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荊州我做主

正文 第二百四十二章 攻下雒縣 文 / 漢胄

    後來的事實果然如裴潛所預料的那般,孟獲率軍殺進了越雋高定的老巢之中,驚悉消息的高定直接率領麾下大軍前往越雋援助,卻不料在途中遇到了裴潛的埋伏,裴潛與黃忠大軍五萬餘人,布成了十面埋伏陣,將高定大軍團團圍住,高定率軍屢次突圍,終不得出,後來被黃忠一箭射死,高定的幾個部將見主將身死,不由的肝膽欲裂,連忙揮軍歸降。

    裴潛命人收攏降兵,然後押解著他們來到了越雋,卻見孟獲也是收穫頗豐,活得累了糧食、器械、金銀、俘虜不在少數,孟獲雖然知道這些物資和人口如果運到自己的部族中去的話,絕對能夠大大增強己方的實力,但是他卻根本不敢產生這樣的想法,因為他深深的知道,憑著他手中的力量根本就不是裴潛的對手。

    雖然自己兩次都是因為中了對方詭計才被擒獲,可是如今見比自己還強大的高定大軍都被消滅了,這足以證明對方擁有多麼強大的戰力。再加上裴潛也之前所說的不介意三擒孟獲的話語也是讓他心驚膽戰,此時的他早已沒有了之前目空一切的豪氣,早已對裴潛心服口服,不敢有絲毫的抗拒。

    所以,幾乎毫不猶豫的,孟獲便將獲得的糧食、器械、俘虜等全都拱手獻給了裴潛,並且主動提出願意幫助裴潛攻打犍為。

    裴潛自然點頭同意,命孟獲只留下一萬兵馬在軍中,其餘將士則在孟獲部將孟江的率領下回歸盤越。

    之後裴潛命黃忠進駐越雋,乘機攻取永昌。自己則分兵進攻犍為。

    當時犍為太守張翼正在率兵進攻江陽郡,忽然聽聞裴潛大軍降孟獲,斬高定,如今又進攻犍為,連忙率軍退走,卻不料在途中遭遇了裴潛的埋伏,死戰方才得脫,待得回到武陽之後一統計,才發現大軍竟然損失了四千餘人。

    張翼不敢大意,一面準備堅守犍為,另一面立刻派人向成都求援。

    可是張翼根本不知道,這時候在成都的劉璋已經完全顧不上犍為的事了,因為成都的門戶雒縣已經被劉琦攻克,守將張任被俘,吳懿、劉循逃回成都,鄧賢戰死,李異、龐樂、法正、孟達投降。

    原來張任經過幾個月來對孟達的觀察,發現此人並不像別人所盛傳的那樣是個叛徒,反而率兵浴血奮戰,多次擊退了攻城的敵軍,法正更是多次識破了劉琦的詭計,讓雒縣轉危為安,所以之後的張任不再對二將心存疑慮,而是放心大膽的讓他們**參與巡城的事宜。

    卻沒想到就在某一天夜裡,孟達突然率兵打開了城門,放劉琦大軍入城,張任不曾防備之下被劉琦大軍湧入,副將鄧賢率軍進行抵抗,卻被劉琦一箭射死,李異、龐樂二將被甘寧生擒,隨後在孟達和法正的勸說下投降。

    張任為了掩護少主劉循撤退,將自己的馬讓給了劉循,自己卻因為沒了坐騎而被劉琦大軍追上,然後在與劉琦交戰的過程中被劉琦生擒。

    張任萬萬沒有想到劉琦竟然有這樣的本領,自己的武藝在川中也算得上是無敵了,可是卻被劉琦輕鬆擊敗之後生擒,直到後來他才知道,此人手中的方天畫戟竟然是被公認為天下武力第一的呂布所遺,而他那一套變幻莫測的戟法竟然是在呂布的成名絕技上改進而成。自己敗在他的手上一點都不冤。

    隨著雒縣戰事的結束,張任就被推到了自己之前的縣衙之中,看著劉琦高高地坐在自己之前的位子上,自己卻淪為了階下之囚,而出賣了他和雒縣城,也就是出賣了主公基業的叛徒孟達和法正也滿含笑意的立在一旁,他的心中就是一陣莫名的悲憤:「如果不是這兩個賊子背叛,我如何會有這樣的結局?」

    就在這時,便聞得劉琦的聲音緩緩傳來:「張任,你如今已被本官所擒,還不投降,更待何時?」

    張任不由的冷哼一聲,大聲笑道:「忠臣豈肯事二主乎?」

    劉琦呵呵冷笑道:「你也算得上是忠臣?」

    張任一愣,隨後問道:「我盡心盡力扶保主上,為保少主而讓出馬匹,近日被汝所擒也寧死不降,如何算不上忠臣?」

    卻聽劉琦厲聲說道:「張任,你乃大漢子民,不說為天子效忠,反而效忠於劉璋這等割據反賊,如何算得上是忠臣?劉璋為人闇弱多疑,益州雖為天府之國,卻先是賈龍叛亂,後有張魯之叛,近來又有趙韙擅權作亂,不知黎民百姓受了多少戰亂之苦?歲則是以上幾人心存不軌,劉璋亦不能辭其咎,如今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稱雄,劉季玉身為漢室宗親,眼看山河破碎,百姓離亂,不知護國保民,討伐國賊,反而圖謀割據自立,你效忠這等無能不仁不忠之輩,也算得上忠臣?」

    張任嘿嘿冷笑道:「你也不必跟我說那麼多的大話,我且問你一句,你父子割據荊州十餘年,靠著麾下雄兵猛將,征服了荊州、交州、揚州、徐州等地,如今又兵進我益州,難道就沒有些許的野心?」

    劉琦聞言倒也沒有發怒,直接說道:「且不問我又沒有野心,只我禮敬天子、扶保萬民之心,天下諸侯有誰能及?我驚聞關羽率兵入許,不惜與同盟破裂,命大軍前去救駕,我明知自己可像曹操一般脅天子而令諸侯,可是卻沒有加尺寸之兵於宮中,我雖並得大片土地,可我下均田令,開通海外貿易,互通有無,我大興學校,百姓無不受惠,我治下之地萬民殷富,百姓安居樂業,恍如太平盛世,我如此忠於百姓,比起你家主公又如何?」

    張任聞言頓時默然,過了好大一會才徐徐說道:「任你今日口燦蓮花,我張任也是不降,今日便降,久後也不降!可速殺我!」

    劉琦嘿嘿冷笑,命人將張任押下去,又命軍士好好照顧,不要懈怠。他知道像這樣的死忠,想要勸想的話也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讓他的故主親自勸降,所以也不著急,便等日後劉璋投降之後再對其勸降。

    而

    對於劉璋是否肯投降,劉琦有著絕對的信心,因為他知道如今的成都已然後援斷絕,成為了一座孤城,而城內兵微將寡,根本不堪一戰,只要自己大軍來到成都城下,劉璋也就只有投降一途了。

    劉琦的料想並沒有錯,這時候的劉璋雖然還安然坐在益州刺史府的主座上,可是整個人早已沒有了之前的意氣風發,雖然只有三十餘歲,可是之前光滑發亮的額上已經現出了幾道深深的皺紋,還有頂上花白的頭髮都已經證明他如今已經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這時候的劉璋臉上已經連憤怒都沒有了,他深深地歎了一口氣,低沉的說道:「如今高定與孟獲的七八萬聯軍被打敗,孟獲投降,高定被殺劉琦大軍已經佔據了越雋,還在進攻犍為的途中伏擊了張翼,犍為雖然城堅池深,然而外援斷絕,不日便能攻克。除此之外,雒縣也於日前被攻克,張任被俘,鄧賢被殺,孟達、法正、李異、龐樂四將投敵,吳懿和循兒雖然逃回,卻只帶回了八百士兵,其餘的或者是被殺,或者是投降,想必劉琦大軍不日便會會攻成都,諸公,可還有破敵之策?」

    劉璋此言一出,武眾將官不由得盡皆默然,即便是足智多謀的黃權也默然無語,因為按照如今這樣的形勢,就算是孫武不死,吳起再生,恐怕也是沒有回天之力,更何況是自己呢?

    劉璋見大家盡皆沉默不言,心中不由一沉,哀歎道:「我劉璋一片仁心治理益州,雖然沒有什麼大功勞,,卻也是輕徭薄賦,蜀中百姓盡皆衣食無憂,為何竟然會有如此結局?」

    帳下的黃權、董和等人聞聽劉璋之言盡皆淚下,但是他們也都沒有回天之力,只好默默無語。

    就在這時,張鬆緩緩上前,輕輕歎道:「主公,事到如今,不如舉城投降吧,這樣一來主公還不失封侯,如若頑抗的話,下官恐怕主公不僅合族難保,就連城中百姓也會因此而無端遭受兵火之災。」

    劉璋輕輕的點了點頭,又對麾下眾將官說道:「諸公還有什麼其他的意見沒有?」

    眾武盡皆沉默不語,即便是黃權和董和這等忠臣也都不再多說話,雖然他們知道張松賣主求榮,但是在如今的形勢下,不投降又能有什麼出路?事到如今,連主公劉璋都已經決定要投降了,他們又能有什麼其他意見?

    劉璋再次歎了一口氣,暗暗想道:「當初我悔不聽王累之言,放張松這等賣主求榮之輩與劉琦議和,否則的話,雒縣也不至於保不住,只可惜如今我帳下這麼多武之臣,竟無一人再像王累那般忠誠。」

    劉璋想罷,緩緩下達了命令:傳令三軍將士及我益州各郡各縣長官,盡皆放下武器,封印府庫,向太尉劉大人及其麾下投降。

    之後劉璋便離開益州刺史府,返回後宅,命家眷盡皆隨自己一起出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