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劉備復漢

正文 第136章 郭圖獻媚謀鞠義,劉備遣使尋公孫 文 / 一杯清茶苦咖啡

    第136章郭圖獻媚謀鞠義,劉備遣使尋公孫

    上書講到張郃殺了嚴綱,又使人假扮嚴綱部下前去會見渤海太守公孫范,自己卻引兵來見袁遺。

    聽張郃將鞠義的計策說完,袁遺立刻引兵前往公孫范府中。

    張郃所派去的那人與袁遺演了一個雙簧,將公孫范逼入了死角。

    而公孫范偏偏在這個時候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他本想拔劍自保,奈何正好給了人家袁遺一個落井下石的借口。

    只聽袁遺一聲令下:「刀斧手,上!罪人公孫范叛逆作亂,以罪當誅!殺無赦!」

    一旁刀斧手蜂擁而上,刀斧齊揮,頓時將一個公孫范斬成肉醬。

    除去公孫范,袁遺盡起渤海兵馬,跟隨張郃同返漁陽戰場。

    他們打著的旗號是渤海公孫范的旗幟與青州劉備的旗幟。竟是假扮公孫瓚的援軍,看來鞠義這一記連環計策,果然深遠。

    袁遺和張郃假扮偏副將,混在軍中。

    得知援軍到來,公孫瓚大喜,便欲出城相迎。

    趙雲進諫道:「主公,嚴將軍久去未有音信!而援軍忽至,多有可疑之處!」

    「渤海軍馬乃是吾弟所部,青州軍馬亦是玄德麾下,焉有可疑之處?汝切莫多心!」公孫瓚不疑有他,遂引兵出城相迎。

    見公孫瓚兵馬出城,張郃大喜,遂使兵馬穩住陣腳,以待突擊。

    兩軍臨近,張郃忽然大叫一聲:「公孫伯圭,汝看我是哪個?」

    奈何張郃忽然發難,公孫瓚躲避不及,只得拔出寶劍相迎。

    幸虧趙雲多了一個心眼,悄悄帶著他的鑌鐵大槊跟來。一看,這援軍果然是假扮的敵軍,他縱馬上前,引白馬義從來救公孫瓚。

    張郃本欲擒拿公孫瓚,卻被趙雲所阻。

    就在此時,鞠義軍馬殺到。

    兩軍合擊,公孫瓚大敗。幸虧有趙雲和白馬義從一陣騎射,阻止了張頜兵馬靠前,護衛著公孫瓚闖回漁陽。

    鞠義看公孫瓚逃回,知再攻無益,遂引兵馬回營。

    見袁遺率部同來,他知公孫范已經伏罪,遂笑著說道:「伯業大人前來,想來那公孫范已經……」

    「得鞠將軍妙計相安,豈有不成之理?更何況有俊義將軍在旁幫襯呢?」袁遺沒有袁術那樣跋扈,也沒有袁紹那樣張狂,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含蓄。

    鞠義一笑,遂安排擺設酒宴,為張頜和袁遺接風洗塵。

    席間,袁遺恭維鞠義戰功卓絕,治軍有方。

    攻城略地,向無敗績,鞠義心中早已飄然。今見袁遺如此,他頗為自負的說道:「主公許吾五萬兵馬攻打公孫瓚。此乃高看公孫伯珪矣!諸人都以為他麾下白馬義從驍勇酣戰,豈知碰上某麾下的大戟士和先登勇士,竟連番落敗!今又得公相助,破公孫瓚之日不遠矣!」

    「本初得將軍,實乃天之所幸也!」袁遺在一旁趕緊說到。

    鞠義哈哈大笑,舉杯與袁遺共飲。

    鞠義如此自負,卻不自知已經惹下了殺身之禍。

    原來,軍師祭酒郭圖本是一個嫉賢妒能之人,早就看不過他的驕橫自負,只是在等待時機,將其一舉幹掉,掃清自己上位的道路。

    郭圖不失時機的向鞠義恭維著:「公孫瓚在將軍面前不過土雞瓦狗一般,破之易也!但不知將軍接下來該如何?」

    「繼續圍攏,以困其兵!公孫瓚麾下白馬義從善騎射,而短肉搏;而吾麾下先登勇士善肉搏,且不懼遠射。故,其不敢以白馬義從與吾先登相戰,而只能據守漁陽。吾只需圍困漁陽數日,其必敗也!」鞠義自信的說道。

    機會來了!

    聞聽此言,郭圖大喜,心中暗做盤算。

    果然,公孫瓚不敢出兵,反而在漁陽城內高築城牆,深挖溝壑,拒壘不出。

    鞠義卻在營zhongjiang騎兵聚攏起來,效仿先登勇士,將這些騎兵全部裝備了精良的盔甲,換上了斬madao。

    一旦發現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出城,他必然會派遣騎兵攔截,使先登勇士在城門附近伏擊,阻止他們回城。

    如此三番五次,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竟然折損了近三成。

    逼得公孫瓚最後連白馬義從也不派出來了。

    兩個月後,郭圖見公孫瓚久久不肯出戰,又在一個機緣巧合的當口捕獲了一名從城中逃出來的士兵,得知公孫瓚城中糧草不豐。

    得到這個消息,郭圖大喜。

    恰在此時,袁紹又派來使者,催促鞠義攻打公孫瓚。

    鞠義竟然不理會使者,依然不肯出兵。

    郭圖暗中來見使者,遂誣告鞠義:「鞠義自持功高,目中並無主公。其實城中公孫瓚早已如同甕中之鱉,舉兵可破也!」

    「公所言當真!?」使者問道。

    「自然當真!」郭圖言道。

    那使者趕緊說道:「實不瞞先生,吾乃侍中劉和也。吾父為公孫瓚所殺,吾弟請本初公出兵報仇。公所言若實,吾可前往北荒召集吾父舊部,以破公孫瓚!」

    什麼?!

    你那麼一做,我豈不是白忙活了??!

    郭圖笑著說道:「不需大人如此!吾倒有一事相求,只要大人願意相助,汝父之仇指日可待!」

    「歐?!請先生細講!」

    「只需大人回到主公面前,如此這般……」

    劉和聽完,心中頗有不解,但是為了給父親報仇,卻又不得不點頭答應。

    卻說他離開漁陽,返回冀州。

    見到袁紹,他稟奏道:「鞠將軍自持功高,根本沒有將主公放在眼中。郭軍師私下向吾講了漁陽城中的情況,說若不是鞠義拒不出兵,漁陽早歸主公了!」

    聞聽此言,袁紹勃然大怒:「大膽鞠義,竟然敢漠視於我!顏良、丑何在?」

    「末將在!」顏良、丑出列。

    「吾許汝二人精兵三千,火速前往漁陽,擒拿鞠義,前來見我!」袁紹怒氣沖沖的說道。

    田豐在一旁趕緊勸阻:「主公使不得呀!」

    「元昊何出此言?」

    田豐言道:「鞠義雖有傲氣,然其卻有戰功在身,且其治軍有方,方使公孫瓚不敢與之相抗而退守漁陽。今不肯出兵,吾以為其所顧不過是主公之獎賞。主公只需晉其官職,便可令鞠義即日出兵。」

    「這廝竟然置吾將令不聽,如何還晉其官職耶?!」袁紹不虞。

    「主公可使他攻取漁陽之後,除掉公孫瓚,再使郭圖和張頜謀之。豈不一箭雙鵰?」許攸在一旁為袁紹出謀劃策。

    聽聞此言,袁紹頓時喜笑顏開:「子遠所言即是。」

    遂使劉和帶著自己的書信前往漁陽。

    見袁紹表自己為折衝校尉,鞠義大喜,遂使兵馬攻打漁陽。

    漁陽城中早已缺糧,公孫瓚又見麾下士兵頻頻出現逃兵,心中惶恐,便欲引兵退歸右北平。

    長史關靖進諫道:「現在您的將士都各懷叛離之心,已無力再戰,他們之所以能固守是顧惜他們的故鄉老少,而把將軍您當成主心骨,將軍如能持久堅守,袁紹自然會退兵,四方軍隊一定又可以會合了。若將軍現在棄漁陽而走,軍隊會失去後鎮,漁陽覆滅指日可待。將軍失去根基,流落荒野,怎麼成就事業呢?」

    於是,公孫瓚便想起派兒子公孫續前往黑山求救於黑山的張牛角,約定以火為號,到時候裡外夾擊,以破鞠義軍馬。

    奈何鞠義早就派人盯住了公孫續,獲得了他們聯絡方式。

    日次三更,鞠義假使士兵點起火把,誘出公孫瓚。

    公孫瓚不知是計,驅兵殺出,竟落入了鞠義的包圍圈中。

    兩千餘白馬義從,竟被打散。趙雲引數十名拚死救出公孫瓚,退回城中。

    遭此大敗,公孫瓚自知大勢已去,回到府中殺死了妻子與妾室多人,竟焚起樓閣。

    趙雲見其**,獨自望火自歎。

    時下,有公孫瓚座前謀士陳彌,來到他身側言道:「子龍將軍,在此歎息又能若何?公孫撥歸自負天下英雄,終歸不過一介武夫而已!而將軍武藝高強,胸懷報國之心,何不趁此機會尋個明主?」

    「明主?某之前投了袁紹,引不管其麾下兵馬之所為,而跟了主公。可到頭來,還不是這樣!」趙雲無奈的說道。

    「此乃將軍未遇明主之故。當今天下的明主,唯有青徐之地的劉鎮東當之無愧!」陳彌言道。

    「你所言當真!」趙雲問道。

    陳彌言道:「那是自然。當初吾不過無終一縣丞,曾與少年玄德共事。這一位也是昔日的同僚!他姓鄭名興,乃昔日的軍司馬。」

    原來,這些年陳彌和鄭興一直都在一起。

    其實,趙雲對劉備早有耳聞。見陳彌如此說,他便爽快的答應了下來,遂與二人趁著夜色出城,直奔青州、徐州方向而來。

    袁紹滅了公孫瓚,從此也佔據兩個州的地盤。

    而鞠義因為他的居功自傲,害了自己,被袁紹下獄殺死。

    自此,先登營勇士和大戟士落入了張頜手中,只是威力不如從前。

    當消息傳到徐州,劉備大驚,遂使裴安派人前往幽州尋找公孫瓚的後人。

    這一日,劉備、關羽、張飛與陳登、樂隱等人正在院中閒談。

    忽然有人跑來稟報:「啟稟主公,府外有一大漢,自稱是北海太守孔融派來的,欲見主公。」

    「歐?!」劉備看了一眼眾人,說道:「孔北海派個大漢前來幹什麼?速速帶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