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之農家子的方圓天地

正文 第九十五章 文 / 焱碟

    「原來如此」!白老太太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兩位老人的反應倒是眾人裡最淡定的,還引出了一番「神鬼之談。」

    「你們知道石頭村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明明附近連一個山頭也沒有」,很少說話的白老爺子這回倒是先開口了。他從7、8歲的時候就沒爹沒娘,是被自己的太爺爺養大的,老人可沒少給他說典故。

    「聽說以前我們村東北邊兒有一個青石蓋起的大屋子,附近的人要用石頭,只能來這邊拿,所以就有了這麼個名字」,初爸爸回答。

    「不止啊!你們年輕人都忘了,這些往事啊!也就我們這些原住民的老頭子們知道嘍,今天再不給你們說,估計就沒人知道啦!」

    這還真得從石頭村的名字說起,初爸爸說的還確實對了一半兒。

    話說石頭村這邊確實是人少地多。可是為什麼呢?

    除了石頭村是方圓幾百里唯一的一片兒坨子地種糧食不如甸子地收成高以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人們都相信,這裡沉睡著「神靈」。

    是的,那時候大家都這麼說:擁有著整個世界的神靈,踏空而來,沉睡在湖底。他最忠誠的五個僕人,就圍著湖泊,以五行八卦方位,建造了五個青石房屋,守候著這片土地的安寧。

    這五個僕人就是石頭村最早的住戶,他們偏安一偶、恪盡職守、清心寡慾,直到歲月將五個人先後都帶進了黃土。

    「現在想想,我碰到的那位僧人,應該就是最後那個人,」白老太太一陣唏噓。

    是啊!那五個人圍著地宮湖,就佔著那點地方,附近的村莊卻是一代代繁衍下來,人就越來越多了。

    人一多,什麼思想的都有。尤其從民國時候起,大家對鬼神的敬畏就越來越少了,最後大家都選擇性的忘記了地宮湖和它的守衛。

    但是祖先教誨言猶在耳,大家惜命的狠,敢明目張膽的搬到這邊過日子的人還真沒有,附近的村民只要有選擇都不會來這邊。

    「但石頭村還是建起來了!」初武的好奇心也達到了頂點。

    「是啊!你們不覺的小小的石頭村,姓氏卻比附近任何一個村莊雜而多嗎?」白老爺子歎口氣。

    幾個人點點頭。石頭村別看小,但是姓氏確實不少,單、郭、初、趙、王、佟、、、、

    「一多半兒都是外來人口啊!他們不知道這些典故,可不就為了這裡的土地而沾沾自喜嗎?你們初家也是外來戶吧?」

    「是,老初家搬來這裡,我是第三代人。」初爸爸點點頭,深以為然。

    「那姥姥,最後一個人是怎麼回事?」初武對紅繩的來歷最為在意。

    白老太太馬上陷入了回憶:「那時候你姥姥我也是個小孩呢,說起來我也算是外來戶,是跟著你太姥姥一起,被人販子賣到前進村的,買我們的那個人是個光棍漢子,買了你太姥姥回來是當媳婦兒的,對我也算可以。我們娘兒倆也就跟著那個人,住在前進村後邊、石頭村前邊那個地段,蓋了兩間土房,給地主家放牛,奧,當時已經不能叫地主了,哎!反正就是給人放牛!」

    眼看白老太太說起這個話題,口氣越發沉重,初武趕緊從空間裡拿了些靈湖水,讓老太太喝了,她這才緩過勁兒笑起來。

    白老爺子拍一拍自己老伴兒的手,老太太開始接著講起來。

    「只不過那個人是個沒福氣的,我們過來沒幾天,這邊就鬧起了瘟疫,可離群索居的我們當時不知道啊!那個人進村兒說要給我們弄些好東西,自此就再也沒有回來。我和你太姥姥當時兩眼一抹黑,孤兒寡母、人生地不熟,連屋子都不敢出,能怎麼辦呢?只能在原地死等。我還記得那天,我照樣起了個早,跑出籬笆院兒,就看到了倒在門口的一個僧人。你太姥姥一看是個僧人、又危在旦夕,也沒什麼好顧忌的,我們娘兒倆就把他扶到屋裡,端水餵飯的,也不知怎麼著,就給弄醒了,那人一醒來啊,就要接著往南去,可是臨出門,估計是念著我們這一飯之恩,許了我們兩樣東西。」

    「兩樣東西?」初武忍不住瞪大眼睛,這可真是越說越玄。

    「是啊!兩樣東西。當時他站在院門口問你太姥姥:你想要什麼啊?」

    「那我太姥姥要了什麼?」

    「你太姥姥說啊:我一個婦道人家,富貴過了、罪也沒少受,若高僧憐憫,就請高僧在佛前,為我的後半生求個有衣有靠、和和順順吧!」白老太太說著說著,估計是想起來自己的母親了,眼睛有些濕潤。想來當時的場景應該是印象深刻,她現在說起來也是一字不差。

    白老爺爺也趕緊安慰自己的老伴兒:「媽她不是如願了嗎?別難過了啊!」

    白老太太整理好了心情:「是啊,是啊!當時高僧就說,這個願望,不難,你後半生定是安樂平順!然後給了你太姥姥一個符。後來你太姥姥再嫁,就是你先前也見過的太姥爺,可不是個事事周到,能擋風遮雨的人嗎?對我這個不是親生的,也好的沒話說,你太姥姥臨走,還是笑著的。」

    一家子點點頭,初媽媽對自己的姥爺也算是熟悉,要不是母親今天說出往日秘辛,她是真沒看出來,他的太姥爺是個後爸!

    「許完你太姥姥這個承諾,高僧就問我,問我想要什麼?我當時哪知道什麼金貴啊,也沒想過獅子大開口,只是看他脖子上一根兒紅繩,顏色實在討喜,就開口跟他討要。高僧就把紅繩給我了。」

    「那當時高僧沒說什麼?」

    />「說了」,白老太太清了清嗓子,學著記憶中那個人的樣子:「你還真會挑。罷了、罷了!這個就贈了你吧!我這身骨頭估計也是不可能回來了,就把這個贈了你,能為你擋災全命一次,也為你的後人擋災全命一次,將來若能得到整個世界,不要太過貪心才好!到時候切記,不要讓這條繩子和世界分離。」

    「現在想起來,那位聖僧肯定是個活菩薩啊!他說的話都靈驗了,要不是這個紅繩,你姥姥我年輕時候生病,所有醫生都說我活不過三十,可現在還不是好好的,簡直是不藥而癒。」

    「姥姥,那您還把這個給我,不行,還是您自己帶著吧!」初武急了。

    「不用、不用,聖僧的話沒有錯兒,這個紅繩已經幫過我一次了,所以就該交到你們後輩的手裡才對,而且聖僧最後不是說,不要讓紅繩和世界分離嗎?以前我一直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現在看著小武的空間,我終於明白他說的最後一句話了,這個紅繩就應該是小武的啊!」

    「可惜啊!石頭村這些外來戶,知道始末的人太少,膽大包天!聖僧一走,五個青石屋都拆沒了,還取了個石頭村的渾名兒,連青石屋原來有幾座估計都沒人記得了。好在最後一絲的敬畏還在,還知道地宮湖是不能碰的,也不知道這個傳統能維持幾年?」白老爺子忍不住唏噓,科學倡導不能說不對,可是有些東西,你沒有了敬畏,確實挺可怕的。

    一家人點點頭,兩位老人的故事,把初爸爸最後那絲顧慮也弄沒了,這件事情就算是揭過。

    過了兩天,姜明瑞依依不捨回了b市。初武留下來準備和家裡人談一談搬家的事情。

    初這次還是被剝奪了參加家庭會議的權利。

    「不行,不行!」搬家這件事情初爸爸堅決反對。

    「為什麼啊?現在你兒子我,不說家財萬貫吧,小有錢財總是沒錯的,養你們幾個沒什麼問題」。

    「我和你媽現在還沒老,就你姥姥、姥爺現在也不算老呢,我們一大家子進城去了,讓我們每天無所事事,不得憋死!不干、不幹!再說我們在這兒好好的,你老子我有手有腳,用你養?」

    這回白老爺子、白老太太、初媽媽也是一致站在初爸爸的線上,非常贊同的點頭。對他們來說城市的高樓大廈和冷漠的鄰里關係,完全沒有農村來的好。

    最後一家人再三協商,各退一步,商定:等初高三畢業,才搬家。這段時間,初爸爸和初武這邊都能有一個很好的緩衝。

    這個結果一出來,初家又恢復了往日的寧靜,今年正好是初爺爺初奶奶的六十大壽,初武和家人打過招呼,就打算先去參加完宣寧的廚師複賽,再回來盡這個孝心。

    不得不說初武此時坦白的選擇是對的,春天發生的事情給初爸爸的教訓確實深刻。

    不然以他以往的性子,知道初武有錢,再加上自己的家底,第一個反應肯定是初爺爺和初奶奶的壽宴全部由他自己操持。

    可是現在的反應,卻是這樣的。

    初媽媽:「這個空間,明瑞說事情要是敗露,初武肯定會被抓去解剖,順帶地宮湖也不可能安生了。」

    初爸爸:「是啊!是啊!這個我也知道的,白老大,我肯定不會說的」。

    初媽媽:「也不能拿了空間的東西送人,記住了?救人也不行!做好事也不行!你見過哪個秘密是永遠讓人猜不出來的,倒時候你是做了好人,早晚會被人找到兒子頭上。」

    初爸爸:「好的、好的!我知道哪邊兒更疼」!

    初媽媽:「爸媽做壽,老二他們出多少,我們也出多少,最多,我們只能比他們多出那麼一點,你可別逞強,倒時候反而費力不落好。」

    初爸爸:「哎,我知道啦!」

    初媽媽點點頭。她並不是個對錢多執著的,況且初武一坦白,她們家更是不缺這點錢,即使二老是個偏心偏的沒邊兒的,她作為兒媳也不會虧待二老到哪裡去!

    只不過前些日子她發現,她們家給二老送的補貼,幾乎全部都進了初愛國一家的口袋,這回她不樂意了,給單玉榮送錢?她白海棠寧可捐給災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