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陪喬肅前去悼慰,一去就是十天。
黃巾軍頭目張饒趁機劫掠盧鄉附近的村莊,豈料遭遇到民兵的頑強抵抗。
甫一接觸,張饒等輩便目瞪口呆,皮甲、皮盾、長矛、半人高的弓、民兵們進退有據,攻守自如,殺氣騰騰。
這是他們要劫掠的農民嗎?怎麼是朝廷正規軍的裝備?而且比正規軍更為可怕的是他們的好戰精神,要是他們知道盧鄉附近的民兵是太史慈一手負責訓練的,借他們熊心豹子膽,鬼拉著他們的手也不會來跟這些民兵作戰。
只一戰,便把人數只有兩千左右的張饒軍打得望風而逃,而且由於懼怕太史慈的追擊報復,一直越過北海,逃出了青州,直奔冀州,再也不敢回來。
十天後,當太史慈帶著剛剛借喬肅之名招攬來的徐盛回到盧鄉時,迎接他們的是無數的戰利品。
原本只是抱著到太史慈這裡試試看能不能發揮才能的徐盛在瞭解如何取得這場勝利後,立時拜伏。更心甘情願地代替新婚不久的李仙兒去當了當利的縣尉。
由此,青、徐、冀三州的黃巾軍皆知,即便是太史慈的民兵也是青州的精銳。
可誰又知道,兩年來,太史慈的正規軍隊早已經成為這冷武器時代最強大的軍隊。
鋼製偏心輪技術十字狙殺弩(含箭匣)、近戰三眼手弩、野戰兩用斧、撩陰軍刺、……想想就讓人頭皮發麻。
太史慈的正規軍隊此時才不過六萬人,可正是因為有了強大的經濟和技術支持,太史慈的軍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軍人。
當然太史慈最得意的還是他秘密建立的特種部隊。暗殺、格鬥、刺密、間諜、偽裝、策反無所不精。
最優質的輕便複式鎧甲配以各種武器的嫻熟運用,正是其最可怕處。也因此很難訓練,故人數很少,只在三千人左右,歸太史慈直接指揮。
但也有太史慈頭疼的事,自己的騎兵幾乎是零,直到現在也不過一千餘騎,而且戰馬質量良莠不齊,如果敵人有大量的騎兵可是非常的麻煩。
而且將來征戰天下時,騎兵的機動力不可缺少。
幸好太史慈此時只是在鞏固基礎,而青州的地形又是一馬平川,有了望遠鏡的太史慈根本不懼怕任何偷襲。有準備的射程超遠的強弩強弓部隊自可射敵人個人仰馬翻。
由於技術的進步,再加上兩年前太史慈在軍隊中打下的伏筆——崇尚發明的墨門弟子在軍隊中潛移默化的作用,崇尚技術在軍隊中更被抬到了極高的地位。
大力士施盡渾身解數拉不開的十字狙殺弩弦,一個文弱書生用偏心輪就可以輕鬆拉開。
誰說弩上箭慢?有了箭匣,一次可上十五隻箭
這種觀念也開始讓太史慈治下的百姓認識到了在生產中統一標準的重要性。
耕地時該翻多深的地為最佳、弓箭的長度比例何為最好、煉鋼時時間、溫度、重量等等都是必須注意的。
這裡的百姓人人都知道,凡事都要有個標準,按最佳標準去做就可以得到最佳效果。而誰不按標準去做,或者隨意改變標準就會倒霉。連剛剛設立不久的學堂裡的孩童都知道同樣的一張紙,把他搓成一團才撇得最遠,平展的紙張即便用吃奶的勁撇出也只會落在腳下。
可說務實精神已經逐漸佔據了人們的頭腦,這是一種覺醒。
就連鄉間耕地的農民也會時常唱著這樣的民謠:「先之命兮,授我爛鋤;我之幸兮,爰有新鑄;爰有新鑄,奈何我祖!」(「祖宗給我把舊鋤頭,我還有把新鋤頭,你說我該用哪把?」)
唯一比較討厭的事情是那十常侍垂涎青州的新奇物品,常常派人來討要,弄得太史慈不勝其煩,不過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太史慈也一一滿足,到也相安無事。
喬肅當然不會反對,這種事情本就對自己有利無害。
所以兩年後的今天,在太史慈看來,自己已經穩住了腳跟,該是讓這逐漸覺醒的平民力量露出其強大生命力和優越性的時候了。
轉眼又是一年,春風又綠了齊魯大地,東萊郡西北六縣一片祥和,宛若人間天堂。
不過青州的官場卻亂成了一團。
先是青州刺史龔靖去世,而後原本被曹操接替了濟南相位置的山東名士孔義走馬上任,出任青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