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93年秋,晉定公任命趙鞅為正卿、中軍元帥、執政(相當於今天的總理)。此時的趙鞅徹底集中原大國晉國的軍事、政治、外交、司法等諸多國家大權於一身,成為晉國趙氏家族繼趙盾、趙武後第三位正卿,嬴姓(前面已經介紹過趙、贏、梁三氏皆為贏氏)開始實現他的再度騰飛。與他處於同一時期的孔子,一向對趙鞅嗤之以鼻就在此時也無奈的說:「趙孟(時人尊稱趙鞅為趙孟)已經得志了!」。
等待了32年的趙鞅終於當上了晉國的執政,這一年他49歲。他十七歲時,也就是公元前525年,父親趙景子趙成不幸早亡,嚴峻的現實使得趙鞅不得不提前進入風起雲湧、殺機四伏的晉國政壇。當時在位的國君是晉昭公,韓起為正卿、中軍將,中軍佐荀吳,上軍將魏舒,上軍佐士鞅,下軍將智躒,趙鞅代父上朝,為六卿之末——下軍佐。
此時晉國的世卿制度已經走過了100多年,周代的宗法制在晉國正逐步走向崩塌,「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已經到了「公室弱而卿族強」。晉國世卿之間明爭暗鬥,各種陰謀詭計、爾虞我詐無不用其極。年輕的趙鞅就在這樣讓人幾乎窒息的險境下位列六卿,趙氏的前途命運乃至整個宗廟的復興存亡的擔子重重的壓在17歲的趙鞅肩上。
沒有人知道一個十七歲孩子的心理要承受多大的壓力。他想哭泣,他想不幹,他甚至想到了逃跑。可是趙氏家族上千人的生活、甚至生命都在自己的手裡,在自己的肩上,他很無奈也很無助。不得不在一個又一個早晨,穿好朝服走向讓他厭惡到透頂的晉國大殿。幸好當時的執政韓起幫助,才不至於被趕出晉國政壇,但是趙氏的死敵范氏、智氏、中行氏一直就沒有停過對他的陷害。
直到後來在家臣董安於等人的幫助下,趙鞅改變了思路開始韜光養晦,專心於管理家族,使得趙氏在不經意間得到長足發展,十幾年後當趙鞅三十多歲時,趙氏的土地人口都處於其他五卿之上。當對手發現並開始重視趙鞅的時候,他已經成為一棵大樹,不再是依附他人的小草。這時,他用自己的青春熬死了政敵士鞅(范吉射的父親,范氏為士氏旁支,也叫范鞅。);用自己的軍事才能贏得軍隊的支持;用自己的智慧在複雜的晉國政壇上立住了腳;最後用強健的體魄熬死了執政智躒。
今天他終於當上了晉國的執政,這個曾經獨霸中原的大國最終給了他施展抱負的天地。
他要做事了,而且要做大事了。
趙鞅上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重組內閣,構建一個權利完全屬於他一個人控制的高效率政府,這就需要將晉國多年留下的諸多弊政一一割除,首先就要從六卿制度做起。
六卿制度始於公元前633年,當時的國君晉文公親自率領晉國二軍至廬,檢閱部隊。發現經過多年的發展,晉國國力已經大大增強,人口也較快增長,晉國只有二軍顯然不能適應國力的發展需要。文公召集文武眾臣,重組晉軍,將原晉國二軍,擴大編製為三軍。這一創舉,宣佈晉國正式步入大國行列(周代諸侯,大國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
由於晉文公深受晉國公室之害,曾經因為爭奪晉國國君之位被父親和弟弟追殺,在外流浪達十九年之久,在流浪期間又多次受到公室的刺殺,後來才在秦穆公的幫助下才回國當上國君。這段經歷注定了晉文公對公室的仇恨,此後在使用六卿時專門使用外姓士卿,從此也奠定了外姓六卿在晉國特權。
今天,趙鞅要對在晉國實行了幾百年的六卿制度下手了。
在一個晴朗的下午,趙鞅請來了韓魏兩家的宗主韓不信和魏侈。
待韓魏兩位宗主坐定後。
「今日請二位過來,有幾件大事要商議。」
「執政大人請講。」
「智大人去世後晉國面臨兩大棘手問題急需解決,一是智氏的世卿位置有誰來擔任,擔任那個職務;二是范氏、中行氏的位置怎麼辦的問題,不知二位大人想過沒有?」趙
韓不信、魏侈二人搖搖頭,近期的事情太多了,他們真還沒有想到這些問題。
見到二人搖頭,趙鞅也不好再問直接說道:「不瞞二位,這兩件事實質上是一件事,而且都指向晉國的六卿制度。其實智氏的卿位還好說,可以安排智氏的新宗主智申接替;但是范氏、中行氏的位置就要牽扯到六卿制度的改革,一旦要設六卿那麼勢必要在世卿范氏和中行氏中間找人來替代范吉射和中行寅的位置,這些人上台能夠與我們保持一致嗎?」
魏侈是個急性子,「前面我們不是已經和智躒說過不再從范氏和中行氏中間找人替代嗎?」
「不找人替代不代表這兩家沒有位置,只要有位置就要有人來當。」
「要不就把這個位置給取了如何?」
性急的魏侈終於說出了要取消二卿位置的話來,但趙鞅還需更進一步把問題的核心擺明,「我們現在有三軍,每軍各設將佐二人,一共有六人也就是所說的六卿,一旦取了,那麼就要連同現在的軍隊制度一起改變。」
一聽說還要改變當前的軍隊運行體制,魏侈就愣住了,他根本沒有想到此事會這樣麻煩,於是推脫道:「怎麼這麼麻煩。還是趙大人你拿主意吧,你說怎麼辦就怎麼辦。」
話既然說道了這份上,趙鞅也不再隱瞞,開門見山的說道:「我打算以范吉射、中行寅反叛為由將此二人開除出六卿,然後不再在范氏和中行氏中設立世卿,並借此機會將晉**隊由現在的三軍改為二軍,分別是上軍和下軍,每軍設一將一佐,皆由世卿擔任,也就是現在的韓趙魏智四家來擔任。這樣一來就徹底斷了范氏、中行氏重回晉國的念想。二位以為如何?」
一聽到趙鞅在改變六卿制度的同時,連同現行的軍隊制度也要改革,韓不信當下吃了一驚,擔心在所難免,「這樣好是好,但是這樣一來肯定會引起很大的爭議,必定這不是動一兩個人的問題,一旦牽扯到軍隊,問題可就複雜了。」
「就是因為太過於複雜,我才請二位過來一起商量,等到我們商量成熟了,再請國君定奪。」
韓不信:「對於趙大人的提議我沒有意見,就是擔心風險太大。」
魏侈:「我也沒有意見,趙大人定奪就行了。」
「那這個事情就這麼定了,至於怎麼操作,後面咱們見機行事。下面要談的是智氏的卿位問題,智躒臨死前曾提過由兒子智申接替智氏的卿位,我們討論一下接替哪個位置?順便也就說一下智躒之後卿位的分工。」
韓不信:「趙大人您現在是執政,這麼大的事情應該由國君和大人決定,我們不好參合。」
其實魏侈很想知道下一步自己將擔任何職務,但是礙於情面他也只好說:「這事情還是執政大人決定的好。」
見到二人都不好意思談論自己今後的位置,趙鞅說道:「不瞞二位,今日我趙鞅信任二位大人才跟二位坦誠相見。我的意思是今後新設的二軍中,我擔任上軍將、韓大人為上軍佐;魏大人擔任下軍將,智申為下軍佐;不知這個安排二位大人滿意不?」
對於趙鞅這樣的安排韓不信肯定沒有什麼意見,以前他就是上軍佐,但是那時上軍佐和今天的上軍佐卻不一樣,改革後的上軍佐就是副卿,也就是趙鞅的副手。魏侈更是高興原來他也是下軍將,是三軍中的一軍,現在還擔任下軍將卻成了二軍中的一軍。可以說與趙鞅分令上下二軍,魏侈當然高興了。
趙鞅是一個政治家,他非常懂得如何拉攏他人為自己所用。取得韓魏兩家的支持,對於今後他開展一系列政策有了堅強的後盾。
明天,就在明天,他將和韓魏兩家一起在大殿上打破在晉國實行了上百年的六卿制度,並以此為突破口開展一系列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