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雄霸天下

《》正文 第兩百七十六章 婚配(上) 文 / 曾經的約定

    母親和孩子說話當然是全無顧忌,故此對太史慈笑著說道:「我兒,今天為娘和你說一件事情,你要娶秀兒,那當然沒有關係,不過為娘的意見卻是秀兒只可為妾,不可為妻,畢竟這於理不合,前些時候我兒向我提出婚事的時候,為娘光顧這高興,這件事情疏忽了,幸好親家公今天在一旁提醒,為娘才知自己疏忽了,想是我兒也是疏忽了,不過不晚,為娘的話,我兒可聽明白了?這件事情我兒要務必照辦。」

    太史慈聽得心中大恨,早就知道這個劉方在耍花樣,才要說話,劉方卻在一旁出聲道:「賢婿莫要怪老夫多嘴,老夫只是隨意的一說,賢婿千萬不要放在心上。」言罷轉向太史慈的母親道:「親家母,老夫說的話畢竟是老朽之言,子義畢竟高瞻遠矚,做起事情來總是思慮細緻全面,子義的決定更是從不出錯,這一點青州百姓有目共睹,所以親家母不必把老夫的話放在心上,就當從未聽說過老夫今天的話。」

    太史慈的母親一笑道:「親家公不必在意,我的孩子我知道,在外面,他是主,其他人都是他的手下,但是關起門來,我們兩人都是子義的長輩,有什麼話不可以對子義明說的?我說的話他是必聽的。」旋即轉過頭來笑著看向太史慈道:「子義,為娘說的話沒有錯吧?」

    劉方連忙接口,故作恍然道:「是老夫疏忽了,子義本來就是出了名的孝子,豈會不聽從自己母親的話?」

    太史慈心中冷笑:果然如同自己和管寧想的一樣.

    不過,自己會怕嗎?

    太史慈若無其事地看了眼前的兩位老人一眼,氣定神閒道:「母親的話孩兒記下了,不過卻覺得岳父大人真的是十分懂孩兒,居然可以看出孩兒這麼做實在是另有原因。其實秀兒對名分沒有要求,實在是孩兒心中另有隱情,若非為了我青州的明天,孩兒也不會出此下策。」

    太史慈這話宛若奇兵突出,兩眼前的兩位老人齊齊一怔,不明白太史慈為何會冒出這句話來,不過太史慈這麼做有兩個目的,第一個就是要消除劉方對貂蟬的敵意,要劉方弄明白,要給貂蟬名分並非是貂蟬的要求,而是太史慈故意為之,這其中另有政治目的,至於何種政治目的,你劉方乃是我青州的地方鄉紳,恐怕不便過問吧?第二個原因就是要借劉方剛才誇獎自己的話來為自己下面的話打下一個伏筆,這樣才可出口反駁自己的母親,否則直接除言陳述自己的理由的話,無論多麼的合理,母親都會因為自己在劉方這算是半個外人的親家公的面前直言不諱而感到顏面大損的,肯定會和自己鬧僵,不過現在就沒有問題了,母親總不能反對自己順著劉方的意思來的這番話吧?哼!你利用我母親來封我的嘴,我便用你的嘴來反駁我母親的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把戲自己這裡大把有得賣。表面謙恭的太史慈心中冷笑。

    劉方聞言一愕,馬上明白了太史慈的意思,暗呼厲害,當然,因為太史慈的一番話,劉方確實是對貂蟬的敵意大減,但是劉方亦在心中嘀咕太史慈所謂的「政治目的」,而且他覺得這個政治目的對他劉氏家族絕無邊點好處,畢竟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女兒和一個不知從哪裡來的孤女旗鼓相當的並列在正妻的位置上不是什麼好事。不過薑還是老的辣,劉方畢竟是縱橫政壇多年見多識廣的老狐狸,馬上就想出了對策,對太史慈的母親笑道:「我說的嘛!子義這麼做一定會有恰當的理由,我們這些老胳膊老腿的人就不要再給他們添亂了,否則子義在青州的很多事情都不好做。」這番話明裡說自己多事,並表示不再管閒事,其實卻是在暗中慫恿太史慈的母親過問太史慈所謂的政治原因。

    果然,太史慈的母親馬上中計,對劉方笑道:「親家公莫要妄自菲薄了,親家公在外為官多年,什麼樣的人沒有見過?什麼樣的事情沒有經歷過?子義雖然有點本事,不過老身看他不過是運氣不錯而已。」言罷轉向太史慈,柔聲道:「子義,把你的原因老實地說出來吧。」

    太史慈早就料到這一點,對母親肅容道:「現在我和母親有一件事情已經達成了共識,那就是自己一定要把秀兒娶過門來,現在唯一的分歧就是給秀兒何種名分罷了。」頓了一頓道:「母親應知道我青州改制的事情,實不相瞞,我和秀兒的婚姻也算是青州改制的一部分。」

    眼前的慈母愕了一愕,心中不由得燃起一絲怒火,對太史慈以政治的方式去看待婚姻的態度十分不滿,但是這種卻沒有辦法說出口來,要知太史慈和劉璇以及孔悅的婚姻本就是政治婚姻,劉方現在在自己面前,自己自然不好說什麼,而且她也看得出太史慈在婚後是真心的對待兩人,可是對於貂蟬,這位老夫人的態度複雜得很,一方面認為劉方說的話很對,認為她只配給自己的兒子當妾,另外一方面卻又把貂蟬當成是自己的女兒般疼愛,按照她的想法,即便太史慈以妾的身份把貂蟬娶過門來,自己仍然可以像以前一樣疼貂蟬,不會令貂蟬受到半點欺負,而且事實上貂蟬也不可能受到欺負,劉璇天真活潑,孔悅善解人意,一直以來根本就把貂蟬視若是親生姐妹,又怎會對貂蟬不好呢?

    她現在受不了的是太史慈對待婚姻的態度,不由得把臉一沉道:「子義,做人不可無情無義,你要想好了如何對待秀兒才可以娶她。」

    「知母莫若子」,太史慈一見母親的態度,馬上就明白了母親在擔心什麼,不過這正是太史慈想要的,那就是母親對貂蟬的憐憫和喜愛之情,一旦母親固有的對貂蟬的喜愛氾濫起來,那自己說服母親的機會就會大很多,於是連忙發誓說自己對貂蟬是真心的,這才令自己母親的眉頭稍微展開,畢竟在這時代的人把發誓看得比什麼都鄭重,太史慈這才趁機說道:「母親,我所謂的政治目的其實正是為秀兒好。」

    組織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後,太史慈才道:「我青州學術的根本乃是新『五德終始說』,提倡的是五德平等,現在在我青州,任何產業都有其固定的標準,官吏的選拔也有先帝的『鴻都門學』作為範例,可是唯有我青州的婚姻沒有這種精神,孩兒不希望在我青州出現袁紹和袁術兩兄弟那種類似的的事情。究其原因,就是五德不平等。孩兒只求出身『火德』的女子和出身其他『德』的女子能站在同一個地位上。」

    太史慈的意思劉方算是聽明白了,那即是說太史慈要在青州實行一種打破門第觀念的婚姻,簡單的說來,就是達官貴人和平民之間可以實現婚配。這事情怎麼能行!堂堂的世家大族怎麼可以在婚姻這種事情上地位變得和那些一般的平民百姓相提並論,這簡直是匪夷所思嘛。

    不過太史慈這番話的確是發自肺腑,說出來後,心情更是沉重起來,在這時代,婚姻對於大人物來講就是一種交易,更是造成許多家庭悲劇的根源,自己僅僅是拿袁紹和袁術作為例子,其實在三國時代,這種事情多得很,更是造成許多英雄人物敗亡的重要原因,就拿袁紹和袁術兩兄弟來說,兩個人一大一小,一庶一正,彼此看不起,更把自己的兄弟當成是自己的敵人,為自己在袁氏家族中的地位,彼此明爭暗奪,最後鬧得兄弟反目,更大大分散了袁氏家族的實力,最後落得個兄弟二人雙雙慘淡收場,為三國時代的曹操劉備等人做了配成和點綴。

    歷史上袁紹的三個兒子也是爭權奪利得厲害,而袁紹在這事情上也是曖昧難明,從這個角度上考慮,我們馬上就可以明白為何袁紹手底下的謀士派系林立,內訌得厲害,就是因為這些手下都已經投向了三個兒子中的一方。畢竟袁紹既然可以為自己的小兒子的病難過得取消一系列重大的政治軍事行動,那他就可能把自己的位置傳給小兒子,那些在袁譚面前說不上話的人投向另外兩個兒子誰知不是更好的選擇?

    這種爭權奪利的現象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世家大族暗中操縱的結果,為了謀奪更大的利益,這些世家大族完全可以犧牲自己的暫時利益全力支持自己看重的對象,然後在成功之後攫取更大的物質和政治財富,若是在眾多的兒子中,只有一個有實力,其他都很弱的話,那就不用爭了,比如說劉表的兩個兒子的鬥爭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劉琦和劉琮兩個人原本沒有辦法相比,畢竟劉琦的背後乃是荊州土生土長的豪門地主——蔡氏家族,其他如蒯氏家族等更是站在劉琮的一方,可以想見,劉琦從一開始就注定爭不過劉琮,甚至可以說有性命之虞。

    可是劉備的到來給荊州的鬥爭帶來了不可揣測的變數,《三國演義》中劉琦向劉備和諸葛亮尋求計策的那一段明顯是羅貫中一廂情願的想法,莫忘記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時就已經制定下了吞併荊州的策略,而劉備卻沒有半點反對的意思,說穿了,梟雄劉備早就已經盯上了荊州,只不過他缺少一個理由,而劉琦恰恰給了劉備這個機會,劉備就是想通過支持毫無根基的劉琦來實現自己掌控荊州的目的,於是,在荊州大地上,劉備支持的劉琦和冀州地方豪強勢力支持的劉琮進行了連番的政治鬥爭。從蕩平江夏馬賊到馬躍檀溪再到劉琦江夏安身屯兵數萬,劉備和冀州的地方豪強之間的衝突從未斷過,正是因為和劉備勢不兩立的原因,使得冀州的豪強地主寧願把荊州拱手送給曹操,也不願意屈服於劉備,因為投向了曹操,畢竟自己的家族勢力還可以保存,如果劉琦上台的話,野心勃勃的劉備就會對自己的家族高高揚起屠刀。

    然而可笑的事情是,劉備卻被後世人看成是仁德的化身,荊州的世家大族卻成了苟且偷生之輩,就連一直竭力平衡冀州本土勢力和劉備之間明爭暗鬥的劉表都成了無能之輩,叫人大歎不公。

    縱觀世家大族橫行的整個時代,這種事情比比皆是,就是曹操也差點步袁紹的後塵,幸好多虧了賈詡的提醒才避免了一場大災難,可是即便是這個樣子,曹丕上台後仍然是腥風血雨,一言以蔽之,這時代的爭權奪位說穿了就是各個世家大族相互內鬥的結果。

    就拿後世消滅掉世家大族的唐太宗李世民來說,他之所以可以宣武門事變成功,本身就是有世家大族把持的結果,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要全力消滅世家大族,免得自己的後代被世家大族像牽線木偶一般被人控制在手裡。

    太史慈現在要杜絕的就是這個事情,他不想讓自己的後代為了爭權奪利攪亂了天下。故此,太史慈對於婚姻有兩個變革,第一個就是現在要實行豪門與寒門之間的通婚,第二個就是要避免自己的後代明爭暗鬥的發生。徹底不給世家大族死灰復燃的機會,免得自己辛辛苦苦的一番功夫,在自己死後,幾個後代為了爭權奪利,開始和世家大族勾結,再一次給了世家大族把持政治的機會,那就真是」冤哉枉也」了。

    哼!絕對不能讓自己的後代被世家大族控制起來,那對整個華夏民族的封建時代將是一種災難,戰亂和分裂以及被侵略無不與此有關。

    沒有了妻妾之分,就不會出現袁紹與袁術的那種兄弟失和的情況發生,然後明確繼承人,再加上對繼承人良好的後天教育,把自己的後代培養成可以「配五德」的君子,應該就可徹底的完成自己對於世家大族的消滅,太史慈要讓自己後代明白,一個國家的各個階層,包括世家大族在內,都是一個上位者穩固自己統治的工具,而不是單純的依賴於某一個階層,那樣的話,就會令某一個階層的實力急劇膨脹,最後變成了一種從經濟到政治上的失衡,使得皇帝的權力被分散,這在封建時代來看就是一個王朝覆滅的先兆,世家大族本身就是這麼出現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