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讀檔失敗的大鬼斬役物語

正文 真人版3 文 / 天河優子

    來源@騰訊動漫·世界風專題

    近代的中國的漫改影視劇有一個特點——藏。只要不做特別說明,非原著黨是很難辨識該劇來自漫畫的。比如好男兒版《網球王子》,明明拿了版權還要返銷回日本,偏偏名字背景皆要改一通,現實氣息越濃越好,漫畫感越淡越好。再比如紅極一時的《粉紅女郎》,為消除漫畫人物的符號感,特意給四位女主角各賦予了具體的名字。

    當然,各劇組這樣做自然有他們的道理,但總讓人多少感覺到一絲遮掩的意味,彷彿改編自漫畫是一件挺不上檯面的事。

    於此相比,美國的漫改影視劇反其道而行之——顯。只要熟悉美漫模式的,看到一部新電影,摸摸套路就能猜個**分——又來一個「俠」,還有超能力,漫畫改的吧?也對,《復仇者聯盟》高居電影史票房老三,《鋼鐵俠》近日又好好風光了一把,已成為金字招牌的美國漫改影視劇,藏個啥?

    與這兩個有著鮮明特徵的國家相比,日漫改編的影視劇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做派——無所不敢,無所不能。只要你給我版權,啥漫畫我都能拍給你看!

    名著?拍得就是你

    在《漫改影視劇·中國篇》裡我們提到過,漫畫和現實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尤其是以畫風美型著稱的日系漫畫,哪怕真人演員找個天仙來,恐怕也難以讓諸漫迷滿意。所以,為照顧大眾情緒,避免片未上映罵聲先至,名著那最好是不要隨便拍的。

    日本人偏偏不是這麼想的。管你名氣、題材、粉絲強橫程度、合適不合適……只要你敢放版權,我們就敢拍!日漫改編影視劇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人有多大膽,片有多大產。不信?咱們來看幾個超級大膽的例子。

    《名偵探柯南》:《柯南》早在2003年漫畫發行量就突破了1億大關,可謂長紅不衰,粉絲如雲,每年一部的劇場版也有30-40億日元的票房。這樣的作品也敢真人化?敢。早在2006年,為紀念《柯南》動畫開播十週年,就有單集的真人劇問世。2011年又再次推出了13集電視連續劇,平均收視率居然還有5%左右,真是不可思議。

    《哆啦a夢》:日本藍貓也沒有被放過,這次動手的是豐田公司。豐田汽車公司在2011年的東京國際車展上推出了《哆啦a夢》的真人版廣告板,並在隨後推出了一系列的廣告短篇。讓人顫抖的是,哆啦a夢的扮演者是《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悲情殺手讓雷諾大叔,身為國際巨星居然來蹚這趟渾水,真是大跌眼鏡。

    《美少女戰士》:東映出品,2003年開播。當年劇照一出就震驚了全球觀眾,尤其是電視劇用蹩腳的特技非常「忠實」的還原了漫畫的變身情節,從姿勢到順序再到台詞,念完再打,極其震撼。小編認為,這劇唯一科學的地方就是解釋了為啥戰士們變身前後家裡人認不出來,強烈建議各位觀眾在家長的陪同下觀看。就這樣一部電視劇,足足拍了49集,播了整整一年!

    《浪客劍心》:為紀念《劍心》動畫開播15週年(又是這種噱頭),華納兄弟公司在2012年推出了《劍心》的真人版電影。雖然演員陣容讓粉絲們頗有微詞,但是日本改編幕府的真人劇簡直和我們拍武俠一樣順溜,上映後口碑極佳,票房甚至突破了25億日元。

    無需多言,從上面四個例子,相信大家能很清楚的認識到日漫改編真人劇在日本是個神馬狀況。不管少年向還是少女向,不管特技難度和作品名氣,通通不是問題。所以我相信,之所以《海賊王》和《火影忍者》之類尚未推出真人版,絕不是什麼集英社不敢放權拍,只是時候沒到。等《火》、《海》完結個十年你再來看看?《亂馬1/2》連載的時候可是小學館用來對抗《龍珠》的,當年不敢,2011年不是也真人化了?

    這就奇了怪了,日本的粉絲和中國的粉絲差距也不至於這麼大,沒道理這邊罵聲如雲那邊掌聲雷動啊?拿上面的幾個例子來說,名作改編真人劇票房如《劍心》的畢竟是少數,被罵的才是多數啊!出ソ版社難道真的不怕挨罵?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同意這些名作改編成真人劇呢?

    如意算盤:雙贏的廣告

    真相只有一個。

    各版權方頂著壓力也要上的根本原因是——名作真人化是一個雙贏的買賣。

    出ソ版社放權的原因——單行本廣告

    先看出ソ版社。以集英社為例,熟悉該社的漫迷都知道,越是長篇的作品、越是熱門的作品,動畫往往拍的越差勁。《火影》的崩壞、原創、拖延尚且不論,《海賊王》用有限的經費創造無盡的可能實在是眾多海粉心中的痛。

    那為啥還要拍呢?答:動畫化是單行本的廣告。拍的爛不要緊,佔據好時段促進漫畫大賣就可以了,畢竟是出ソ版社,賣書才是正經事。

    真人劇同理。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2012年大熱特熱的半年票房王者《羅馬浴場》。《羅馬浴場》的真人電影票房高達58億日元,大獲成功後出ソ版社迫不及待的印了一堆單行本,當時只有4卷的《羅馬浴場》跨入了卷均200萬冊的頂級俱樂部。雖然這些書並沒有賣出去成為了笑談(喂),但至少清晰的表明了真人劇之於出ソ版社的作用——單行本廣告。

    實際上,無論是動畫化還是真人劇,對單行本的拉動作用都是顯而易見的。只有拉升數目的爭議,沒有能否拉升的爭議。這也是很多出ソ版社喜歡炒冷飯把一些完結的舊作拿出來真人化的原因所在——過了這麼多年,讓新觀眾們也來買一套嘛!

    製片方的絕對豐收

    製片方就更不是傻子了。他們絕不是甘心給出ソ版社抬轎,而是有著自己的打算。

    首先,漫畫改編的真人劇往往成本很低。比如上面提到的《羅馬浴場》,今年被爆出了票房58億日

    元而作者只分到了100萬日元的雷人內幕。無獨有偶,另一部熱門電影《海猿》的票房高達70億日元,但原作者佐籐秀峰也曾在推特上叫苦連天,說電影第二作上映的時候收入只有區區250萬日元。佐籐秀峰說,根據票房和收視率支付作者報酬的例子是很少的,一般是一次性買斷。標價大概是電影100-200萬日元,電視劇一季度200-300萬日元。這筆作者能分到的版權費和影視劇收入比起來豈止是少,簡直就是少。

    其次,漫畫作品,尤其是名作,有非常固定的粉絲群。對演員和製片方來說,最悲哀的事情不是被吐沫淹死,而是從開拍到結束觀眾連罵都懶得罵。這就是《三國演義》、《隋唐演義》、《天龍八部》…等一干古今名作屢拍屢跪還要接著翻拍的原因。有現成的觀眾打底,起步就高;不管結果如何,知名度和關注度首先就能搶佔先機,何樂而不為呢?

    演員的成名良機

    對演員來說,漫改影視劇比起抽像的劇本而言,有現成的漫畫可以研究;雖然要抗住一定的壓力,但不失為成名的大好機會。比如日劇天王木村拓哉就是憑借《愛情白皮書》(改編自柴門的同名漫畫原著)而一炮而紅;kinkikids中的堂本剛也是憑借《金田一少年事件薄》而被廣大觀眾所熟知的。實際上,主演過金田一而紅得發紫的演員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松本潤、龜梨和也。

    在這樣的雙贏局面下,版權方和製片方當然是樂此不疲的拍來拍去,無怪乎日漫改編的影視劇數量讓人驚歎。

    日本名產:舞台劇

    實際上,日本群眾對真人劇的熱愛不僅表現在螢幕上,更可以走出螢幕,在三次元狂熱上演。這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日本舞台劇。

    如果是京劇是我們的國粹,那麼日本舞台劇就是日本的國粹,最富盛名的恐怕是寶塚歌劇團(《銀魂》中曾經多次惡搞)。舞台劇基本採用「說、唱、跳」相結合的形式,現場表演,童叟無欺。而動畫漫畫無疑為舞台劇提供了更豐富的選擇素材。

    日漫改編的真人舞台劇最有名的例子當屬《網球王子》舞台劇(簡稱網舞)。網舞迄今為止共進行了23場公演,有5代演員,從2003年4月至今已過了十年,可謂長紅不衰。網舞也走出了一大批知名的演員、歌手、聲優。比如漫迷們都很熟悉的宮野真守,就曾經在網舞裡扮演過石田(並在《網球王子》真人版電影裡作為立海大的隊員站樁打醬油)。

    此外,《獵人》、《黑執事》、《鋼鐵三國誌》、《戰國basara》、《遙遠時空中》…等眾多動漫作品也均被改編成了舞台劇。值得一提的是《獵人》的舞台劇由老一輩聲優傾情演出,聽覺享受一流(視覺就……)!

    總之,日漫的真人劇改編形式多種多樣,從螢幕上到螢幕下,版權方大賺特賺,製片方和演員都能名利雙收。無怪乎日漫改編影視劇如此大膽——你敢給版權,我就敢拍!

    結語

    在大肆用日漫名著改編影視劇的背後,是出ソ版社和製片方雙贏的大好局面。在這個漫畫興盛的國度裡,觀眾能欣賞到對一部作品多種形式的詮釋,確實讓我們無比羨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