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元宵節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後,呂後之子劉盈登基為漢惠帝。惠帝生性懦弱,優柔寡斷,大權漸漸落在呂後手中.漢惠帝病死後呂後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後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後病死後,諸呂惶惶不安害怕遭到傷害和排擠。於是,在上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奪取劉氏江山。
此事傳至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後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繫,設計解除了呂祿,「諸呂之亂」終於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後,眾臣擁立劉邦的第二個兒子劉恆登基,稱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裡家家張燈結綵,以示慶祝。
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日——「鬧元宵」。
1799年的元宵節,對於和大人與嘉慶來說,注定是一個不眠之夜。
嘉慶很興奮。
眼見著和大人死期將近,那個曾經不可一世的天下第一權臣即將拋屍街頭,他興奮得毫無睏意。他一遍一遍地翻閱著六部九卿諸位大臣的奏章,每每看見那些凌遲處死的字眼,他的心中都會湧起一陣快意。
沒有你,很重要!
和大人很失落。
就這樣完了嗎?永寐於黃泉之下,從此沒酒、沒弦、沒歌**,而且沒有明天!
那一夜,他想起了很多人。從1750年的小雨,到1799年的大雪,49年間,他的敵人,他的朋友,他的家人,與命運和時間一起,共同造就了他的現在。
他從一個無名小卒,爬上了萬眾矚目的巔峰;又從不可一世的至高點,一落成為了任人唾棄的階下囚。
是誰成就了我,又是誰讓我淪落到了今天?!
是嘉慶嗎?!他沒有那個本事。
難道是……
一晃眼,天亮了。嘉慶剛剛梳洗完,劉墉、董誥及朱珪就來了。
「幾位愛卿這麼早,所為何事?」嘉慶一看這陣容,就知道定有大事要商量。
「皇上,對於和珅的死法,我們三人都覺得『凌遲』實在有些不妥。」朱珪與嘉慶關係最好,這話理應由他先說。
「有何不妥?」嘉慶有些不滿地道。一個固倫和孝公主就已經夠難纏的了,怎麼連著幫自己的心腹大臣們也替和珅求情?
「皇上,和珅罪大惡極,凌遲處死並不重。只是他畢竟是前朝的重臣,更是固倫和孝公主的公公,將他千刀萬剮有些不合情理,還請皇上三思。」朱珪雖然受到過和大人的誣陷,但對於國事,他從來不會感情用事。
「劉墉、董誥,你們的意思呢?」
「朱大人言之有理。更何況,太上皇剛剛辭世,我們就將前朝重臣凌遲剮殺,碎屍街頭,只怕太上皇在天之靈難安啊!」劉墉也勸道。
「如此重罪,難道還不該處以凌遲?」
「和珅雖然罪大惡極,但並無謀反之意,還望皇上三思。」董誥也在一旁說道。
「你怎麼知道他沒有謀反之意?」聽到謀反二字,嘉慶機警地問道。他向來很懷疑和大人有謀反之意,只是一直沒能找到證據。
「皇上,大多心懷不軌者,都很注重收買人心。和珅為官多年,位高權重,倘若有意謀反,到如今只怕勢已早成。可實際和珅聲名狼藉,朝中真正歸附於他的官員並不多。臣在軍機處與他共事多年,依臣之見,他定無反意。」董誥為人謹慎,雖然以往和大人沒少與他為難,可他在關鍵時刻也不肯落井下石。
嘉慶點了點頭:父皇說得果真沒錯,他只不過是一個卑微的小人物而已,是我高看他了。
「好!那就照你們的意思辦吧!」
正月十八日,嘉慶下詔,判處和大人自盡,福長安斬監侯,秋後處決。
福長安是乾隆的侄兒,也算是皇親,嘉慶不忍他身首異處,很希望他能夠真心歸順自己。可惜福長安死心塌地跟著和大人,在審訊中更是連半點和大人的罪行也不提,這一點著實惹惱了嘉慶。於是,他特地下旨,讓福長安跪視和大人自盡。
十八日的一大早,獄卒們就開始張羅了起來,為和大人端上了一大桌送行飯。桌上的酒菜十分豐盛,不僅有幾樣別緻的冷菜,還有羊肉、魚、野雞、野豬肉等熱菜。桌子上還擺放著一隻銀碗,一雙銀筷和一隻銀杯。
和大人知道這是自己在這人世間的最後一頓飯了,他整了整自己的衣衫,端端正正地坐到了桌子前。望著滿桌的飯菜,他無心下嚥,只拿起酒壺為自己倒了杯酒,之後舉起酒杯,一飲而盡。一連喝了六七杯,忽覺食慾大增,當下拿起銀筷吃了起來。
「嗯!不錯!沒想到這牢獄之中竟還有這等美味佳餚,與我和某妾室的手藝不相上下,味道也很相近啊!」
「這酒菜就是府上專門置備,特地送來的。」
「府上送來的?和府現在可還有人?」
「是幾個女人送來的,都在轎子裡,什麼模樣我們就不曉得了。」
和大人見狀也不再追問,獨自飲酒吃菜。
這幾個女人自然是他的姬妾。他原以為自己的大難臨頭,她們早就各尋出路,將自己拋在一邊。如今看來,她們仍然掛念著自己,讓他不由一陣感動。和大人此時並不知道,這幾個女人不僅沒有拋下他,甚至還有人抱著必死的心態,欲追隨而去。
男人混到這份兒上,可以說是相當成功了。對於和大人,我們還能再苛求他些什麼呢?
「這人生就像是杯酒,乍一看來,都像白開水一般,清澈透明,無色無味。待慢慢入口,有的濃郁醇厚,有的烈辣醉人,就像人的生活。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至於自己的這杯酒到底是個什麼味道,就要看自己如何去釀造了。我一生不喜飲酒,也很少去品味這酒中滋味。末了,心無雜念間,竟第一次品出了酒的滋味,酒的神韻。想想,也不算太晚!」
人生如酒。
生有何懼,死又何妨?(未完待續。)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