木皿言

.    壞沒碼宗。不討看看現在幾點,環是井睡

    這次是付費章節,遲些我會修改回來的。

    下面是一些資料,一些廢話,其實都是廢話,先發出來算是預告吧。

    上巳節,和春節一樣重要!

    《周禮春官女巫》:「女巫掌歲時撥除釁浴。」鄭玄註:「歲時撥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熏草藥沐浴。」漢

    技比筷入猶拔除。古祭名。源於古代「除惡之祭」或濯於水濱薛君《韓詩章句》,或秉火求轍杜篤《撥「口換「賦》。三國魏以前多在三月上巳,魏以後但在三月三日二然亦有延至秋季者劉禎《魯都賦》。漢劉禎《魯都賦》:「及其素秋二七,天漢指隅,民胥技筷,國於水嬉。」《後漢書禮儀志上》「是月上巳,官民皆契於東流水上」南朝梁劉昭註:「蔡邑曰:《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雷,詠而歸」自上及下,古有此禮。今三月上巳,撥換於水濱,蓋出於此。」唐張志和《上巳日憶江南禎事》詩:「黃河西繞郡城流,上巳應無拔換游。」《遼史王鼎傳》:「適上巳,與同志技秧水濱,酌酒賦詩。」清龔自珍《百字令》詞:「河佩晨闇,文章秋橫,撥禎西山雨。」

    古代於春秋兩季,有至水濱舉行拔除不祥的祭禮發習俗。源於上古。春季常在三月上旬的巳日,並有沐浴、采蘭、嬉游、飲酒等活動。三國魏以後定為三月初三日,稱為拔筷。

    撥:古代為除災求福而舉行的一種儀式。

    段:古代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的著除不祥的祭祀。

    夏歷三月的巳日沒有固定是時間,到了魏晉時期,便以每年三月初三代替巳日,作為上巳節。《晉書禮志》載:「漢儀,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楔於東流水上,洗濯技除去宿垢。

    而自魏以後,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上巳節的活動內容也在這一時期悄然變化,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後漢書,周舉傳》有記載:「六年三月上巳日,梁商大會賓客,宴於洛水。」杜篤《技換賦》曰:「王侯公主,暨於富商,用事伊、洛,帷幔玄黃。」

    古老的上巳拔筷活動,逐漸由文人演變成了水邊宴飲賦詩的風雅活動,由此而派生出上巳節的另外一項重要習俗

    曲水流筋。曲水流筋又叫「九曲流筋」活動時,投酒杯於水的上游,任其漂流,止於何人處,則其人取杯飲酒,同時賦詩一首。《荊楚歲時記》載:「三月三日,士民並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自魏晉後曲水流筋成為上巳日醉主要的活動。唐時此風猶盛,至宋逐漸式微。

    王羲之《蘭亭集序》不但是中國行書第一書,也為我們留下了歷史上有名的一次曲水流筋記載,即東晉永和九年公元強年三月初三上巳節,王羲之、謝安等欽人在蘭亭的修換活動。這次活動飲酒吟詩,三十七首。《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為這些詩所寫的序。其這樣記載:「永和九年,歲在舉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接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筋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筋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唐代時,上巳節已成為包括春節、中秋節在內的三大節日,上巳節除了修換之外,主要就是春遊踏青、臨水宴飲。這一天,上至君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樂於出遊。劉駕《上巳日》寫道:「上巳曲江濱,喧於市朝路。相尋不見者,此地皆相逢。皇帝每年三月三都要在曲江池宴會群臣,同甘共苦行技楔之禮:「三月三日上巳之辰,,賜宴曲江,傾都換飲、踏青」

    「連騎長秋下,浮筋曲水湄。」徐晶《賦溫駙馬汝陽王》曲江在今西安南的大雁塔東,賜宴曲江就是取流水屈曲之意。唐代詩人對曲江賜宴有很多描寫,如「畫閣滌風初變柳,銀塘曲水半含苔。」武平一《奉和立春內出採花樹應制》;「泛灩清流滿,葳蕤白芷生。

    嚴榭風光媚,效園春樹平。」陳子昂《於長史山池三日曲水宴》,「綠絲垂柳遮風暗,紅藥低叢拂砌繁。歸澆曲江煙景晚,未央明月銷千門」李仲《憶春日曲江宴後許聖芙蓉園》。

    宋代開始,上巳式微,但這種流筋遊戲卻保留下來,演變成了一種室內的鬥酒遊戲,喪失了風雅之趣。劉克莊的《憶秦娥上巳》就這樣寫道:「修禎節。晉人風味終然別。終然別。當時賓主,至今清絕。等閒寫就蘭亭帖。豈知留與人閒說。人閒說。永和之歲,暮春之月」如今漢族人裡,上巳節及其習俗基本消失,但在不少少數民族中仍有三月三的各種節日習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