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雙鷹旗下

正文 三二、混亂年代 文 / 準噶爾刀王

    日俄戰爭讓俄國沙皇在遠東的擴張野心暫時受挫,把目光又轉向了西方,整個巴爾幹半島的局勢頓時又開始緊張起來。奧匈帝國方面已經執掌政權的費迪南大公趁著巴爾幹半島混亂和奧斯曼帝國內亂之時,作出一個驚人的舉動——一舉吞併了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雖然這裡自1878年之後就一直在它的統治之下,但名義上依然是奧斯曼帝國的兩個省。

    同時,保加利亞大公費迪南宣佈脫離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自立為保加利亞沙皇。

    隨著奧斯曼帝國日漸衰敗,越來越多的國家生出了野心,開始搶奪奧斯曼帝國留在巴爾幹的遺產——色雷斯,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還有愛琴海上的島嶼。

    法國人趁著奧斯曼人最虛弱的時候宣佈吞併突尼斯和摩洛哥,引發了一場政治危機,幾乎要爆發一場戰爭。德皇威廉二世聲稱第二帝國在摩洛哥有著巨大的利益,要派出艦隊去摩洛哥驅逐法國人。

    最後在英國人的調解下,這事得到了和平解決,德國人在中非得到了一些補償。

    眼紅的意大利人坐不住了,悍然出兵昔蘭尼加,他們的艦隊在的黎波里和托卜魯克登陸,搶佔了奧斯曼人在北非的最後一塊領地。土耳其人無可奈何,只能組織一些游擊隊來反抗意大利人的佔領。

    1911年,土耳其再次發生內亂,由「土耳其青年黨」控制的第三集團軍離開了巴爾幹回到首都,平息了首都的政變。奧斯曼帝國被土耳其青年黨三巨頭掌握在了手中,最終他們與意大利人簽訂了各約,同意將昔蘭尼加、伊奧尼亞群島和羅得島割讓給意大利,但奧斯曼帝國保留著名義上的「宗主權」。

    剛剛脫離了土耳其人統治的保加利亞人坐不住了,看到了這個前宗主國的衰敗,也想搶肉吃的沙皇費迪南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只有400萬人口的保加利亞向著有6000萬人的「歐洲病夫」狠狠地捅出了一刀。

    大家看了這一幕是不是覺得有點熟悉?在遠東剛剛發生過一次這種事情。

    看到保加利亞人動手,巴爾幹半島上那些剛剛從土耳其人手下**出來的小國也紛紛想分碗肉湯喝。隨即,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和希臘紛紛向奧斯曼帝國宣戰。在巴爾幹聯軍的攻擊下,人數佔優的土軍卻連連敗退,馬其頓、阿爾巴尼亞和色雷斯接連被巴爾幹聯軍佔領。土耳其人只得求和,保加利亞沙皇卻不依不饒,聲稱要收復君士坦丁堡——東正教大牧首曾經的直屬領地,它在東正教徒心目中的地位就如天主教教皇所在的梵蒂岡。

    最終土爾其人憑藉著堅固的防線,勉強抵擋住了巴爾幹聯軍的進攻,雙方最後言和。奧斯曼人堪堪保住了最後一點歐洲的領土,第一次巴爾幹戰爭結束。保加利亞人由於動手最早,占的便宜最大,整個色雷斯和半個馬其頓被它納入囊中。

    塞爾維亞和希臘人看著眼紅:兄弟,佔了那麼多,分我點唄?

    保加利亞人卻死不鬆口,到嘴的肉那捨得再吐出去。

    結果一年前還在攜手作戰的巴爾幹兄弟再起內訌,希臘、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三國聯起手來圍毆佔了便宜的保加利亞人,邊打邊罵:叫你吃,叫你吃,看撐不死你!

    1913年,第二次巴爾幹戰爭爆發。

    結果保加爾人只能哭著求饒,不僅剛從奧斯曼人手裡奪得的那點地盤全吐了出去,還讓羅馬尼亞人又從身上割了一塊肉。

    保加利亞人氣得吐血,舔著傷口用狼一樣的目光瞅著周圍一幫惡鄰,這下仇結大了。

    巴爾幹人的戰爭和歐戰有關係嗎?

    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這只不過是後來英國人為戰爭的爆發在找借口罷了。

    1911年英國人一口氣開工建造了十艘主力艦,就已經在為戰爭作準備了,但德國人毫無知覺,依舊不緊不慢地按照每年四艘的速度在建造著新的主力艦。提爾皮茨和威廉皇帝的戰略裡根本沒有想與英國人打一仗,卻絲毫不知英國人早已經磨刀霍霍。

    英德兩國海軍主力艦的對比一下就拉開了差距。

    如果威廉二世與提爾皮茨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以德意志第二帝國超過英國人二倍的工業產值和三倍的鋼鐵產量,是絕不可能在主力艦建造競賽中輸給英國人的。

    可惜,他們毫無察覺。

    李海頓有些悲觀地看著這一切,英國人已經決定發動一場「預防性戰爭」,在德意志民族沒有徹底崛起之前把他扼殺掉,然後肢解。《凡爾賽條約》是在戰爭開始之前就已經制訂好的預案,肢解第二帝國和奧匈帝國,徹底扼殺德意志人崛起的希望。把所有的礦區和產油區都從德意志人的土地上剝離出去,那麼缺少資源的德意志國家只能淪為一個大陸上的二流國家,與法國相當,相互牽制,但絕沒有希望挑戰大英帝國。

    實際上這場戰爭沒有贏家,真正的贏家是那個嘴上整天叫喊著「光榮孤立」,卻對整個歐洲和世界虎視眈眈的美洲國家。

    「最後的結果誰能知道呢……」桌上的咖啡涼了,李海頓將後背靠在柔軟的高背椅子上,伸了個懶腰,自己已經做到自己能做的一切,但是卻無關大局,不由感到一陣莫名的落寞,「也許這就是德意志人注定難逃的悲劇命運……」

    目光投向窗外,山下的海灣處規模宏大的伊斯特裡亞造船廠盡收眼底,那裡現在同時開工建造著大小10艘水面艦船,在封閉的車間裡還有5艘潛艇正在建造或是舾裝。更遠處軍港的錨地裡,隱隱約約能看到一些戰列艦的桅桿。這些都讓他又重新恢復了信心,一口將桌上了涼咖啡喝光,他的目光轉向桌面上寫了一半的回信。

    「關於達爾馬提亞守備師的編制問題……」

    />一周之前,原來他的副官米勒上校升任達爾馬提亞守備師的師長,李海頓以海岸守備任務的名義將這個師的指揮權要到了自己手裡。米勒准將準備將這支架子師補充成為一個滿編的步兵師,李海頓準備給他寫一封長信,仔細地給他描述著後世標準的三三制步兵師所需要的裝備編製表。

    李海頓準備為每個步兵班都配備上一挺輕機槍,每個步兵連再增加一個配備有三門60毫米迫擊炮和三挺重機槍的火力支援排。

    他就不相信一支人數雖少,但武裝到牙齒,而且訓練有素的軍隊會輸給那些連步槍都沒配齊的俄國農民。

    這是工業時代的戰爭,早已不是中世紀時騎兵和長槍兵互砍的時代,裝備的差距並不是靠人數的優勢就能夠彌補的。

    想到這,李海頓恢復了一些自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