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末代帝王求生記

正文 第160章 納采 文 / 九千歲添千歲

    好說歹說之下,中間省略不平等條件若干,嬴政終於讓寶貝兒砸鬆口娶李家女。

    擦擦額上冒出來的汗,看著撒丫子在房間裡亂蹦,時不時還打個滾的胡亥,嬴政總覺得有點受騙上當的感覺。

    不過怎麼都好,兒子開心就好了啦!

    既然定下婚事,那麼流程也要開始走了。就像現代人不管怎麼折騰婚禮,都要花九塊錢去民證局扯個證一樣,古人的婚事上到天子,下至平民也一樣經過納采、向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大流程。

    納采是「六禮」中的第一禮,男方欲與女方結親,男家遣媒妁往女家提親,送禮求婚。得到應允後,再請媒妁正式向女家納「采擇之禮」。初議後,若女方有意,則男方派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並攜帶一定禮物,故稱。

    古代納采所送之禮,一般是大雁。為了表示自己的誠心,胡亥在傷好之後,親自去上林苑射下一對大雁,只傷不死,養好傷後交給自己的媒人帶去女方家。

    同樣,為了證明自己對小兒子的看重,在除了扶蘇之外,別的兒子都是派負責禮儀的官員前往納采為媒,但是等到心愛的小兒子之後……拿著長長的大秦重臣名單,嬴政開始對著自己的手下愛將們挑三撿四起來。

    這個長得不夠帥,能止小兒夜蹄,殺氣太重了,不好;那個自己都家宅不寧來著,還給朕的兒子當媒人,切!會影響寶貝兒砸婚後幸福滿意度的,不好;那個,喔,那個到是不錯,就是他說話一激動就愛噴口水點點,太丟人了;那個他兒子風評不好,萬一寶貝兒砸生個那樣的孫子呢?豈不是氣死朕?

    就這樣,原本左看右看都覺得熠熠生輝,名單拿出去和任何朝代帝王一比,都毫不遜色的大秦重臣們,就被英明神武的始皇帝貶成了一坨翔。

    心塞塞!伐開心!為什麼朕的手下,一個兩個都是醬紫不純潔的人呢?連個生活愛情圓滿、家庭事業幸福,長相氣質皆佳,可以拿來當門面的道德君子都沒有呢?

    因為嬴政最近心口有點塞,所以每每大朝會之時,他瞅向眾臣的目光就略為有點那麼不善,而且這點不善還表現的特別明顯。

    皇帝的意志,就是群臣前進的方向。

    在確定嬴政最近很不開心之後,群臣菊花頓時為之一緊,紛紛開始沉思自己最近有沒有幹錯事,惹皇帝陛下不開心;確定自己沒有幹錯事後,又開始沉思朝臣之中誰有可能幹錯事。如果是隊友,那叫做「豬」,如果是敵人,那叫做「很好」。

    這個世界上,聰明人不止一個。

    思來想去一番之後,大家認定兒控的陛下一定是因為「亡秦者胡也」這句話在生氣。

    「我記得父皇是天蠍座,不是處女座啊?」看著拿著一疊名單,嘴裡不停嘀咕著的嬴政,胡亥一揪趙高的鬍子,對他說道。

    別人不清楚嬴政在生氣什麼,胡亥可清楚的很啊,只是清楚歸清楚,他沒想到嬴政會糾結成這樣啊。

    納采而已,派誰去不是去啊?他其實很好伺候的,只要對方身份夠高,且對自己有善意就行了。至於本人的婚姻狀態、子女狀態什麼的,胡亥根本就不在乎。

    自己都不在乎的事,別人竟然這麼在乎,想想還真是有點小感動。

    世上只有爸爸好,有爸爸的孩子像塊寶。

    只是感動歸感動,這樣下去不行啊,這樣選擇性困難下去,自己到三十歲也娶不到老婆。

    雖然胡亥對老婆沒有什麼興趣,但是他想要一個兒子,最好是嫡子。有了兒子,能夠為皇室傳承接代、開枝散葉,同時保證自己後繼有人之後,才能讓自己的手下更安分,同時也可以斷了其他人的心思。

    君不見,當年一直生不出兒子的劉徹,是怎麼差點被人擼下台的?

    所以,在嬴政已經大失方寸的情況下,胡亥小朋友親自拍板,定下了前往李斯家中下媒的媒人——少府大將章邯。

    章邯這個人長得不錯,又會做人又會做事,口才也行,還有真本事,是極為難得的能能武的複合型人才。

    最主要的是,因為和少府合夥做生活,開淘寶店的關係,章邯是唯一能被胡亥接觸到,而又不必被嬴政懷疑為「公子結交重臣,所謀者甚重」的人。

    雖然只是走流程,但章邯前往納采時,所帶之禮也在閃閃亮亮閃瞎了李家人的眼後,充分的向李家人展示了什麼叫做「壕,不差錢」。

    為了表現對寶貝兒砸的拳拳愛子之心,嬴政特意命宮中甲士抬著納采禮,繞了大半個咸陽城之後,弄得整個咸陽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之後,才將納采禮姍姍送往李家。

    因此,在行完納采之禮的當天,記錄李家所收到的納采禮的數量、質量等詳細情況的禮單,就在有心人的散播之下,傳播了咸陽的大街小巷。

    當然,這樣一份禮單,其實只是明面上的東西而已。

    因為從禮單上看來,東西還是那些東西,和前一到十七那幾位公子納采時所備之禮毫無差別,但仔細看看你就會發現,東西還是那些東西,其物但一看就知道這不是宮中的制式用品,而是嬴政庫房裡的東西。

    雖然宮中的制式之物也是十分好的,但嬴政庫房裡可是號稱「無奇不有、無珍不藏」,堆滿了自六國收集來的寶物。

    當然,咸陽城居住的普通百姓,自然是不會知道納采禮中的貓膩的。但是不知道歸不知道,不知道並不妨礙他們依舊擁有一顆八卦的心。

    老秦人務

    實,所以八卦起來也特別無遮無掩、光天化日、酒肆茶館、大街小巷、街頭巷尾。

    「聽聞諸子之中,陛下最愛少公子啊。」

    「這有什麼奇怪的?秦人愛少子,老父愛幼子。自少公子落地,宮中已經有數十年未聞嬰啼,少公子即是少子又是幼子,陛下多憐愛他幾分,有何奇怪的?再加上少公子年幼喪母,自小是由陛下親自帶大的,親手帶大的孩子,自然要比其他孩子多憐愛幾分。」

    「老父愛幼子,生於平民之家,不過是人間的親情而已;生於君王之家,卻往往衍生成王位繼承的政情,釀成人間悲劇。昔日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一代雄主,但晚年卻因為偏愛幼子,長幼無序,國之不寧,長子與幼子爭位,以致於趙武靈王竟然活活餓死於沙丘宮中。」

    「那是趙武靈王蠢!既然立了幼子為王,但又偏偏給長子以權柄,硬生生將趙國一分而二。長幼爭王位時,又收容兵敗的長子,想想也是醉了……」

    「哎哎!不提這個,前面那個別歪樓,趙武靈王不蠢哪還有我大秦的事?前面那位兄台,你繼續說,那覺得陛下應該怎麼樣做?」

    「我覺得?我覺得當然應該立太子啦!立了太子,國家有後繼有人,江山社稷才會更穩定!」

    「立太子?立誰?陛下可是有十八個兒子。」

    「嬴秦王室一向採用嫡長子制,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我扶蘇公子身為長子,且仁善寬厚,可立為太子。」

    「不對不對!我聽說扶蘇公子成天和那群儒生混在一起,我大秦以法制國,怎麼可以立一親儒家太子?」

    「儒家有什麼不好?仁義禮智信!」

    「切!儒家有什麼好?大秦以法立國,當然是我法家更好!我聽說少公子胡亥,自幼學習秦法,三歲就能熟背秦法,而且少時還曾親自斷案,為不少人沉冤昭雪。」

    「對啊對啊!我也聽說陛下之所以最愛少公子,不僅是因為少公子為幼子,而是因為諸子之中,少公子最賢且最為聰慧。就說我們平常所用的紙吧,多輕省靈便的東西,據說就是少公子所制的。」

    「什麼少公子所制?那是墨家製出來的東西,少公子不過是佔著身份高,所在據為己有而已,有什麼了不起的?退而言之,就算是少公子所制又能如何?說穿了也不是一巧匠而已,巧匠能當太子嗎?」

    「巧匠不能當太子?那婦人之仁的傢伙就能當太子了?」

    類似以上內容的吵架,最近不時在大街小巷裡發生,而且這還算是比較明的,一群讀書人就算意見不合,也至少沒有打起來,只是這群人在看得老秦人驚叫連連,大呼「好戲不斷」之時,也搞得負責咸陽治安的內吏大人一個頭兩個大,不明白處於深宮的陛下到底在想些什麼,為什麼要縱容這些人在外面妄議皇室?議的還是自己最心愛的兒子。

    其實別說外朝的人不明白,就連嬴政的心腹趙高趙府令也不太明白嬴政到底在想什麼,有兒子的爸爸和沒兒子的秦始皇,他完全就是兩個畫風來著。

    後者鐵血冷酷不多提,更多事例自行去六國遺族那走一圈,他們一定會很歡快的拉著你,一起吐糟凶殘無情的狗皇帝嬴政。

    前者嘛……總結一句就是每天都不吃藥,從來都是萌萌噠,而且也不愛走尋常路。

    按一般正常人的思維,在連續兩次遇到刺殺之後,不管再怎麼鬧騰好動的人,都會乖乖在家裡當一段時間的安靜美皇帝,可嬴政偏偏不走尋常路,他告訴趙高,自己又要出巡,你快去準備了。

    什麼?你說帶不帶兒子?愚蠢的凡人,你什麼時候見過朕不帶兒子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