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雙鷹旗下

正文 一一八、日落法蘭西(七) 文 / 準噶爾刀王

    面對整個法國戰線的崩潰,遠在倫敦的英國統治者們在面對一片令人沮喪的消息時顯得毫無辦法。德奧聯軍利用強大的裝甲部隊快速突破戰術讓法國人根本就沒有時間重新佈置防禦,堅守了三年,被認為是堅固無比的法國防線以令人驚異的速度垮塌下來。整個法國北部的公里上到處都是法國潰後,他們變得毫無抵抗能力。

    「法國已經完了!」在唐寧街的首相官邸,燈火通明的會議室裡,以勞合.喬治為首的戰時內閣主要成員和英國陸海軍的高級將領們圍坐在長桌四周,此刻,每人臉上愁雲籠罩,整個戰場的形勢讓人感覺前景黯淡。從法國不斷傳回令人絕望的消息:由於反對尼韋勒無謂的進攻和對總司令的不信任,法軍發生了大面積的嘩變,而德奧聯軍卻正是利用這個時機發動了一場全面進攻。整個的法國防線就此而崩潰了,在法國的近八十萬英國遠征軍也陷入到巨大的危險之中,如果不及時採取行動,他們有可能被圍困在法國。

    這是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的。

    法國現在的已經不能再糟糕了,法軍統帥部已經失去了對大部分部隊的控制,就連前線的英軍將士們也被傳染,處於一種極度缺乏士氣的狀態,甚至大半個法國都被失敗的悲觀情緒所籠罩著!

    局勢已經無法挽回。

    對於大英帝國而言,失去法國這樣的盟友固然是個巨大的災難,但將近八十萬英國遠征軍的命運則是英國人更為關心的問題。黑格將軍所指揮的部隊處於巨大的危險之中,隨時都有可能像法國人一樣遭受重大的損失,甚至全軍覆滅。

    這更加讓唐寧街的決策者們如坐針氈。

    「現在我們已經別無選擇,只能同意黑格將軍的建議,將遠征軍撤離法國!此時這樣做雖然有拋棄盟友之嫌,但我想我們的法國朋友會理解我們的決定。失去這支部隊,英國將無力保衛本土,屆時整個歐洲都將陷入德國人的統治之下!我們也不得不向他們低頭。」陸軍大臣威爾遜首先發言,在法國的英國遠征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黑格爵士認為法國的局勢已經無可挽回,要求內閣迅速作出決斷,想方設法組織將英國遠征軍撤回國內。

    他認為這是目前避免數十萬英國遠征軍免遭厄運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如果動員和徵用大量的民用船隻,海軍方面有能力在一個月內將數十萬遠征軍將士全部撤回國內!」海軍總參謀長利奧弗將軍說道。

    「問題是恐怕我們無法堅持那麼和長的時間。」基欽納爵士不無憂慮地說道,「這還需要法國人的配合的犧牲。」

    「法國人在投降之前也真該做些什麼!」原來的第一海務大臣,現在的軍需大臣丘吉爾突然說道,「國內需要徵集一切可以動用的軍用和民用船隻,甚至包括漁船和內河渡輪。我和米爾納先生將會趕到法國,與他們協調組織防禦的問題。」

    「好吧,既然我們不願向德國人低頭,戰爭就還將繼續下去,這需要我們盡可能地撤出更多的士兵,這其中包括在法國作戰的法軍、比利時、意大利、俄國和塞爾維亞士兵。這對於我們保衛本土很有利。」首相勞合.喬治歎了一口氣,「我們不得不暫時放棄法國,等待美國的援兵到來。」

    「美國人為什麼還沒有準備好?」內務大臣米爾納突然問道。

    「潘興將軍所率領的美國先遣隊五萬人已經在利物浦上岸,不過美國人缺少裝備,而且由於法國現在的局勢,他現在拒絕帶人去法國。」威爾遜爵士說道,美國人並不希望拿自己的士兵去冒險。

    「現在他們根本指望不上,威爾遜總統說美國方面最少需要半年的時間才能作好徵兵和訓練等準備工作。」外交大臣說道。

    「好吧,美國人看來是指望不上了,現在我們只能依靠自己。」首相吧了一口氣,站起身來,神情凝重地說道:「在德國人的進攻下想要順利撤走全部軍隊是一件看起來是件難以完成的任務,肯定需要一些部隊作出犧牲,我們需要盡可能多地從法國撤出部隊。為了大英帝國的利益和未來,需要各位同心協力,請各部門務必竭盡全力!」

    支持把戰爭繼續下去的聲音主宰著首相官邸,雖然戰爭的進程早已經超出了他們最初的預計範圍,德國和奧匈並沒有被打垮,反而是俄國首先被拖垮,現在又輪到了法國。而協約國方面卻連同盟國中最弱的土耳其人都沒打敗。

    出於對皇家海軍的無限信任,英國人對於本土遭受來自大陸的攻擊的擔心並不強烈。至少在皇家海軍還保存完整前,德國人是不可能游過英吉利海峽,在英倫三島順利登陸的。現在美國人也捲了進來,正是由於這一點,英國人才決定繼續將戰爭進行下去。

    在半個小時之後,大撤退的命令就傳達到了英國遠征軍司令黑格將軍那裡,內政大臣米爾納和軍需大臣丘吉爾一起從倫敦出發,去遊說法國政府將政府暫時遷到英國,以便一起繼續抵抗。

    而與此同時,在薩爾堡的德奧聯軍最高統帥部,李海頓終於說服威廉二世和他的將軍們相信英國方面會全力從法國撤出軍隊,以便使戰爭繼續下去。而如果這數十萬英軍被俘獲,那將是今後一個重要的談判籌碼。

    數十萬英軍戰俘,足以讓英國民眾有足夠的理由要求政府退出戰爭。

    不過,李海頓所提到的敦克爾刻卻誤導了最高統帥部將軍們的判斷,使得最高統帥部最終錯誤地判斷出英國人會把撤退地點放在離英國最近的加萊海岸。事實上,另一時空中英國人選擇敦克爾刻作為大撤退的地點也是無奈之舉,是由於當時英法聯軍被包圍在了比利時一帶。而敦克爾刻和加萊港口的容納能力有限,並不很適合進行進行大規模的海上運輸。

    與德奧最高統帥部所預計的英軍撤退地點正相反,英國人把撤離地點放在了

    了相對有利於防守,而且擁有著瑟堡這樣大港口的科唐坦半島。

    i1153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