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漢末蒼天

正文 第五十六章 嫁禍袁紹 文 / 何處是酒家

    此時,雒陽東部,關東諸侯依然駐軍三百里外的酸棗縣,每日置酒高歌,甚至彼此之間還吃喝出了矛盾。

    雒陽南部,孔胄和袁術依然觀望。

    雒陽北部,張遼於十八日夜回到河內郡,警示袁紹和王匡防備董卓進擊,又讓袁紹號令關東諸侯兵進雒陽,此時的袁紹一心在謀劃冀州之地,對張遼的提醒不以為然。

    袁紹和王匡不知道,張遼實在是一番「好意」提醒,在姬平的謀劃下,張遼幾乎肯定董卓會進攻河內郡,只是袁紹不聽,卻也沒辦法。

    張遼便按照姬平的命令,在河內郡西北箕關一線,與段謹結陣以待,後有駐守箕關的士孫萌接應,便是戰敗也有退路。

    同時張遼在姬平的囑咐下,派人警示河內郡大族和百姓,進駐堡塢,防止董卓來襲。

    午時,駐守孟津關的中郎將董越突然率領兩千精兵,大張旗鼓進軍河內郡,河內袁紹和王匡大驚,匆忙結陣迎敵。

    與此同時,董卓領李儒、賈詡、李肅,率領五千精兵,自孟津關西面的小平津關過河出擊,意圖繞到河內郡後方,夾擊袁紹和王匡。

    抵達河內郡後,董卓下令兵屠河內郡,卻遭到張遼和段謹伏擊,隨後張遼和段謹又依托地勢擺開陣戰。

    在他們的對抗拖延下,原本對警示不以為然的河內郡百姓慌忙躲進了堡塢,無處可躲的,則在駐守箕關的士孫萌和駐守天井關的張楊引導下,暫避東垣縣和上黨郡。

    在河內西北一線,董卓與張遼和段謹足足打了近兩個時辰,戰局相持,久攻不下,董卓便按照李儒計策分兵行事,留下李肅、賈詡帶兩千人馬繼續與張遼段謹對抗,餘下三千人馬他親自率領,急速東進,與孟津出兵的董越夾擊袁紹和王匡。

    這一場大戰,足足打了一天,到了十九日夜,又在微弱的月光下展開夜戰。

    董卓彷彿發了狂,不計傷亡猛力攻打袁紹和王匡,袁紹和王匡兩萬士兵多半是新卒,慘烈的廝殺下,損失過萬,若非有大將丑在,勇不可擋,袁紹又身披甲冑,親自壓陣,死命不退,餘下一萬多兵卒早已崩潰。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兩相死拼之下,董卓的湟中義從也損失慘重。

    董越從孟津關出襲的兩千人馬損失過半,董卓從小平津關出襲的五千人馬,經過與袁紹死拼,又在張遼和段謹的步步夾擊下,餘下不到兩千。

    二月二十日丑時,就在戰局膠著之際,東垣盧植兵出箕關,上黨張楊兵出天井關,直入河內,加入戰場,痛擊董卓。

    董卓羌胡軍頓時大亂,眼見無望抓到袁紹,董卓這才不得不恨恨的收攏潰兵撤退,原本想與董越一道退回孟津關,卻被張遼和段謹窮追猛打,董卓不得不一路向西撤退,最終從河內郡西部過河,退往小平津。

    一切都在姬平的謀劃下進行,盧植回了東垣防備西北白波軍和牛輔,張楊也重回天井關守備。

    河內郡的袁紹和王匡收攏殘兵,死傷加上逃亡,餘下不到五千,不由欲哭無淚,他們根本沒料到董卓會在這時候突然進兵,袁紹手下許攸、逢紀兩個謀士素來多謀,但也沒料到在姬平的暗中謀劃下,董卓突然來了這一招,險些搞得他們全軍覆沒。

    二月二十黎明,一支人馬從黃河冰面上倉惶南行趕往小平津,正是董卓從河內潰退的一千多殘軍,領頭的正是董卓和李儒、賈詡等人。

    後面不遠處隱隱可見火把,還有喊殺聲,那是斷後的士兵與雁門太守張遼的追兵激戰。

    冰上無法跑馬,是以董卓兵都是步行,數百匹戰馬蹄上裹布,緩緩前行。

    河上風很大,羌胡兵雖然都來自涼州苦寒之地,但也凍得瑟瑟發抖,又疲憊又飢餓又寒冷,三步一滑,受傷的士兵不斷倒下,在這河面冰上再也起不來。

    董卓黑著一張老臉,他久經軍旅,又穿著厚厚的皮裘,自然不懼嚴寒。

    李儒被凍得直流清涕,牙齒咯咯作響,被兩個士兵扶著,卻仍是一路皺眉沉思,而賈詡神情默然。

    潰兵一路惶惶,離小平津關大約一里時,賈詡突然開口道:「相國,請派人先查探小平津守衛。」

    黑著臉的董卓一愣,轉頭盯著賈詡,冷哼道:「汝是何意?」

    董卓心中自然知道先前丟了小平津不是賈詡的錯,但這段時間春風得意、俾倪天下慣了,陡然吃了這麼一個大敗仗,而且名義上是敗在對頭袁紹手中,恐怕今後更為天下所笑,難免心有遷怒。

    賈詡低著頭,看不出表情:「末將恐小平津有變,派人打探,以策萬全。」

    這時,一旁精神萎靡的李儒突然驚呼一聲,開口道:「主公,儒細思先前河內之戰,袁紹主力似全無防備,唯有雁門太守張遼兵馬早有防禦,如今又逼迫我等退到這小平津,恐怕小平津有變……」

    李儒面色沉重,這種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實在很不好,但他根本找不到幕後的黑手,難道是張遼?似乎又不是,張遼出身不高,名氣也不大,絕對難以讓段謹臣服,也難以搞出懷陵這種大手筆。

    聽到李儒所說,董卓臉色更黑了,一揮手,喝令一個隊率帶人前去小平津打探。

    李儒又道:「主公,如今身後有張遼追兵,可率大軍佯作向東走孟津關,小平津若是有變,必然會主動出擊。」

    小平津關上,一面「董」字大旗高高飄揚,關上站著十多個羌胡打扮的士兵巡守,其中一個人面容清溫和,卻不是姬平又是誰。

    r/>關牆內,有近百名射聲士搭箭上弓,低身埋伏。

    遠遠看著董卓潰兵朝小平津而來,姬平眼裡寒光閃爍。

    前夜佔領小平津後,荀棐又率一千人馬趕來,姬平並沒有多留,只是令張遼和段謹速速趕回河內郡佈局備戰,他和荀棐、遊俠則退到了小平津南部的山林中。

    昨日午時,董卓出兵河內一個多時辰後,留在小平津關的僅有三百多士兵防守,姬平帶著荀棐和史阿一眾遊俠,計有一千四百多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擊佔領了小平津關。

    小平津關重在防禦北部河內,對南部雒陽基本沒有防禦,這也是姬平先前果斷放棄小平津的緣故,如今從關內奪取,很是容易。

    奪取小平津關後,姬平與一些士兵、遊俠換上了羌胡兵的裝束,偽裝成董卓守關士兵,在關上巡守。

    耿忠也趕來了,率三百鬼影埋伏在關內,荀棐則率四百射聲士埋伏在關外北側不遠。

    一切就緒,就等著張遼和段謹驅趕董卓入彀了。

    不料看著董卓就要接近小平津時,一隊人馬率先出來,朝關口趕來。

    姬平皺起眉頭,董卓潰敗如此,還這麼謹慎?他腦海裡閃過了賈詡和李儒兩個名字。

    尼瑪,有這種頂級謀士在敵人軍中,就是麻煩,變數太多。

    那隊率到了關下,大喊道:「相國回師,關上守將還不出來迎接?」

    姬平看著董卓大軍在近半里外一轉,有向孟津關趕去的趨勢,暗罵一聲,當先下關,吩咐身旁史阿和耿忠:「準備出擊!」

    無論董卓轉頭向東是因為發現了什麼還是詐作,自己必須果斷出擊了,如今雒陽已經大變,他沒有更多的時間猶豫了,否則董卓真向東走了,跑了這禍害,將是遺禍無窮。

    轟隆,在清晨的微光下,小平津關門打開,姬平帶隊衝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