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末代帝王求生記

正文 第121章 封禪 文 / 九千歲添千歲

    大概是幾隻山雞和兔子,就「騙」走了嬴政紅珊瑚手鏈的事,讓胡亥心情大好的原因。在接下來的幾天甚至幾個月裡,胡亥每天都會帶著人出去打獵,每次得回的獵物也是越來越多,有一次甚至還親手獵了一隻小老虎。

    本來嬴政還擔心胡亥玩物喪志,但檢查了一番胡亥的功課,發現他最近並沒有偷懶之後,也就不太去管胡亥帶著一隊人,每天到底在外面幹什麼了。

    至於胡亥將自己賞賜給他的東西,全部賞給跟著他去打獵的有功之士,一時之間胡亥在士兵之中,口碑大好這件事,就更不放在嬴政心上了——胡亥是偷偷跑出來的,出門的時候又沒有帶什麼禮物,自己賞給他的小東西,本來就是讓胡亥賞給手下人的。

    嬴政到是很高興,寶貝兒砸終於也會庶務這玩意了。

    一路西行,嬴政來到了泰山腳下。

    此次西巡,嬴政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封禪於泰山。

    封為「祭天」,禪為「祭地」,合在一起就是「封禪」,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根據司馬遷在《史記·封禪書》早在夏商周時代,就有了封禪的傳說。在古代,人們認為群山中泰山最高,是「天下第一山」,所以人間的帝王應到最高的泰山去祭過天帝,才算受命於天。

    「泰山最高?你讓喜瑪拉情何以堪?珠穆朗瑪情何以堪?一千五百海拔的小山包,也好意思說最高?就算是在五嶽之中,1997海拔的華山和兩千多海拔的恆山,也都比泰山高好嘛!沒化!真可怕!」

    看著坐在底下,迭迭不休的念頭封禪注意事項的眾儒生,胡亥默默的為華山和恆山點了根燭。

    恆山也就算了,華山多可憐,竟然連個五嶽之首都沒混上。

    論歷史:華山在陝西,陝西的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華山靠近都城;泰山在山東,僅是齊國都城(臨淄)和南燕都城(廣固),政治上和陝西華山根本不具可比性。

    再看軍事:華山不但風景奇秀,而且險峻的地形,保證了關中平原的安全,使得關中二萬人足當諸侯百萬人也,所以秦國、漢劉邦、後周都以此為根據地戰勝東方;泰山不夠險峻,不能保證膠東半島的安全,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王朝興起,是以山東為根據地的。

    華山不哭站擼!

    「我說你們真囉嗦!」被嬴政召來的七十名齊魯儒家弟子們,灌了一肚子禮法禮儀之後,胡亥終於忍不住開口說道:「又是要用坐什麼蒲車,說什麼以免損傷山上的草木土石;又是要父皇掃地而祭,還只能坐菹秸做的席……一條一條的,你們麻煩不麻煩啊?」

    「少公子,言之無理。泰山封禪禮儀,乃是自夏啟至今七十二位帝王所立,祖宗之制不可隨意改之。」一個儒生離席,慷慨激昂的說道。

    胡亥抬起頭看了一眼上首自家老爹的表情,按他對自家老爹、對秦始皇的瞭解,嬴政其人十分自負,除了對嬴氏祖先十分尊敬之外,無論是天地鬼神還是先賢諸王,在他眼裡就是一坨屎。

    不!不對!應該是一張紙!有用的時候就拿出來擦擦屁股——比如說這次封禪,明明他打心眼裡,根本就不相信這玩意,封禪也只是為了標榜他自己的偉大功績,並沒有多大誠意,但還是要拿來用用;沒用的時候就把紙丟廁所裡了。

    「七十二位帝王?我是小孩,我讀書讀得少,等下說錯了,大家不要怪我喔。」胡亥眨了眨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笑嘻嘻的說道。

    這一次才從齊魯召來的七十多名儒生,由於不瞭解胡亥說話的風格,看著他一個小小的小孩,長得又可愛精緻,出身更重且貴,到是沒有太大反對意見。到是原來就在朝堂裡的儒生,一聽胡亥的發言,立刻覺得自己一陣陣牙癢。

    每次都是這樣每次都是這樣,這傢伙每次一說這種話,接下來要說的肯定不是什麼好話!就會賣萌!就會裝小孩!

    「你們說的七十二位帝王,是不是無懷氏、伏羲、神農氏、炎帝、黃帝等等這些人?」胡亥每念一個人名,小腦袋就跟著隨一下,今天雖然因為上朝的關係,沒有可愛的小馬尾還陪他賣萌,但卻有一根長長的金色髮帶,在他腦後甩啊甩的,金光閃閃,晃瞎人眼,看上去真是一個可愛又迷人的……反派人物,「這些人雖然為帝為皇,但說穿了也不過是一介地方諸侯而已。哪有一個人父皇這樣,能夠夷平天下一統宇內,鑄就萬世之基業。」

    胡亥說著,眼神銳利的殿中諸人身上掃了一眼,見沒人敢站出來反駁自己,立刻向嬴政一拱手,開口說道:「兒臣請父皇登王馬,自山南登泰山之頂而封禮,並請父皇刻石歌以頌秦德,再自山北而下,往梁父山去行禪禮。」

    嬴政瞇了瞇眼睛,並不直接點頭,反而開口詢問道:「諸位可還有何意見?」

    聽到嬴政的詢問,眾儒生彼此對看數眼,接著又一個儒生離席,衝著嬴政一拱手,正想開口說話。

    只是他剛說了一個「臣」字,就聽見對面的胡亥又開口說道:「父皇,既然這群儒生有意見,覺得違背古制。那我們也不要強人所難,不要帶他們去了,讓他們直接在山下待著好了。」

    「善!」嬴政拍案,乖兒子,朕早就想這麼幹了。

    嬴政忽然覺得,帶寶貝兒砸出來也是有好處的。心計、手腕、沉府,樣樣都不缺;節操、下限、臉皮,一件都沒有。有總能猜出自己心意的寶貝兒砸在,爸爸再也不需要因為手下太笨,而不得不拉下臉皮,自己親自操刀上陣了。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容貌決定這人喜不喜歡你,內在決定這人喜歡你多久。

    其實放在父子之間也是一樣的,血緣和容貌決定朕對寶貝兒砸的初始好感有多高,而這些年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不停的往好感度上加砝碼,逼得朕不得不越來喜愛胡亥。

    說起來,不喜歡胡亥,難道朕去喜歡成天和朕作對的扶蘇?又或者是其他一看見朕,就跟只鵪鶉樣的兒子?

    欽天監算好良辰吉日,嬴政帶上兒子,打包上武官員,排開全副天子儀仗,準備登泰山封禪。

    兩千年後泰山頂上用180°全景式的自然山水作舞台,使用現代的聲光、電技術、舞美製作,來表現自秦以後十二位帝王封禪場景的《中華泰山·封禪大典》節目,胡亥就花幾百大洋看過沒有錯。當時,胡亥就對以「統一」為核心,以軍祭表演為主的秦篇特別印象深刻。

    手持兵戈、威嚴壯觀、殺氣騰騰的秦軍方陣,就算是穿越千年,胡亥也能感覺到金戈鐵馬之中,秦始皇向天地,宣告天下一統、四海歸一時的自信。

    可惜,在那個世界裡,秦只有十五年的國祚。

    現在難得有機會能不花錢的身臨其境,胡亥自然舉著小爪說想要騎馬。

    「騎馬?呵呵……你能穿著冕服騎馬嗎?熊孩子!還不快上車!」嬴政白了胡亥一眼,逕直上了第一輛王車。

    沒得破,胡亥只好認命的上了第二輛王車。

    泰山山路陡峭,行為極為不易。就算是在二千年後,爬一次泰山對體力不好的人來說,也是一次靈魂的洗滌——反正胡亥當時是坐纜車上去的。

    在二千年之前,那道路就不是一般的費事和麻煩了,縱然早就有人在前頭遇水搭船逢山開路,胡亥也覺得王車一直在抖啊抖的,連帶他的人也一直在晃啊晃的,彎彎曲曲的路讓人沒了欣賞美景的風景。

    胡亥終於明白,為毛華山登不了五嶽之首,同時也沒有人去封禪華山的原因,泰山都這麼難爬了,爬以「奇」聞名的華山不是分分鐘死人的節奏嗎?你覺得,有幾個皇帝敢走長空棧道的!

    「這特麼還不如走路呢!」胡亥趕緊命宮女給自己拿來一盤酸梅,塞了一粒放進嘴裡,才感覺肚子舒服了一些,沒有剛才那麼想吐,坐馬車竟然坐到暈車,也真是醉了。

    想想真是便宜那群儒生了,早知道就應該把他們帶上來,讓他們一起暈暈車了。

    不過想想,秦始皇封禪泰山時,是不是還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來著?想想……禪於梁父,其禮頗采太祝之祀雍天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記也……

    這句話是說「禪禮」,主要採用秦國在雍都祭祀天帝的形式,而並非採用齊魯書生所訂的禮儀,這顯得秦始皇很自信。但偏偏後面又有一句「皆秘之」,這又說明秦始皇很自卑,害怕自己所使用的禮儀傳出去之後,會被齊魯儒生笑話。

    在聯繫到嬴政一開始,很謙遜的請齊魯儒生,來為自己的封禪大典制訂禮儀,又追憶了一番東方諸國會盟都不帶祖宗們玩、祖先們去給周天子進貢的歷史,胡亥大概能理解嬴政的心情——山村窮娃一夜暴富,但是在那些n代貴族們面前,卻失去了過往的自信和自負,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山村窮娃,始終抬不起頭來,唯恐自己有一點行差踏錯就被人笑話,也有點明白秦始皇后期畫風突變,完全不像當年那個「振長策而御宇內」君王,最後甚至被那些齊魯方士擺佈愚弄,以致成為千古封建迷信男代表的原因了。

    不行!一定要想個招,建立起父皇的自信心才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