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劉備復漢

正文 第132章 守定陶商議東投,戰荊州討論結盟 文 / 一杯清茶苦咖啡

    第132章守定陶商議東投,戰荊州討論結盟

    龐舒部下急匆匆趕往兗州城外。

    剛到城下,他便看到一隊兵馬趕到。

    為首者正是溫侯、飛將軍呂布呂奉先。

    看那一身狼狽樣……!百花戰袍成布縷,獅蠻甲冑使光彩,面帶倦容腰不直,英豪雄氣已不見……

    再看那一眾騎兵戰將,一個個盔歪甲斜,疲倦不堪!

    尤其是那黎明的紅光乍見,照在他們身上,映襯出一種說不出的淒涼!

    呂布來到城前,正欲叫門,卻被那城上飄著的旌旗所驚呆了!

    原來的「呂」字大旗不知何時換成了「曹」字!

    「啊……!」他猛然大聲叫了起來,「薛蘭、李豐、陳宮何在?」

    高順等諸將也被城上的旌旗搞懵了。

    卻在此時,那龐舒部下縱馬趕來:「主公,主公,薛蘭、李豐將兗州獻給了曹操。陳軍師已經掩護夫人和小姐退守定陶。屬下遵從龐將軍之令,特來尋找主公。」

    「薛蘭、李豐!?」呂布勃然大怒,掛起畫戟,摘弓搭箭,竟射向兗州城上的曹操帥旗。那一箭疾若流星一般,百碼之外,竟然正穿掛旗索,將那曹旗射落下來。

    城上的許褚知道呂布厲害,只得讓士兵重新掛了,據守不出。

    不多時,曹操與諸將引了大軍追來。

    高順急忙勸諫:「主公,敵軍勢大,還是先回定陶在做打算罷!」

    數萬兵馬盡喪此役,又丟了兗州,呂布心知再難回天,只得聽從高順之言,率部投定陶而去。

    定陶小城,豈是呂布久居之地?

    且不說曹操復得兗州,休整數日,並沒有立刻向定陶派兵。

    饒是如此,呂布的日子也過得誠惶誠恐的。

    定陶城中居民不過三兩萬,乃是名副其實的小城。

    龐舒本來駐軍便有四五千之多,又加上呂布歸來的三千騎兵,合在一起盡萬餘兵馬的消耗,怎麼能得到滿足呢?

    尚不說時日久遠,單單過了月餘,城中糧草便初顯不餘。

    自戰敗之後,呂布便整日待在貂蟬的房間,飲酒作樂,不思發展。

    陳宮、高順等人看在眼裡,急在心中。

    若不是考慮當初跟錯了曹操,才改投呂布,陳宮欲再次離去,又恐為人恥笑,隨尋了高順,細說個中利弊。

    高順言道:「某也心急。然,主公竟躲在二夫人房中不出,當如何?」

    「不知汝可敢與吾同請主公?」陳宮問道。

    「這有何不敢?」

    「只需汝與吾同去,吾自有辦法使主公再振雄風,領吾等戰場爭雄!」

    「好!」

    二人商議妥當,又請了侯成、魏續、郝蔭、曹性、成廉、宋憲、龐舒和張邈。

    呂布正在貂蟬房中作樂,見陳宮和諸將前來,問道:「公台,你等怎有興致前來?」

    「主公,可否借一步說話?」陳宮彎腰鞠躬,低頭說道。

    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諸將,呂布似笑非笑:「何事卻要如此?」

    觀其面色似有不虞,貂蟬乃是精明人兒,便起身言道:「諸位大人定是有要事與相公細談,妾身待事了再陪相公便是!」

    言畢,帶著一旁的丫鬟侍從退了下去。

    見旁人退去,陳宮也不顧呂布神色,逕直言道:「主公,勝敗乃兵家常事。吾與孟卓兄之所以追隨主公,皆感主公青瑣門前救駕之神武,故崇為天人。殊不知,今日乍敗,主公便一蹶不振,真是令人心寒!」

    本來被打擾了興致,便有些不悅的呂布一聽此言更是如同火上澆油,厲聲斥責道:「汝以為某不敢殺汝否?」

    張邈、高順等人急忙上前勸諫:「公台一心為主公所想,言語過激,還望主公見諒!」

    其實,呂布對陳宮一直比較信任,又見諸將為他求情,遂言道:「兗州一戰,我軍精銳盡失,近十萬兵馬損失其九。若是曹操再至,某當以何迎之?」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曹操,梟雄也!主公若是想重振虎威,自當尋以良援。不然,危矣!」陳宮言道。

    呂布問道:「良援?何處尋找?」

    「今天下紛爭,李、郭盤踞長安,猥褻天子;諸侯者,如曹操、袁紹、袁術、公孫瓚、劉備、劉表、孫堅、韓遂、馬騰、劉繇、士燮等各具兵馬,盤踞一方。主公本奪兗州,與他們共享天下。奈何,又為曹操所敗,此乃天意。主公可尋其中一人,暫且投靠,再待良機!」陳宮獻計道。

    「先前某投奔袁紹、袁術,奈何二人皆不肯收留!」呂布說道。

    高順在旁言道:「昔日北伐鮮卑之時,主公不是與劉備有舊麼?某聞劉玄德仁厚有加,德布天下。若是投他,定可相與!」

    說到劉備,呂布言道:「劉備處的確是一個去所。昔日,漠北一戰,某救了他們。不過,虎牢一戰,某卻敗在了他們兄弟手上。今日去投,卻生尷尬!」

    「主公,與其在此戰敗身亡,不如暫時投

    靠劉備,再謀時機!」陳宮進言道。

    「也罷!」呂布思索半天,遂答應了下來。

    張邈見他們要投奔劉備,遂引了部下,投袁紹去了。

    次日,呂布與諸將點起兵馬,正欲出城,才發現少了張邈和兩千兵馬。

    陳宮見呂布說道:「孟卓見主公投劉備,因路太遠,轉投袁紹去了。」

    「也罷,隨他去吧!」呂布無奈的說道,遂與諸將引兵東去。

    曹操得知呂布捨了定陶,引兵東去,遂使健將毛階引兵入駐定陶。自此,兗州復歸曹操。

    與此同時,江南一帶也是戰火連天。

    為報當日被攔之仇,孫堅修養一年之後重整兵馬進犯襄陽,攻打劉表。

    劉表派麾下戰將黃祖引兵相據。

    黃祖深諳水戰,敗孫堅於江上。孫堅引兵退回。

    失敗而歸,孫堅聽從黃蓋的建議,遣弟弟孫靜前往南陽見袁術。

    見到袁術,孫靜言道:「吾兄聽聞汝兄意欲夥同劉表共謀汝之南陽。今吾兄欲報昔日被攔之仇,願與公結為同盟。」

    然,袁術剛剛被袁紹所拒,心中正是不爽。

    聽完孫靜所說,他便問道:「吾遣兵馬前去,可又何好處?」

    「吾兄引兵牽制劉景升兵馬,而公以兵馬攻其北部。荊州北部數城皆唾手可得矣!」孫靜言道。

    仔細思量,袁術感覺有利可圖,遂答應下來:「如此甚好!你可回去告訴汝兄,吾靜候佳音,屆時定然驅兵相助!」

    見袁術答應下來,孫靜遂起身告辭。

    荊州城中,蒯越、蒯良兄弟得知這個消息,立刻來見劉表。

    「主公,大事不好了!」蒯良高聲喊道。

    見蒯氏兄弟匆忙而來、行走慌張,劉表趕緊問道:「子柔,何事如此慌張?」

    蒯良急忙說道:「主公,我們得到信報。說是孫台派遣其弟孫靜前往袁術處,與袁術結為同盟,準備合擊荊州。」

    「啊!」劉表大驚,急忙問道,「異度,汝可又應對之策?」

    蒯越手捋鬚髯,出了一個主意:「我軍若是只與孫台一戰,倒是不難取勝!若是同時南北開戰,恐怕首尾難以呼應,將會出現兩頭難顧的情形!」

    「是呀!」劉表十分為難的說道。

    「不過,主公切莫灰心。」蒯越勸慰他說道,「袁術比鄰徐州,若是能夠說服徐州牧劉備,倒是可解燃眉之急。」

    聽聞此言,劉表大喜,言道:「劉玄德?!吾倒是聽說此人,據說也是皇室宗親,原本是中山靖王之後,後投安平王一脈,算來倒是與我同輩。聽說此人急公好義,宅心仁厚,乃是一位仁人君子。想必看在同為宗親的份上,他會幫我一把。事不宜遲,我便寄書一封與他。」

    說完,他便安排人去來房四寶,快速的寫了一封書信。

    見書信寫好,蒯良上前言道:「主公,某願攜書信前往徐州!」

    將書信交給蒯良,劉表囑托道:「汝前往府庫,帶些珠寶為禮,即刻啟程。」

    蒯良答應一聲,便急匆匆而去。

    一路上快馬加鞭,蒯良用了四五天的時間趕到了徐州。

    徐州府衙。

    見劉表使者前來,劉備大喜,引關羽、張飛、陳登、樂隱等人來見。

    場面十分龐大,顯得頗為隆重。

    蒯良拜見劉備之後,說道:「使君大人,久聞公宅心仁厚,賢名遠播。我家主公又與公同宗,皆為皇親。今荊州有難,還望公施兵援助!」說完,將劉表的書信遞給劉備。

    打開書信,劉備仔細觀看。

    看罷多時,他合上書信,沉吟片刻,言道:「吾與景升兄皆為高祖後人,乃是同族兄弟。今兄有難,吾豈能不幫?奈何倉促出兵,豈不落了人家口舌?!汝且下去休息休息,待吾與眾人商議之後再做定奪如何?」

    「多謝使君!」

    使人引蒯良下去之後,劉備向眾人問道:「汝等有何辦法?」

    陳登言道:「傳聞說,孫堅得了傳國玉璽;袁紹討而不得,故使劉景升半路攔之。奈何孫堅打死不認,遂起衝突。袁術因惱袁紹不予軍糧,導致兄弟反目。孫台首攻劉景升失利,遂遣其弟孫靜連結袁公路。如此一來,劉景升不得不求助於主公!」

    「同為皇室宗親,吾豈能坐視不管?」劉備言道。

    樂隱言道:「劉景升所言,不過是請主公牽制袁公路而已!吾有一計,可保他無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