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在鹹安宮官學中,官二代們時常在家裡聽到的各種官場中上的傳聞當做資本來買弄。誰知道的越多,事情越機密,誰就越有面子。和大人雖然無法接觸到這些事情,不過通過同學們終日裡的胡吹神侃,也對當時的官場有了一定的瞭解。他發現,如果自己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要用到聖賢書這塊敲門磚。
和大人開始拚命地學習起來,同時,他還給弟弟和琳安排了出路。他知道,兄弟二人要想逆天改命,就必須文武雙全才能夠相互幫助,互相提攜。所以,他讓和琳去了武館。
為了學到知識,和大人故意親近那麼道貌岸然的老師們,其中就包括那個曾打得他狗血淋頭的吳省蘭吳大舉人。
吳省蘭、吳省欽兄弟兩人的詩文在鹹安宮內首屈一指,沒辦法,人家學歷高、職稱在那兒擺著,出口成章,妙筆生花是其賴以生存的謀生手段。當時在鹹安宮上學的官二代們,依仗著自己祖上的富有和權利,一個個驕橫跋扈,為所欲為。哪一個又會把你一個小小的舉人老師放在眼裡?!吳家兄弟在鹹安宮沒少受那些官二代們的窩囊氣,本來不想幫助和大人。不過看在和大人對他們一向敬重有加,而且態度十分地謙虛的份兒上,他們也就開始慢慢接受了他,並將作詩填詞的所有方法傾囊相授。和大人學而不厭,百讀不倦,詳加聆聽,認真領會,筆記記了一大摞。
其實,在和大人內心深處,他也是從心眼兒裡討厭那些官二代,不過他卻拚命地克制自己,讓自己能夠泰然自若地面對他們的欺凌和挑釁。久而久之,使得他養成一副寵辱不驚、喜怒不形於色的本事。
這一點在後來,幫了他一個大忙。
和大人在鹹安宮背熟了《四書》、《五經》,閱讀了大量歷史書籍。認真地學習了《史記》,而且把《史記》以後歷代政府所主持修撰的官修史書,也都逐一研究了個遍。
什麼《道德經》啊、《莊子》、《孟子》、《荀子》、《韓非子》等諸子百家的著作,和大人也照單全收,一本本全都背了下來。至於楚辭、漢賦、漢樂府詩、唐詩、宋詞、元曲、元明小說等,和大人更是無一不涉獵,無一不精。
除此之外,他還對蒙古語和藏語非常感興趣。要知道,自古以來,蒙藏問題就是各朝政府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滿洲本身是一個少數民族,他要想統治人數眾多的漢族,就必須和蒙古族人、藏族人等少數民族結成同盟,才能將漢人徹底鎮壓住。
所以,蒙古語和藏語這兩種少數民族的語言對於滿洲人的統治非常地重要。清政府也十分提倡八旗子弟們學習蒙古語和藏語,但是當時的那些八旗子弟們只知道吃喝玩樂、紙醉金迷,漸漸地淪為了一個個頑冥不化的紈褲,真正肯下功夫學習的寥寥無幾。
和大人則逆勢而為,及時響應政府的號召,認真地鑽研,刻苦地攻讀,最終將這兩門極難掌握的少數民族語言融會貫通。這讓『不諳世事』的和大人,在整個八旗陣營中顯得是那樣的卓爾不群,格格不入。
漸漸地,飽學詩書的和大人在鹹安宮內小有了名氣。面對著『文武雙全』的和珅、和琳兩兄弟,那些個官二代們也不敢太放肆了,只是在背地裡給他起了個外號:『書蠹』(書蟲)。
和大人對這個外號非但不討厭,反而很是高興。要知道,現在的他正一步步走向那個半百老人的心中,只等著有朝一日風雲際會,他便可以脫離泥藻,化身成龍。
機會總是在眷顧著那些有準備的人。和大人準備得太過充分了,以至於想不紅都不行了。於是,一鳴驚人的好戲的上演了。而讓和大人一夜成名的就是那個在當時大名鼎鼎,被稱為『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袁枚。
袁枚-和大人人生中的第一個伯樂。
要想瞭解袁枚,我們還是先從一份檔案開始。
姓名:袁枚,字子才,號簡齋。別名(外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
生卒:1716-1797
性別:男
民族:漢
學歷:乾隆四年(1739)進士
職業:知縣(溧水、江寧等縣)、詩人、散文家
代表作:《子不語》,與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齊名。
愛好:旅行、交友,收弟子(女)。注意括號裡面的內容。
這一天,袁枚逛到京城,遇到了一位老友,此人正是鹹安宮內教書的一名老師。兩人便開始天南地北地瞎侃起來,吹著吹著,袁枚將話題轉換到了鹹安宮中那些官二代們身上。
「不好教吧?!」
「就那樣,現在什麼好幹?!」
「一個個嬌生慣養,家裡早就安排好了出路,只怕很難出什麼人才!」
「總體來說,青黃不接。不過前些年我教過一個叫鈕鈷祿和珅的學生。這孩子品學兼優,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精通滿、蒙、漢、藏四種語言文字,《四書》、《五經》倒背如流,更兼工詩善畫,當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啊!」
「真的嗎?!滿洲人中竟有這等人才?!」袁枚立刻來了興趣。
第二天,袁枚見到了老朋友口中所說的『天下奇才』。但見此人身高八尺,目若朗星,風流倜儻,英俊瀟灑,一言一行,儒雅大方,當真是人中龍鳳,天下罕有。
袁枚不可救藥地喜歡上了這個孩子。當下將小和大人叫到身旁,與他探討詩賦文章,和大人自然是對答如流,侃侃而談。
袁牧大喜過望,隨即題詩一首,以示心中的激動:少小溫詩禮,通侯及冠軍。彎弓朱雁落,健筆李摩雲。
這可是相當高的評價!無異於現在馬先生的金口直斷。
後來,他又見到了和大人的弟弟和琳,同樣也是十分喜愛。袁枚毫不吝嗇對他們二人溢美之詞,稱讚這兄弟二人一個能擎天,一個能捧日,將來必成大器。(擎天兼捧日,兄弟各平分。)
自此,和大人兄弟二人在鹹安宮內一舉成名。而和大人的名聲在外,立刻引起了另外一個人的注意。此人深居廟堂之內,曾擔任過刑部尚書兼直隸總督。就是這個人,將和大人引上了仕途之路。
他的名字叫英廉。;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