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也是實在感覺快守不住緬甸戰線了,才來華夏向國防軍求援的,此時整個東南亞地區總共有近60萬日軍,其中與英軍在緬甸戰線交戰的此時僅僅不過才不足10萬日軍和3萬的泰軍。
而英軍在緬甸也才不過才有18萬兵力,別看英軍人數佔優卻被日軍打得不敢出防線和日軍野戰,英國人也能依靠他們在緬甸辛苦建立起來的防線,才堪堪擋住了日軍凌厲的攻勢,現在雙方就對峙在緬甸中部地區。
至於其餘的日軍現在都分佈在的東南亞各地維持當地的社會秩序,正在組建屬於新的支持日本人統治的當地殖民政府,清除當地反對日本人的抵抗勢力,徹底消化掉東南亞這塊資源寶地。
日本奪取東南亞的目的本來就是看中了東南亞地區豐富的資源,所以日軍在奪取了東南亞英國和荷蘭的殖民地之後,他們需要時間將荷、英兩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徹底消除掉,建立起以日本人為領導的新殖民地政府。
隨著日本奪取東南亞近半年之久了,英國人知道日本應該差不多快要將東南亞整頓完畢了,支持日本人的得以存活下來,反對日本人的統統都被殺掉了,從此東南亞繼朝鮮半島和遠東地區外,成為日本的第三個殖民地,也是日本最重要的資源來源地。
一旦日本完成對東南亞各地的清理工作,組建起了當地支持日本的地方政權,那是在東南亞就不再需要這麼多的日軍維持當地的社會秩序了。
到時候日本就可以從東南亞各群島上抽調出部分兵力,北上支援緬甸戰場,到時本就已經岌岌可危的緬甸英軍防線恐怕旦夕之間就會被日軍攻破,一旦緬甸落入日本手中,英國人阻止日軍進入印度的最後一道防線也就沒有了。
所以此時英國人看到華夏與蘇軍聯手對付遠東的日軍,英國人也迫切希望華夏可以出兵緬甸,支援英國人抵抗住日軍的攻勢,這樣就可以保住英國人在印度的龐大殖民地了。
但是英國人在希望說服華夏國防軍進入緬甸戰場支援英軍的同時,英國人又考慮到東南亞地區近代本來就是華夏的傳統勢力區,英國人擔心前驅狼後進虎,所以英國人才要求兩國組成的盟軍必須由英國人擔任指揮官。
不過英國人這樣的如願算盤一開始就遇到了阻礙,英國代表在北京被整整晾了半個多月,也沒有見到華夏總統柳清顏或是國防軍元帥趙漢青,就當英國人再也等不及的時候,顧維鈞再次會見了英國和法國的代表。
這次顧維鈞見到英法兩國代表後,直接開門見山告訴英法兩國代表,蘇聯以歸還華夏遠東100多萬國土為代價才換取華夏國防軍出兵協調蘇軍進攻遠東的日軍,並且需要出錢從華夏採購武器和後勤物資,連指揮官都是由雙方共同擔任的。
現在你們英國人什麼都不打算付出,就要讓我們華夏出兵協助你們在緬甸戰場的英軍與日軍作戰,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英法兩國代表聽了顧維鈞這般話,他們再不明白什麼意思,那他們就夠傻的了,只好將華夏方面的意思發往英國國內,這些問題他們做不了主,只好求助於英國政府高層了。
其實當初英國代表在向向華夏提出出兵請求的時候,他就知道如果英國政府不打算大出一筆血的話,是根本沒有希望請動華夏國防軍出兵協防英軍的。
趙漢青此時在英美各國政府高層當中,除了有個「華夏王」的牛b稱呼之外,也都知道趙漢青是個有便宜就賺,但是絕不吃虧的主,難怪之前趙漢青直接忽視英國代表提出人出兵要求,讓英國人白等著。
當英國政府收到英國出使華夏的代表發回的電文後,知道華夏這是在和英國人討價還價,如果英國人不付出點代價,趙漢青是不會出兵的,反正現在著急的是英國人,趙漢青不急。
當現任英國首相丘吉爾知道華夏藉機『要挾』英國的時候,他氣的直接怒罵道:「這個『華夏王』,簡直就是一個無利不起早的商人嘴臉,什麼時候都忘不了撈便宜,怎麼可謂的小日本不去進攻華夏的國土,偏偏盯著我們在亞洲的殖民地不放啊!。」
可惜丘吉爾的話沒有讓趙漢青聽到,否則的話,趙漢青一定會告訴丘吉爾,他就是一個商人,只不過他做得生意都太大,不是一般商人做得起的,而且這些商人嘴臉都是從你們這些自命不凡的西方國家那裡學來的。
很快丘吉爾就給在華夏的英國代表回電了,要求先聽聽華夏人提出的要求,如果不是特別過分,對英國的損失太大,就可以答應華夏的要求,讓華夏國防軍盡快出兵緬甸支援英軍。
隨後顧維鈞再次會見英國代表的時候,顧維鈞就知道英國人已經選擇了向華夏妥協,現在就是雙方討價還價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再不獅子大開口,那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於是顧維鈞直接向英國代表提出了4條要求,作為國防軍出兵緬甸協助英軍抵禦日軍進攻的交換條件。
第一,英國立即歸還香港,不得再繼續拖延,將香港交換華夏後,英國不再對香港擁有任何權力,包括駐兵權,管理權等等。
第二,英國政府需要宣佈不承認之前有英國駐印度總督麥克馬洪提出的「麥克馬洪線」來劃定華夏和英屬印度殖民地之間的邊境線,需要按照華夏提出的邊境線劃分雙方的邊境線,讓藏南地區重歸華夏管理。
第三,華夏派往緬甸的部隊後勤物資必須由英國供給,當然兩國盟軍的指揮官也必須有華夏人擔任,如果英國人要華夏供給兩**隊的後勤物資的話,英國必須出資向華夏採購這些後勤物資。
第四,作為華夏出兵緬甸的交換,英國人必須同意將英屬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油田30%的歸屬權劃給華夏所有,生產的石油優先供給給兩國使用。
顧維鈞的這四條要求剛剛提問,一抬頭就看見對面座位上的英國代表佈雷澤鐵青著臉,臉色非常的難看,看著顧維鈞一言不發。
對此顧維鈞神色淡然,沒有因為英國代表可怖的神情而出現情緒上的波動,隨著華夏的崛起,顧維鈞這些年了面對各國使者再也不是像北洋時期那樣低聲下氣了。
倒是不少外國外交官刻意討好顧維鈞,這讓顧維鈞越發明白一個國家實力的強大了,他們在外交方面才能硬氣。
等顧維鈞完全說完後,英國代表佈雷澤直接站起來,漲紅了臉,大聲吼道:「你們這是在打劫嗎?」
而顧維鈞則淡定的揮揮手,說道:「no,no,特使先生,你要搞清楚,這四條要求當中,前兩條要你們英國人歸還香港和藏南,你們早就應該在幾年前就歸還的,可是你們故意一直在拖,現在我們只好自己提出來了。
說到底,真正是你們英國人付出的代價只有後兩條而已,這是對讓我們國防軍出兵協助你們在緬甸的部隊對抗日軍,應得的回報,我們國防軍士兵的生命也是很寶貴的,沒有理由白白為你們英國人送命,我們華夏人還沒有這麼偉大,你說呢?特使先生。」
「你們這些要求太過分了,我們的首相丘吉爾先生是不會答應的,你們竟然還打算插手阿薩姆油田。」
聽完顧維鈞的反擊,佈雷澤沒有再說什麼,只是告訴顧維鈞這些條件太苛刻,丘吉爾很難答應這些要求。
「那我們華夏就無能無力了,不過這些也只是我們華夏提出的初步要求而已,還是有商量的餘地的。」顧維鈞沒有一口說死了,給了英國人還價的餘地。
因為這四條條件是顧維鈞在趙漢青給的最低底線條件的基礎上大要價後的結果,而趙漢青給出顧維鈞最低的底線是,必須讓英國人將香港和藏南交還華夏,也就是顧維鈞提出的前兩條是必然的要求。
其次華夏出兵緬甸的後勤補給可以自己補充,但是不負擔英軍的,至於兩國盟軍的指揮官,趙漢青退一步,可以讓雙方聯合擔任,這就是趙漢青給出顧維鈞談判的最低底線。
至於那什麼將阿薩姆油田30%的歸屬權劃給華夏所有,生產的石油優先供給給兩國使用,這些根本就是後來顧維鈞自行加上去的,同時顧維鈞也在等英國人『砍價』呢,這就是所謂的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最後英國特使佈雷澤知道這次他們必須請國防軍出兵緬甸,要不然等到日軍增兵緬甸之後,英軍很難守住緬甸防線,那樣英屬印度就暴露在了日軍的進攻鋒芒之下,這是英國人不允許出現的情況。
於是英國特使佈雷澤就同華夏外交部長顧維鈞討價還價、糾纏了半天,最終雙方達成了共識。
雙方最終協議的結果就是,華夏國防軍出兵30萬用來換取英國歸還香港和藏南地區,同時華夏國防軍入緬甸作戰後,兩國盟軍的後勤物資由英軍出資從華夏採購,至於兩國盟軍的指揮官則有雙方共同擔任。
最後顧維鈞還硬是逼著英國特使佈雷澤同意了,將英屬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油田10%的歸屬權劃給華夏所有,這倒是顧維鈞很意外。
英屬印度阿薩姆油田位於印度東北方向,就毗鄰華夏的西藏藏南地區,是英國幾年前新發現的一個大型油田,也正是因為這個阿薩姆油田距離緬甸很近,一旦日軍佔領緬甸,將直接威脅到阿薩姆油田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