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劉備復漢

正文 第66章 柯比能因勢求降,劉玄德趁機獻計 文 / 一杯清茶苦咖啡

    第66章柯比能因勢求降,劉玄德趁機獻計

    劉衛麾下大將高沛、龐羲二人引兵挑戰。

    鮮卑大將柯比能引兵迎戰。

    高沛自認為不是其對手,便與龐羲一起上陣。

    柯比能冷冷的罵道:「原來不過一個繡花枕頭罷了!」

    看到龐羲一馬當先衝了過來,他揮刀力劈而下,直取龐羲。

    龐羲趕緊揮矛格擋,身體向一旁躲閃。

    二馬錯鐙,柯比能用大盾猛擊龐羲的腰部。

    龐羲躲閃不及,「彭」的一聲,被拍了一個正著,「啪嗒」掉落地上。

    這時,高沛衝了過來,揮刀砍向柯比能,欲救龐羲。

    柯比能一舉左手,用大盾擋開,右手長刀在馬鞍橋上一橫。

    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他一探手,「彭」的一聲,抓住高沛的纏甲絲絛,往懷中一帶,硬生生將他擒拿。

    只見他左手跨盾提刀,跨前摁著高沛,長刀抵住了龐羲。

    後面的鮮卑士兵見狀一擁而上。

    生生活擒二人,柯比能抬頭再看那些漢軍早已一窩蜂似的逃回本寨。

    十分無奈的笑了笑,他便引兵回歸本寨。

    按下漢軍那裡不表,單說柯比能。

    跟隨柯最闕回到自己的營帳中,他解下戰甲,靠在大椅上,思索著這場戰爭的前景。

    身前一人湊了過來:「將軍,還在為戰事苦惱?」

    「豈能輕鬆得了?」柯比能「唉」的歎了一口氣,向後一仰,「戰、退,還是降?戰,又拿什麼與敵相戰?退,誰去阻擋敵人的追擊?降??……」

    「將軍,末將原本漢人,多虧您的救濟,才有今日。我們漢人有句古話,叫識時務者為俊傑。如今戰事於我等不利,不如與敵求和。」原來這名副將是漢人。

    「陀合,你來我這裡也有數年之久。我柯比能有今日之能,也離不開你的相助。你來說說,怎樣與敵求和?」

    陀合,本姓劉,名陀合。按照漢人宗族排序,他還算是皇族後裔,算起來還是劉備的遠房族叔。

    當年,漢武帝為了削弱諸侯的兵權和地方政權的實力,分化王侯,僅中山靖王的封地便化為數十處。

    又因為一些侯爵自己不檢點,無視天子賞賜,丟失了貴重的東西,被漢武帝誅殺十一侯。其中便有陀合的祖上。

    陀合一家僥倖逃過,躲入深山,偏野之地,改名換姓,得以生存。

    從那以後,他們從來不提及自己的姓氏,直接以名相稱。

    到了陀合少年時,他在一次流浪中發現,漠北草原上的遊牧民性情直爽,有姓者、無姓者一起生活,甚是自由,便來到了漠北。

    他為人謹慎,卻不是聰慧;身強體壯,亦是武藝不凡。自從跟柯比能相識,他便一直跟著柯比能身邊,為他出謀劃策,陪他習練武。

    他雙目直直的盯著柯比能,問道:「你有幾分把握說服單于?」

    「現在漢朝大軍壓境,拓跋推演和慕容風已經先行引兵退走,留我們在此為他們斷後。義父早已動搖了。只要你的方法可行,說服義父應該沒有問題!」柯比能已經從柯最闕的言行中瞭解到了一些信息。

    「好。你今日捉來兩員漢將,便是上天賜給我們全身而退的禮物。」陀合神秘的說道。

    聞聽此言,柯比能神情舒展,心情大悅,立即搶著說道:「放他們回去,替我們牽線搭橋!」

    「不錯。」陀合對柯比能是越來越佩服了,很多事情一點便通,「只要能夠讓他們幫我們從中斡旋,此事便妥了。」

    當夜,柯比能將高沛、龐羲二人提出來,親自為他們鬆綁,有設下酒宴款待二人。

    「今日與二位相爭,多有得罪!還望海涵。」柯比能謙恭的說道。

    龐羲被突來的變化搞懵了,有些不知所措。

    倒是高沛反應快,雙手抱拳,彎腰施禮:「將軍勇武非常,我二人甚是傾佩。」

    客氣一番,柯比能請二人上座。

    杯盞晃籌,數杯酒入肚,高沛便小心翼翼的問道:「將軍宴請我兄弟,想必有事要說吧!?」

    「高將軍,實不相瞞。今日請二人,確實有大事相商。」柯比能將酒樽放下,歎了口氣,說道,「我鮮卑大單于檀石槐久窺中原,故行不義之兵,實乃我等不恥。然,王者天下,我等除了服從命令又能如何?」

    龐羲、高沛兩人靜靜的聽著,看到他說到情濃之時,舉起酒樽敬一敬酒。

    「我父子引大軍獨擋一線,卻受拓跋推演轄制。而拓跋推演竟然與慕容風一同折返王庭,爭奪大單于之位。實屬可恨之極。我柯比能請二人前來,便想請你們幫忙,向漢軍統帥表達我父子的意願。」

    「莫非將軍願意與我軍講和不成?」高沛早已看出柯比能的意思,試探的問道。

    陀合在一旁,插言說道:「不錯。所以希望二位能夠從中斡旋,為我們引薦。」

    高沛與龐羲對望一眼,相互交換了一下眼神。

    「既然是這樣,我們一定幫

    你們這個忙。只是不知何時放我們回去?」高沛問道。

    看到他們點頭同意,柯比能如釋重放一般,深深出了一口氣,說道:「二為莫急,我先去向義父稟報此事。明日,便送二位回去!」

    「多謝將軍。」

    ……

    柯比能來見義父。

    「義父,孩兒有句話不知當講不講?」柯比能在柯最闕身前站定,試探著問道。

    柯最闕十分奇怪,便說道:「你我雖非親生,但是我膝下無子,待你更似親生。還有何話不能講呢?」

    「那孩兒便直言了。」柯比能說完,屏退了一旁的侍衛,「義父,我們與漢軍講和吧!」

    聞聽此言,柯最闕大驚失色,趕忙問道:「你何出此言?」

    柯比能扶著柯最闕坐下,倒了杯水給他,說道:「拓跋推演和慕容風一夜之間逃之夭夭,將漢軍十幾萬的大軍丟給我們。如今,我們是進退兩難。不投降,還有什麼辦法?」

    站直了身體,他接著說道,「義父,陀合幫我說服了那兩名漢將。他們願意幫助我們。」

    「真的?!」柯最闕驚奇的問道。

    「是的。」柯比能接著便將以往經過講述一遍。

    聽完,柯最闕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想必是上天的安排吧!就按你說的去做吧!」

    得到了柯最闕的支持,柯比能回到了營房中,向龐羲、高沛二人簡單交代一番。

    失了二將,劉衛十分懊悔。

    一下午的時間,他將自己關在帳篷中,不肯見眾將。

    就連送飯的士兵,也被他呵斥出去。

    直到傍晚時分,鄒靖才得以進去。

    「大人,勝敗乃兵家常事。高龐二位將軍被敵人擒拿,我們思考營救之事便是了。」鄒靖勸慰道。

    「哎!」劉衛歎了一口氣,自責的說道:「我料他二人不是那柯比能的對手,本不想讓他們出戰。奈何他們一心想著立功,我執拗不過,只好答應下來。誰知道,他們剛剛上陣,僅一個照面便雙雙讓柯比能擒下。」

    鄒靖知道,劉衛的母親是高沛的親姑母。看來,劉衛是害怕就不會高沛被母親責罵吧!

    想到這裡,鄒靖建議道:「大人,現在敵軍手中有了人質,我們倒是有些投鼠忌器!不如明日找丁刺史商議。」「也罷!」劉衛垂頭喪氣的說道。

    次日,柯比能讓陀合隨同二人一同前往漢營。

    剛到漢軍轅門外,他們正碰上準備外出的劉衛和鄒靖。

    「大人,是高將軍和龐將軍。」眼尖的士兵跑來稟報。

    看到二人,劉衛一勒戰馬「吁」的一聲,站住,冷冷的說了一聲:「回營!」

    言畢,他撥轉馬頭朝營中馳去。

    「壞了!大人肯定是因為昨日之事生氣了!」正要上前的龐羲,遙遙看到太守大人撥馬回營,趕緊低聲向高沛說道。

    高沛不以為然的說道:「沒事。我們這就送他一個大功勞。他還會生氣?!走!」

    等二人來到漢營中,劉衛早已在中軍大帳靜候。

    看到他們,劉衛大喝一聲:「高沛、龐羲,你二人可知罪否?」

    高沛一拽龐羲,跪倒在地,卻聽他說道:「大人,我等有罪,卻也有功呀!」

    什麼有功?

    你打了敗仗,還有功了?!

    「噗嗤」氣得笑出聲來,劉衛問道,「哪裡來的功勞?」

    一看他笑了,高沛拉著龐羲站起身來,把陀合拽了過來,說道:「大人,這是鮮卑單于柯最闕的使者陀合。單于大人想與您講和。」

    「此事當真!」果然是一個大功勞!

    「千真萬確!」高沛說完,示意陀合。

    陀合上前一步,撩衣跪倒施禮:「陀合見過大人。我家單于自知不是天朝大軍的對手,願與將軍和談。這是送給將軍的禮物。」說著,他從懷中取出一對精緻的牛角,呈了上去。

    ……

    劉衛豈會輕易相信他們的話?

    正在猶豫中,忽然門外衝進一人,高聲喊道:「大人,此事當然可行!柯最闕和柯比能不得不與我軍和談。」

    眾人賞目觀看,進來的不是旁人,正是劉備劉玄德。

    「玄德,何出此言?」鄒靖問道。

    劉備一抱拳,向劉衛和鄒靖稍稍施禮之後,便盯著陀合,冷然說道:「陀合先生,前日夜裡拓跋推演和慕容風兩部大軍撤走,才是你們急於跟我軍和談的原因吧?」

    「這?!你怎麼知道的?」陀合心中詫異。暗自想到,那兩座營盤中已經安排了一些士兵做了假象呀。

    「哼!」劉備冷哼一聲,不屑的說道,「數萬人的大營,出來進去都是那麼幾人。騙鬼也要騙個實誠是不是?」

    說完,他不再理會陀合,而是靠近劉衛,壓低聲音說道:「大人,柯比能自討不是我軍對手,故使高、龐二位將軍與陀合先生前來。但是,他們亦有一戰之能。所以,依備之見,還是接受他們的和談為妙!」

    &n

    bsp;劉衛還是猶豫不決,低頭沉思。

    劉備見他如此,急忙勸慰道:「不戰而屈人之兵,乃上上之策。大人,現在敵人願意投降!您還有什麼需要顧慮的呢?」

    見事如此,鄒靖便吩咐高沛、龐羲:「你們先帶著陀合先生下去休息。我們與大人合計一下!」

    答應一聲,高沛和龐羲便帶著陀合下去休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