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劉備復漢

正文 第107章 董卓忤逆廢天子,王允假壽宴百官 文 / 一杯清茶苦咖啡

    第107章董卓忤逆廢天子,王允假壽宴百官

    且說袁紹當庭怒叱董卓,董卓欲動殺心,卻被李儒擋住。

    必定袁氏門閥樹大根深,而袁紹雖然不是嫡長子,卻也是庶出的長子長孫。李儒深恐董卓做了錯事,擾亂了部署,方攔住他,謹慎言道:「岳父大人,事情尚未定型,萬萬不得妄動殺機。」

    眾人亦是在一旁好生勸慰。

    袁紹這才提著寶劍,辭別百官離席出門,懸節門庭,朝著冀州而去。

    待袁紹出,董卓對太傅袁槐說道:「汝侄甚是無禮。些許小輩,若不是看汝面,吾豈肯輕易恕之?敢問太傅,這廢立之事若何?」

    那袁槐見侄兒莽撞,心中懊悔,又聞董卓所問,只得與虎謀皮,言道:「太尉所見極是!」

    見袁槐如此,董卓移目眾人,冷聲言道:「哪個再敢阻擋此大事,當以軍法從事!」

    此言一出,百官無不驚慌失措,吩咐表示願意聽從他的安排。

    餐席罷後,董卓向侍中周毖、校尉伍瓊詢問:「袁紹負氣而去,會不會惹出什麼事端來?」

    周毖言道:「袁紹憤憤而去,若是大人追逼太急,怕是會惹出大的事端。更何況袁氏門閥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倘若袁紹收攏豪傑,聚攏部眾,勢必造成一方英雄,那麼山東地境便不再受大人所控制了。依某之見,不如赦免他的罪責,拜為窮郡太守。」

    伍瓊亦是言道:「周大人所言極是。袁紹好謀無斷,不足為慮。確實不如加封他做一太守,以收民心。」

    聽二人的建議,董卓便差人拜袁紹做了渤海太守。

    接下來時日不多,董卓、李儒等人便在嘉德殿中上演了廢帝鬧劇。

    卻說那一日,武百官皆參於朝堂。

    董卓拔劍在手,囂張、傲慢的對百官品言:「天子闇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一道,宜為宣讀。」

    百官心中明曉。

    見眾人低頭不語,董卓立即下令,命李儒宣讀。

    李儒展開策,大聲頌讀:「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后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后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李儒宣讀完畢,董卓大聲叱使左右衛士上龍榻扶天子下殿。

    好個天子,癡呆呆,茫然然,被人解下璽綏,北面長跪,甘願稱臣聽命,嚶嚶淒淒不敢言!

    怒罵董卓,好賊子,欺壓天子尚不足,更是直指何太后。

    他又指使李儒將那何太后拖到殿上,去服候敕,丟與天子身側。

    見到太后,年少的天子方才號啕出聲,摟著太后悲切不已。

    群臣更是悲切……

    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階下大臣之中不乏剛正之士,早有人忍無可忍,奮身而出,高聲怒吼:「逆子賊臣董卓,你竟敢做這欺天之事?吾便是以頸血濺汝,也要杖殺汝!」

    言畢,便揮舞著手中的象牙簡斛,直擊董卓。

    董卓大怒,喝令武士拿下。

    卻是尚書丁管,董卓令武士將他拖出午門斬首。

    丁管怒罵董卓,至死神色不變。

    真如後人做事道:

    董賊潛懷廢立圖,漢家宗社委丘墟。

    滿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董卓請陳留王劉協登基。

    群臣朝賀完畢,散朝。

    董卓又使人將何太后、弘農王辯以及唐妃鎖入永安宮,禁止群臣出入。可憐天子辯四月登基,時至九月被廢。

    前書中說過,董卓所立陳留王協,表字伯和,乃王美人所生而受董太后所養,為靈帝中子,深受靈帝喜愛,欲立為太子。陰差陽錯,真的當上了皇帝,只不過是傀儡罷了。這便是史上的漢獻帝。

    獻帝時年方九歲,改元初平,立董卓為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上殿可攜帶劍履,可謂是威福崇尚之極。

    李儒勸說董卓要摺用名流,以收人望,更是推薦蔡邕等有才華的人。

    董卓命人徵之。可是蔡邕不屑與他為伍,令他十分氣惱。他遣人對蔡邕說道:「相國大人說了,你要是不出仕,就要滅了你的九族。」

    蔡邕一個人,頓時嚇破了膽,便乖乖的應了命。

    見蔡邕出仕,董卓大喜,竟然在一個月的時間了連續三次遷了蔡邕的官。

    時間不久,董卓廢帝的鬧劇傳到了下邳。

    下邳太守劉備聞之,大怒,便欲興兵討伐,為陳珪所阻。

    陳珪勸說道:「如今天下各方諸侯都在圍觀,而主公貿然出兵,我軍勢孤,難以湊效,豈不是助那董賊聲望不成?」

    劉備深思,甚覺有理,遂使諸將勤加操練,以備需時。

    &nb

    sp;陳登、樂隱卻陳說劉備:「主公應該發表檄,備言董卓之包拯,將欲征討之。以此傳播主公之名望,使天下人都知道主公的賢明。」

    劉備沉吟片刻,便言道:「某歸屬徐州牧陶使君麾下,當先請示陶使君,以全利益。元奇,你火速前往徐州,代我向陶使君詳說此事,便說我願親統大軍討伐逆賊董卓。元龍,你馬上撰寫檄,通告諸州郡,兩月之後,相約洛陽!」

    陳登下去撰寫檄,被老父親陳珪得知。

    陳珪大罵陳登二人:「你二人這是在謀害主公。董卓若知主公行事,定然引大軍來攻。此事當謹而慎之~!況且,主公聲望不足,難以號令天下。你且將檄交予老夫。」

    陳珪從陳登手中拿過檄,匆匆來見劉備。

    聽完老人家的一席話,劉備問道:「老人家,依你之見備當如何?」

    「先積糧籌兵,做好備戰。然後在派出探馬,時刻打探朝中消息。若是董卓再做叛逆之事,便火速發出檄,聯絡袁紹,再通告天下諸侯。那個時候,借助袁氏門閥的聲望,正好提升主公的名望!」陳珪果然老練,做事滴水不漏。

    劉備聽完,倍言遵從。

    果不其然,董卓還真被陳珪說中了。

    不出兩月,弘農王受困於永安宮,衣食漸缺,生存都成困難。實乃董卓暗中操縱所致。弘農王帝悲切,終日落淚,遂賦詩於牆上:「嫩草綠凝煙,裊裊雙飛燕。洛水一條青,陌上人稱羨。遠望碧雲深,是吾舊宮殿。何人仗忠義,洩我心中怨!」

    奈何董卓派人時刻監視,如此詩詞又怎會不傳到他的耳中?

    得此口實,董卓竟然派遣李儒進宮,以鳩酒毒殺弘農王。李儒強使武士迫死何太后,又派人將唐妃用白綾絞殺。弘農王悲切不已,知道死將臨頭,也硬氣了起來,舉起鳩酒一飲而盡。

    可憐太子辯登基短短數月,終究喪命於宮中……

    弒殺弘農王后,李儒回報董卓。

    董卓使人將三人下葬於城外。

    自此,宮中僅餘九歲孩童獻帝劉協,董卓更加肆無忌憚,每夜入宮,霍亂宮中,夜宿龍床。

    董卓與部下時常引兵馬出城,行進於陽城等地之間。

    適逢村民集市,男女雲集,貨物累至。

    董卓便命令部下引軍士將眾人圍住,盡殺男子,搶了婦女和財物,裝載在車上,懸掛著數千顆人頭,返回洛陽,竟然聲稱殺賊大勝而歸。真所謂無恥之極!

    越騎校尉伍孚因竊聽到董卓使李儒鳩殺弘農王和太后之事,又見董卓如此殘暴無恥,心中憤恨不已,常常在朝服下內披小鎧,暗藏短刃,準備伺機擊殺董卓。

    一日,恰得機會,伍孚拔刀刺向董卓。

    奈何董卓力氣太大,伸手死死抓住伍孚雙手,硬是將他逼住。恰好呂布聽到聲響,闖了進來,一把將伍孚摁倒在地。

    董卓逼問伍孚:「哪個教汝謀反?」

    伍孚瞪大眼睛,鄙夷的說道:「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惡盈天,人人願得而誅之!吾恨不車裂汝以謝天下!」

    董卓大怒,命人拖出以剮刑懲治。

    面對如此殘忍的刑罰,伍孚至死罵不絕口,毫無求饒之意。

    後人稱讚:

    漢末忠臣說伍孚,沖天豪氣世間無。

    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

    經此一事,董卓便多加了小心,出入之時不只呂布相隨,更是常常有甲士護衛。

    時下,劉備也聽聞朝著董卓鳩殺天子,遂前往渤海拜見袁紹,與袁紹相商。袁紹以為兵馬不足以與董卓相抗,當先與朝中大臣做好聯繫,到時候裡應外合,定能將董卓擊敗。

    二人商定,袁紹遂差人繼密書來見王允。

    書中大概意思如此:「卓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紹今集兵練卒,欲掃清王室,未敢輕動。公若有心,當乘間圖之。如有驅使,即當奉命。」

    王允得到書信,尋思無計。

    一日,他看到朝堂之上舊臣都在,便邀眾人:「今日老夫賤降,晚間敢屈眾位到捨小酌。」眾人紛紛言道:「一定!一定!」

    當晚,王允在家中後堂設宴。一眾公卿舊臣紛紛踏至。

    酒行數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

    眾人莫名,紛紛驚恐的問道:「司徒貴誕,何故發悲?」

    王允言道:「今日並非賤降,因欲與眾位一敘,恐董卓見疑,故託言耳。董卓欺主弄權,社稷旦夕難保。想高皇誅秦滅楚,奄有天下;誰想傳至今日,乃喪於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

    聽罷,百官中多有人隨聲而哭。

    坐中卻有一人撫掌大笑……

    此是何人,因何大笑,尚請諸位繼續收看下一章……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