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天賜良緣:外賣王子是總裁

正文 第029章 劉氏集 團 文 / 瀟湘雨

    劉氏集團董事長辦公室內。

    董事長劉國華正坐在大班椅上,聽對面站著的三人在輪流匯報。這三個人,一個是劉國華的特別助理,軍師兼私人司機之一歐陽修,一個是集團人力資源總監許軍,另一個是劉國華的女兒劉欣語。

    「怎麼樣?有志凱的消息了嗎?」劉國華向三人問道,目光溫和但不失銳利。

    「董事長,據我所知道的最新情況,志凱已於幾個月前離開了廣州原來的那家公司,不過,請董事長放心,經過我們幾經周折打聽,總算從廣州一個朋友那裡得知,志凱好像是在廣州那邊自己『創業』了。」歐陽修首先匯報。

    「什麼?創業了?創什麼業?你說下去!」劉國華見歐陽修欲言又止的樣子,便催著他趕緊往下說。

    「據說,志凱買了一輛三輪車,在路邊賣起了早餐。」歐陽修說完,便小心翼翼的看著董事長,生怕他猛的一拍桌子會嚇著他。跟隨董事長多年,董事長的性格脾氣,他早已瞭如指掌。

    果然,劉國華「啪」的一聲,桌子猛的發出一聲響:「還有什麼?全部都告訴我!」

    許軍看了看歐陽修,接過話道:「志凱每天早晨,大概六點左右就要推著三輪車,在廣州某街道賣早餐,據說所有的早餐,像包子饅頭豆漿油條等等,都是他自己親手做的,好像生意還挺不錯。」

    「什麼?在街頭親手做包子饅頭賣?!」劉國華又「啪」地一聲拍在桌子上,桌子上的一支筆都給震落到一邊:「我堂堂劉氏集團劉國華的兒子,竟然放著劉氏集團好好的總經理不當,卻自甘淪落街頭成為一個賣早餐的小販!真是我劉某教子無方啊!要是讓業界知道這件事,讓我這張臉面往哪擱啊?!這不聽話的東西,簡直太讓我失望了!我劉某怎麼會生出這樣沒出息的兒子!」劉國華越說神情越激動起來。

    「爸,你先別生氣,總算打探到弟弟志凱的消息了,你應該高興才對。」劉欣語見爸爸激動,便連忙勸慰道。醫生說過爸爸身體不適,不能過於激動或受刺激。「不如我們先想想下一步怎麼去把志凱找回來吧。」

    「欣語說的沒錯,董事長,您別擔心,我和許總監這就動身去廣州。只要找到志凱,我們一定轉達董事長的關心,並請他早日回來。」歐陽修道。

    許軍在一旁點點頭。

    「爸,我和歐陽叔他們一塊去。」劉欣語道:「多個人,多份力量,志凱平時還是比較會聽我這個姐姐的話的。」

    劉國華揮了揮手:「去吧,路上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三人推門離去後,辦公室立刻安靜了下來。

    劉國華喝了口茶,起身離開自己的辦公桌,然後在辦公室來回踱起方步來。同時心裡也在回憶著自己那個不聽話的兒子劉志凱。

    從小到大,志凱似乎一直都很叛逆,總是跟他的某些期盼相左。高考讓志凱按自己的意見填志願,他不聽;大學本科畢業後,想讓他早點學習掌管公司的事情,好早點成為劉氏集團接班人,他卻說他的人生他要自己做主,他想多出去鍛煉一下,他不想自己的一生都被設計安排好了,所以在集團任總經理不到兩年,還是去了廣州,在某公司做銷售經理。

    本想早點讓志凱結婚成家,好穩住他的心以便安心在集團工作,誰知他和妻子楊菊千挑萬選為他選的門當戶對的富家千金琳達,對方也很喜歡他,偏偏志凱就是看不上。

    志凱如此不理解他這個做父親的用心良苦,便由著他去。心想,等他在外面多經歷一番風雨,多吃些苦,或許才會懂得珍惜,才會明白吧。

    志凱跟劉國華一樣,有一種堅忍的個性,就是越挫會越勇,從不輕易認輸。這也是劉國華當初在創業時期,為何會在商場如戰場競爭激烈的服裝界中,一路披荊斬棘、步步為營,直到終於成為國內甚至國際服裝業界的一朵奇葩。

    劉國華和妻子楊菊育有一女一子,女兒劉欣語倒是乖巧聽話,在他們的身邊經營了一家美容店,處了一個門當戶對不錯的男友,目前就剩兒子志凱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這人一過五十多歲,對於自己親手打下的這片龐大的家業來說,他很希望,兒子志凱能夠有所出息,能夠早點接管起他的班,他好早點退休。

    誰知,志凱真的很有傲骨,就為了不滿這門婚事,那天二話沒說將銀行卡及車鑰匙還給他,辭出總經理職務,隻身去了廣州。兒子寧願在外面風吹日曬的推著三輪車自食其力,也不願回到他身邊做個現成的富家公子。看來,他是小瞧了自己的兒子。

    想到這裡,劉國華似乎又多少有點安慰,心想:等志凱回來後,我得跟他好好聊聊。

    ————

    一倆闊氣的寶馬,停在了某豪華別墅門前。

    年輕的司機下車後,繞到右手邊的車門旁,伸手拉開車門。劉國華從車裡走了出來,跟年輕司機不知說了句什麼,司機便開車走了。

    回到家後,楊菊一邊幫忙接過劉國華的西裝、皮包,一邊關心道:「下午欣語給了我電話,說是去廣州找志凱去了,是真的嗎?」

    劉國華點點頭:「對,她和歐陽,還有許軍三人一起去的。」

    「哎,也不知志凱這孩子,心裡是怎麼想的,」楊菊又開始囉嗦起來:「有多少人想出生在一個有錢富貴的好家庭,他倒好,不但不珍惜,還把父母對他的關心當成了累贅。還有,你說像琳達這種可遇不可求的女孩,他竟然還百般挑剔看不上人家。跟個賭氣的孩子似的,竟然跑去大街上賣什麼早餐……」

    「好了,你就別再說了行不行?!」劉國華側身坐到客廳的沙發上,楊菊每次重複這些話,他的耳朵聽得都快起繭了:「當初要不是你當場跟瀟一楓夫妻倆提出做親家的話,志凱會離開我們身邊嗎?你還整天嘮嘮叨叨的說就認定琳達是劉家的媳婦了,他才賭氣跑出去的。」劉國華一說到這,心裡就有一股子氣。

    「唉!你這樣說我可不對啊!」

    楊菊似乎不太滿意劉國華說的話,立即反駁道:「琳達的爸爸可是你的朋友誒,當初咱們在一塊吃飯的時候,我一提出做親家,你和瀟一楓可是當場拍手同意的,還說什麼志凱和琳達確實是郎才女貌,門當戶對,簡直是天生一對,怎麼現在倒全怪在我身上來了?!」

    楊菊這一說,倒勾起了劉國華的一段回憶。

    那時,是兒子志凱本科畢業後任集團總經理的第二個年頭。那天,劉國華夫婦請老朋友瀟一楓夫婦吃飯。很湊巧,他的兒子志凱,與瀟一楓的女兒琳達都到齊了。

    雙方父母,席間越看這倆孩子越般配,不知不覺楊菊便說到了做親家的這個話題上。

    劉國華與瀟一楓夫婦拍手稱讚,他們一致認為:志凱尚未女友,琳達也尚未男友,這兩孩子男才女貌,簡直是天造一對,地設一雙。只要志凱與琳達結了婚,他們也就親上加親了。

    就這樣,一頓飯的功夫,這親家就順利結成了。雙方父母已經默認:他們一個是自己未來的準兒媳,一個是自己未來的準女婿。

    琳達對志凱也是相當滿意的,雖初次見面,一眼便深深喜歡上了他。故當雙方父母提議做親家時,她當場羞紅著一張臉,算是默許了這門親事。席間還伯父伯母的叫得特別甜,楊菊一個勁兒誇琳達聰明可愛,希望她能早日嫁進劉家,成為她的兒媳婦。

    志凱內心一萬個不同意,卻為顧全大局,不忍破壞那樣一個美好開心的氛圍,就只顧吃自己的飯,一句話也沒吭。他甚至很不高興,直怪父親為何不事先告訴他一聲這是一頓相親飯?早知道,他也就不會來了。

    回家後,他第一時間就否認了這門親事,並告訴父母,剛剛吃飯間說的話,只能當開個玩笑,他根本就不喜歡琳達。只一眼,他就知道琳達根本就不是他所喜歡的那種類型。他要找的,首先得是一個賢妻良母型,而非琳達那種嬌生慣養的刁蠻小公主。

    這個刁蠻的小公主琳達,回去後一直戀戀不忘劉志凱,他的一舉一動,他渾身散發出的一種成熟穩重的男人魅力,讓她很是著迷。

    可那頓飯後,志凱從來都沒有主動約過她,甚至都不記得她了。她便主動給他電話,但他每次都是一副公事公辦、冷冰冰的樣子,對她根本沒有一點熱情。

    琳達很不死心,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她越想要。她想了一個「近水樓台先得月」的辦法,想主動跟志凱培養感情。

    她讓父親瀟一楓幫忙跟劉國華申請到劉氏集團工作。儘管瀟一楓很捨不得寶貝女兒每天按時去上班受那份苦,可最終也拗不過女兒的那份癡情與請求,故親自約見了劉國華。

    考慮到這也是一個培養琳達與志凱感情的好辦法,劉國華欣喜同意。琳達大學讀的是中文,便按排她在集團企劃部門工作,負責每月一期的集團刊物《尚之品》。

    《尚之品》原有的主編因懷了寶寶正準備辭職,帶了琳達一段時間後,琳達便理所當然的成了《尚之品》的主編。

    琳達的目的達到了,每天除了工作,一有空閒,便跑到總經理辦公室找劉志凱。有時一天去五六次,琳達也不管志凱理不理她,總之每次進了總經理辦公室後,她就輕車熟路的坐在志凱對面的沙發上,即使不說話,看著他工作也是一種幸福和滿足。

    這弄得劉志凱根本無法安心工作,還弄得整個集團的員工,都知道了琳達就是總經理的未婚妻。且消息傳得沸沸揚揚的,甚至還有人傳出,總經理很快就要與琳達結婚的消息。

    甩不脫琳達,又不好意思得罪。加上母親每天都在他耳旁嘮叨想早日抱孫子的事情,讓他心情煩悶至極。半年後,他終於忍受不住,收拾了簡單的行李,暫辭總經理職務後,隻身去了廣州。這一去就是近一年的時間。

    劉國華打斷了妻子的話:「好了,當初確實是我們不對,我們不應該沒徵求他的同意就做決定的。婚姻畢竟是一輩子的事,如果志凱不喜歡,我們硬用『門當戶對』強迫他們在一起,到頭來反而是害了他們。」

    「可琳達是個很好的女孩啊,怎麼會害了他們呢?」楊菊跟劉國華不同,她是打心眼裡喜歡琳達的,這孩子可愛機靈,平時又喜歡跟她撒嬌,一身的貴氣,與志凱可是再門當戶對不過了。

    「好啦,先不說這個了,」劉國華道:「等志凱回來,我會找時間跟他好好聊聊的,我們父子之間,很久都沒有在一起聊天了。叫蓉姨開飯吧!」

    楊菊朝廚房喊了一聲:「蓉姨,開飯吧!」

    廚房一中年阿姨應了一聲:「誒,好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