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劉備復漢

正文 第64章 山倒兵敗歸大漠,揮兵東進助廣陽 文 / 一杯清茶苦咖啡

    第64章山倒兵敗歸大漠,揮兵東進助廣陽

    話說丁原採納了別駕的建議,合圍了賀蘭不光三人的聯軍。

    賀蘭不光和燕歷陽雙雙被呂布擊傷,落荒而逃。

    健洛羅獨擋丁原大軍,遭遇無名氏的阻攔。

    眼看便被合圍,健洛羅暗叫不好!

    情急之下計上心頭,他撥馬躲開無名氏,從腰中拽出彎刀,趁著二馬錯鐙之際,一刀砍向對方的頸項。

    無名氏一時不查,躲閃不及,被砍了一個正著。

    頭顱落地,戰馬帶著的屍身噴出一股鮮血染紅了戰馬白色的毛皮,「啪」的一聲摔落地上。

    那鮮血還「咕嘟咕嘟」的冒著。

    一擊得手,健洛羅看到部將攔住丁原,四下裡環顧一遍,看到北面漢軍還沒有合圍,立刻揮兵向北而去。

    丁原被蠻將所阻,分兵追趕,奈何步兵的兩條腿又不是騎兵所比,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逃脫。

    燕歷陽所部也算幸運,緊跟健洛羅之後,衝出了合圍圈,但是所剩不多。

    而賀蘭不光卻是倒霉得很,恰恰被丁原所阻。

    因為跑了健洛羅,丁原正是惱火,看到賀蘭不光,縱馬揮刀便是一擊。

    賀蘭不光只顧著逃跑,倉促應戰,又有傷在身,被丁原一刀砍中,摔落馬下,死於亂軍之中。

    此役,丁原大獲全勝。僅呂布一部并州鐵騎三千人便斬殺鮮卑士兵一萬五千人,且無一人陣亡,可見并州鐵騎之威猛。自此,西鮮卑部落談及呂布無不變色,更是稱其呂殺神,稱呼并州鐵騎為嗜殺騎兵。

    賀蘭不光戰死,賀蘭部投入戰爭兩萬餘人,僅餘不足四千人,在賀蘭不光的弟弟賀蘭去惡的帶領下回歸賀蘭部落,自此賀蘭一部退出了戰爭。

    燕歷陽衝出了包圍圈,也不過是帶出去了六千餘士兵,此役之後,乞奚部落也一蹶不振,淪落為二流部落,直到日後匈奴再起,燕歷陽的後人再一次將乞奚部落發展起來。

    只有健洛羅一部,只不過損失三千多人,尚有一萬餘人成功逃出了包圍圈。

    得知賀蘭不光戰死,燕歷陽受傷,兩部損失慘重,健洛羅心知此役難有收穫,便自領兵馬返回部落。

    自此,西鮮卑三部回歸大漠,并州戰事平息。

    并州刺史丁原使大將曹汶、神射手小將曹性鎮守長城關隘,又派呂布為先鋒,引軍東進,直逼廣陽郡平陰縣,救援廣陽太守劉衛。

    得知并州刺史丁原引大軍來援,劉衛馬上派人前往廣陽郡調鄒靖麾下兵馬,決定與拓跋推演決一死戰。

    呂布引并州鐵騎三千,前頭開路,在長城外,揚起一路煙塵。

    一日之間,他們便已經來到了鮮卑聯軍營寨的西面。

    不待安營紮寨,呂布便引兵馬來到拓跋推演的轅門外,討敵罵陣,邀戰拓跋推演。

    拓跋推演正在大帳中與慕容風、柯最闕三人商討戰事。

    連日裡,柯比能屢屢出戰與張遼、劉備交手,不分勝負,兩軍膠著,倒是被人家襲擊了三個小寨。

    三人商議未果,忽然,守衛轅門的士兵進來稟報:「單于,大事不好!外面又來了一員大將,口口聲聲要挑戰單于。」

    「竟有此事?來者何人?|」拓跋推演問道。

    「此人自稱呂布,好像是并州的將領!」

    「什麼?并州的將領?難道賀蘭不光三人沒有拖住丁原,被丁原所敗?」慕容風十分驚訝,心生疑慮。

    柯最闕冷哼一聲:「哼!早說賀蘭不光不把穩。丁原一到,我們豈不是更加被動?」

    拓跋推演一擺手,對二人說道:「也罷,我們先去看看再說。」

    三人披掛整齊,點齊兵馬,來到轅門外。

    此時,劉衛也得到消息,帶著鄒靖、張遼、劉備等人也引兵來到兩軍陣前。

    一看是呂布,張遼趕緊給劉衛、鄒靖介紹。

    幾人寒暄一陣,恰見拓跋推演三引兵出營。

    呂布和幾人客氣一陣,便說道:「初來乍到,布尚無寸功,今日便向他們討要一點。」

    言畢,他撥轉戰馬,倒提方天畫戟,來到陣前。

    拓跋推演提著鋸齒狼牙棒,策馬出陣,高聲問道:「對面可是呂布?」

    「不錯,某家正是呂布呂奉先,并州刺史府的騎都尉。你可是拓跋推演?」呂布聲如洪鐘一般,傳出好遠。

    「正是。」

    看著拓跋推演一臉的滄桑,鬍鬚又見花白,呂布不由得說道:「老匹夫,你不在家中安享晚年,跑到兩軍陣前送死,是不是你的先輩都在召喚你呀!?」

    嘿!

    你他媽也真是都損的!

    上來就咒人家死?!

    還他媽的拐著彎說。一聽到這,拓跋推演頓時氣得臉色鐵青,兀呀呀的怪叫不聽。

    呂布卻是一副見怪不怪的樣子,繼續說道:「老傢伙,既然你著急著去看你的先人,那我不妨就幫幫你!」

    &nb

    sp;說著,他便晃動方天畫戟,就要直取拓跋推演。

    他這一伸手,那豈不是直接就要那拓跋推演的命嗎?

    可是現在拓跋推演哪裡知道,自己眼前這位絕對是一個殺神呀!

    慘劇馬上就要發生,就聽見在鮮卑陣中傳出一聲大喊:「兀那漢人,少要猖狂,我來會你?!」

    眾人一愣,皆抬頭觀看。

    只見,鮮卑陣中衝出一人,身高九尺,膀闊腰圓,左手持盾,右手拿著一柄斬馬刀。

    這柄斬馬刀可是大號的,柄長兩尺半,刀身長三尺半,刀背厚約半寸,一看就知道此刀絕非尋常物。

    劉備和張遼對這小子可是熟的不能再熟了。

    誰呀?!

    柯比能!

    這柯比能怎麼跑出來了?!

    書中代言,丁原擊敗了西鮮卑的三部聯軍,雖然三部殘餘兵力全都回歸部落,但是依然有些許士兵投奔別的部落裡來了。

    柯比能便是聽到這些殘兵敗將們對呂布的描述:陣前的大將呂布勇猛無敵,連殺數十員大將等等。

    得知如此,他立刻提刀持盾,衝出聯營,直奔兩軍陣前。

    他來的很是時候。

    若是再晚一刻,拓跋推演恐怕……

    拓跋推演回頭看了看柯比能,點了點頭,便撥馬回到陣中。

    呂布倒是很有興趣的看著眼前這位鮮卑小將,問道:「你是何人?如此著急送死?」

    狂!

    真的好狂呀!

    柯比能一勒戰馬,將斬馬刀一橫,高聲說道:「呂布?聽說你連敗西部落數十員戰將,真是強橫的狠呀!今日,我柯比能就會一會你?」

    「憑你?!放馬過來!」呂布連日來信心倍增,早已不把旁人放在眼中,根本就看不上柯比能。

    柯比能一拍戰馬,便攻了上去。

    看到對方一刀砍來,呂布也不著急,一擺方天畫戟往外格擋,順手便伸向柯比能的腰間絲絛抓去,想要活捉此人。

    柯比能出刀之際,早已想到自己可能存在的空檔,看到他伸手,急忙用盾牌遮擋,讓呂布抓了一個空。二馬錯鐙,兩人撥轉馬頭,便戰在一起。

    呂布雙手舞動大戟,上下翻飛,真是一招快似一招,一擊緊跟一擊。

    柯比能絲毫不含糊,見招拆招,遠來刀砍,近身盾擊,防守嚴密,滴水不漏。

    戰場上便出現了一攻一防的局面。

    其實,不是柯比能不想進攻,而是呂布攻得太快了,根本容不得他防守反擊。

    漸漸的,柯比能落了下風。

    鮮卑陣營中的拓跋山和慕容博兩人忽然雙雙殺出,前來協助呂布。

    見狀,劉備便欲出馬相助,被張遼所阻。

    「玄德且慢!奉先不喜他人助戰。」張遼與呂布日久,深知此人秉性。

    上次曹性暗施援手,射傷了賀蘭不光,協助呂布打了勝仗。誰知戰後,呂布怒斥曹性亂施援手。早有信報來到張遼這裡,向他稟報此事。張遼一笑對之。是故,今日阻攔劉備。

    再說,三人合戰呂布,那呂布竟然面不改色,心不跳,一柄方天畫戟絲毫不亂,竟然與他們三人戰成平手。

    他們三人可不是健洛羅、燕歷陽和賀蘭不光三人所比。

    他們都是鮮卑新生派的佼佼者,哪一個都是獨擋一面的大將。

    劉備等人在後面觀看,心中不由得暗挑大拇指。

    這呂奉先果真了得,武藝非凡,神通了得!假以時日,還有誰會是他的對手?

    天色將晚,劉備向張遼問詢:「遠,天色漸晚,看他們又無勝負可分!不如請示大人鳴金罷了。」

    「也好,若是奉先還想再戰,待明日也不為過。」張遼點點頭,便與劉備一同向劉衛請示。

    劉衛也有歸意,便吩咐道:「鳴金!」

    傳令兵立刻敲響銅鑼,一陣急促的鳴金之聲傳出。

    呂布破開三人的兵器,一縱戰馬,挑出戰圈,厲聲喝道:「爾等切莫猖狂,某軍中有事,待某看看再來大戰三百合!」

    言畢,他撥馬回陣。

    柯比能勒住戰馬,目光炯炯的看著呂布的背影,喃喃的說道:「有此人在,我軍再無取勝之日了!」

    ……

    見呂布回來,劉衛趕緊高聲稱讚:「呂將軍真是天神下凡,神武非常呀!」

    「大人過獎了!」呂布昂首挺胸,把大戟一橫,雙手對著眾將領一抱拳,口中說了一聲,「諸位有禮,布先回營了。」便打馬,揚長而去。

    高沛在一旁氣憤的說道:「真是太傲氣了!不就是一敵三嗎?有什麼了不起的?」

    旁邊的龐羲生怕張遼聽見,趕緊制止:「莫要亂說!你去敵三個試試!人家有囂張的資本!」

    張遼在一旁聽了一個清楚。

    ……

    次日,丁原

    原大軍趕到,在鮮卑聯軍左翼按下營寨。

    張遼引麾下兵馬,來見丁原。

    對張遼所建功業,丁原十分滿意,稱讚道:「遠,做得好!」

    「多謝主公誇獎。」

    丁原讓張遼把兵馬安頓在左側,以為偏營。

    不多時,劉衛帶著鄒靖、劉備、高沛、龐羲等人來見丁原。

    「能得丁大人援手,乃是我廣陽之福呀!」劉衛見到丁原,便是深深一拜。

    丁原哈哈一笑,扶他起身,說道:「劉郡守所言差異,你我同為戎邊之人,都是為朝廷辦事!」

    兩人寒暄一陣,走進中軍大帳,商議破敵之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